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朝臣整朱由检不成反被整,周登道躺枪入米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眼见都没人说话,朱由检又再次说道:
“不说话了?既然都无话可说了,那咱们就继续。诸位爱卿可还有事要议?”
一众东林党见今天吃了个大瘪,于是就想要给朱由检一点颜色看看,于是钱谦益率先出列说道:
“启奏陛下,今岁陕西再发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朝廷虽有迁陕民入蓟之举,但此事耗时长久,还请陛下怜惜百姓,发银赈灾。”
朱由检点头道:
“准!内阁稍后议定赈灾款项,由户部发银赈灾…”
毕自严:“…”
毕自严刚刚因为削减辽东军费之事高兴了一下,可高兴不过三秒,脸又黑了…
王在晋出列道:
“启奏陛下,云贵总督朱燮元上书催饷,言云贵大军欠饷已达二年之久,如今,云贵土司尚在作乱,久托恐生变故…”
朱由检道:
“准!着内阁议定发饷数额,由户部发饷…”
毕自严:“…”
倪元璐道:
“启奏陛下,山西疫情越发严重,山西巡抚张翌明上书,请求朝廷援助…”
朱由检习惯性的说道:
“准…着内阁…”
毕自严立马跳出来道:
“陛下,这个是治疫…治疫啊…发钱没用啊…”
朱由检闻言老脸一红,刚刚在发呆,没注意…尴尬的咳嗽了一声道:
“那个,朝廷已经发榜招贤了,元辅,事情办的如何了?”
施鳯来道:
“回陛下,吴县洞庭东山人吴有性,金坛(今属江苏)人王肯堂,陈实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张景岳,南镇人李中梓,此五人皆是当世名医,已揭榜前往山西,太医院有擅长治疫者亦动身去往山西,相信不日就会有消息传来…”
朱由检第一反应就是,这么多人揭榜,那得花多少小钱钱啊!随即又想到不能吃亏,得把他们都撸回来放到医馆中当工具人…
念及于此,朱由检道:
“嗯,如此甚好!传旨,命内卫出动一支小队赶赴山西,务必保证五位名医的安全。若是治疫成功,那便是造福万民之功,朕必须要传诏他们入京,大大的封赏他们!”
心里想的却是,花了老子那么多钱,没成功也得给他们抓回来!
王承恩道:“是,皇爷…”
刘懋随即出列道:
“启奏陛下,福建七月遭遇倭寇入侵,沿海地带损失惨重,福建巡抚熊文灿上书请求朝廷赈济…”
朱由检道:
“准…着由内阁拟定赈灾数额,由国库发银赈灾。”
毕自严:“…”
随着一项项的问题被爆出来,每个都需要花钱,毕自严实在是忍不住了,黑着脸蹦了出来道:
“启奏陛下,秋税税银刚刚入库,除掉九边和云贵军粮饷,国库也没剩下多少了,已经不够赈灾之用了…
朱由检看了毕自严一眼,心道,我口水都说干了,你这家伙终于忍不住站出来了…只见朱由检无奈道:
“诸位爱卿,国库无钱,这怎么办?要不,捐点?”
众臣:妈卖批…动不动就要捐钱,大家不用吃饭了,全他妈做慈善去好了…
见众臣又沉默不言,朱由检无奈道:
“都不肯捐钱,国库又没钱,那咋办?要不然挪用一下辽东军军费?”
这下大臣们坐不住了,韩旷立马跳出来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啊,前番辽东军大败,已然士气低迷,今岁您又削减其一半军费,要是再挪用辽东军费,怕是辽东真的不保了,陛下三思啊…”
周登道出列道:
“陛下,国库常年度支困难,已经严重影响到朝廷的正常运转。咱也不能总是捐钱度日吧。若是实在不行,只能加派田赋了…”
朱由检心道,来了!等的就是你这一招。只见朱由检看了一眼侯恂,侯恂立马会意,出列指着周登道鼻子骂道:
“周老匹夫,你瞎吗?如今大明天灾遍地,流民四起,老百姓有家不能回,有田不能种,你还要加税?你居心何在!”
周登道被侯恂骂的满脸通红,立马反驳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朝廷财政窘迫如斯,身为大明百姓理当体恤,就加那么一点,也就少吃顿饭的事情,应该没事吧…”
温体仁闻言立马出列骂道:
“你放屁!堂堂礼部侍郎,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百姓都成流民了,本就没得吃,有田的也在艰难度日,有的流民都在吃草根,树皮,观音土了,你他妈竟然还说少吃一顿没事?你这是要逼着全大明的百姓都成为流民,聚众造反吗?当真是何不食肉糜啊…”
周登道被骂的面红耳赤,顿时无言以对。朱由检借机皱眉道:
“温体仁!你所言当真?朕的子民生活当真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
温体仁道:“千真万确!若臣有半点需言,愿遭万蚁噬心而死!”
李国普叹了一口气,出列道:
“是啊,陛下,听说临川府知府张采,每日都在城门四周施粥,活民无数啊…国事糜烂如斯,实在是不宜再加赋税了…”
“啪!”
朱由检闻言,顿时将龙案上的东西抚了一地,指着众臣,掩面痛哭道:
“你们…还有你们!你们就是这样替朕牧民的?一个个号称国之柱石,名士,实际上就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庸官!昏官!真该死啊!统统该死!”
“臣有罪!”
百官见状,纷纷跪伏于地,大呼有罪,就是不说罚。良久,朱由检哭累了,平复了一下心情,怒声道:
“朕的子民可不仅仅只有你们!传旨!从今日起,撤销辽饷,大明田赋永为定额,永不加赋!与民休息!着内阁加印,传檄天下!”
“周登道,枉读圣贤之书,擅施暴政,恶政于民,即日起,夺去礼部左侍郎一职,谪陕西米脂县县令,好好体会百姓疾苦,反省己过!有敢替其求情者,同去!”
“温体仁,禀报百姓疾苦有功,升礼部左侍郎!望再接再厉,莫要辜负朕对你的期许!”
本来还想为周登道求情的众人,闻言顿时偃旗息鼓…
陕西那是什么地方,连年大旱,赤地千里,民变四起,别说吃饭了,水都喝不到一口,还牧个锤子的民啊…
在周登道面若死灰之中,朱由检宣布了退朝…
九月下旬,《大明时报》发刊,将朝堂之事悉数报道于上,并将皇帝于大殿痛哭,哀民生之多艰描绘的惟妙惟肖,同时,撤销辽饷,田赋永为定额,永不加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也随着《大明时报》的发行广为流传。与之一起的,还有袁崇焕的“光辉事迹”…
而周登道也随之登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在万民高呼皇帝万岁,自发为皇帝立生祠焚香祭拜的同时,纷纷痛骂周登道,袁崇焕。二人的名声一落千丈不说,连带着东林党也遭受到了不好的风评…
张溥闻讯后气的几欲吐血,大骂: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在这样的背景下,袁崇焕从辽东卸任返回京师述职,而周登道则是落寞的走上了去米脂县赴任之路,当然,他和当年的黄立极一样,离开时,一点家产都没能带走,全部被内卫收缴“代管”了…
(医者仁心,伟大的中医医者,必须纪念…)
陈实功(1555~1636年),
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明代着名外科学家,自幼精研外科医术,“心习方,目习症,或常或异,辄应手而愈”。
陈实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于1617年编着《外科正宗》一书,全书共12卷157篇对痈疽、疔疮、流注、瘰疬、瘿瘤、肠痈、痔疮、白癜风、烫伤、疥疮等外、伤、皮肤、五官科疾病,“分门逐类,统以论,系以歌,淆以法,则微至疥癣,亦所不遗”。分析详尽,论治精辟,治法得当,并附若干医案,令人信服。《外科正宗》向以“列症最详,论治最精”着称,反应了明朝以前我国外科学的重要成就。
吴有性(1582—1652),
字又可,汉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
吴又可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张景岳(1563-1640),
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因其室名通一斋,故别号通一子。同时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又称他为“张熟地”。
他是杰出的医学家,古代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着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含《新方八阵》)、《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着作。
李中梓(1588~1655年),
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上海浦东惠南镇人。他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
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着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建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
王肯堂(1552—1638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属江苏)人。王肯堂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博览群书,因母病习医。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选为翰林检讨,官至福建参政。与传教士利玛窦往来过甚。(这是个污点,但瑕不掩瑜)
万历二十年(1592年)因上书直言抗倭,被诬以“浮躁”降职,遂称病辞归。重新精研医理,能做眼窝边肿瘤切除手术,又能治愈疯疾。历11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凡220万字。另着有《医镜》4卷、《新镌医论》3卷、《郁冈斋笔尘》等,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今人辑有《王肯堂医学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