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帝王重生(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陆长义最终还是同意了。
  他依旧没能抓住所欲所求的目光,只能任由她选择,并提出了条件——要她永远不能拒绝他的到访。武姬点头应允时,陆长义紧绷着的情绪才稍稍放松了些。
  后来每回去见她,陆长义都会意识到,比起那颗被宫廷锁住的太阳,得到半生自由的武姬渐渐变回了少女时的模样,像冉冉东升的朝阳。
  只是她的目光依旧回避着他,偶尔交汇的眼神里浅浅埋了一层阴翳。
  祁红玉和祁文飞死后,武姬不曾在他面前再提过二人的名讳,但她对他的一切敷衍回应都像是赤裸裸的嘲笑。
  人心就是这般奇怪。
  武姬不愿与他交心,可他最不屑的儿子陆风竹,却格外受到武姬的青睐。
  而陆长义曾经因为清音公主的笑颜像极了武姬,而溺爱着自己的女儿。可现在,陆长义却突然对清音那双甜腻的笑眼心生厌恶,好像女儿的眸子里也暗藏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鄙夷,让陆长义萌生毁灭的欲念。
  但这一世,陆长义尚未有机会这么做。
  肆灵会事件发生后一年,北方玄武发生了一件大事。
  被赐婚嫁入玄武的朱雀白子林玲珑刺杀了其夫婿,也就是玄武台辅壬季青的长孙壬子尧。据说祁红玉与祁文飞的小儿子也在这场意外中不幸丧生。
  听到这个消息,陆长义冷嗤一声。
  被流放北地的祁环山也是凶多吉少,这样一来,祁文飞算是绝后了。
  陆长义心里舒坦了许多。
  死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壬子尧,壬季青还剩下四名资质尚可的孙子孙女。因此,对于玄武灵族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损失。反倒是因为这件事,让陆长义有了借口重新洗牌庆国的局势。
  嫡女杀人,让林雨琴缴地赔偿已算是最轻的惩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可以谈判的余地,就看壬季青想要什么,以及陆长义想要借由壬季青得到什么。
  只要陆长义愿意,他甚至可以封赏壬季青的某个孙子去东苍做代台辅,以示怜悯。
  总之,陆长义决定以吊唁的名义,亲自前往北乔州与壬季青商讨。
  壬季青大喜。
  迎圣宴当日,北乔州首府昏暗的天空上,西面是橙色的落日,东方则有一轮荧月缓缓攀升。
  日月同辉,是圣兆。
  玄武台辅府中,分明前一日还人人披麻戴白,今日却请了西域美姬来献舞助兴,佳肴玉露宴乐融融。
  陆长义不喜美人,更不喜绵软的乐舞,但听说今日的是难得一见的西域剑舞,便也放下酒盏,将注意力投向宴厅中央。
  照理说,宫中的伶人艺伎在灵帝面前是不可用剑的。但此地是玄武灵族辖内,并没有辰阳那般繁琐的规矩,加上披坚执锐的亲军们紧密戒严在四周,舞女们换上木剑便被允许在陆长义面前献艺了。
  陆长义的内心如此怡然畅快,在这庆国的四方之地,已经不存在可以威胁到他的人物。四大台辅要么已经魂归九泉,要么早已是他忠诚的追随者,或是那些只求自保、平庸无为的中立之人,以及那些处于下风、不得不屈从于他的败将。
  唯二能让他产生些许焦虑的,是武姬对他的敷衍态度,以及对生命终结的未知恐惧。
  二十多年前,陆长义从兰亚国巫女手中得到金甲虫的“天启”,至今未能完全解读其含义。
  “那位面容布满墨青色的戈雅婆婆应当还健在。看来,在与朱雀的谈判了结后,得再亲自前往兰亚一趟。”
  陆长义默想着,将目光落在了领舞之人身上。
  领舞的西域美姬戴着面纱,舞姿似乎并不娴熟,但胜在刚劲有力。女子莲步轻移,剑随影动,手上的木剑划过空气,发出轻微的“嗤嗤”声。
  陆长义注意到,那双含笑的眉眼下有一颗风情万种的美人痣。
  所谓真正的剑舞,应当拥有沙场杀伐的气势才叫好。
  女子忽然持剑冲到陆长义面前。
  两侧的亲军气氛一凝,拔剑将她围住。
  然而下一刻,女子便轻盈地弓身退步,翻转腰肢舞出一道剑风来。面纱下隐约漫开一缕春意,那颗神秘而迷人的痣也微微向上提起,似是因为小小“计谋”得逞而洋洋得意地笑着。
  陆长义摆摆手,亲军兵士们随即退后,收起了铁器。
  女子再次迅速上前。
  在众人期待着下一段舞步之际,木剑突然发出“咔哒”一声轻响,木制的剑刃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脱落,露出了一根与剑刃等长、却细如绣花针的银针。
  电光火石之间,银针划过陆长义的脖颈,带出一道血痕。
  在场的几乎都是听力极佳的玄武,在那一霎那,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听见了细长银针所爆发出的尖锐呼啸声。
  陆长义倒下了。
  银针精准命中要害,陆长义只觉得喉头被滚烫腥甜的液体堵住了,来不及思考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脑海便如坠入深渊般迅速沉寂了下来。
  视线完全模糊之前,他听见女子疯狂的大笑。
  “我乃玄武台辅壬常青之嫡孙,玄武灵兽眷顾之人!今日宿怨得雪,快哉快哉!”
  随后,陆长义在顷刻间失去了意识。
  ……
  当陆长义再次睁开双眼时,他发现自己正俯身于那张熟悉的御案前,面前的奏章和卷案整齐地堆叠着。
  陆长义剑眉微微蹙起,喃喃自语道。
  “这里是……辰阳宫殿?方才的一切莫非只是黄粱一梦?”
  陆长义伸出手,那怪异的六指尚在。缓缓摸了摸脖颈,除了领口稍紧,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之外,一切安然。
  拿起一份置于所有文书最顶端的奏章,只见纸面上留有极其新鲜的批注墨迹与灵帝朱印,仿佛他刚刚才提笔落下。
  奏章上的纪日赫然写着:元义二十一年,兰月廿一日。
  陆长义一愣,越发疑惑不解。他清楚记得,出发去北乔吊唁的时间应当是深秋的葭月上旬,而兰月廿一日,是三个月前。
  惊异之下,陆长义立刻召来了近侍进殿,寥寥几句问话之后,他几乎可以确定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
  他重生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