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入山还是继续走官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已经申时末了,苏黎提着俩水桶回来,背上还有两只野鸡,周氏看着女儿满头是汗很是心疼,拿来木盆倒了些水,示意她洗把脸。
  这一动作直接惊呆了周围的人。议论声渐渐大了起来。
  “我说周寡妇,你真是太浪费了,这水来之不易,大家连喝都舍不得,你用来洗脸。”
  “就是,周寡妇,不是我说你,一个丫头片子以后还是别人家的,你这样惯着可不行。”
  也有人不认同,“我说你们是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自己打得水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有本事你自己去打呀。”
  苏黎擦完脸转过来大声说道:“我今天把话放这,我娘有名字,她叫周小惠,若是有人还敢叫她周寡妇,别怪我不客气!
  还有,这水源是我找到的,你们若是再叽叽歪歪,以后我找的水不许你们用。”
  真是惯的你们,家住海边吗?管那么多!
  其中一妇人嘀嘀咕咕:“切,神气什么呀?一家子孤儿寡母,没有我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周氏直接冲过去给了她一耳光,“孤儿寡母怎么了?吃你家喝你家了?再逼逼耐耐,晚上我告诉我家老三!”
  周围的人一听汗毛竖起,有人小声说,“小惠,你家老三在哪?”还左右看了一眼。
  周氏有些想笑,“就在那大树旁边!”
  众人顺着她手指的地方看去,什么都没有,离得近的一户人家直接连滚带爬的远离那里,大家惊恐极了,看来之前老苏家的传言是真的。
  苏黎才没理会他们,将一只野鸡递给四婶,休息了片刻便又开始赶路。
  直至半夜,大部队终于歇息,苏黎终于不堪重负,一屁股跌坐在地,全身疲惫至极,脚底板犹如针扎般疼痛,也未吃东西,顺势倚靠在粗壮的大树旁,沉入了梦乡。
  周氏心疼极了,小声对着苏哲说,“明个有草就割些,我给你们编些草席。”
  苏哲瞥了苏黎一眼,微微点头,于是第二天三个孩子齐齐动手割草,直到正午时分,大家方才歇息。周氏便将捕获的野鸡炖上,随后动手编织起草席来。
  “娘,你稍微休息一下吧!”苏智不禁怜惜地说道。
  周氏摸摸他的头,“娘不累!做好了你们半夜将这个用上,也舒服些。快去看看鸡汤好了没?”
  几个孩子包括苏黎都咽了咽口水,苏黎看很多人的眼睛瞧向这里,很是无奈,包子无法拿出来。
  而后在板车上取了些方便面放了进去,不一会香味四溢,周围几户人家都有些幽怨的看了看他们。
  “小三,大桥,快来”,苏黎舀了分七份,递给二人一人一份。
  两人很是不好意思的接过,自家娘说了,下午那只也炖了,熬些米粥,和三婶家一起吃。
  呼呼啦啦的吸面声不绝于耳,孩子们都是一脸满足,完全不在意其他人的眼神。
  “大姐,这也太好吃了,真是人间美味,赛神仙呀!”苏智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顿时惹笑了几人。
  “给,娘这还有,给你一些!”周氏准备给小儿子添饭。
  岂料苏智将碗口朝下,“我吃饱了,娘,你快些吃!”
  苏黎很是满意,这个弟弟虽贪嘴却很孝顺,且机智聪慧,日后一定要让他去读书。
  周氏甚是欣慰,虽然独自承担丧偶之痛,然子女皆乖巧懂事,只要将他们抚养成人,此生足矣,别无他求。
  对比其他人家,孩子哭闹不止的要吃鸡肉,大家均是无可奈何。
  下午黄玉兰将鸡肉和米一起熬了一大锅,两家吃的很是满足。
  周氏:“明个我再编一个,这个给两个孩子用上。”她今天编了三个草席。
  黄玉兰不好意思的接过,想着明日做些什么吃食回报周氏。
  酉时初,停歇了三个时辰的众人又开始赶路,直到半夜大家才停下睡觉。
  后边的老苏家一行人快自闭了,几乎是跑着前行的,村里人这是长翅膀了吗?跑得这么快,不见踪影!
  苏老二跌倒在地,断断续续的说,“爹……我……我不行了,我要喝水。”
  抢过板车上的水囊就开始喝起来,一滴不剩。
  王婆子夺过水囊,摇了摇,而后给了他一耳光,
  “你个不孝子,这是我省下来的,如今这最后一口水也没了,该如何是好!”
  苏老二满不在乎地躺在地上,重重地喘着粗气,
  “不是渴死便是饿死,我懒得追了,说不定他们已经深入山林,我就不信他们能不喝水?”
  苏老头闻言,顿时眼前一亮,立刻决断:
  “咱们即刻进山,或许能寻到一些食物以解燃眉之急。只要他们进山,我们必定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其他人均是一脸赞同,唯有苏韵紧皱眉头,“可是爷爷,深山之中,若是碰到野兽狼群可如何是好!”
  苏老头也很无奈,“如今我们举步维艰,已无办法,若是能找到水源,或者能找到村长他们,就有救了。”
  于是乎苏老头一家踏上了进山之路,而未可知的危险正等着他们。
  这边的水已经用完了,苏黎拿出地图开始思考起来。如今她们走了四日,大概行了一百八十里路,要是两天去找一次水,大家都吃不消。
  浏览地图之后,她发现离她们最近的山脉名为小龙山,其规模并不算大。紧接着它背后是龙威山,只需翻越此山,再转走另一条路径,便可抵达新州。
  此举能缩短两日的行程。然而,这条路途却充满了未知与危险,迄今为止无人敢于涉足。
  找来村长与族老们开始商议。
  “村长爷爷,这条路可缩短两日的距离,但是无人知晓会遇到什么麻烦。
  如今是博一博?还是按官道走?我担心水源会越来越远,这样咱们的速度也会越来越慢。”
  村长与数位族老相视一瞥,无奈中均透露出深深的叹息。村长叹了口气:
  “边关的战况不明,我倾向于绕道山间小径。
  若那胡人一旦攻破城池,咱们若沿着官道前行,无疑是自寻死路。再说,我们的粮食储备已所剩无几,急需补给啊。”
  一位族老坚定地表达了他的反对观点:“大山之中危机四伏,依我之见,我们还是走官道为妥,胡人恐怕不会在短时间内攻破城池。”
  随即,一番七嘴八舌的争执之声此起彼伏,惊得四周村民瞠目结舌,莫非是意见发生了分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