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道士下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下雪天,农村人还是挺喜欢的,瑞雪兆丰年。
  但是下太大雪就不行了。
  大雪造成的灾害很严重。
  房屋压塌了,没有足够的过冬的衣物和食物,都可能是对平民百姓生命的沉重一击。
  在临滨镇人的眼里,桃花山上的那场大雪,绝对是很严重的雪灾。
  幸好!
  幸好!
  大雪只下在桃花山。
  然后各种流言就出来了。
  流传最广,也最让临滨镇人相信的就是,桃花观供奉的道祖因为在天上得罪人了,于是上天降下大雪来警告张正道这个徒孙。
  冬天因为一场雪,不期而来。
  这是张正道在这个世界过的第一个冬天。
  张正道不惧严寒,两位女侠也不惧寒冷,女鬼舒白梅更不怕,连烧炭的钱都省了。因为下雪,上山的路更加难走了。
  好在开春,就要修路了。
  道观里基本上没人上来。
  一连好几天连一个人影都不见。
  算算时间,该是要到了华山比武的时间了。
  反正没生意,张正道就让女鬼舒白梅看家。当初留下她就是个正确的选择,看家护院,神出鬼没,哪个敢来道观里偷盗扒窃?
  “此次去华山比武,你们俩要不要报个名?”
  张正道问。
  胡芸英:“我报名了,前两天去镇上买东西,遇到了秦守中,他和海天富也要去,答应给我报名。”
  郭兰英摇头:“我就不比了。”
  张正道说:“得比啊,你现在都长进了不少了,先天了吧?”
  郭兰英点头,已经到了先天中期。
  桃花观的地儿养人。
  特别是胡芸英,她感觉自己已经到了宗师中期,隐隐有了突破的迹象,很想通过一场比试来让自己在压迫的环境中突破到后期。
  只要坚定的跟着张正道,大宗师可期。
  “老爷,这是我做的一面旗帜。”
  胡芸英心灵手巧,还真的在镇上扯了布,做成了一面大旗。旁边的郭兰英从道观里拿出了一根竹竿,将大旗绑好了。
  迎风招展起来,上面三个金黄的大字,特别的显眼。
  ——桃花剑派。
  字是好字,托了镇上卢童生写的,还付了四两银子。
  都是胡芸英的私房钱。
  写四个字,就是四两银子,再一次的印证了,知识就是金钱。
  该花的钱,胡芸英从来就没有皱过眉头。不然打死她也写不出这么豪气飞扬的字出来。用古隶写出来,好认还大气。
  而且用金黄色的丝线绣出来的字,更显得富贵满满,老爷肯定喜欢。
  张正道确实很喜欢。
  但是桃花剑派什么鬼?明明只是一座道观,一个观主。两个女人,都还没有正式拿到度牒的野生随侍。而且自己也不会剑法啊?武林中的那些剑法,一窍不通。
  桃花剑派——
  脂粉味扑面而来。
  不过绣也绣了,再搞一面,时间也来不及,而且浪费钱。他还不知道这面旗帜,连布料针线,还有卢童生的题字,一共花了七两银子。
  不然一准儿得骂胡芸英砍头败家的玩意儿。
  好久没有在江湖上行走了,胡芸英还是挺兴奋的,郭兰英情绪平稳。因为当初郭府一家的灭门,就让她对江湖没有了以往的热忱。
  提起江湖,眼睛里已经没有了年轻人该有的光。
  “出发!”
  张正道背着桃木剑,当先一步,朝着山下走去。
  舒白梅在道观门口,看他们一行三人下山,满眼羡慕。
  从桃花观到华山,步行要多半月。然后在华山比武二十天。再从华山回到桃花观,又是一个月,正好赶回家过年。
  这是一场江湖盛事,张正道很期待。
  卢小花在镇子路口等着张正道,胡芸英请父亲写字的时候她就知道了。
  娇小的身躯挺得笔直。
  手里举起一只碗,碗里一碗酒。捧到了张正道的面前。她个子矮小,要将酒碗举到张正道面前,需得踮起脚尖。
  她踮起脚尖认真严肃的模样,让张正道很想去摸一下她的大辫子。
  她本来梳着环髻,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头发,变成了一条大辫子了。
  脸长开了啊!
  “道长要出远门了,我敬你三碗酒。”
  张正道没有拒绝,接过碗,一饮而尽。卢小花再倒满,张正道再干。
  一连干了三碗。
  卢小花这才叮嘱:“出门在外,凡事不要逞强,身家性命比什么虚名都重要。”
  小大人一样的。
  张正道笑着点头说道:“再养几年吧!”
  卢小花聪明,宛然一笑。
  远远的看着张正道远去的背影,即便是冬天,她的脸上也有些发烫。
  到底是少女怀春,倾倒了胭脂瓶。
  出了临滨镇,胡芸英就将大旗展开,迎着微冷的风,大旗就飘扬起来了。
  江湖规矩,只要是门派弟子们行走,将门派的大旗展开,一般打家劫舍的都不会招惹。反而还有诸多的攀交情的沿途门派会提供酒食盘缠。
  特别是大派,那才叫大派的面子,沿途都有人接待。
  桃花观虽然在两大宗师献宝剑之后,在江湖上有了些名声。但是大宗师献宝剑是给道观的,是给道祖的,关张正道什么事?
  所以桃花观的主人反而没有什么名气。
  人家提起这件事,也只说桃花观某某某道人。
  再加上胡芸英搞了这么大一面旗子,上面四个大字:桃花剑派。
  谁知道桃花剑派是啥玩意儿?
  一路上的吃吃喝喝,还是得张正道走公费。晚上住客栈的时候,张正道还默默的算了一下,这一趟除了见见世面,怕是赚不到什么钱。
  路上的花费太大了。
  大门派人多财多,大多都有生意托底。
  小门派和江湖散人都是一边走,一边化缘。甚至还帮人顺路走个镖也能赚不少钱当做盘缠。
  张正道喜欢赶路,多走一截,就能少住一晚的客栈。
  初冬之时,天气越来越凉,走山路三人都能健步如飞。特别是张正道,道经里能寻到缩地成寸的术法,现在用来赶路,不要太爽快,若不是照顾两个女人,他觉得一天就能到。
  哪怕胡芸英已经宗师了,和张正道的这个术法比较起来,无异于萤火与日月之光的比较。
  风起山神庙。
  三人在破庙中捡了一些柴火。
  张正道弹了下手指头,一点光华落入柴火堆,柴火燃起来了。
  彤红的火焰,再加上身上温暖的感觉,还有三人互相传递一个装酒的牛皮做的水袋,这种感觉,又让胡芸英想起了少女时期跟随师兄们闯荡江湖的日子。
  即便是在野庙过夜,她心里也是欢喜的。
  火焰映照着三人的脸,红彤彤的,柴火燃烧发出“噼啪”的声音。
  张正道问胡芸英:“以前住过这种地方吗?”
  “住过!”胡芸英嘴角都是带笑的。
  “有没有遇到什么雨夜杀手……落魄书生……这样的?”
  地球上武侠小说中的桥段,张正道想求证一下。
  “还真有!”
  胡芸英说道:“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师兄们照拂我。等我有了些实力,我又要照拂我的徒弟们,江湖啊……你什么人都可能会遇上,什么事都可能会碰见。”
  郭兰英不插话,她实际上单独跑江湖的机会并不多。只拿着一根棍子拨动火堆上的木柴。
  冬雨在上半夜的时候就急促的下了一阵。
  山里有狼嚎,压下了各种野兽的声音。
  胡芸英并不在意,躺在火堆边的干稻草上,微微的闭上了眼。
  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张正道在身边,就放松了警惕,江湖人的习性是改不了的。她的耳朵已经在仔细的聆听四周每一点动静。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长相俊美的狐仙过来,你会不会被诱惑?”
  张正道逗郭兰英。
  郭兰英脸红,转过身,不想和他说话。
  只不过她一转身,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外面。
  远处似乎有弓弦之音。
  郭兰英听不到。
  但是刚才还闭目躺着的胡芸英忽然就纵身而起,犹如一只飞燕,嗖的就从火堆边掠过,郭兰英看到了她手中的剑光闪动。
  火堆被她飞过的风带动了,火星四溅,噼里啪啦的烧得更旺了一些。
  “哚哚哚哚……”
  好像是雨打琵琶的声音,密集的落在夜空中。
  随后有人发出喊叫声,没多久又有惨叫声传来。
  郭兰英把剑横在面前,眼睛死死的盯着山神庙外面漆黑的林子里。先天高手的耳目,不断地探听查看这个黑漆漆的夜。
  随后一阵风,呼的一声,一个人影穿过黑夜,倒飞进来,踉跄的退了好几步,被一股柔和的力量托住了,才停下来。
  “莲花教!”
  胡芸英说了一句,目光冷冽,瞪着黑暗的夜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