第108章 墙夼水库上游五莲县境内的街头镇驻地街头村的历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街? 头
  街头镇位于五莲县驻地南18千米处,东与潮河镇、叩官镇相邻,南与东港区陈疃镇、南湖镇、三庄镇接壤,西与石场乡毗邻,北与洪凝镇、松柏镇相依,222省道纵贯南北。面积230.8平方千米,辖77个行政村。
  街头镇驻地为街头村。街头村有前街头、后街头之分。前街头为明代前立村,苏、孟、安三姓迁此居住,因靠交通要道,为贸易活动场所,故得名街头。元末,战、宋、贺、袁诸姓迁至现在后街头村北200米处,傍河立村,取名战家村;明初,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入,更名为盛家庄,清道光八年,村庄被水淹没。后王、许、匡、张等姓迁入,因处于街头村北,取名曰小后庄,后改称后街头。
  街头镇原为日照县所辖,于1943年解放,同年建政,为日北县街头区;1945年10月,日北县撤销,划归藏马县,为第三区;1947年5月,建立五莲县,为五莲县街头区;1958年1月,撤区设乡,全区设街头、坊子、迟家庄三个乡;1958年秋,将三个乡合并成立人民公社,称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春,改称街头人民公社;1965年6月,东部划出16个村,设立王世疃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销公社建制,改称街头镇。2000年12月,原街头镇与王世疃乡、杜家沟乡合并为街头镇,现属于五莲县管辖。
  街头镇驻地北3千米处为驼儿山。该山主峰与山后小峰紧密相连,状如老翁背负婴儿,故名之。又因整座山峰形似一匹昂首竖尾、脊有驼峰的骆驼,《齐乘》称其为驼山,海拔386米,面积2平方千米。清山前旧有“秦王寺”,又名“打了寺”, 现存遗址 ;附近矗立一巨石,相传为秦王无字碑;由此往上攀登,是鹁鸽乐园——鹁鸽崖。据说,铁拐李曾在此修炼功法,后加入八仙过海之列离去。山顶有秦王磨剑石。山后残碑镌刻有“大定元年,重修塔记”字样。
  街头镇西北有一座寨山,山顶七峰并峙,形似寨桩,故得名。面积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397.5米。山上生长着百年松树、千年海棠等多种树木。寨山有一奇观:山前怀抱一座小山,当地人称“独鲁子”,学名“独垛山”“督军山”。山势突兀奇秀,山顶原有“娘娘庙”,当年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登山许愿者多。每到六月六日,周边百姓集资举办庙会,唱戏三天三夜,祈求风调雨顺。现存梯形石道、房基,附近寨子村有青云观遗址。
  街头镇历史悠久,有新石器时代东城仙文化遗址、战国时期古兵营牌孤城遗址。东城仙遗址位于东、西两城仙村之间,基本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50米,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东侧断崖处可见文化堆积,厚度约1米,暴露有灰坑、墓葬等遗迹,内有大量残存的陶片;地表采集的标本有石器、鼎足、罐底、口沿、红烧土块、大口尊等。从遗址陶片横断面来看,胎质细密,烧制火候儿高,是典型的龙山文化特性。考古学家经考察确认,这是一处龙山文化类型的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1975年曾出土夹沙灰陶大口尊,侈口折沿,四壁厚2—3厘米,重15公斤,外饰粗绳纹,现藏于五莲县博物馆。1992年6月12日,该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