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紫金红葫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黛玉想到自己的爹爹体弱多病,娘亲早已长眠地下,外祖母年事已高。
  又想到刚刚北静王对自己的温柔体贴,黛玉不禁红了脸颊,心跳加速。
  原来,自己的一颗芳心,已经转移到了王爷身上。
  为掩饰自己的窘迫,黛玉转过头。
  紧接着又看到那只凤碗,隐隐发出淡淡的光芒。
  仔细端详了许久,越发看出玉碗的精致。
  碗身雕刻着凤凰展翅的图案,每一根羽毛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飞出碗外。
  碗底还刻有一行小字:“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这不仅是一只碗,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承载着无尽的故事与传说。
  是啊,上一世自己凄苦离世后,如今不就是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吗?
  黛玉轻轻抚摸着碗沿,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柔和的力量,仿佛能抚平内心的忧愁。
  她环顾四周,发现小屋内还藏有许多其他珍贵之物:一面镶嵌着珍珠的古镜,镜中清晰地映出她的容颜;一卷泛黄的古书,上面记载着古老的秘术与智慧;一个小巧精致的玉如意,散发着淡淡的幽光,给人以吉祥如意之感。
  更有无数罕见的珍稀药材,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黛玉心中暗自赞叹,这小屋虽小,却仿佛蕴藏着大千世界的精华。
  她决定在这里多待一会儿,细细品味每一件宝贝。
  就在黛玉沉浸在欣赏中时,小黑突然闯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仙子,仙子,小黑想起来了,这个空间是太上老君种药材的地方!”
  “什么,太上老君种药材的地方,怎么可能?”黛玉张大嘴巴,不可置信地说道:“小黑是不是记错地方了?”
  “没有,仙子。”小黑转身冲出门去,再进来时,嘴巴里叼着一只红色葫芦。
  黛玉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只葫芦并非寻常之物,它通体散发着淡淡的紫金色光芒,葫芦口微微开启,似乎能吞吐天地间的灵气。
  “这是什么?”黛玉奇怪极了,纳罕地问道:“从哪儿找到的?”
  小黑扬起脑袋,兴奋地说道:“仙子,这是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
  听说,这葫芦是太上老君在炼制长生不老药时偶然所得,内藏无尽玄机。
  小黑在天宫的时候,有一日,突然传来急报,东海龙王的三太子敖丙因贪玩,不慎将一颗镇海神珠遗失在人间,导致东海波涛汹涌,生灵涂炭。
  玉帝震怒,命太上老君下凡寻找神珠,以平息这场灾难。
  太上老君思虑再三,决定携带紫金红葫芦一同前往。
  下凡之后,太上老君化身为一位云游四海的老道人,手持紫金红葫芦,踏上了寻珠之旅。
  他穿梭于山川湖海之间,用葫芦中的灵气感知着神珠的踪迹。
  终于,在一片密林深处,他感应到了神珠的气息。
  那是一片被黑暗笼罩的沼泽地,四周弥漫着浓厚的阴气,连飞鸟也不敢靠近。
  太上老君轻抚葫芦,口中念动咒语,紫金红葫芦顿时光芒大盛,一股灿烂的灵气从葫芦口喷薄而出,驱散了周围的阴霾。
  就在这时,一道璀璨的光芒从沼泽中冲天而起,正是那颗失落的镇海神珠。
  神珠在空中盘旋了几圈,最终被紫金红葫芦吸入其中,恢复了平静。
  太上老君满意地点点头,收起葫芦,转身离去。
  他回到天宫,将神珠归还给东海龙王,东海重归宁静。
  从此,紫金红葫芦的传说更加广为流传,成为天界与人间传颂的佳话。”
  “那紫金红葫芦为什么会在空间里?”黛玉更奇怪了,“小黑怎么知道这些?”
  “这,这…这是小黑藏起来的。”小黑突然扭捏起来,低下头道:“仙子,小黑告诉你后,你不会怪小黑吧。”
  “不会的,只要你说出实情就好。”黛玉好奇地催促道。
  “有一次,小黑巡视天界,巡视到太上老君的炼丹房,只见太上老君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炉子里的丹药,旁边的桌子上摆着紫金红葫芦,小黑看着好玩,便偷偷叼走了。”
  说到这里,小黑不好意思地看了黛玉一眼又赶紧低下了头。
  “好啦,我不会怪你的。”黛玉好笑地说道:“后来呢,紫金红葫芦为什么在这空间里?”
  “叼走葫芦后,小黑也不会使用葫芦的法力,玩了几天,就玩腻了,就想送回去,可是又担心被老君惩罚,只好偷偷来到老君种药的地方,悄悄埋到了一棵大树下,时间长了,自己也就淡忘了,没想到老君一直没有发现紫金葫芦失踪的事。”
  “来到这里后,又想起来了是吧!”黛玉揶揄道:“真是调皮。”
  “可为什么太上老君会把空间放在一个玉镯里,又托梦送给本仙子呢?”黛玉想起梦中的事,依然奇怪不已。
  梦中的那个雪白胡须的老人,就是太上老君吗?
  “这个,小黑就不知道了,也许是仙子的造化吧。”小黑老老实实地说道。
  是啊!能被太上老君选中,是真的有造化!
  “小黑,还知道太上老君有哪些故事,说说吧。”黛玉道:“反正在这里也无事,就当解闷吧。”
  “好的仙子。”小黑顿时来了精神,“那小黑就把知道的都讲给仙子听。”
  于是,小黑摇头晃脑地讲了起来:
  传说,太上老君出生时,投胎在李母体内足足怀了七十二年。
  随后老君降生在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老君出生时造型也很奇特,首先是发色皆为雪白,并且还长着胡须,甚至生下来就会说话,指着旁边的李树说道,从此自己就姓李了。
  李母见到孩子也是又惊又喜,于是取名叫耳,乡里乡亲知道孩子出生后,都来凑热闹,看到李耳的样子就觉得奇怪,于是便称其为老子。
  李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独特的见解也开始丰富起来,提出的问题更是在当时无人能回答。
  李母看孩子有慧根.于是便请来当时着名的学者商容,但是商老先生也教不了这孩子。
  可李耳的天赋不能被埋没啊,于是便独自起航追逐梦想了。
  经过长途跋涉千难万阻.李耳终于来到了太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