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夏天的记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春天的记忆不多,夏天的记忆还是不少的,可以下水摸鱼,又可以下水游泳,还可以进菜园摘菜瓜和香瓜吃,夏天各种水果都会慢慢成熟,半生半熟就能吃。
  米云记忆中,小时候的夏天似乎没有现在这么热,也不像现在这样大部分时间都在空调房里度过。
  那时候住在乡村,每天晚上吃完饭,村里的小伙伴就跟约好了似的,把家里的竹床、板凳搬到河堤空地上一起乘凉。大人们坐在凉床上摇着扇子聊着天,笑谈中卸下一天辛勤农作的劳累,我们小孩则追着萤火虫跑来跑去。那时候河堤上是没有车跑的,白天也只有有限的自行车路过。晚上基本上都可以上河堤上去吹凉风,自然的风。
  夏天最爱的水果,不是西瓜,而是西红柿和菜瓜,还有黄瓜。渴了、馋了就随便找离家近的菜园进去摘几颗熟透的西红柿和黄瓜。一口咬下去,酸甜爆汁,好吃又解渴。
  西红柿还可以将西红柿切成小块,撒上白糖拌一拌,糖的甜味可以完美中和掉西红柿的酸,一口一块,比西瓜还甘甜解暑,黄瓜和菜瓜也是餐桌上的主菜,那个年代西瓜还不能经常吃到,因为米云居住的第一个村里种植西瓜的不多,还得等外村人拖一板车过来售卖,或者拖拉机过来一车西瓜,然后各家各户兑换十来个大西瓜放在家里慢慢吃。
  西红柿、菜瓜和黄瓜就不同了,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自给自足还是没问题的,夏天这三样都是腌制着吃,除了黄瓜,西红柿和菜瓜都可以糖拌着吃,菜瓜和黄瓜还可以用盐菜和辣子酱腌制拌着吃,这是夏天最开胃的三道凉菜,也是三道水果点心,那个年代也就那个水平,能吃上这三道菜就已经很满足了。村里不是没有人来卖凉拌菜的,但一周也就来两三次,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现金买凉菜吃,那时候买点凉拌腐竹和鸡爪都是奢侈品,吃的满嘴都是油,非常的满足,那时候一个凉拌鸡爪至少要一两毛钱一个,吃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吃完喝一口锅巴粥,非常的满足。那时候做早饭的时候,习惯性的用米汤熬一锅粥,中午和晚饭都可以喝粥,一般就光喝粥,没有配菜吃的,夏天能喝一碗清粥也是非常满足的。
  炎炎夏日,没有一个孩子能抵挡得了水的诱惑。那时放学回家,总会第一时间呼唤小伙伴们一起下河玩水。没有泳衣泳帽也没有教练,自己在水里扑腾几下,很多小伙伴竟奇迹般地学会了游泳,米云这点没有天赋,硬是到初二才无意中学会游泳,米云的女儿都在小学时代就学会游泳了,在城市让教练教的,米云自己教过女儿三五次游泳,都是体验意义为主。米云初二之前不会游泳,但一样也会下水和下河,尤其夏天晚饭后天天下水去冲凉,还遇险过一次,在水底呆了五分钟,前面章节有提到过,上来眼睛都是红色的,喝了大几口水,在岸上躺了十几分钟才恢复过来,第二天照常下水,没有留下任何阴影。
  米云学游泳的时候,都喜欢仰卧为主,就是整个前身飘浮在水面,这样不容易沉下水,也有的时候喜欢猛吸一口气,然后把头扎进水里,探索神秘的水底世界。清凉的池水瞬间赶走燥热,我们总是玩到天快黑了还舍不得回家。那时候队里的男女老少饭后都会过来下水冲凉,只不过那时候都没有泳衣和救生圈,拿个摩托车轮胎就当救生圈了,下水遇险了,大人们也能及时施救,游泳还是有一定危险的,尽量不让小孩子们单独玩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要防患未然。
  那个年代大人不常给零花钱,大人们也没有钱,没有赚钱门道,一毛钱的冰袋,两毛钱的红豆冰棍,就是夏天最解暑的零食。为了延长“享受”时间,我们总是舍不得大口咬,而是慢慢地嗦。一根冰棍吃完,暑气也去了大半。
  也许现在的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花上几十块钱买支冰淇淋,却再也找不回嗦两毛钱冰棍的快乐。
  小时候一到夏天,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午睡。很多时候并没有睡意,但是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威望还是乖乖就范了。
  其实,夏季中午一两点是最热的时候,睡一会儿可以放松静养,降低中暑几率。讨人厌的午睡里藏着大智慧。
  那个时候没有空调、wiFi、西瓜,却一点也不觉得热。常常在烈日下追逐打闹、摸鱼钓虾、看蚂蚁搬家,即便皮肤被晒得黝黑也毫不在意。
  那个时候物质匮乏,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没车没房没好吃的食物,但是最美好的一切都在身边,比如最亲的家人、最铁的朋友...
  那个时候我们从不害怕入睡,也不害怕醒来,眼里有光,对未来充满期待。
  记得卖冰棍的总是骑着一辆车子,不管太阳多么毒烈,总能从棉袄包裹的泡沫箱子里“变”出一根冒冷气的冰棍出来。
  口里叫喊着“冰糕雪糕,一毛一根”,几乎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清货了。然后最悲催的事情就是雪糕还没等舔完就化没了,那时候能吃上冰棒和雪糕也是比较奢侈的生活,不是人人都有钱能买冰棍吃的。
  汽水和橘子汁喝完以后攒上几个瓶子还能去小卖部再换一瓶。还有一毛钱一袋儿的冰水,喝光后,把它吹起来,用脚使劲一踩,响声震天,非常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一时间一包白色的冰袋汽水风靡了整个夏天,人手一袋,在边角咬一个小口,就这么叼着吸一下午,然后喝完吹起来,狠狠地一脚踩爆。这才叫童年,无忧无虑,又容易满足的童年。
  那些年的夏天,我们玩啥?我们会不顾危险,瞒着爸妈放学后和小伙伴在学校旁边的河里游泳摸鱼,裸奔、裸泳,夏天里的最清爽的记忆,现在想想还有点害羞呢,哈哈哈。
  对于怕热人群,一年中最怕的时刻莫过于盛夏的三伏天,一旦入伏,大家会感觉像蒸桑拿一样。三伏天作为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气温高且气候闷,这个天气白天但凡有人在路上走,都容易中暑,田地里还是有农民伯伯的身影,农民永远是勤劳和辛苦的一代人。但是在米云童年的夏天里,我好像从没感觉到热,对于夏天的记忆只有池塘、冰棍、青蛙和游戏。
  童年的夏天从六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九月份中下旬。夏天里,虽然天气炎热,但也有乐趣在里面。夏天里七八月份为暑假,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
  白天,我们在农家庭院里,河边草地上,郊野里捉蜻蜓,用白线拴住,用手牵着到处玩耍。赤着脚到河里,小溪里捉鱼,捉虾,捉螃蟹,拦水坝。
  天气炎热时,我们就在水里全身赤裸游泳打水仗。如果水库里有船靠在岸边没人管的话,我们几个大胆的孩子就走上船,在河水里划船,欣赏河水两岸的风景,吹吹凉风,撩起水柱玩耍。
  河水凉风吹来,凉爽舒适,我们会钓鱼的几个孩子们也会在凉爽的树荫下的水塘或河边钓鱼,钓鱼的鱼饵是从我们自家庭院里菜地里挖的蚯蚓,钓鱼的鱼竿就是一个自制的长竹竿加一根钓鱼线。夏天水里闷热,氧气稀少,鱼儿不时钻到上面呼吸新鲜氧气,会吃到鱼饵,被我们钓起。钓起的小鱼去除内脏,刮去鱼鳞,放到土灶里一炸,干脆可口,是道下饭菜。
  到了傍晚,家家屋里灯火通明,真是万家灯火,人们开始煮饭炒菜。孩子们就在庭院里打闹嬉戏,捉迷藏,跳房子,荡秋千。一到吃饭时候,我们就回到家中吃饭,桌上有鱼有虾,有我们家乡特产野菜香椿,花儿菜,竹笋等,好吃极了。
  到了夜幕降临,家家抬出竹床在外面纳凉,点上蚊香灭蚊,孩子们有的买冰棍吃,记得那时冰棍一到五毛钱一根,有的喝冰冻金银花露,有的吃家里切好的西瓜解渴。
  那时的西瓜很甜很解渴,因为是天然生长,不是大棚里种的,一般都是农户自己在田里种的,我家搬到第二个村子后,就在菜园种植了西瓜,还人工给西瓜授粉,隔壁四姨家的西瓜种植在田里,规模要大点,米云家的西瓜就是自给自足,供家人吃,至今记忆犹新。
  冰棍孩子们都很喜欢吃,它解渴消暑,这些都是夏天才有的福利。大人们坐在竹床上扇着蒲扇扇风,能接电源的就吹台式电扇,他们吸着烟聊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讲故事的大人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和童话,不时会听入了迷。有时会在庭院里打闹嬉戏直到深夜,回到冲个冷水澡,洗个头,就在炎热和对未来的憧憬中睡去。
  夏天多雨,春天也多雨,下暴雨时,米云就窝在家中看动画片和电视剧,然后洗澡睡觉。下暴雨后,水塘,田里,河里会跳出许多大鱼出来,我们一起去看大人们用鱼网兜鱼,用铁叉子叉鱼,这也是一种乐趣,叉到大鱼的话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免费吃一顿大鱼餐,大鱼一般情况很难钓到捉到的。
  童年的夏天繁华而又美丽,童年时的夏天里我们尽享夏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在夏天我们尽情嬉戏玩耍,在无忧无虑中享受了很多欢乐和愉悦,我爱童年的夏天,它是我童年记忆中的宝贵财富。
  小时候总盼望夏天的到来,就是为了能在村头的水塘里游泳,村头的水塘白天是我们小孩游玩的地方,晚上则是大人们沐浴的场所。白天只要有想法,我们衣服一脱就光着屁股跳到水里去了,一天能游不下10次。我们常常喜欢从河堤上或岸边的柳树上纵身向下跳跃,跳水时也总是肚子朝下,触水那一瞬间肚皮“啪啪”响,辣辣的,刺激又快乐!当然,水中会有蚂蟥,游水的孩子经常被蚂蟥咬,被咬时我们都会惊恐地快速游上岸,但再可怕的蚂蟥也阻止不了我们一天游泳10多次的快乐。
  晚上,辛苦劳作一天的大人会到水塘里洗澡。我们最喜欢在岸边观看爸爸叔叔们跳水时那巨大的浪花,感觉他们超级勇猛。妈妈阿姨们则躲在某个角落里,拿出毛巾擦呀擦,让人倍感神秘。
  小时候家门前是一大片稻田,田里有很多青蛙,夏天叫得特别响亮,晚上大人们坐在门口聊天,声音和着阵阵蛙声,加上皎洁的月光,完美上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现在这种画面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家门前的稻田已经变成了一排排荒地,米云家搬进城里都有十几年了,米云家三五年种田一次,只耕种一季,大部分时间都是荒着,田里长满了野草,一年回农村老家的次数就那么几次,米云自己都是三五年一次回农村老家。
  要说我们小时候为什么不觉得热,应该是童年生活太有趣了,我们的童年是放养式的真正快乐成长的童年,没有厚重的作业本、没有辅导班、没有父母的监控……
  米云记忆中,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都能赶上我们父辈过过的生活,这代人,点过煤油灯,看过黑白电视,看过连环画,骑过二八杠,买过一毛的冰棍,吃过一分钱的拉丝糖,吃5毛的雪糕,拿着玉米杆当甘蔗,吃的水果大部分都是农村里自己种的,像黄瓜、西红柿、菜瓜香瓜、凉瓜和红薯在一定程度上既是餐座上的蔬菜,饭后又就成了水果点心下午茶。那个年代有限的物质,也是让人满足的,眼里有光,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算是满足了口福,又丰富了精神生活。
  那个年代,不在在村里偷过瓜,偷过菜,偷过橘子吃的,不算一个合格的农村子弟,不下水摸过鱼虾,钻过麦田,逮过蚂蚱,不钓鱼,不抓蛇蛙,不下河游泳,没有一批童年小伙伴,不算一个完美的童年生活,这一切到现在回忆仿佛都发生在昨天,却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回忆,后面的时代都很难复盘和模仿了,时代不同,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生活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的生活。
  谁还记得小时候画在手腕上的表,从来也没有走过,却带走了我们美好的时光,小时候小卖铺的东西都想买,但是口袋里没有零花钱,长大以后超市里的东西都能买 ,却不知道买什么能快乐,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以后笑着笑着就哭了,一地鸡毛的生活,80年代之前出生的的兄弟姊妹们太辛苦了,上中小学高学费,大学免费,失学多,等到上大学不免费了,中小学开启了九年义务教育,80后总是慢了一步,据网上调查问卷统计,80后的童年生活最快乐,因为那个时候刚好承上启下,物质生活条件也是逐年改善,吃过前辈们的苦,也慢慢享受越来越好的物质条件,当然也承受了各代人没有的压力,80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人要养十几口人,不敢失业,变成了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老年化时代的来临,80后要供养双方的父母,还有子女,社会生活压力也大,经济条件一不好,基本上很难生活。基本上不敢停下奋斗的脚步,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80后是人口转型的重要时代,城市里一般都还是严格的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农村里可能没有那么严格,还有一半人冒着罚款超生的压力生了二三胎。这就是真实的历史,80年代少生了一代人,现在鼓励生小孩,都没人愿意再生,生了也难养活,好好的养活培养长大,自己都处于艰难的生存线上挣扎,哪有多余力量再供养小孩,社会经济发展的好点,压力小点,大家可能还有再生子的愿望,当今时代,好多年轻人都不愿结婚生子,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就是传宗接代,一代代人繁衍下去,没有人传承的未来肯定还是有风险的,生老病死和大自然的风雨雷电都是自然规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运行,都是天数,顺天而行逆天而亡,简单的文字,无限的哲理,希望人类能摒弃世间争斗,都能好好相处,共同的面对社会责任和义务,让人类星火相传,流芳万世,繁荣万世,留下美好的历史痕迹片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