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打探消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李大壮抹了抹嘴,心满意足地打了个饱嗝,起身告辞:“两位贵人,俺吃饱了,就先回去了,地里还有活儿等着俺呢!”
朱元璋点了点头:“去吧,好好干!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李大壮憨笑着应了一声,转身走出了馄饨铺子。他那略显蹒跚的背影,渐渐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朱元璋望着李大壮远去的方向,若有所思。
他转头对身边的锦衣卫招了招手,一位身着便服,面容冷峻的男子悄无声息地走了过来,躬身低语:“陛下有何吩咐?”
“去,严密打探一下这化肥的推广情况,看看各地百姓的使用情况到底如何,还有那些官员有没有尽心尽力地推广,有任何问题,速速汇报!”
朱元璋压低了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表情已经相当的难看。
“遵旨!”
锦衣卫领命,转身隐入了人群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朱元璋收回目光,端起已经有些凉了的馄饨,轻轻地吹了吹,送入口中。
他一边咀嚼着,一边回想着刚才李大壮的话,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
之前朝中官员向他禀报,说化肥推广得十分顺利,各地百姓都争相使用,赞不绝口。
可今日亲眼所见,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从李大壮的话里不难听出,百姓们对这化肥很是抵触,甚至有人直接将化肥扔掉,这让朱元璋心中感到一阵烦躁。
“陛下。”
叶伦见朱元璋脸色阴沉,小心翼翼地开口,“臣记得当初赵清泉曾上奏过推广化肥的详细章程。”
“其中就包括各县官员要亲自下乡,向各村的里正详细讲解化肥的用法和好处,确保每一位百姓都能了解化肥的作用,可听李大壮的意思,似乎官府并没有尽到这个职责啊。”
他之所以清楚这些,是因为这些宣传手段,都是他写给赵清泉的。
叶伦一向低调,不愿意张扬,故而这些扬名的事情他全都交给了赵清泉。
朱元璋闻言,脸色更加难看了,赵清泉上奏的折子他亲眼看过,其中很多章程都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县官亲自讲解,这会让百姓对化肥更加放心。
所以朱元璋将这一项划了重点,要求各县官员都要做到,可显然有人欺上瞒下。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碗,沉声说道:“看来这帮家伙是把朕的话当成耳旁风了!只知道在衙门里作威作福,哪里管得了百姓的死活!”
叶伦也跟着叹了口气:“官府不仅没有尽到宣传推广的责任,而且从李大壮的描述来看,他们似乎态度强硬,逼迫百姓使用化肥。”
“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让百姓更加抵触,这对春耕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这帮混账东西!”
朱元璋一掌拍在桌子上,震得碗筷一阵乱响,“春耕乃是国之根本,他们竟然如此儿戏!看来朕得好好整顿一下这帮尸位素餐的家伙了!”
叶伦脸色一沉,心中暗骂,这帮狗官,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化肥推广不力,粮食减产,这口黑锅最后还不得扣到他的头上?
叶伦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事儿八成跟自己脱不了干系。
毕竟,化肥是他献上的,推广章程也有他的手笔,那些官员阳奉阴违,到时候出了问题,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
叶伦越想越气,忍不住在心里把那些官员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这帮王八蛋,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现在春耕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动手脚,真是狗胆包天!
“陛下,不如咱们去安丘县衙看看?”叶伦提议道。
“安丘县就在京城周边,按理说政令通达,执行起来应该最为迅速,若是连安丘县都对上阿谀奉承,对下隐瞒政策的真正意图,那其他地方恐怕更加严重。”
叶伦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臣担心,这化肥推广之事,恐怕并非个例。若是各地官员都阳奉阴违,那今年春耕的收成,恐怕……”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天旱少雨减产已经成定局,若是不用上化肥,只怕是都要挨饿。
朱元璋沉吟片刻,他此次出宫微服私访,本就是为了亲眼看看春耕的情况,了解民情,如今出了这档子事,自然没有不去一探究竟的道理。
而且他心里也憋着一股火,这些官员如此胆大妄为,简直是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走,去安丘县衙!”
朱元璋一挥手,当先起身,朝着馄饨铺外走去,身上散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叶伦紧随其后,两人一前一后,很快便消失在了人流之中。
只留下馄饨铺老板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心里嘀咕着:“这两位客官,看着就不像普通人啊……”
两人出了馄饨铺,一路快步而行。
叶伦心中暗自盘算,这次去安丘县衙,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的责任撇清,最好能把那些贪官污吏的罪行都揭露出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他一边走,一边偷眼观察朱元璋的脸色,见他面沉似水,知道他心中怒火正盛,便不敢多言,只是默默地跟在后面。
两人一路疾行,很快便到了安丘县衙。
叶伦上前一步,亮出自己的腰牌,沉声道:“驸马都尉叶伦,奉旨巡查春耕,速速叫你们县令出来见我!”
守门的衙役一听“驸马都尉”四个字,顿时吓得腿都软了,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啊!哪里是他们这些小喽啰能招惹得起的。
其中一个机灵的赶忙点头哈腰地说道:“驸马爷稍候,小的这就去通报!”说完,一溜烟地跑进了县衙。
朱元璋背着手,站在一旁,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倒要看看,这安丘县令究竟是个什么货色。
不一会儿,一个身穿官服、肥头大耳的中年男子便急匆匆地从县衙里跑了出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师爷模样的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