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李信献计有伤天和,腹黑朱由检明拒暗纳(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朱由检闻言,脑海中灵光一闪,像是抓住了什么,但又像是什么都没抓住,于是进一步问道:
“详细说说。”
宋献策躬身一礼,继续说道:
“陕西天灾已经持续了好多年,非人力可以改变。既然陕西这块儿,老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那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那就只有让百姓转移居他处…”
众人被宋献策说的连连点头,朱由检也觉得是个好主意。施鳯来则是皱眉头反对道:
“主意是个好主意,但是移一省之民,可不是个小工程,如此花费,户部怕是承担不起。而且何处可以接收如此大规模的民众?”
此言一出,场面再度陷入僵局。侯恂也皱眉道:
“除了施阁老的顾虑之外,一省之民何止百万,土地如何解决?一个不慎,怕是又要生出一场动乱啊…”
宋献策反问道:
“这几年流民遍地,我们不主动迁移民众,百姓自己就不跑了吗?与其让流民乱窜,还不如统一集中安置。”
面对宋献策的诘问,众人一时皆无言以对。李信捏紧拳头说道:
“陛下,末将有一策可解,但是此法有伤天和…”
朱由检这时哪里还能顾得上什么天和,直言道:
“但说无妨。现在是议事,又不是决策,百无禁忌!”
李信道:
“既然流民问题无法解决,不如将他们全部编入军队,或放在陕西,或调去辽东,让他们在战场上消耗掉。当人口消耗到一定程度,陕西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众人:“…”
众人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对于李信的谏言,场中无一人敢于应和。一来,这个方法虽然毒,但未必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来,这特么谁敢同意,一旦将来东窗事发,必将背负千古骂名啊…
于是,众人将目光齐齐看向朱由检。
朱由检:“…”
朱由检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这决定,你们不敢做我敢做?只能装模作样的摆摆手说道:
“此计有伤天和,再议,再议…”
说完,朱由检转身看向地图。但微微颤抖的双手可以看出,这货心动了…
目光随着地图延伸,朱由检看向东南海岛的同时,脑海中的一个计划,开始逐渐成型。
朱由检想的是,向海南岛和台湾两处进行移民。另外,是否可以利用己巳之变,借建奴之手,将宣府,蓟镇以及北直隶地区的势力进行重新洗牌。
野猪皮人口少,掠夺人口是必然的,等到蓟镇被嚯嚯完,以台湾岛,海南岛,蓟镇这些地方的土地,安置几经战火荼毒的陕西民众,完全可以容得下。再说了,迁徙途中,他不得死人?
到时候再把分配到土地的流民纳入皇庄体系,以皇庄的形式推进摊丁入亩的政策,这样既可以解决陕西问题,也能将摊丁入亩的政策推行阻力,降到最低!
至于陕西,就让他成为京营和匪军的坟场!届时若是京营还没有被消耗掉,那就让他们在黄土高原种树,继续发光发热,为生态恢复做贡献吧…
现在的问题是,战争的规模,以及局势的把控这一块。既不能让建奴破坏的太厉害,让自己损失太大,也不能让建奴劫掠的太多,养肥他们。
胸中丘壑已成,朱由检顿时就不慌了。现在才四月,距离十月还早,他需要再仔细斟酌斟酌…
念及于此,朱由检说道:
“嗯,此事再议,容朕再想想。下一个问题,辽东这一块,朕决意消减辽东军军费。诸位看后续问题怎么办?”
众人闻言纷纷奇怪,刚陛下还火急火燎的,怎么突然又不急了。见朱由检将话题转移到辽东,众人顾不得其他,再度讨论起来。此事前番陛下已经在早朝之上提出,大家并不奇怪。
宋献策眯着眼睛说道:
“陛下,削减军费,辽东必乱。臣预计,辽东那边很快就会有战败的消息传来。”
施鳯来也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操之过急了些。一如成基命所言,辽东军军饷,就这样都还嫌不足,您此时贸然消减军费,恐失辽东军将之心…”
侯恂人老成精,此时冷冷一笑说道:
“陛下,老臣以为辽东两门定不会善罢甘休,咱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辽东利益集团已然成型,利益受损的他们能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朱由检也不确定。不过他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继续疯狂的吸大明的血。况且,以如今大明的情况,也没多少血能给他们吸的了…
只见朱由检无所谓的说道:
“朕既然做了这个决定,自然是有心里准备的。只要赵率教能为朕守住山海关,大不了这辽东朕不要了…”
众人闻言心中大骇,大明国君,无论昏庸与否,都有一个底线,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主动放弃国土,朱由检怕是要遭千夫所指…
施鳯来,侯恂二人连忙出言阻止道: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根深蒂固的理念,让身为元老的侯恂,对朱由检放弃辽东的想法一时无法接受,当即反对道:
“我朝自成祖北迁,便有祖训:天子守国门!陛下若主动放弃辽东故土,必遭天下人唾骂!这失地事小,失节事大,还请陛下三思!”
施鳯来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传统的明人,打不赢,他顶多感到愤怒,但是主动放弃国土,等同于卖国资敌,这一点,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还是思想上,他都无法接受。
于是紧跟着侯恂之后,劝谏道:
“陛下,侯大人所言甚是。若是建奴完全吞并辽东,其实力势必大涨。届时建奴兵峰直指长城一线,处处可作为突破口,于我大明大大的不利。还请陛下三思!”
对于施,侯二人的劝阻,朱由检丝毫没有感觉恼怒,只是心中默默的感叹了一声,二人还是看不透啊。
兵法云: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又想到二人的专业毕竟不在于军事领域,战略眼光不足也在情理之中。待二人说完之后,朱由检看向二人说道:
“两位爱卿,辽东可是有那位被东林党吹上天的辽东经略袁崇焕在。朝廷每年的军费,军械也未曾少其半分,朕从未说过要放弃辽东!可若是他袁崇焕守不住,丢了辽东,朕也没办法不是?总不能要朕亲自去辽东守城吧?”
众人:“…”
施,侯二人闻言,都是老阴比,瞬间就秒懂了朱由检的意思,同时在心中骂了一句:
“卧槽!”
朝廷是全力支援辽东的,守住了,那是皇帝英明神武,朝廷鼎力相助。守不住,那是你袁崇焕督师辽东不利,与他朱由检有什么关系?
大冤种袁崇焕上线…
魏忠贤:嗯,有那么一丝老夫当年的味道了…
看几人都不说话,朱由检继续说道:
“好了,此事不必过于纠结,弃与不弃,关键在于那帮辽东军将以及袁崇焕怎么做。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说着,朱由检指向地图说道:
“北方草原目前有林丹汗在牵制建奴,暂时安全,而这边,山海关是重中之重。赵率教是经年老将,作战经验丰富。施爱卿,朕要内阁务必保证对赵率教部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出了问题,你也就到头了…”
施鳯来闻言,也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只能期盼辽东那帮人不要做的太过分了。于是抛开脑中的思虑,对着朱由检躬身一礼说道:
“老臣遵旨!请陛下放心,此事老臣亲自来办。”
朱由检见施鳯来这么说,也是放下心来。继续下一个问题:
“当下,我大明各地的情形如何,是否有天灾人祸报上来?”
施鳯来想了想之后说道:
“回陛下,今年老天爷赏饭吃,都已经四月了,除了陕西,其余各省还未有灾祸报上来…”
朱由检闻言嘴角直抽抽,玛德,这大明混成啥叼样了都,都用天灾来衡量幸福指数了吗…
想想也是无奈,只能点点头说道:
“务必密切关注各地情况,上半年不发生灾害不代表下半年就没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如今各地粮食产量都在日渐减少,税收年年减少,如此下去肯定不行。
内阁需发下公文,要求各地官府劝课农桑,务必大力引进和推广种植高产作物。这个事情一定要当成大事来做!”
施鳯来闻言,连连点头应诺。
“老臣遵旨。”
番薯和玉米在大明一直是民间自发种植,当做猪食来用,不太收到重视。若是由官府主导推广,局面定能有所改观。
见几件大事落定,朱由检悬着的心也平静了一些,摆摆手道: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内廷的人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施鳯来环顾一周,忽然发现,不属于内廷的人员就他一个…我擦…
随即愣愣的说道:
“老臣告退…”
随着施鳯来退走,朱由检接着开始下一轮的安排道:
“侯爱卿,朕打算重新铸币,原来的金元宝,银元宝朕觉得不太方便。朕想着将现行流通的货币统一置换成圆形的金币,银币和铜币,将白银和黄金挂钩。
这事儿不着急,朕先给你个思路,你那边带着银作监的人先研究磨具和铸造新币的技术,一个是要把铸币的成本降下来,二个就是防伪问题,不能让民间轻易仿制出来。朕教你一个诀窍,打击仿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造假成本过高,让投机者无利可图!”
说着,朱由检抽出了一张图纸出来,这是朱由检自己仿造后世钱币画的,比较粗糙,但是基本轮廓还是比较清晰的。
侯恂在那听着,感觉听懂了,又感觉没听懂,秉承着不懂就问的原则,侯恂看着图纸问道:
“陛下,这新币为何如此不同?还有,为何还要铸造金币?那个与黄金挂钩是什么意思?”
朱由检闻言,严肃的说道:
“侯爱卿,朕现在手里有兵有钱,你可知为何朕依旧不敢与朝中那帮人决裂?”
侯恂哪里知道皇帝的想法,只能按他的想法来理解:
“回陛下,我大明历来奉行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臣以为,朝臣虽然略有不堪,但没有他们,无论地方还是中央,政务都是无法正常运转的,我大明历代国君,皆如此。陛下与朝臣虚与委蛇,大抵也是这个原因吧。”
朱由检摇摇头,反问道:
“为何太祖爷时代,不这样呢?”
侯恂被问的一愣。是啊,太祖爷时代,可不会和朝臣们逼逼叨叨,那是真一言不合,逮到就杀啊,而且是大规模的杀,一个蓝玉案,就杀了几万人。武勋都这样,杀文臣更是如杀鸡…
想到这里,侯恂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内心吐槽道,今时不同往日了啊,再说了,你朱由检能和太祖皇帝相提并论吗?不过这话不能说出口,而且从他的角度,是真想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
朱由检仿佛看穿了侯恂的想法,直接指了出来:
“问题就出在银子上面!具体点的话,问题就出在张居正这个老东西搞的一条鞭法上面…”
侯恂此时更加不解的问道:
“不是啊,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乃是利国利民之举,陛下何故如此贬低张大人?”
朱由检嘴不禁抽了抽,果然舆论宣传害死人啊。只见他反问了一句:
“侯爱卿,请问我大明产银子吗?还有,现在我大明银子最多的地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