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老狐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张叔夜此人行事雷厉风行,不愿与范离客套。
  也就受了他这一拜。
  “听你这么说,你在我朝有任职?”
  张叔夜听他自称下官,便问了出口。
  “让将军见笑了,我乃青州府黄岗镇里正,小镇父母官而已,但也算尽职,守的住一方百姓安稳。”
  范离谦虚的回答道。
  “范里正谦虚了,亲率义军与金军血战数日,救吾皇之危难,虽未功成,但如此胆识魄力,这天下间不过三五人可比,更是强过皇城里那些狗东西万倍!”
  张叔夜是真心佩服眼前这个年轻人。
  看他的样子也就不到二十岁而已,却能统帅义军强攻金军解救宋俘。
  如此豪情万丈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真堪的上少年英雄。
  而且,要论胆识魄力的话,就连他这个位高权重活了半辈子的人,也只感自愧不如。
  如果当初他能横刀立马有胆量去反抗,汴梁也不至于被破,宋军也不会输的那么惨。
  数十万大宋精锐啊,百万民众相助,却让几个狗东西弄了个国破家亡。
  想一想,张叔夜死的心都有,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张将军缪赞了,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路上再说可好?”
  范离谦虚道。
  随后提议先行离开这里,有什么话,路还长着呢,慢慢唠呗……
  张叔夜一声抱歉,便同意了下来。
  负责断后的义从军再次启程。
  一路上,张叔夜和范离说着一些闲话。
  而他也有一些问题请教了这位老将军。
  第一个问题就是汴梁到底怎么被破的。
  这个问题虽然有些戳人痛点,但他确实想不明白,百万军民护城,怎么就让十几万金人给打败了。
  再者说,这也不算戳张叔夜痛处。
  虽说汴梁是在他手里丢的。
  但只能说,并非全是他的责任。
  而且徽钦二帝被俘,他也在其中,最后绝食明志,抱憾而终,也算是一代忠臣良将了。
  也正如范离担心的那样,起初张叔夜并不愿提起此事。
  但大宋都亡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所以他就说出了一些事情。
  汴梁二次被围,城中实际上只有六万禁军,后来再加上他的三万人马,正规军也没到十万人。
  从战争角度来说,宋军在兵力上处于劣势。
  而优势则在宋守,金攻,占地利。
  起初宋金交战,两军各有胜负,攻防之间也成胶着之势。
  但就像范离想的那样,汴梁之败,大宋并非是输在军事上,而是政治上输了。
  朝廷政令不通,君臣意见相左,赵桓左右摇摆。
  金军围城一月有余,主战派不增反减。
  金兵都打上城头了,朝臣们却在议论是和还是投降。
  谁敢说主战,定会被这些狗东西扣上破坏和谈的罪名。
  这便是张叔夜大骂文官的理由。
  第一次汴京被围,宋军主将李纲打的那么好。
  可等战争结束后,第一个被弹劾的就是铁杆主战派的李纲。
  如此政局焉能不败,兵士没有决战之心,领兵主将畏首畏尾,生怕被文官集团弹劾下了大狱。
  而赵桓被文官武将两方说辞拉着左右摇摆。
  而文官们却在私底下,考虑投降以后的事情。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打的是士气是民心,而催生这些的,是领导阶层的统御力和精明果敢的决策力。
  而大宋朝廷,没有这个能力,要么怎么说宋钦宗是亡国之君,而汉武帝是千古一帝。
  同样的困境,两个朝代却走出了不同的结果。
  而范离好奇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张叔夜个人的。
  他记得这个老小子一路绝食,到后面整个人都饿的走不了路了,金军只能找辆马车拉着他走,后来快到黄河口岸时,他激愤交加仰天长肃,最后吐血而亡。
  如果是这样的话,张叔夜怎么会出现在工匠队伍里,还跟着义从军逃了出来?
  问到这里,张叔夜哈哈一笑,给他解开了疑惑。
  原来这老头不招金人待见,他绝食,金人也希望他如此做。
  因为攻打汴梁时,张叔夜没少给金人添堵。
  到后来,看他都快饿死了,金人也就不拿他当回事,扔在了押送队后面。
  范离领着义从军发起进攻的时候,拉张叔夜的马车正好被堵在了谷口内。
  原先他想,就这么死在乱军中也挺好,可义从军异常勇猛的战斗方式,和后来的全民突围,震撼到他了。
  特别是王铖背着个将死宋民不顾生死的往山上突围那一幕,让他已死的心,又再次燃起了对生的希望。
  他的思想也在那一刻发生了转变。
  大宋的江山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千千万万大宋子民的!
  只要还有宋民反抗外敌,大宋就不会真正的灭亡!
  他想通了这一点,所以就跟着逃了出来。
  “哈哈哈哈,张将军果然是个是非分明的人,不错!只要还有一个宋民在,我大宋就不会亡!”
  范离大笑着佩服老头的适应能力。
  而事实也如张叔夜说的那样,这片大地从来都不是谁的,可却有千千万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愿意为其付出生命。
  要问为什么,因为这里是家。
  是华夏先祖留给后世子孙的馈赠。
  “张将军,下官还有一个问题请教,不知可否指教一二?”
  范离笑罢,便要问出今天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他一直无法决断的问题。
  “范里正但说无妨。”
  张叔夜没有拒绝,挥了挥手,让他明说出来。
  “如遇金军堵截,我当如何?”
  这就是范离所担心的问题。
  回青州的路上一定会遇金军劫杀,他能做的只有两个选择。
  扔下所有人不管,带着几个好兄弟逃回山上。
  只要他还活着,总会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或者与金军死战,豁出命保住工匠,如果他做到了,而且活了下来。
  好处就不用多说了,也许他的名字,会因此留在史官的笔墨下。
  “你心里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
  张叔夜看着他那为难的样子,却是看透一切似的说出了这句话。
  有些事情不用说出来,到了张叔夜这个位置,看清内里的本质,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如果范离是一世枭雄的命,就不会发生谷口伏击战。
  “唉……太平本是英雄定,不见英雄享太平啊!”
  范离一声轻叹,对着远方怒吼着。
  心想却想着,这些老家伙怎么都跟成了精似的,自己心里那点事,藏都藏不住,就跟会读心术一样。
  他还是太年轻了,与这些在官场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精比起来,他就像不够圆滑的琢玉。
  可这也好,在这腐朽沉沦的乱世里,圆滑并不是他想要的。
  年轻人嘛,少了张狂莽撞,那还叫年轻人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