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咱们写别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峰哥,我们走吧。”顾晚晚眼前一亮,想到了一些提高销量的好方法。
  秦峰刚要继续跟杜大爷斗嘴,还有些恋恋不舍,“啊?媳妇,我们去哪儿?”
  “回厂里。”
  反正秦峰是媳妇指哪儿打哪儿,直接上了车。
  两人回到厂里,孙鹏和谢辉,还有其他业务员也正好送完货回来。
  顾晚晚让秦峰叫业务部的所有人到了会议室。
  “顾厂长,秦厂长,例会不是明天开吗?”
  “现在到过年还有二十天左右,咱们的五个核桃卖得怎么样?”
  会议室以前是专门放杂物的仓库,让顾晚晚收拾出来后,又让人买了一个长桌。
  有了会议室,开会都更正式,每个人都很更认真对待厂里的问题。
  “现在城北橘子汽水卖得不太好,进货量和以前比少了一小半。”
  “我们城东这边也是,但除了橘子汽水,其他的还可以,特别是智益乳销量还增加了不少。”
  “城西也差不多,有好几家小卖店和饭店还要多上点智益乳,就是想囤货过年时候卖,但咱们厂里有规定,每次进货都限量。”
  “哎呀,我们也是,城南的老李家,还有老张家,两个小卖店,不都是在钢铁厂那边嘛,他们说卖得快,非要囤智益乳,还要三百箱。这不开玩笑吗?”
  “就是,他们一家三百箱,别的店还送不送了?”
  一个多月前,顾晚晚和孙鹏开会后,将业务部由原来的两部分改成了四部分,按照方位,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小组。
  各组之间业务虽然互不打扰,但仍可以起到互相监督作用。
  饮料的业务以后会越来越大,业务员里面的可操作空间也会更大。
  顾晚晚这么分组也算是未雨绸缪,她听完这几人说的,接着问道:
  “五个核桃呢?怎么样?”
  这个问题一抛出,刚才几个说得正欢的业务员都闭上了嘴。
  他们给店家推销“五个核桃”,刚开始大家也不知道会卖的怎么样,但觉得是“百乐饮料厂”出的新品,肯定不差,每家都进了十箱甚至几十箱。
  推销时,也是按照顾厂长和秦厂长说的,核桃饮料主打的健脑,还有加热。
  可小卖店卖得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有些店进的多了,第二次也就不补货了。
  众人听见这个问题,没有人先开口,就连孙鹏也低头看资料。
  前几天开会,秦峰给他们下达的任务是五个核桃的订货量,年前不得少于五千箱。
  现在这么看,根本不可能完成。
  “那个,顾厂长……五个核桃销量还行。”
  说话的叫程志军,是个二十七八岁,长相普通的男人,原来在另一个乡镇面条厂当业务员。
  这人听说“百乐饮料厂”工资高,找到孙鹏毛遂自荐,正好前一阵需要业务员,孙鹏就跟顾晚晚和秦峰说,把人留了下来。
  秦峰看向程志军,沉声道,“你说的还行,是什么意思?”
  “还行就是……就是……”程志军刚才就是想表现一下。
  整个销售部他的年龄是最大的,刚开始来的时候,程志军还挺虚心,现在有点“倚老卖老”的苗头。
  总觉得自己岁数最大,凡事都想出头。
  不过,其他业务员每天都在忙,也没什么人把他当回事。
  “有什么话就直接说,你是做业务的,口齿伶俐是基本要求吧?”
  前几天,顾晚晚就看出程志军的一些毛病,跟秦峰提了一嘴,今天秦峰正好找到机会,决定敲打敲打对方。
  程志军被说得满脸通红,他在销售部经常标榜自己口才最好。
  “我……我……”
  “我再说一遍,有话直说。”秦峰毫不客气。
  “我的意思是,五个核桃以后会卖得更好,现在订货的也挺多。”
  程志军憋了半天,挤出一句不是马屁的马屁。
  他来厂子快两个月了,厂里上上下下的情况也已经摸得差不多了。
  程志军看出来,饮料厂的法人代表,虽然是秦峰,但实际上说了算的还是顾晚晚,秦峰平时嘻嘻哈哈,除了长得帅点,根本没有脑子。
  估计顾晚晚就是看这小子长得好看,家里条件还可以,才跟对方结婚的。
  要是他家条件好点,父母不是农民,也在车辆厂上班,像顾晚晚这种漂亮又能干的女人,早就被他娶回家了。
  还有秦峰什么事?
  程志军也就只敢想想,当着秦峰的面儿,他一点也不敢表现出来。
  前几天厂里开除了好几个人,全家上下还指着他这份工资糊口呢。
  孙鹏接过话,看着手里的资料说道:
  “秦厂长,顾厂长,新产品第二次送货时效果不是特别好,只有一半老板订货。他们说卖不动。”
  顾晚晚:“你有没有问是什么原因?”
  “他们说味道什么的都可以,顾客就是不认,还是选择其他饮料。”
  顾晚晚知道,消费者是被培养出来的,产品的需求也是被创造出来的。
  想要“五个核桃”全面占领冬季饮料市场,就得加大力度。
  顾晚晚点点头,“孙经理,这些问题以后要及时反馈,出现问题马上解决才行。”
  报喜不报忧,就是八九十年代一些国营企业的做法。
  为了达到生产指标,一些厂子的厂长向上虚报产量和利润,上级单位还以为这些厂子活得挺好。
  实际上有段时间一些厂子都发不出工资,到了冬季,厂子员工连买菜,买煤的钱都没有。
  “那顾厂长,我们……”孙鹏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问道。
  “一会去采购十台电饭锅。”
  “电饭锅?”
  众人震惊,难道他们厂不卖饮料,改煮饭了?
  “对,用电饭锅加热饮料,给消费者做个示范,热饮就要加热喝。”
  谢辉敢说话,直接举手提问,“顾厂长,这个电饭锅要摆在哪儿?是要我们去外面做宣传吗?”
  “不是,把电饭锅放在卖得最好的十家店里。”
  其他业务员还是满脸问号,纷纷提问:
  “一台电饭锅差不多一百二呢,给这些店,要是其他店也想要咱们也给不起啊。”
  “谁说给他们了?他这些店只有使用权,冬季一过,厂里就收回。”
  “可是,电饭锅要是一直插着太费电,这些店不能干。”
  大家都是做小本生意的,一分一厘都算得很清楚。
  就算每瓶饮料净利润在一毛左右,可是大部分小卖店老板都是苦日子过来的,节约得很。
  要他们一整天插着电饭锅,心脏病都得气犯了。
  “电费咱们厂里补贴,一天五毛。”
  电饭锅插着一天保温,大概就一度多的电,江城一度电是一毛九,顾晚晚觉得五毛正合理。
  补贴后,还能剩一毛左右。
  众人听明白了,顾厂长的意思就是让这些小卖店隔着热水加热的饮料,让消费者味道更好,纷纷夸这个主意好。
  “咱们还要在每个电饭锅上贴广告。”
  谢辉又举手抢答:“我知道我知道,咱们就写:加热,味道更好!”
  顾晚晚笑着摇头:“不是,咱们写别的。”
  “什么?”
  “再看我,我就把你喝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