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参观纳城小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有系统就是牛逼啊!
  如果没有系统的话,别的不说,就单单收割麦子一样就能要了人的命!
  用人力割麦子是那么容易吗?
  然后再将麦子脱粒,再将麦子打成面粉,这里面是海量的人力!
  这就好比后世开发内三江平原的1亿亩耕地,国家动用了35万人和海量的牲畜,外加在刚刚建国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给调拨了几百辆拖拉机。
  就算是这样,也花了整整10年,才将1亿亩耕地开垦完毕。
  这要是没有系统,想开发远北简直太难了!
  如果没有系统,想要做到轻松开发,除非是2000年后的农业机械水平,因为那时一个人便可轻松耕种大片土地!
  “嗯,不错。”
  朱桂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一次秋收结束,他一次性就可以收获800万单位粮食了。
  最初他春季,开发了2.2万单位耕地,后来零星陆续他又开发了一些,才有了800万单位粮食收入。
  春季的时候,还以为这是天文数字,然而随着他的实力不断壮大,人口不断增多,似乎粮食也不是十分惊人!
  但也不能说少!
  即便是对于现在的朱桂,800万单位粮食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参观完秋收之后,朱桂又在于谦的陪同下参观学校。
  校方举办了一场升旗活动,然后朱桂又登台给同学们讲话。
  虽然这是一所小学,但却不只有小朋友,还有很多成年的小学生。
  朱桂所建设的小学,都是系统赠送的现代化小学,是系统融合后世教育和古代教育而产生的学校。
  不过,这还是学校建立之后,朱桂第一次实地参观学校呢。
  他首先查看了学校课程,算是古今结合。
  古代的一些内容,又结合了后世小学和中学的内容。
  教学科目一共分为五科,分别是:数学,语文,经文,自然,体育。
  数学并不是完全照搬后世中小学数学,而是结合了华夏古代九章算术等数学理论,重新定义的数学。
  前世大量外国词汇,也在新定义的数学课本中不见了,转而都变成了华夏古代词汇。
  而华夏古代没有的数学内容,又直接被填充其中。
  算是非常完备了。
  而朱桂看了一下数字,也是被改良过的阿拉伯数字,在这里被称为“角数”。
  改良的原理就是1就是一个角,2就是两个角,3就是三个角,以此类推。
  这样他们的简化写法,都可以一笔写成,似乎比原本的阿拉伯数字还方便了。
  而各种运算符号,还有标点符号也进行了中文化改革。
  后世中文标点,英文标点,数学标点,等各个类别的标点。
  在这个时空进行了很好的统一。
  而至于语文,主要是普通话的普及,以及文字的普及。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用白话体书写,当然,文章中不会出现‘汽车楼房’等听不懂的字眼,都是这个时代人所能知晓的事物,但书写文体却是用的白话。
  而所用的文字,那自然是繁体中文!
  这一点也让朱桂感叹系统贴心,没有给他搞出简体字来。
  要知道,大明跟后世的大清可不同,后世大清识字率仅有不到1%!
  而大明的识字率高达20%。
  别的不说,就算是大明末期,卫所百姓都苦成那样了,孩子们仍然都识几个字。
  因为每一个千户所内,都有一座公办学堂,免费教授1000户的孩子。
  所以孩子们多少都识点字。
  如果朱桂在这个时代普及简体中文,那将直接被打脸!
  你等于直接让大明原本20%的识字人口,全部放弃他们本来所认识的字,这完全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简体中文的最大好处就是书写方便,他的笔画比较少。
  但他也有缺点,那就是造成了文化断层。
  试想一下,当学习简体中文的人,拿过一本古代书籍的时候,他能看得懂吗?
  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的文化给折断了吗!
  而简体中文的方便快捷,也仅体现了几十年而已。
  几十年后人就不再是用手书写了,而是改用打字。
  打字的时候,无论它是简体还是繁体,速度是一样的。
  所以作为后世人的朱桂,觉得简体一事实在是得不偿失。
  如果改革之后,可以让华夏受益千年万年那也就算了,但其实简体仅仅让人方便了几十年而已,计算机出现之后它就不再拥有优势。
  为了几十年的方便,造成文化断层损失,朱桂才不会干这种傻事儿!
  而至于体育课,其实主要是军训,所有的学生必须接受持久的军训。
  除了数学、语文、体育三门课外,还有经文和自然。
  自然,是‘自然科学’的简称,其实就是科学课了。
  里面包括基础的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天文地理知识。
  当然,都是入门级别的,估计以后系统奖励大学的时候,将会产生很多单独专业。
  而自然科学的每个科目,原本那些的洋名字,也变成了华夏风格。
  就比如牛顿三大定律,被命名为盘古三大定律。
  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被命名为朱元璋相对论。
  最后一门课程是经文,此经文并非宗教意义的经文。
  而是四书五经等华夏古代经典,在古代普及教育,将这些原有的特色全部抛开是不可能的!
  不过,只是在注解上多了一些民族国家理论。
  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传播当中,已经变成了皇权统治工具。
  儒生们只知道忠君,不知道忠于更高层次的民族与国家!
  这并不能说明古人愚蠢,只是时代的局限性。
  比如山东孔家,蒙元人打来的时候,高呼我蒙元大皇帝万岁!
  后金打来的时候,高呼爱新觉罗皇帝万岁!
  德国人打到山东了,这些孔子后人又将德皇威廉二世的画像供到自己祠堂,高呼德皇威廉二世万岁!
  后世之人,完全无法理解孔子后人的脑回路。
  然而把时间线拉到古代的社会环境,似乎就不难理解。
  最初的儒家,是有民族国家概念的。
  但自从它变成统治阶级的工具之后,他就越发的只知道有君主,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祖国!
  所以这一些不足,在朱桂的新式小学中都给补足了。
  他敢保证,新式小学所教导出的人,必然比之前读儒家经典的人,要更加的有民族国家认同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