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古早文里的倒霉混混2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当真毫不知情?”
  审讯还在继续,主审官也是个赵忻找来的偏门子。没有正经官职,但是精通人性和谈判技巧。县衙里没几人敢与之对视,都怕被看透了心事。
  夏有米在一旁艰难地临摹,尝试着把脑海中与丹若交谈的男子画下来。
  首先,毛笔不符合画画习惯。
  其次,她没有天赋。
  最后,那人长得太没有特色。
  “你这兔子,少了只耳。”
  一道略带疑惑的温润嗓音,自她身后响起。
  夏有米握笔的手一僵,一时不知作何反应。
  这时。
  赵忻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来,先冲着身后之人行了一礼。也凑过来道:
  “什么兔子?你还得空画兔子玩?”
  啪——
  墨汁终于是没有挂住,狠狠地滴在纸上,为这幅图印下了一朵完美的墨花儿。
  夏有米放下笔,试图将画收起来。却被赵忻一把薅过去,举起来对着天空细细端详着。
  “你这兔子,有点瘦啊!”
  “哈哈。”
  似乎察觉到了误会,身后之人轻笑了两声。
  夏有米转过身,行礼。
  宋衡抬手,示意起来。
  见此,赵忻这才嘲笑够了,正色道:
  “你准备画谁?”
  “灵宝斋的伙计,曾见过他与丹若私下交流。”
  “他们神色有些可疑,需要去请人了解一番。”
  虽然丹若可能是奉命去买些首饰物件,但此时,任何微末的线索都不能放过。
  赵忻准备立马安排人手去一趟灵宝斋,可,实在无法拿着她画出的图去寻人。只得让夏有米亲自去指认一番。
  “我带着去吧。”
  宋衡开口,无人反对。
  然后,夏有米还骑走了宋衡随从的马。二人一路无话,几息之间便到了灵宝斋。
  店铺瞧上去就正常大小,除了老板和一个伙计在,就只有零星的几个女客。
  摆设也十分清晰。
  夏有米对宋衡轻轻摇了下头,示意那人不在此处。
  而后,她暂时退到一旁,一切交给宋衡前去交涉。这种价格不菲的铺子,来头都不小。她一个既无官职也无背景的人,就不要妄想对方会听她的话。
  掌柜的陆续通知了轮班的、离职的伙计们都来过一趟后,还是没找到与丹若交流那人。
  “三个月前,可有临时为你守铺之人?”
  “贵人,这,不曾啊。”
  掌柜佝偻在一旁,若非权势所迫,只怕他已经将这找事的二人轰了出去。
  夏有米在等人期间,已将附近的铺子也转了个遍,还是没发现什么踪迹。
  “贵人们,若是有画像,小人兴许能帮忙找人。”
  “也许那人只是过来替主人家,瞧这灵宝斋的首饰,并非我铺子的伙计呀!”
  说到画像,夏有米只能扯出尬笑。
  宋衡在一旁思索,像是有了打算。也不再为难掌柜了,令他将夏有米描述的人物特征记下,有消息了再报往县衙去。
  此刻,夏有米不知道。她会因此经历一段“非人”的折磨。
  ......
  从宋府归还马匹出来。
  夏有米随赵忻去了长安县的县衙。打着交流信息的旗号,实际上,是让夏有米将人员信息都记下来。两县虽然并案,但私底下的较劲儿可还是不少。
  然后,夏有米就瞧见了两个人名。
  刘以晴——原文女主。
  柳芦——原文男配。
  她在万年县县衙的案卷中,就看到了刘以晴这个名字,但是一时没有将她与女主联系起来。因为并不知道女主幼时就在长安。
  直到,长安县衙的详细案卷里,记载着,她就是柳芦失踪的丫鬟。
  这两个名字凑在一起,才让人确定了他们的身份。
  果然,不能全依赖剧情。
  在剧情里,他们的大多数故事都是发生在军营。女主是底层人,被讽刺过是为奴为婢之人,原来,她是男配的奴婢。
  男配,作为军营第一谋士,根本没人提过他高官人家的出身。
  书中说他与女主青梅竹马,就被误以为是同身份长大。
  谁知,人家是尚书的郎君。
  对!就是将丫鬟失踪案闹大的,柳家大郎的亲弟弟。柳家三郎,嫡亲嫡亲的。
  他们兄弟各丢失了一个丫鬟。
  也是无巧不成书,一个案子,就将四个主角全部拉了进来。也许,这是他们命运转动的开始。
  如果女主没有离开柳府。
  如果女配没被男主救下。
  是不是,根本不会有后面的牵扯?也不会影响到夏有米这种小人物的人生。
  可是,她无法用人的安危去做实验。
  “年年,你说。”
  “世界不会被强行矫正吧?”
  那样发展的话,一切的努力都会灰飞烟灭。如果未来的人就是想看她产生这崩溃的情绪。
  那么,她会毫不犹豫地崩溃给他们看。
  真要如此操作命运?
  那么,她会迅速滑跪,一点也不矫情的。如同演了一场电影,来个宾客尽欢。
  然后,笑看他们灭绝。
  “有米,我这里没有历史数据。无法得知,会不会因为你的举动,世界线顺应着发展下去。”
  “科学地说,需要经历完这个世界,才能得出结论。”
  “不过,从预测的方面来说。我认为,你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至少,相比原书,你现在拥有的助力,多了很多。”
  系统安慰得很到位。
  这些年的努力,至少已经让他们的生活,稍微上了一个台阶。
  回到家。
  夏有米将在长安县衙看到的,关于失踪丫鬟的详细信息,在脑海中整理后,抄写了出来。
  查案,她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需要大家的力量。
  夏有米将重点放在了朱六提供的线索上,有一人是她亲自见过的。
  另外,朱二的相好出事得更早,他自己已经查了许久。掌握的消息可能比官府的渠道来得细致。
  第二日,先到县衙交差。
  听了赵忻好一通阴阳怪气,在领走了寻燕巧的任务后,就淹没在了这长安城里。
  好几天的连续盯人。
  要不是这古代没有电子产品,又较少地挑灯夜读,这视力怕是怎么也保不住了。
  好在,结果是不错的。
  燕巧就是昭国坊之人,她是一户举人家的丫鬟。时常会在坊内买些物件,也来过几次王家蒸饼。故而有过些交流,对于她的人际网,铺开就尽是些熟人。
  其中涉及的一些人被慢慢排除,还剩下的几人,就大有嫌疑了。
  据一名婶子提供的线索,燕巧,与「金城胡饼」家的胡人奴隶有些往来。而那胡奴,成日里除了做胡饼,是不太出门的,所以才被那婶子留意到了。
  老冤家石老板,早就败给了自己的侄儿。
  远走洛阳。
  留下了他的哑巴女儿和胡人奴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