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蜈蚣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骑兵大营和众人又玩笑了片刻,李俊接着去往了后军步战队大营。
后军步战队被分为了前出押送粮草和压阵垫后的两支队伍,但是随着不少运送棉服和箭矢等战备物资的车队加入,人数和车辆马匹牲畜倒也着实不少,与前面三个大营相比,倒也不觉得冷清。
当然,由于要分配人手看管物资,况且车队和后军也还没混到特别热络,所以后军步战队营地里的篝火,就分为了泾渭分明的两大拢。
李俊一进后军大营,便早早有卫兵去里面通报了。不多时,汪平和一个中年汉子一起迎了过来。
几人见面后互相打了招呼,知道这中年汉子姓赵,大家都叫一声赵大哥,李俊便对中年人也如此称呼。
赵大哥不敢在校尉面前称兄道弟,只是一个劲儿地赔笑,带着指挥使校尉视察物资储存的情况。
本次随军押运物资的一共有四十多人,其中有一伙是丰州营派出的老兵,剩下的三十多个人,都是府衙从丰州抽调来的民夫和徭役。
李俊仔细视察了物资车队,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各种物资分门别类井井有条,于是派人去叫了前面三个大营的弟兄,让他们各自多派几个代表前来观摩学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就是所谓的实践出真知,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手上,都是有真功夫的,就连这物资储备和运输环节也一样。
李俊觉得机会难得,让赵大哥和丰州营押运老兵二人,现场给镇北营新军的小兵头们指导了起来。
对赵大哥来说,跟着朔方军出征过好多次了,何尝有过这样的机会,能在一帮兵头子面前指点江山充个大师傅?
赵大哥心中生出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对校尉少将军这份抬举和尊重无比珍视,于是给大伙极其认真地演示操作起来,恨不得把半辈子总结出来的心得,一次性全部给倒出来。
赵大哥讲得头头是道,众兄弟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些知识和心得,在外行人看起来只是不起眼的边缘辅助,但是上过战场的内行人才明白,打仗又何尝不是个资源和人手的分配整合过程?
于细微处见真章,这话放在战场上,没有毛病。
天色愈发晚了,各营地里还有不少工作要靠这些兵头们安排。李俊见精华部分已经演示个差不多了,便吩咐大伙今晚姑且先散了,后面有机会继续切磋。
大伙听了个意犹未尽,从战略物资的储备、调度和后勤等环节,对战争的理解竟得到了不少的升华。但大家也知道,现在毕竟是在行军途中,于是各自领命回到营地,带着刚刚收获的心得,把营中各项工作查漏补缺了。
李俊也回到了营帐里,他心里升起一个念头:像这个民夫出身的赵大哥,还有之前匠人出身的鲁大匠,这些平凡的百姓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因为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总结出了大量务实的经验和知识。如果能创造一个平台或提供一个机会出来,把这劳动者的经验、知识、心得、甚至思想,全部都系统化地总结出来,再系统化地传承下去,大唐日后何愁培养不出大量优秀的理工类人才?
翌日天微微亮,各大营都已炊烟袅袅,大伙都已投身到整备出发的准备工作中了。
今晚,镇北营大军将会抵达此行最大的隘口—蜈蚣岭。
蜈蚣岭隘口的风要是小一些的话,倒也不愁见缝插针地搭建起零散的营地出来,届时也能让大伙吃上口热乎饭。
可如果山口的风太大,那只能让大军四散开找一些背风处避避寒风。到这种时候,能倚着碎石很多的山坡把帐篷搭起来就不错了。还想生火吃热饭?火引燃引不燃就是个问题,纵是离开山路在山坡上把火给引燃了,风助火势,保不准就能引发一场大的山火,别把大军的整个营地都给烧了。
那就是妥妥的朔方版火烧连营了。
众人在日头还没爬上山就出发了。快到晌午的时候,前出二十里的骑兵回报,已经在距离蜈蚣岭不足十里的位置,追上了先行出发押运粮草的步战队。
李俊拉着骑兵仔细询问,他当时就明白了:过蜈蚣岭的山路已经上冻了,拉粮草物资的大车和驼马,都已经停在了隘口下,暂时走不动了。
李俊迅速安排好手头的事情,然后带着几个亲卫,起身向蜈蚣岭急行军而去。
李俊一行足足花了一个半时辰,才堪堪赶到了蜈蚣岭。
李俊一路上发现,随着后面的山路变得越来越陡峭了,好些路面已经被冻硬了,马蹄踩上去,有些陡坡处已然出现了马蹄打滑的现象。
再不抓紧通过这段山路,万一天气恶化,再来上一场降雪,战马和车队再想通行,就极为不便了。
李俊到了物资车队停靠的山路,几十辆大车和牲畜绵延了足有一两里地。李俊一行贴着岩壁小心翼翼地越过车队,见着了步战队副将虎子和丰州营负责粮草押运的老兵伙长。
虎子二人一见李俊,什么话都没说,拉着李俊就往前走。
李俊几人足足又走了将近一里路的脚程,来到了翻越蜈蚣岭要经过的第一道弯。
阴山的山体多以坚硬的岩石为主,
想要翻越蜈蚣岭,需要经过两道大弯,才能从南坡沿路上到蜈蚣岭最高处。
蜈蚣岭的北麓山坡极为陡峭,先要经过一段近半里路的陡坡,和峰顶的落差足有百米。之后,余下的阴山山脉,会和北地高原逐步融为一体,剩下的山路,也相对好走许多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方草原的骑兵无法在冬天大举南下进攻丰州城,就是因为大规模的骑兵,根本无法翻越蜈蚣岭这几个陡坡。
这几个不算太大的陡坡,对于缺乏铁器和匠人的游牧民族来说,就算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了。
更别说在地冻天寒的时候,还要考虑大军的后勤补给了。
老兵伙长边走边告诉李俊,他们已经让民夫拿上锄头,在山路的坡面上凿出一些台阶状的痕迹,以便于大车通行。
但奈何工具和人手都很有限,且蜈蚣岭的最高处也不能停留,即便车队可以勉强先上了坡到达最高处,可下坡时的那个大陡坡,车队注定无法安全通过,是个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这么大的陡坡,马匹通行怎么也好说,大不了人牵着马,路面上铺上麻布和稻草,再给马蹄子裹上碎步条,多少能缓解马蹄打滑的问题。
但是车队里都是拉物资的大车,哪怕马匹牲畜能勉强下坡,可这些大车怎么办?
大车在这陡坡上一旦打滑,速度必然过快以至无法控制,冲到下面弯道的时候,就要面临两个抉择:为保命,就要往岩壁上撞,这么一来,木头打造的大车必然都要散架,运送物资的车队就算是报废了。可如果为了保住大车,就要顺着山路往下冲,可到了拐弯处万一停不住车,那可是要连车带人带物资,都要摔进百丈的山崖下去了。
冬季阴山行路之难可见一斑,怪不得商队在下元节后就停止向草原行商了,茶马古道也只能等到来年冰雪消融之后,才能再度通行。
听老兵念叨完,李俊心想,姑且不说这半里地的山路上铺麻布可不可行,就是可行,镇北营这物资里,哪来那么多的麻布?难道要把弟兄们宿营的帐篷都拆了?把将士们的棉服都拆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李俊听老兵伙长介绍完情况,自己顺着山路坡往蜈蚣岭顶峰的隘口上走,边走边观察沿途民夫徭役干活的情况。
待走到蜈蚣岭峰顶,李俊心里已经对上坡的施工有了计较。
李俊没有急于安排上坡施工,反正后面的大队人马还要一会儿才能抵达这里。
李俊先就着下坡路走了两个来回,亲身体验了这段陡坡,果然是个难题。
仔细研究了好半天,李俊寻着了一处靠近岩壁的小弯,这里距陡坡最下面的大弯处,仅有十几步脚程的距离。比比划划了好半天,李俊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反身回到了车队。
李俊把虎子和老兵伙长叫来,让他二人把现场的后军众伙长和老兵都找来,再把几个亲卫也带上,一起来到上坡弯道的施工现场。
李俊让他们观察民夫和徭役施工:“你们可看出些什么?”
众人都是摇头。
张振海却说:“这些民夫没有手套,他们锄几下路面,就要暖暖手,施工的进度极慢。”
李俊笑着点头:“还有呢?”
张振海琢磨了片刻又说:“这段路面冻得过于坚硬了,民夫们使不上力气。”
李俊笑而不语,只是点头:“所以呢?”
张振海琢磨后说道:“所以,如果可以生火把路面烤化了,再多派人手,都带上手套趁热开凿,施工速度定然能快很多。”
此时,后面的五军四个方阵也陆续追上了车队。
李俊一拍张振海肩膀:“你去各营通知,让各营先别搭建帐篷,让大伙都带上手套,把搭建帐篷的锄头和工具带上,没有工具的散开去附近捡柴。就在这段路面上,隔几步生一小堆火,大伙都分散开,两个人一组,各自分配一小段路面,今晚务必把路面清理出来!”
张振海精神抖擞,立刻到各营发号施令去了。
李俊再带着其他几人,翻过蜈蚣岭隘口峰顶,来到那段陡峭的下坡。
他指着路面对众人说:“和刚才那段上坡路面一样,这段下坡路也要尽快凿出来。不过,这里挖出来的土就洒在路面上,还要把上坡路段挖出来的土渣和草灰,全都铲来这里,都洒在这段下坡路面上。”
见众人明白了施工要领,他又带着几人下坡,来到他刚才考察过的那个小弯处。
李俊指着这里对众人说:“等上坡路面施工完,当即抽调一半的人手到这里,把这处小坡开凿出来,地面多铺石子、土渣和树枝。”
见众人迷惑不解,李俊解释道:“我们借着这处弯,整一个小坡出来,所有大车下陡坡的时候,都先往这里冲,借着这个小上坡把车停稳了,然后再拉出来下坡。”
众人恍然大悟,老兵伙长接着李俊的话头说:“大车先冲到小坡上,就能停稳了,不用直接冲到最下面,不是撞在山上就是冲出悬崖了。”
李俊点头笑道:“就是这个道理!这么一来,我们先让大车在此处停稳,然后再拉出来下坡,车速就能控制了,再过下面那个大弯就稳了。”
老兵伙长伸出大拇指赞道:“怪不得军中都说,镇北营出了个朔方第一校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俊:不会夸就别硬夸了……
也是镇北营运气好,当晚的天气不错,蜈蚣岭隘口处没有刮起大风。
李俊抓紧时间,他下令全营连夜施工,镇北营所有将士和民夫徭役,当晚全体连夜施工。
为确保行军安全,李俊只派出部分步军前出十里,布下几重明岗和暗哨。
然后,李俊撸起袖子,和所有将士一起,大伙干的热火朝天。
对,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热火朝天。因为路面上堆起了一小堆一小堆的火,这样既不至于引发山里的大火,又连带能烤路面和给大伙取暖,好多人都热出了满头大汗。
李俊擦着汗,派人嘱咐大伙务必不要贪凉,以免冷热不匀给冻出了病。
昨晚提前预备的吃食,这时候派上了大用场,大伙各自就着火吃一会儿干一会儿。
小诸葛的中军两路人马带头,大伙一起唱起了《打靶归来歌》。谁能想到在这么一个寒冷的深夜,阴山深处的蜈蚣岭隘口,变成了一处火热的工地。
天微微亮的时候,镇北营将士们用上绳索,连拉带拽地把全营的大车和战马护送过了蜈蚣岭。全程仅损坏了五辆大车,且都是可以修复的。
在最后一辆大车通过了下坡的大弯,李俊向全营宣布:“镇北营全军,顺利通过蜈蚣岭!”
镇北营全军振奋,大家挥舞手中的工具,齐声欢呼:“镇北营,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