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闲谈九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再次嘈杂起来的大堂中,东方不亮眉头紧皱。
“西境的五毒神教、以“寻柳飞燕”身法着称的铁燕飞阁、还有人人喊打的红枪派,这青州都统李忠江在暗地里究竟收服了多少势力,军中之人都动手了,看来此事不简单呐!
为何江湖上最近没有听到青木剑派被围攻的消息?”
其余三人思考起来,许筱红率先回答。“可能是消息还没传过来吧?”
方行三人否定了这个说法。
方行谈论道:“我们目前的情况不适合大肆声张,也没有讨伐这三派的实力,只得等到师兄弟伤势痊愈、找到掌门再从长计议。”
单流霞语气轻淡,“他们本来就做贼心虚,没有杀人灭口,此刻一定藏在无人找到的地方,以此来躲避青木剑派乃至五术剑盟的回击。”
三人均是点点头表示认同。
东方不亮有一撮斜刘海,吊在眼帘,时不时吹一吹,闲来无聊的他又拿起木筷把玩,比划着昨日桃花林中从许筱红那偷学来的剑招“柳叶飞絮”。
许筱红一边摆弄着耳饰,一边按照昨晚晚饭各自的膳食习惯吩咐道:“店家,豆汁三份,糖水一份,肉包一屉,菜包六个,小菜两碟。尽快上,谢谢。”
伙计连忙应是,转身走入后厨。
“许姑娘,你倒是好记性呐!将我们的膳食习惯记了个清楚呐。
话说这中原九州,以庐州为界,庐州之北的青州、端州、汾州膳食口味较重,偏辣偏咸,还爱吃肉;庐州之南的柳州、兴州、横州口味较清淡,确是以鲜为美。好不容易到了柳州,这可得好好尝尝。”
许筱红一遍佩戴耳饰,一边随意附和道:“那改日让方师兄请你吃,给你上一道当地的特色菜,你看如何?”
“那我要吃清花鱼酿。”
单流霞见许筱红手忙脚乱,还没佩戴好便急忙搭手。
单流霞一介女子,却英气逼人,自己倒是很少妆容。许筱红歪着脑袋,掰着指头数了起来,疑问道:“不对呀,怎么九州还少两州?”
方行喝了口茶,接话道:“江州地远,在庐州东南,充分利用了东境长海的资源优势,江州人一日三餐均以鱼虾蟹为主,多吃海食。通州虽与青州、柳州接壤,但人口基本上是十年前西境七十二族部迁移过来的人口,也就保留着西境族部那边的膳食习惯也不足为奇。”
东方不亮转头看着方行,翻着眼珠疑惑道:“你一天净在那练功,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
单流霞停手,给了个白眼。像是在说,“白痴”。
“世人皆知。”
“那许姑娘也不知呀?”东方不良辩解道,气愤地将木筷甩在桌上。
噗!
借用内力,一头直戳在桌面上,声音十分清脆,尾巴使劲摇晃着。
这一手把一楼大堂中为数不多的食客惊了一跳,大堂顿时安静下来。
东方不良嘀咕道:“还让你给装上了,哼!这明明是我的专长。”
慢慢地,随着咀嚼声渐渐变小,大堂里那位年迈的说书人又开始抑扬顿挫地讲述起很久之前的故事。
二十年前,大阳皇帝在位时,西境七十二族部就因族部所在地荒芜大草原水草不丰、天灾不断为由,准备大肆侵占中原。
幸而大阳皇帝早有打算,将通州全域中八九成的百姓迁移至因虫疫严重导致人口稀少的兴州,再把九州之一的通州留出,供西境七十二族部的百姓居住生活。大阳皇帝心系百姓,止兵戈,让通州,使得西境七十二族部与大阳国交好,历年选派使者互访,让大阳国不需要再担心被西境七十二族部侵略。
如此一来,和西境七十二族部形成联盟之势,稳固后方的同时,更好的牵制沧澜山脉以北实力雄厚的慈勒国。
近些年来,大阳国和西境七十二族部的民众和睦相处,如今西境七十二族部的族人遍布大阳国,友好通商贸易,亲如一家。
此后,定阳皇帝持续施行练体入武道、练武入江湖、练兵入行伍的“三练之策”,积极提倡武者兵者多多切磋,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万人抢将,千人抗帅”习武之风。所以现在人人皆懂武。
食不言。
约莫片刻,方行四人吃完,付了铜板出门往碧水堂坐落的府邸走去。
单流霞把斗笠戴在头上,冰冷的声音从罩在面庞的轻纱中传出。“碧水堂有两位精英弟子,据说其中之一的姜青寻剑心通灵,被剑墟三老誉为三大剑道天赋天才之一。”
姜青寻么?
方行脑海中又浮现出三年前青衫飘动,手持青光大盛的宝剑在台上接连击败数位师弟的绝美倩影。
那时候的她虽然和方行一样稚嫩,但她已经在五术大比的擂台上连败数人,而方行只能望其项背。
他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真不知道这三年她过得怎样?实力究竟成长到了何种地步?如今马上就要见到,方行却紧张起来。
神经大条的东方不亮眼神猥琐地盯着方行,尴尬地方行不得不立刻收起笑容,把倩影再次拉回内心深处。
许筱红闻言,神情似是有些兴奋,接道:“不过她再怎么厉害,这一届的五术大比,她最终定会败在我大师兄的剑下!”
小姑娘忽而想到什么,急忙改口:“不对,不对。是败在我师兄的刀下。”
“哎!其实你说得也对,你师兄最厉害的就是贱了,我小时候就亲自领教过的。”东方不亮怼起了方行的小迷妹。
方行上前勒住东方不亮的脖子,“打她说不定,打你倒是绰绰有余。嗯?小老弟?”
“无聊。”单流霞轻瞥一眼,接着说道:“此次定阳皇帝册封了三座镇国大宗,还要对平定慈勒国南下之祸有功的武林人士进行登记造册,免不了一番争名夺利。”
许筱红道:“不错,虽然经过西境七十二族部的小动作以后,大阳皇帝推行武道,从中蜕变出的精兵良将也不少,但终究五年时间太短,底蕴还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