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近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苏州行动,基本是完成了,不过为了避免其他麻烦,藤原易的尸体还是很有必要处理一下的。
  姜火他们快速的打扫周围。
  姜火走入了藤原易的屋子中。
  这里有几个鱼竿,还有几个竹篓,其他基本上没有了。
  而且藤原易的生活非常的节俭,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高级日谍的屋子,长得更像是一个普通农夫的屋子。
  “队长,这小日子过的挺惨啊,连钱都没有多少。”赵四摇了摇头。
  他们翻了一整遍才找到了十几块法币。
  高铭远说道:“他会不会把钱藏在其他的地方。”
  几个人又翻找了一遍,这里能够藏东西的地方都找了,除了几套破衣服,就没有其他的了
  “不必找了,这里可能只是他的一个暂住的地方而已!”
  姜火没有让人继续寻找,现在是处理眼前这个尸体才是最为重要的。
  “队长,这尸体怎么弄?”赵四问。
  “找几块石头,绑好了,扔到太湖里去喂鱼!”有人提议道。
  不过这里太过于明显了,况且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渔民在太湖里打捞,说不定第二天藤原易的尸体就会被找出来。
  “把他的尸体带走,哪怕是在荒郊野外埋了,都比扔湖里要好。”
  姜火看了一下。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藤原易弄成失踪。
  不过不论用什么方式,小日子早晚都是会去找藤原易的。
  把他给埋了,至少能够拖点时间。
  藤原易在特高科中的地位不低。
  到时候说不定能引出几条特高科的大鱼!
  在苏州处理完尸体之后,天空开始零散的飘落几滴雨珠。
  “下雨了!”
  炎热的天带着丝丝的冷风。
  不止苏州地区,姜火他们开车回到上海。
  上海这里也同样下起了雨。
  起初还是小雨,断断续续下了一天后,雨开始大了起来。
  乌黑的天空,铅重一般的云压的很低。
  湿漉漉的街道上行人打着雨伞,行色匆忙。
  王上原举着黑色的雨伞,从远处的街道走来。
  来到了戴北路,开了门,进入了屋子中。
  李汉年正看着报纸,最近他们也在时刻注意着,从报纸上有组织上面派来的人传递的一些信息,现在他们还没有把线连接上,只是知道了人已经安全来到了上海。
  “李书记,你看这个!”
  王上原来到桌子前,从怀里拿出一封信。
  上次用信箱给他们传递消息的,还是天狼星!
  这次又有一封信的到来。
  特科总共有四个队,天狼星是三科红队的,其他队伍中也有一些幸存者。
  李汉年等人这些日子就在不断的寻求跟之前的同志联系。
  只有尽快的联系起来,他们在上海站的这一张网才能撒下去。
  “这是哪位同志?”
  李汉年连忙接过。
  看到后面的落款,李汉年的脸上就露出了兴奋之情。
  “这位同志是原先二科情报队的!”
  “这可是我们现在最缺的人才啊!”
  书信最后的落款名字是“情报队,小麦”。
  能够在去年白色恐怖中活下来的情报人员,这分量绝对不低。
  “太好了,我们在上海很多情报工作开展不起来,就是缺乏这样的人。”王上原同样也也很激动。
  李汉年点了点头,接着指着书信上说:“小麦同志介绍了最近日人的情况,还有日人特高科里面的一些矛盾,甚至日人还有自相残杀。”
  这一封书信对最近上海日人发生的事情记录的很详细。
  中间特别提到了两个人。
  “山上彻太郎,武田辛村,这两个日人还真是很特别!”
  王上原看到书信中说的两个日人。
  杀安贝结斋,接着又从特高科的手中逃脱,然后反杀了好几次特高科的人,最后被领事馆武馆影佐圭吾收为了学生。
  “可惜是个日人!”
  李汉年皱着眉头。
  像山上彻太郎这么优秀的人,要是华夏人该多好!
  两人同样有这样的感慨。
  王上原笑着说:“这日人就算再优秀,也比不了我们自己的同志,特别是我们还有王牌特工北斗星同志!”
  “嗯,不错,北斗星同志的优秀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李汉年点了点头,接着又苦笑了一声,说:“前不久,北斗星还用了天狼星的代号,从两位国际友人手中把国宝给夺了过来,两位国际友人都找到了组织上,要求给天狼星处罚。”
  “还有这事?”
  王上原一听好奇了起来。
  他还不知道姜火把吴王夫差剑送到李汉年手中的事。
  李汉年起身,走到一处角落,移开地砖,拿出了一个盒子。
  “傅耀宗那个叛国贼,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把一批国宝弄给洋人,当时就有两个国际友人查到这件事,他们想了许多办法,决定帮助我们夺回来。”
  “后来他们遇到危险,正好被北斗星同志救了,但北斗星也把他们手中的东西拿走了,并送到我这里,让我想办法送去延安。”
  李汉年说着打开箱子,让王上原看一眼。
  王上原看到古朴的短剑上都是氧化了的斑迹,这一看就知道年限很久了。
  “傅耀宗,这家伙居然敢卖国宝。”
  王上原和李汉年两人都不由的对视了一眼。
  这样的一个商人,对国民的伤害是很大的。
  “这一件国宝,联系一下何正他们,让他们帮我们把这国宝送去延安。”
  “另外,天狼星死了,我们不能事事都依靠北斗星,我们要有自己的锄奸队。”
  李汉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锄奸队就如同手中的枪一样,没有枪,革命是难以成功的。
  “大明火柴厂的两兄弟我觉得不错,他们两人在我的训练下很有潜力,要不让他们两人当锄奸队成员?”王上原问。
  “他们两人的战斗经验有点不足……”李汉年眉头微蹙。
  “都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的。”王上原说。
  李汉年思索了一会,主要现在人手不足,先把他们两人往这个方向发展也好。
  “嗯,那就多训练一下他们两兄弟。”
  李汉年接着问:“最近学校这块工作如何了?”
  王上原露出笑容,说道:“很顺利,不论是复旦大学,还是中西女校,都有一大批的学生愿意靠近我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