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身价倍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几个老油条一回头,看见秦峰和顾晚晚就站在自己身后,吓得往后退了一步。
  厂里人都知道,顾厂长和秦厂长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好说话。
  人家不光有钱,还把星光村的村支书和村长送进去,各种小混子来闹事的,也没什么好下场。
  根本就不是自己能惹的人。
  “我……我……我……秦厂长,我们和小辉闹着玩呢。”
  “就是,看见小辉拿录音机回来了,我们这高兴,对,都是高兴。”
  秦峰和媳妇今天又去一趟报社确定元旦新广告,顺便看看唐总编,感谢对方给介绍的新会计。
  刘素琴送完相机的第二天,又像个没事人一样,回到了厂里上班。
  可门口的大爷说什么都不让她进,说是厂长的意思。
  刘素琴闹了半天,秦峰和顾晚晚听见声音走出来,隔着栅栏,甩在地上两张对方进办公室的照片。
  “我不报警,但没说过厂里还能留你,你那天已经做了选择。”顾晚晚面无表情,说完这句转身离去。
  而在门口的刘素琴抓着栅栏哭哭啼啼,“顾厂长,求你留下我吧,我还得给我男人还别的债呢……我不能没有工作……”
  可任凭她怎么哭都无济于事,直到冻得浑身打颤,才往家走去。
  路上,她一直想不明白,她做了选择?什么选择?
  难道是替她男人还债?
  那可是她男人,是孩子的爹……
  顾晚晚不想知道刘素琴怎么想的,年底厂里本来就忙,会计必须马上就位。
  上次招聘是刘素琴自己来应聘的,现在没有背调,一切全凭运气。
  顾晚晚现在明白,为什么八十年代是熟人社会。
  熟人介绍,知根知底,至少靠谱一些。
  想到这里,顾晚晚给唐总编打去了电话,对方很爽快答应下来。
  老唐认识人多,路子广,不出半天,已经找到了两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电话里,老唐简单介绍了两人的背景:
  “副厂长,一个是食品厂的退休老会计,五十三岁。一个是街道办纸壳厂的会计,三十岁。他们俩离你们厂都不算太远,你看看哪一个?”
  年轻人确实体力、精力都好,但经验肯定比不上老会计。
  会计这行业跟中医似的,就是“越老越吃香”,顾晚晚直接选了老会计。
  第二天,人就过来上班了。
  老会计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头上围着厚厚的围巾,几乎把脸都包了起来,只露出两个眼睛。
  跟顾晚晚和秦峰见面时,只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叫叶慧兰,食品厂刚退休两年老会计,五十二周岁。”
  说完,便去办公室查账去了。
  至始至终脸上都没有一丝笑容,不过顾晚晚觉得没什么。
  秦峰觉得人有些怪,和顾晚晚嘟囔了一句,“媳妇,这老太太能干好吗?”
  “峰哥,人不可貌相,咱们先等等。”
  才一天半,老会计就将看到的问题整理出来,放在了顾晚晚的办公桌上。
  “这是厂里账目问题,钱能对得上,但这种整理方式,以后会乱。就是一些账目会混同。以后这样记录就行。”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顾晚晚和秦峰顺道感谢唐总编时,才知道老会计的一些私事。
  叶会计不缺钱,以前好几套私房被收走了,这两年陆续返了回来。
  除了退休金,叶会计还有房租,现在又出来打工。
  “唐总编,叶会计是在给儿子存钱娶媳妇吗?”
  “不是,她儿子非要出国留学,公费没考上,现在只能走自费的。
  我就不明白了,国外的月亮咋就那么圆?这孩子太不懂事了。这不是要了叶大姐的老命吗?”
  唐总编说起这事,还有些气不过。
  去年开始,华国取消了对自费申请出国留学生的一些资格审查,留学热迅速升温。
  有些人出国,是为了学生归来报效祖国。
  而有些人则是把国外的大学当成了阳澄湖,他们就是外地的大闸蟹,只要去阳澄湖里转一圈儿,就成了“阳澄湖出品的大闸蟹。”
  身价倍增。
  顾晚晚知道“留学热”的现象还会持续很久,八十年代如此,三十年后也是如此。
  一些家长觉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留学。
  只不过,有的锅砸得对,可有的锅砸完后,是真的没了饭吃。
  留学几年下来,投资几十万上百万,回国一看月薪三千五。
  这还算好的,还有孩子跑到国外,跟脱缰野马似的,考试不及格,没有毕业证的,偷偷谈恋爱生了娃的……
  各种骚操作,五花八门。
  “那叶会计的丈夫同意吗?”顾晚晚问道。
  唐总编叹了口气,“嗐,她丈夫是个特别有才的音乐家,沪市人,京北上的学,但成分不好,十多年前关了很久,后来自……”
  后面的话,老唐没说,顾晚晚也明白了。
  除了唏嘘,顾晚晚和秦峰没有再多问。
  几人换了个话题,聊起了老唐最喜欢的广告。
  “元旦后,咱们广告还用以前的广告词吗?”
  “不,我们推出了新产品,大概十号开始做推广。”
  “产品叫什么名字?”
  “五个核桃。”
  唐总编觉得每次顾晚晚和秦峰来,都有点跟不上对方的思路。
  一个小小的乡镇饮料厂,产品换的竟然比国营饮料厂还要快。
  不对,国营饮料厂的产品,这么多年就没怎么换过,除了橘子汽水还是橘子汽水。
  最近又新添了一个“柠檬味汽水”,酸唧唧的,一点也不好好喝。
  “顾厂长,核桃还能做饮料?”
  “对,这是我们新研究出来的产品,您也知道,里面有饱和脂肪酸,对大脑特别好。
  我们早就想研究了。最近才研究出来了。”
  老唐听得云里雾里,他哪儿懂什么这酸那酸的,只跟着点头。
  “对对对,老祖宗不是说了吗,以形补形。猪肝补肝,吃鱼眼补眼,吃核桃补脑,像你们这个核桃饮料,喝了也能补脑。”
  其实,核桃里营养对大脑有益,但不能补智商,大家都信这个,特别是一些孩子在考试前,爸妈准备好多核桃,让孩子吃。
  补脑,顾晚晚还真没法确定补多少。
  但,肯定很香。
  “对,广告我们还是希望在头版下面。”
  “行行行,这个绝对没问题,头版早就给你们留出来了。”
  报社最近广告的业务量上来了,也有人想要头版最下面的位置,可唐总编一直没同意,还是给“百乐饮料厂”一直留着。
  “广告词还有产品照片,几天就送过来。”
  “行行行,没问题。”
  唐总编起身送人,看着秦峰和顾晚晚两人,连连称赞道:
  “你们这么年轻,就能自己办厂,说心里话,我特别佩服。敢闯敢想敢干,我媳妇的弟弟,天天和嚷嚷开个饮料厂。
  还非让我找你们给他要配方。你说这脸得多大?
  我说不行,他天天来我家闹……”
  秦峰拍了拍老唐的肩膀,无比同情,“看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唐总编反过来紧紧握住秦峰的手:
  “秦厂长,不对,小峰,你就是我弟弟,太懂我的痛苦了。我小舅子吵着闹……”
  说着,老唐期待地看着秦峰和顾晚晚,要是对方给配方,他和好交差。
  谁知,秦峰立刻看出老唐的小心思,也紧紧握着老唐的手,晃了两下,微笑着说道:
  “嘿嘿,没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