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钱彦在广东大戏院第十一次巡演长篇连台本《牡丹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那灯火闪亮的广东大戏院,钱彦正以他无与伦比的演技,引领着观众穿越时空,沉浸于沪剧《牡丹亭》那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世界之中。
  这已是他的第十一次巡演,每一次,他都将柳梦梅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每一个细节都跃然台上,直击人心。
  剧情推进至柳梦梅不顾一切,只为寻找心爱之人杜丽娘的父亲,以期能得到认可,与丽娘共结连理。
  这一路上,柳梦梅历经风雨,饱受饥饿与困苦的折磨。他在荒野中踉跄前行,衣衫褴褛,却未曾放弃心中的那份执着与希望。
  这一幕,钱彦通过细腻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将柳梦梅内心的坚韧与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柳梦梅凭借自己的才华与不懈努力,高中状元,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然而,荣耀背后,等待他的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审讯。原来,有人质疑他的身份,认为他不过是冒名顶替之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柳梦梅镇定自若,以他的智慧与正直,一一化解了质疑,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舞台上,灯光聚焦于钱彦饰演的柳梦梅,他慷慨陈词,字字珠玑,那份从容不迫与坚定信念,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壁垒,直接触动了每一位在场戏迷的心灵。
  观众们或扼腕叹息,或热泪盈眶,被这场真人演出的真实与深情深深打动。
  而正当审讯风波平息,柳梦梅即将迎来与杜丽娘重逢的喜悦之时,剧情却巧妙地转入了另一番天地。原来,这一切的波折与考验,皆是杜丽娘之父为考验柳梦梅真心所设。
  在真相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刻,舞台上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柳梦梅与杜丽娘在众人的见证下,终得团圆,爱意绵绵,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欢腾。
  演出至此,达到了高潮,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钱彦以他精湛的演技,不仅完美诠释了柳梦梅这一角色的复杂情感与成长历程,更让《牡丹亭》这一经典剧目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中场休息时,戏迷们纷纷起立,向这位舞台上的艺术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震撼,仿佛自己也随着柳梦梅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体验了爱情与梦想的伟大力量。
  此次巡演,不仅加深了观众对沪剧《牡丹亭》的理解与喜爱,更让钱彦的名字,成为了无数戏迷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不懈追求,以及对每一个角色深刻而真挚的理解与演绎。
  汤显祖长篇连台本《牡丹亭》
  第六出 淮 泊
  (生行装上)
  三登乐:有路难投,禁得这乱离时候!走孤寒落叶知秋。为娇妻,思岳丈,探听扬州。又谁料他困守淮扬,速奔前搭救。
  (生)俺柳梦梅阳世寒儒,蒙杜小姐阴司热宠,得为夫妇,相随赴科。
  且喜殿试钏过卷子,咳,又被边报耽误榜期。因此小姐闻说他尊翁淮扬兵急,叫俺沿路上体访安危。亲携一幅春容,敬报再生之喜。
  虽则如此,客路艰难,吃尽辛苦。虽到得扬州地面,岳丈大人又移镇淮城。贼兵阻路,不敢前进。且喜乱寇介散,不免迤逦前行。
  镜缠道:早则要醉扬州寻杜牧,梦三生花月楼,怎知他长淮去休!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闲游!则素旁渔樵寻食宿,败荷衰柳,添一扶五湖秋。那秋意儿有许多迤逗!
  咱功名事未酬,冷落我断肠闺秀。堪回首?算南江北有十分愁。
  (生)一路行来,且喜看见了插天高的淮城,城下一带清长淮水。那城楼之上还挂有丈六宽的军门旗号。大吹大擂,想要掩门了。且寻小店歇宿。
  (丑扮店家上)
  (丑)“多挽白水江湖酒,少嫌黄边风月钱。”
  (生)店家。
  (丑)客官投宿么?
  (生)正是。
  (生进店介)
  (生)来碗米饭。
  (丑)米饭是有的,就是要算了吃。
  (生)吃了算。
  (丑)算了吃。
  (生)如今我身无分文,这本书是我平日看的,典押如何?
  (丑)书破了。
  (生)添你一支笔。
  (丑)笔都开花了。
  (生)此书有来历,你可也听见“读书破万卷?”
  (丑)不听见。
  (生)可听见“梦笔生花”?
  (丑)不听见。
  (生)书也不要,笔也不要,啊呀,这便怎么处?这把雨伞可好?
  (丑)明天要下雨哩。
  (生)明日不走了。
  (丑)你想饿死在这里?
  (生笑介)你认得淮扬杜安抚么?
  (丑)谁不认的!明日还要吃太平宴哩。
  (生)喏,则我便是他的女婿,前来探望他的。
  (丑惊介)相公亏得你说的早,杜老爷老早发下请书了。
  (生)请书在哪里?请书在哪里?
  (丑)相公和你一起去看看。
  (丑请生行介)
  (生)请书哪里?
  (丑)喏,这个就是!
  (生)这是告示居民的。
  (丑)相公你瞧!“禁为闲游奸诈三巴到此,方里为家。不教子侄到官衙,从无女婿亲闲杂。”
  这句话单指你相公:“若有人假充行骗,地方禀拿。”
  下面说小的了:“扶同歇宿,罪连主家。”
  你看,后面“安抚司杜”大花押,上面盖着一颗“钦差安抚淮扬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安抚司使之印。”
  相反,你在这里歇息,小人要告退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屋上霜。下。
  (生)店家。
  (生哭介)啊呀妻啊!你可知道大人到此,凄惶无地也?
  (作望介)呀,前面房子门上有大金字,待我投宿去。
  (看介)“漂母之词”。是了,前朝淮阴候韩信之恩人也。想那韩信是个假齐王,尚有一瓢饭,俺柳梦梅是个真秀才,要杯冷饭不能够!
  像这漂母,俺要拜他一千拜。看天色已白,不免早去伺候开城门。“旧事无人可与论,只应漂母识王孙。”
  (生)好不容易俺到衙门门首,前去拜见。
  (丑喝介)什么人行走?
  (生)是杜老爷女婿柳梦梅前来拜见。
  (丑)老爷军务不闲。请自便。
  (生)老爷不会客么?
  (丑)今日文武官僚吃太平宴,不会客。
  (生)原来如此。则怕进见之时,要教一首《太平宴诗》,或是《军中凯歌》或是《淮清颂》急切怎好?且在这班房等着打想一篇。
  (生上)“腹稿已吟就,名单还未通。”
  (见丑介)大哥再替我禀一声。
  (丑)老爷正吃太平宴。
  (生)我太平诗一首也想完了,怎么太平宴还未完。
  (丑)进不得。
  (生)我要冲。
  (丑)拿下!
  第七出 索 无
  (丑扮军校旗牌上)
  (丑)好几个盘旋影儿不见。长安东西十二门,找来寻去不见面。只得小巷寻遍,小巷寻遍。柳梦梅也天!柳梦梅也天!好几个盘儿不见。
  长安东梦西十二门,找来寻去不见面。只得小巷寻遍,小巷寻遍。
  (众)好笑,好笑,真好笑。大宋国一场怪事。你看这驾牌上,写得蛮清楚“钦点状元岭南柳梦梅,身中材,面孔白煞煞。”
  明明写的很清楚,天底下就是没有这个人?可是回去哉,死掉哉,困着哉?腰酸背痛,脚膀软哉,走不动哉,歇歇吧。
  (净扮郭驼拐杖上)
  娱小四:天九万,路三千。月余程,抵半年。
  (净)我老驼,一生依着柳相公,种果为生。自柳相公去后,老驼无主,被人欺负。
  因此发个老狠,一路寻到了临安。京城地面,好不繁华。则不知柳秀才去向,且得让我到天街上瞧去。柳梦梅,柳相公呵!
  (丑)(作拿净介)
  谁在找柳梦梅?驼子,驼子(⊙o⊙)哇。老伯伯,我们在找柳梦梅,你也在找柳梦梅。你是柳相公什么人?
  (净)长官听禀:老儿呵!
  前腔:替他家种园,替他家种园,远来探看 猛江尘透不出东君面。
  (众)老伯伯,格么,你一定晓得他到哪里去。
  (净)我则知道,他到临安去了,其余都不晓得哉。
  (众笑介)都不晓得哉!都不晓得哉!
  (净)你们笑什么?
  (众)他到临安应试。得中状元哉!
  (惊喜介净)中了状元,中了状元!他中了状元,还怕寻不到他!
  (丑)你跟我们一起寻他
  (丑)不行,不行。你们看他驼着背,拐着脚,怎么跟的上我们呢!
  (众)我们来做一顶轿子抬他进去啊。
  (净)六十岁的驼子,不曾坐过轿子,今天格驼子倒要坐轿子哉。
  (众)柳梦梅也天,柳梦梅也天。柳梦梅也天,柳梦梅也天。柳梦梅,柳相公呵!
  随着剧情的深入,钱彦饰演的柳梦梅,一位温文尔雅的书生,为了寻找心上人杜丽娘的爹爹,踏上了充满未知与艰辛的旅程。
  柳梦梅的旅途,是饥饿与困苦交织的试炼。他穿越了荒无人烟的山林,夜宿于寒风凛冽的破庙,日复一日,仅靠沿途好心人的施舍和偶尔采得的野果充饥。
  这一路上,他无数次回想起与杜丽娘在梦中相遇的甜蜜与温馨,那份深情如同暗夜中的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让他在绝望中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终于,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柳梦梅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消息传回京城,举国轰动,就连皇帝也对这位年轻才俊的才华与毅力大加赞赏,特赐金帛,邀其入宫面圣。然而,荣耀的背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审查却悄然降临。
  原来,朝中有人对柳梦梅的出身与背景产生了质疑,认为一个出身贫寒、游历四方的书生,如何能在一夜之间高中状元,背后或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于是,一场关于才学与品德的严酷考验摆在了柳梦梅面前。面对朝廷重臣的轮番质询,柳梦梅从容不迫,他以自己一路走来的真实经历,以及对杜丽娘深情不改的誓言,
  逐一回应了所有的质疑。他讲述了自己如何在饥饿与困苦中不放弃,如何在逆境中坚守本心,用真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尊重与理解。
  正当审查即将结束,一切看似尘埃落定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了——杜丽娘的爹爹,杜太守。
  原来,杜太守在得知柳梦梅的壮举后,深受感动,特意赶来京城,为女婿澄清一切误会。
  杜太守的出现,不仅证实了柳梦梅的身份,更揭露了柳梦梅与杜丽娘之间跨越生死、超越凡尘的真爱故事,使得整个朝廷为之动容。
  最终,柳梦梅不仅成功通过了审查,更因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华,赢得了皇帝的亲自赐婚,与杜丽娘终成眷属。
  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京城乃至全国流传的一段佳话,而钱彦在广东大戏院的这次巡演,也因此被铭记为一段传奇,激励着无数观众在困境中坚持梦想,勇敢追求真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