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钢鳅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钓鱼系列回忆的差不多了,最后再聊聊钓鱼人最怕的两种鱼,朗姆鱼和钢鳅鱼,这两种鱼给年幼的米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十年过去了依然历历在目,不曾忘记,这两种鱼最难缠,最狡猾,光吃鱼饵不上钩。
说实话,小时候米云是比较厌恶这两个捣蛋鬼的鱼种,钓上来都是被暴打的角色,一种好吃,一种不好吃,朗姆鱼好吃,肉嫩,煎炸和炖汤都美味,钢鳅鱼肉柴,只适合炖汤吃,肉类似黄鳝和蛇肉,虽然样子长的和泥鳅一样,但泥鳅肉嫩,钢鳅鱼浑身是刺,非常喜欢咬钩,泥鳅基本不咬钩,几十年来,米云印象中只钓到过一回泥鳅。
米云记得钢鳅鱼比较难钓,容易脱钩,米云一小时能钓上来几十条,经常在半空中就脱钩而出,一半钢鳅鱼掉到岸上,一半落入水中,米云仅有一次,把钢鳅鱼也搬上了餐桌,原则上钢鳅鱼是没有人吃的,原因不清楚,米云也就吃了那么一回,炖汤吃的,也觉得还行,可能一年四季吃不了几顿肉鱼蛋的缘故,有点像黄鳝和蛇肉的味道,钢鳅鱼被钓上来,原则上都是被钓鱼人泄愤的,钓上来一条踩死一条,一瓶蚯蚓鱼饵,一大半要被钢鳅鱼霍霍掉,谁能受得了,不踩死它踩死谁,至于吃钢鳅鱼,米云没听说过,钓鱼的人都不收这货,米云也就破例吃过一回。
米云记得钢鳅鱼也有两种颜色,和黑鱼一样,全村的水塘都有这货,全村搬迁出去后,就再也不见这种贱货的钢鳅鱼,明明长的和泥鳅身形一样,泥鳅不咬钩,钢鳅鱼上赶着咬钩,鱼线刚丢下去,就给你往水底下拖走了,提竿上来,鱼饵就被吃光了,给人气的不行,还经常半空中上演脱钩跳水运动,气人,钓上来的钢鳅鱼,都会被小伙伴们暴打一轮,用棍子打,用脚踩,打到解气为止。
钢鳅鱼是米云家乡的土话,钢鳅鱼也叫刀鳅鱼,刀鳅学名中华刺鳅,是我国本土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南方水系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最为常见。广西百色当地人俗称它为那锥鱼,除了广西以外,各大水系也有刀鳅分布,如长江、黄河、珠江、闽江、淮河等。过去遭人嫌弃的刀鳅,如今成了餐桌上的稀罕货,主要是物以稀为贵,基本上近二十年都快灭绝了。
米云钓到钢鳅鱼的地方,就是学校门口的几个野塘,还有周边的鱼塘,鱼塘主养了很多钢鳅鱼,就是预防别人去偷钓鱼,家养鱼塘多钢鳅鱼,野溏是钓上来一条少一条,钓的多了,野溏的钢鳅鱼都要钓灭绝,主要是野溏每年冬天基本上都只有一点点水,基本上都会干枯,村里小伙伴去抓鱼的时候,什么鱼都有就是不见钢鳅鱼。附近的家养鱼塘多的就是那种钢鳅鱼,一个早上能轻松钓上来几十条,还有十几条半空落水的。小时候物质匮乏,鱼塘主都会驱赶钓鱼的我们,米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两个村子都是这样,只要米云和小伙伴去钓鱼,就会被驱赶,没收渔具,把鱼竿折断,经常和看湖佬斗智斗勇,小时候的鱼资源还算是稀缺资源,有直接经济价值,可以随时变现的物品。
米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第一个村子还有,搬到河对岸的第二个村子就没有了,这种钢鳅鱼吃东西属于狼吞虎咽型,抬竿稍慢一点,鱼钩能给你吞到肚子里,摘钩非常费劲。刀鳅的杀伤力可不一般,它背脊上长着锯齿般锋利的鱼鳍,有人称它为水中电锯,不能徒手去抓,要不它在手里一挪动,手立马会被割破。
米云小时候村里人钓到刀鳅基本没有活的,害怕被割到手,钓上来直接上拖鞋,把它拍晕不能动才敢摘鱼钩。过去刀鳅不仅遭钓鱼人嫌弃,也没几个人愿意去吃,钓到大多拿回来剁碎了拿去喂鸡鸭,家里人不爱吃。主要是皮炒肉燥的,还浑身带刺,不能接受,黄辣丁带刺,但肉嫩少刺,干锅油炸和炖汤都可以吃,算上等鱼,钢鳅鱼在八九十年代就是最下等的货色,没人看得上。
谁能想到如今刀鳅来了一个咸鱼大翻身,卖得比大鱼还要贵数倍,现在成了餐桌上的稀罕货,市场上,野生的刀鳅的价格没有50元左右下不来,这还是那些个头比较小的,大的能卖到80~100元,有钱还不一定有卖,基本上各大湖泊和水塘接近灭绝。
钢鳅鱼具有补充营养、提高记忆力、保护视力、提高免疫力、保护血管等功效,但食用时需注意适量,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钢鳅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健康。
钢鳅鱼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是人脑神经系统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适当食用可以提高记忆力,还可以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
钢鳅鱼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促进眼部神经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视力。另外,钢鳅鱼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2,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利于保护视力。
钢鳅鱼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以及多种维生素,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钢鳅鱼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脂肪沉积,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时需注意适量,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此外,对鱼肉过敏的人群不宜食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钢鳅鱼居然有这么多好处,但在米云的童年时代还是有一定的阴影的,钓鱼人多少都会被它刺到和气到。如今可能野生的钢鳅鱼基本上少见了,河流里可能有,湖泊水塘估计难有了,米云搬到第二个村子的十几年就再也没有发现钢鳅鱼的身影了。
即使现在刀鳅也很容易钓到,在有些地方水质比较好,刀鳅还是很多的,偶尔有大个体出现。主要看水域,现在鱼资源丰富,也不怕偷鱼,小鱼塘很少喂养钢鳅鱼了。
那么怎么钓呢?想要钓刀鳅首先要了解刀鳅的生长方式,然后根据它的生长方式来钓它们。
刀鳅并不是泥鳅,这点要分清楚,泥鳅性情温顺背鳍没有尖刺;刀鳅背鳍有尖刺,鱼嘴又尖又长,嘴里有细密的牙齿,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但很多人把泥鳅也叫刀鳅。菜市场卖的多的就是泥鳅,钢鳅鱼基本上很少地方有售卖。
1)、刀鳅的形状、刀鳅又叫中华刺鳅、钢鳅、刀鳅、石锥等。体型细而长,背上有倒刺,嘴巴又尖又细。中华刀鳅和大刀鳅不同的是,中华刀鳅个体比较小,大刀鳅个体很大,外观几乎无差别。
2)、刀鳅的分布、刀鳅的分布比较广,曾经广泛分布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
南起广西, 北至河北, 东至台湾等水域湖泊、河流、水沟、水渠等都有它们生存。
光头小时候刀鳅很多,是没人抓的一种小杂鱼,因为杀鱼的时候太麻烦。
3)、刀鳅的习性、刀鳅为夜行性鱼类,白天喜欢躲在阴暗的环境下,晚上出来活动。
水域内厚厚的水草内,石头缝,障碍物处都有刀鳅的生存。
白天没有躲避地方的时候刀鳅把自己的身体埋入淤泥呢,只留嘴巴在外,夜晚出来活动。
4)、刀鳅的食物、刀鳅为肉食性鱼类,会捕食小鱼、小虾、水底昆虫为食物。
刀鳅尖尖的嘴巴,能够在水底翻动泥土,寻找淤泥里的食物。
刀鳅的捕食方式是靠潜伏捕食,或者追击捕食,性情凶猛。
刀鳅的分布比较广,小时候刀鳅随处可见,甚至田间地头都有它们的生存。不要小看刀鳅,虽说它的个体小,但是十分凶猛,为肉食性鱼类,现在水质比较好的地方还有它们的生存。
刀鳅喜欢阴暗的环境下生存,以及昼伏夜出的习惯,根据它的习性选择合适的钓位。
1)、阴暗的钓位、白天刀鳅在阴暗的环境下躲避,钓位选在阴暗的环境下效果比较好。
在一些建筑物的遮挡处,昏暗的桥下等地钓刀鳅的效果比较好。这些地方既利于刀鳅捕食,又利于刀鳅躲藏效果不错。
2)、厚厚的水草旁边、厚厚的水草边刀鳅比较喜欢,它们会进入水草躲避。
水草边也是其他鱼类喜欢的地方,小鱼小虾在此处觅食或者躲避天敌。小鱼小虾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刀鳅的陷阱,成为刀鳅的食物。
3)、乱石堆附近、乱石堆附近藻类比较多,藻类多食物也就比较丰富,能吸引小鱼小虾的聚集。
小鱼小虾在乱石堆处觅食,也会进入乱石堆躲避天敌。殊不知刀鳅在此“守株待兔”,小鱼小虾进入乱石堆也就成了刀鳅的美食。
4)、首推夜钓、刀鳅属于夜行性鱼类,在晚上出来觅食,晚上即使在空旷的亮水区也能钓获它们。
刀鳅昼伏夜出,在晚上相对于白天比较活跃,夜色的掩护是它们觅食的高峰期。夜钓刀鳅不仅仅只有刀鳅来吃钩,昂刺鱼、鲶鱼等夜行性鱼类也会吃钩。
刀鳅为小型鱼类,喜欢昏暗的环境。选钓位的时候最好把钓位放在昏暗的环境下,想要钓获它们并不难。
钓刀鳅的装备相对于台钓来说很简单,一根鱼竿,一根线组,几副鱼钩就能胜任。
1)、钓刀鳅鱼竿、刀鳅虽然是小型鱼类,个体比较小,力量也比较小,但是鱼竿最好用硬一点。
因为钓刀鳅的环境比较复杂,它们吃钩后逃逸会进入水草中,或者进入石头缝中。
鱼竿硬一点,中鱼后能够立刻把它们提出水面,防止它们进入水草中或者石头缝内。
2)、钓刀鳅线组、刀鳅性情凶猛,觅食的时候很少像他鱼类一样吞吞吐吐。
它们发现食物后就会去攻击,对于线组的粗细要求不大。线组粗一点,或者细一点对于它们来说没什么影响。
3)、钓刀鳅鱼钩、刀鳅吃钩凶猛,常常会把鱼钩吞入喉咙内,为了方便摘钩,不易选择有倒刺鱼钩。
刀鳅的嘴比较小,鱼钩也不易选择过大,光头钓刀鳅一般是无倒刺新关东鱼钩方便取钩。
钓刀鳅的时候带着摘钩器,防止刀鳅把鱼钩吞入喉咙内。现在有条件了,不比米云小时候的年代,现在渔具装备比较齐全,已经形成产业化了。
4)、钓刀鳅饵料、钓刀鳅的饵料比较简单,刀鳅为肉食性,一般饵料用蚯蚓,不管是红蚯蚓还是青蚯蚓都可以。
首推青蚯蚓,青蚯蚓味道比较大,在水底能够散发的更远,吸引刀鳅来觅食。大青蚯蚓皮糙肉厚,碰到小鱼吃钩也不用来回更换蚯蚓,比较省事,米云小时候在瓦片下翻出来的大粗青蚯蚓基本上都被钢鳅鱼霍霍了,翻出来七八条基本上进了它的口中,还有一半落水中,只有一半钢鳅鱼被钓上岸来。
钓刀鳅需要注意:刀鳅的脊刺比较锋利,取钩的时候防止被刀鳅扎伤,也要防止被刀鳅咬伤。钓到到刀鳅后最好用毛巾包裹取出鱼钩,防止被扎伤咬伤。
现在为什么刀鳅越来越少见了?原因很多,二十多年前就已经不多见了,在米云十四岁以前还能看到钢鳅鱼泛滥。只是每隔几年,就基本上看不到了,主要是农村没人吃这个下等鱼。
现在刀鳅为什么越来越少见呢?主要还是环境的变化、水域的污染、无法被养殖、滥捕滥捞这几点造成。
1)、环境变化、环境的变化,天气干燥,降雨量减少,水资源的匮乏造成刀鳅越来越少。
水资源少了,适合刀鳅生长的水面也少了,降雨量减少,地下水下降,水越来越少,不再适合刀鳅的生长。
2)、水域污染、水域污染越来越严重,不管是城市的河道还是农村的河道,都避免不了污染。
刀鳅对于水质要求比较高,号称鱼中“贵族”,在水质差的环境下无法生存,也是造成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
3)、无法养殖、无法养殖是最大的问题,刀鳅的生长方式以及产卵方式,我们并没有完全了解。
再加上这种鱼类长不大,吃刀鳅的人群并不多,也就没有人养殖,造成刀鳅越来越稀少。滥捕滥捞严重、刀鳅比较喜欢阴暗的环境,水域内大大小小的迷魂阵很多。
刀鳅并不知道这是陷阱,往往会进入这些迷魂阵内,从而被抓捕。这种捕捞方式,不管是对于刀鳅来说,还是对于其他鱼类来说,都是灭绝性捕捞。
这4种原因造成刀鳅越来越少,想要让刀鳅多起来,就只能改善我们的环境,不污染环境,不滥捕滥捞,环境好了不仅仅是刀鳅,其他鱼类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刀鳅之所以价格比较贵,主要是太稀少,刀鳅的味道也算不错,不管是炖汤还是干煸都还可以的,有可能是现在人们的味觉进化了,还是物以稀为贵,在八九十年代的人们是基本上不会吃浑身带刺的钢鳅鱼的。
钓刀鳅并不难,这种鱼很傻很天真,吃钩凶猛,难的是没资源,很多地方不再适合刀鳅生长,刀鳅变的越来越少。水污染严重,不像九十年代的纯天然物品,即使有几个农药瓶子在水里也没事,只要是流动性的活水,就没多大影响,在有些水质比较好的地方,刀鳅还是挺多的,大家可以试试这种钓刀鳅的方式。
钢鳅鱼在南方也叫刺泥鳅,即大刺鳅。生长在长江、汉江及其以南水系。为小型野生淡水鱼类,目前已难以寻获。其体呈流线型,背鳍上长有16根左右的刺。因刺硬及形似细而长的小刀,故称“刺泥鳅”、“刀鳅”。
干煸刀鳅是两湖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菜肴。特别是作为下酒菜,香脆可口,回味无穷。泥鳅放在锅里,开小火让其吐完泥浆,再用清水洗净泥鳅身上的粘膜锅里放底油,加两勺白糖,炒出糖色再把泥鳅放进去爆炒!加一小碗水,加盐、料酒、姜片、陈...锅里放底油,加两勺白糖,炒出糖色,再把泥鳅放进去爆炒!
再加一小碗水,加盐、料酒、姜片、陈醋、酱油、老抽,烧开后调小火烧至收汁出锅前放些辣椒及葱粒,和做泥鳅的方法差不多,只不过钢鳅鱼要破肚切割腌制,大泥鳅鱼也需要这几道程序,不到一两重的小泥鳅鱼和河虾一样可以不用做任何处理,洗干净就可以直接下锅煎炒烹炸炖煮都可以,钢鳅鱼的吃法有限,泥鳅鱼的吃法多种多样,钢鳅鱼本来就是冷门的鱼种,市场都不多见,米云近二十多年没见到过了,泥鳅是随处可见,哪里都有,就是泥鳅不轻易咬钩,没听说有专门钓泥鳅的,但捕捞泥鳅的办法倒是不少,泥鳅比钢鳅鱼容易养殖,也容易捕捞,普及程度远大于钢鳅这种冷门鱼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