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榕树下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南宫晚意想起她漂浮在洛家上空时,看到九十年代的电视放过一个关于东江人抗日的记录片:
一男人在田间跑,不断地喊萝卜头打来了,萝卜头打来了。
在田里犁田的,放下牛就跑;在地里锄草的,扛着锄头也跟着跑。
看到前面,她认为他们怕死。
很快地,她发现那些人跑到喊话的人之后,一起到了村头集合,有枪的拿枪,没枪的拿起锄头。
一起组织打萝卜头。
没事时耕田,国家有事时,他们愿意以命护国,护家乡。
正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才打跑了萝卜头。
南宫晚意老听到城里人说乡下人的各种不是。
她一直都是不赞同的。
她觉得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华国人骨子里的善良都是一样的。
大家都是华国的一份子,都在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莲花,带了个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回来,你想帮谁相看!”
一位头发花白,穿着几个大的补丁的灰色老中式衣服,佝偻着背,拿着蒲扇轻轻摇的老奶奶笑着对莲花婶问。
莲花婶走到她面前,“三婶,你真有眼力劲,这是我隔壁邻居,娃都有五个。”
“五……五个……她她她有十八岁没?”
一番话把莲花婶和南宫晚意惹笑。
“二十七了!”
“二……二……二十七,莲花,你不会是开玩笑吧,这娃看上去,面嫩得很!”
坐在石凳上几位老太太纷纷上前,睁大眼睛瞧。
“莲花,你一定是哄婶子们玩心。
生完孩子,又上了二十七,哪有这么水灵。”
南宫晚意被她们花式夸奖,乐得不行。
“我大女儿六岁,大儿子四岁,还有三胞胎,是前段时间生的。”
话说,这个时间是明知月子要坐满一个月。
实际上很多女人是生了孩子不久后,又下田干活。
莲花婶以前和她说过,村里的妇女生孩子前一天在地里,生孩子后三天,又出现在地里。
压根不可能坐满月子。
又和村头的老太太聊了两句,莲花婶和南宫晚意往她家而去。
村里有几间大瓦房,莲花婶介绍,“村里离县城近,有不少人在城里找到工作,每个月拿一半的工资回来,没几年,家里盖起了大瓦房。”
多半是泥土房,大门大概八十公分,双开门。
有的人家,哪怕是泥土房,也是盖了一层半,和她家的类似,即第二层铺的都是木板。
只要不在上面跑啊,跑啊,木地板还是很稳的。
莲花婶家住在村西头,院墙很矮,还没到肩膀,不用踮脚,能将里面的视野收入眼底。
南宫晚意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院中做鞋垫。
一针穿过鞋垫,从另外一面又穿过来一针,动作娴熟,好像做过千万遍一样。
她的面前放着一张竹席,一个刚能坐起的娃娃,握紧小拳头往里塞,一口一个,“妈妈妈妈……”
院门是木板并在一块,用竹钉钉好。
推开门,莲花婶扬起笑容,朝老太太喊了一声,“娘,我回来了!”
老太太转过头,满是皱纹的脸,一笑之下,皱纹更是深。
“莲花,回来了!”
将鞋垫放一个竹编的笸箩里。
抬头望向莲花嫂,以为自个眼花,揉了揉眼睛问道,“莲花,你说娘是不是眼花了,我看到你身后有个小姑娘。”
莲花婶放下竹篓,上前一把抱住母亲,“不是,这是我邻居,你到我家的时候不是见过吗?
隔壁洛家的大儿媳妇。”
南宫晚意忙从竹篓里掏出一包枣泥糕,“大娘,初次登门,备上一份小小的薄礼,请你笑纳。”
“这孩子真会说话!叫我唐大娘。我姓唐。”
唐大娘接过枣泥糕,放在笸箩里。
蹬着两只小脚往屋里走。
被莲花婶拦住。
莲花婶自个进屋,倒了两杯茶,和南宫晚意一人喝了一杯。
对唐大娘道,“娘,我和老大媳妇去采鸡枞菌,我将她的东西先放到你房中。
她的东西都用来在咱村换菜干、笋干和玉米的,你帮着看着点,不要让几个臭小子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