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李过参军,李洪基命运轨迹改变(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就在赵率教在山海关厉兵秣马,消化新式装备的时候…
  登莱镇。
  此时带队押送军资和高产粮种的郭时明的队伍,也已经到达登州。登莱镇总督府内,郭时明正在面见登莱总督袁可立:
  “咱家新任登莱镇监军太监郭时明,拜见督师大人。”
  袁可立见状,客气的上前扶住郭时明说道:
  “监军大人何故行此大礼啊…你贵为监军,权力可比我这个糟老头子大多了。今后老夫要是有什么做的不妥的地方,还请监军大人多多指正啊…”
  郭时明见状,赶紧避开一些,有些紧张的行了一礼说道:
  “督师啊,您折煞我了。临行前,陛下千叮咛万嘱咐,咱家主要就是过来代替陛下,照顾您的生活起居的,这以后太师您要是有什么吩咐,尽管告诉咱家就行,千万别和咱家客气…
  至于这什么劳什子的监军,咱家也就是走个过场,万事还是由督师您做主,咱家是万万不敢有所指摘的。”
  袁可立听着这话,心想前番陛下刚给自己来过信,这会儿又派了个这么懂事的监军过来,这是何等荣宠。这个学生好,体己又贴心,比他那个不争气的逆子强多了…
  念及于此,袁可立向着京城方向拜了拜,然后说道:
  “陛下如此恩宠,老夫愧不敢当啊。老头子我虽然黄土都埋到脖子了,但生活还是能自理的,可不敢劳烦监军大人啊。今后你我共事,嗯…用陛下的话来说就是,精诚合作,努力将登莱镇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郭时明全程谦恭的听完,对于这位四朝元老,他郭时明是不敢得罪半分的。而且,朱由检还真就吩咐他来照顾袁可立来了…
  见袁可立还要继续客套,郭时明及时岔开话题说道:
  “太师教诲的是,咱家一定全力配合太师,将登莱镇做大做…强!对了,这是陛下在咱家临行前,特意嘱托咱家给太师带来的密信。还请太师大人亲启。”
  袁可立闻言不再客套,立马将信接了过来。
  “太师啊,这外面正在交接物资,咱家还是去看一下,省的下面人不懂事,凭空惹出麻烦来…咱家就先行退下了。”
  将信交给袁可立之后,郭时明很识趣的跟袁可立告辞,出去监督验收物资去了。
  袁可立见状说道:
  “那就辛苦监军大人了…”
  见郭时明离开,袁可立随即屏退左右,先是仔细查看了封漆火印,见一切完整无缺,便放心的拆开信看了起来。
  信中的内容,袁可立越看眉头皱的越紧,额头上的褶子都能夹死蚊子了。信的内容不多,但是袁可立却看了很长时间,随后眼中精光闪烁,而后又叹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
  “这小子,对自己狠,对别人更狠啊…”
  脑海里想着事情,袁可立起身将密信引燃,付之一炬。
  随后袁可立便行动了起来,一边强令孙国祯加紧训练水军,敦促各部抓紧操练,一面派人紧急联络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向他借船。同时,袁可立又提笔,给山东巡抚李精白写了一封信…
  就这样,登莱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练兵…
  …
  陕西镇。米脂县。
  曹化淳奉朱由检旨意,一路赶至陕西米脂县募军。现在的陕西,太惨了,赤地千里,战火连天,树皮草根,能吃的都被灾民吃干净了,目光所及之处,已经看不到绿色,到处都是忍饥挨饿,面黄肌瘦的百姓和动乱的痕迹。
  “唉…这天杀的世道,这该死的老天爷…”
  曹化淳一路走来,已经数不清自己咒骂了多少次了。
  一进入陕西米脂县地界,曹化淳便开始募兵。招兵条件非常优渥,一旦选上,先期支付十两银子的安家费,然后是月饷一两五钱银子,按月发放。立功另外赏赐…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应募者寥寥。曹化淳很奇怪,派人一查这才发现,现在的陕西,商旅断绝,粮价疯涨,一两银子买不到一斗米,与银子相比,现在粮食在陕西反而是硬通货,加上百姓对官府的不信任加剧。
  因此,当地的老百姓根本不买账,宁愿饿死,宁愿加入农民军,也不愿意从军。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让大家的生活变成这般模样的罪魁祸首就是官府和朝廷…
  鉴于这种情况,曹化淳一边派人飞马快报朱由检,一边派人前往洪承畴处协调调粮,一边从隔壁山西紧急抽调粮食,直接将十两银子的安家费改为三十斤粮食。
  随着粮食一到,情况立马改观…虽说这时代,大家都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但是奈何人家给的太多了啊…
  什么仇恨,什么怨言,什么不满,当第一个应募者拿到三十斤粮食的时候,一切都去他丫的了…
  闻讯而来的灾民越聚越多,将曹化淳所在的招兵处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人都为了一口粮食,卖力的表现,期望自己能够被选上。
  面对着已经被饿成皮包骨头的乌泱泱的应募者,无奈之下,曹化淳只能将目标标准改为看根骨。很快,四千根骨还不错的人就被招募齐了。
  就这还是曹化淳刻意控制着规模的,要不然人数怕是还会多出来一倍不止。此时虽然募兵名额已满,但是仍然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汇集而来…
  “官爷,您瞧瞧俺,俺也很强壮的,带上俺吧…”
  “官爷,俺也行,带上俺吧,俺啥都能干,不要三十斤粮食,给口吃的就行啊…”
  “官爷,您要小孩不,俺家二狗很听话的,一天吃一顿就行…”
  “官爷,您行行好,带上俺家娃吧,俺们家四个娃娃,眼看着就要饿死了…”
  “官爷,求求您了…”
  看着围城一堆的百姓们的卑微的请求,曹化淳心中百感交集。但是上头给的指标就四千,他也没办法啊,只能硬着头皮撒谎道:
  “诸位父老,本次募兵人员已经满了,下一波招兵还有,还请大家耐心等待,况且,咱家这次调过来的粮食已经发完了,大家各自归去吧…”
  看着百姓们绝望的眼神,想着来时看到的场景,曹化淳终于还是没狠下心,于是咬咬牙,擅做主张道:
  “让这些人把他们的孩子都领过来,将生的健壮,头脑灵活的留下,咱再组一个少年军!”
  负责招募的随从有些为难道:
  “公公,这…恐怕不妥吧?”
  曹化淳眉头一皱,冷声道:
  “按咱家说的办,出了问题,咱家一力承担!”
  随从们当即领命:
  “是!”
  淳朴的百姓们接到消息,千恩万谢的将自家孩子拼命往前推,都希望自家孩子能被选上,那样就不用被饿死了…
  于是,新一轮招募再度开始:
  “来这里一个个报名字,年龄?”
  “俺叫李过,今年十二岁…”
  “俺叫张鼐,今年八岁半…”
  “俺叫苏乞,今年十一岁…”
  “俺叫刘芳亮…”
  “俺叫李来亨…”
  “…”
  崇祯二年八月,前往陕西招兵的曹化淳,带着招募的四千衣衫褴褛的陕西“精壮”以及额外多出来的二千“少年军”回返京师。
  与此同时,好不容易送完快递的李洪基回到家中,发现侄儿李过没在,便进入其所在的陋屋查看,发现床上放了一袋粮食,地上还歪歪扭扭的刻着字。上面写着:
  “叔父,俺在家浪费粮食,皇帝老子发粮,俺跟着去京师给皇帝老子当兵了。等俺当了大官回来,带你享福…”
  李洪基看完急了,正准备去追,刚好被自己媳妇看见。看到救命的粮食,韩氏说道:
  “相公,你干什么去?”
  李洪基:
  “恁小的娃娃,怎的能当兵?况且俺侄儿怎的就值半袋粮食?这一路山高路远,太危险。俺去把过儿追回来。”
  韩氏想着那半袋粮食,一把拉住李洪基道:
  “这次过儿是去给皇帝老子当亲兵,住皇宫哩。再说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俺们家这条件,过儿跟着咱早晚要饿死,不如让他去…”
  李洪基闻言顿住脚步,叹了一口气道:
  “唉…罢了!万般皆是命,这贼老天!”
  …
  又几日,李洪基再次送完快递回到家中,发现韩氏与人通奸,怒而拔刀,欲杀之。韩氏惊恐道:
  “莫杀我!想想过儿…”
  李洪基握刀的手停住,良久,将手中的刀扔在地上,选择报官休妻后,不再归家…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