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连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乔生,乃是晋宁人士,在年少之时便已展露才华,声名远扬。然而,即便到了二十多岁,他的人生依旧充满坎坷,未能得志,不过其为人正直,且极具义气。
乔生与顾生关系极为亲密,情同手足。不幸的是,顾生早早离世,此后,乔生时常关怀顾生的妻子和子女,尽其所能地给予帮助。
在当地,有一位史孝廉,其女名唤连城,不仅精通刺绣之艺,且饱读诗书,知书达理,深得父亲的宠爱。有一次,连城拿出自己精心绣制的《倦绣图》,广邀年轻的男子们题诗咏叹,实际上是想借此寻觅如意郎君。乔生闻之,欣然献上诗作:“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此外,他还对连城挑绣的精妙技艺称赞有加:“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连城收到乔生的诗作后,满心欢喜,对父亲不住地称赞,可史孝廉却因乔生家境贫寒而有所嫌弃。
尽管如此,连城每逢与人交流,总会对乔生的诗作赞不绝口。她甚至还派遣婢女依照父亲的意思,给乔生送去钱财,以资助他的生活和学业。乔生得知后,不禁感慨万千:“连城真是我的知己啊!”从此,他对连城的倾慕与思念之情日益深厚,犹如饥饿之人对美食的渴望。
然而,命运弄人,不久之后,连城被许配给了盐商之子王化成,乔生的希望瞬间破灭,心灰意冷,但即便如此,在他的梦魂之中,连城的身影依旧挥之不去。
未曾想,没过多久,连城竟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病情极为沉重,久久不见好转。此时,有一位来自西域的和尚宣称自己有办法治愈连城的病症,但需要男子的胸肉一钱,用以捣合药末。史孝廉听闻,赶忙派人前往王家,将此事告知女婿王化成。谁料,王化成听闻后,不仅毫无怜悯之心,反而冷嘲热讽道:“痴老头,竟想要我剜心头肉啊!”使者无奈,只得返回史家。
史孝廉见王家如此无情,一怒之下,便对众人宣称:“若有哪位男子愿意割肉救我女儿,我便将女儿许配给他。”乔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奔赴史家,他毅然拿出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子,毫不犹豫地割下自己的胸肉,然后亲手交给了和尚。一时间,鲜血汩汩而出,浸湿了他的袍裤,和尚赶忙为他敷上药物,这才止住了血。
和尚将乔生的胸肉与其他药料精心合制成三颗药丸,嘱咐连城在三天内服完。令人惊喜的是,连城服完药后,病情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史孝廉见女儿康复,心中大喜,决定履行之前的承诺,将连城许配给乔生。但他深知此事还需告知王家,于是派人前往王家说明情况。王化成得知后,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扬言要将此事告上公堂。
史孝廉无奈,只好设下丰盛的筵席,邀请乔生前来。在筵席上,他将千金摆放在桌上,满怀愧疚地说道:“您对小女的大恩大德,我实在无以为报,请您收下这些钱财,聊表我的心意。”接着,他又详细地向乔生讲述了自己不得不违背之前婚约的种种苦衷。
乔生听后,脸色骤变,愤怒地说道:“我之所以毫不吝惜地割下自己的胸肉,并非为了钱财,只是为了报答知己的情谊罢了。这岂是卖肉的交易!”说完,他愤然拂袖而去,留下史孝廉在原地,尴尬又愧疚。
连城得知此事后,心中对乔生充满了不忍和怜惜。她托婢女前去安慰乔生,并说道:“凭他的才华和品性,应当不会长久地处于落魄之境。天下之大,又怎会没有其他佳人?我曾有不祥的梦兆,料想自己三年之内必死,您又何必为了我这样一个将死之人,与人争执这身后之事呢?”
乔生听了婢女转达的话,对婢女说道:“‘士为知己者死’,我如此付出,并非贪图连城的容貌。只是实在担心连城未必真的了解我的真心。但只要她能真正懂我,即便不能与她成婚,又有何妨?”
婢女见乔生如此真诚,便替连城向他表明了真心。乔生听后,说道:“倘若真如你所说,那下次相逢时,只要连城能对我微微一笑,我即便死也毫无遗憾了!”婢女听完,便回去向连城复命。
过了几日,乔生偶然外出,恰遇连城从叔父家归来。连城看到乔生,美目流转,含情脉脉,随后朱唇轻启,嫣然一笑。乔生见此,欣喜若狂,心中暗道:“连城真的了解我啊!”
然而,就在这时,王家派人前来商议连城与王化成的婚期。连城得知此事后,旧病复发,且病情愈发严重,短短数月之后,竟与世长辞。
乔生听闻连城的死讯,悲痛欲绝,前往史家吊唁。在灵前,他哭得肝肠寸断,竟一时昏厥过去。史孝廉见此情形,大为惊异,赶忙命人将乔生送回他的家中。
乔生苏醒后,发现自己已经身处阴间,却并不感到悲伤和恐惧。他离开村子,心中仍怀着一丝希望,想要再见连城一面。远远望去,只见南北方向有一条大道,行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宛如蚁群。乔生便也混入其中,继续前行。
不多时,乔生来到一座官署,竟意外地遇见了顾生。顾生见到乔生,惊讶不已,忙问道:“你怎么会来到这里?”说着,便伸手拉住乔生,要送他返回阳间。
乔生却长叹一声,说道:“我心中尚有未了之事,怎能就此回去?”
顾生说道:“我在此处负责掌管文书,颇受上司信任。倘若能为你效力,我定当全力以赴,在所不惜。”
乔生听了,连忙询问连城的下落。顾生闻言,当即带着乔生四处寻找。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一个角落看到了连城和一位身着白衣的女郎。只见她们泪湿双眸,面容凄惨,正坐在走廊的角落里黯然神伤。
乔生见到连城,快步上前,连城见到乔生,猛地站起身来,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轻声询问他为何会来到此地。
乔生深情地说道:“你已香消玉殒,我又怎能独自苟活于世!”
连城听了,泪如雨下,泣声道:“那样无情无义之人,你都不曾唾弃,却为我舍弃生命,实在不值得啊!如今我已无法在今生许你相伴,但愿来世能与你再续前缘。”
乔生听了,转头对顾生说道:“兄台有事尽管去忙,我甘愿留在此处,不愿再返回阳间。只求你帮我查一查连城来世托生在何处,我愿与她一同前往。”
顾生应诺,转身离去。那位白衣女郎好奇地询问乔生的身份,连城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告知于她。女郎听后,更是悲伤不已。
连城对乔生说道:“这位是与我同姓的姐妹,小字宾娘,乃是长沙史太守的女儿。我们一路同行,相互怜惜,彼此照顾。”
乔生仔细端详宾娘,只见她姿态柔美,惹人怜爱。正欲开口询问,顾生已然返回。
顾生满脸喜色,向乔生贺道:“我已为你筹划妥当,就让这位小娘子与你一同还魂,可好?”
乔生和宾娘听闻,皆面露喜色。正当他们准备拜别之时,宾娘突然大哭起来,说道:“姐姐若是走了,我又该何去何从?乞求您可怜可怜我,救我一命,我愿为姐姐侍奉左右。”
连城见宾娘如此悲切,心中亦是万分难过,却又无计可施,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乔生。
乔生又哀求顾生相助,顾生面露难色,严词拒绝道:“此事万万不可,实在是无能为力。”
乔生却坚决请求他帮忙,顾生无奈,只得说道:“那我便试着想想办法吧。”
过了大约一顿饭的工夫,顾生返回,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实在是没有办法啊!我已尽力,却依旧无法改变。”
宾娘闻听此言,哭得更加凄惨,紧紧依偎在连城的肘下,生怕她就此离去。众人皆是悲伤不已,却又束手无策,只能相对默默无语。看着宾娘那忧愁悲伤的面容,乔生心中也是酸楚难耐。
顾生见状,愤然说道:“罢了,你带宾娘走吧。倘若因此惹出什么祸端,我愿一力承担!”
宾娘听了,这才止住哭声,满心欢喜地跟着乔生离开。乔生心中担忧宾娘路途遥远,无人陪伴。宾娘却说道:“我愿随您而去,再也不想回去了。”
乔生劝道:“你真是太傻了!不回去,又如何能够存活于世呢?日后若能到达湖南,切不可再躲避,如此便是万幸了。”
恰在此时,有两位老妇人拿着公文要前往长沙,乔生便将宾娘托付给她们,宾娘与众人洒泪而别。
在还魂的途中,连城行走得极为缓慢,每走一里多路,便要停歇一会儿,如此反复了十多次,才终于看到城门。
连城说道:“重生之后,我担心会有变故。还请您去索取我的骸骨,这样我在您家重生,应当不会有后悔之意。”
乔生点头应允,随后两人一同回到乔生家中。
连城显得小心翼翼,似乎连走路都极为艰难。乔生便耐心地站在一旁等待。
连城说道:“我来到这里,只觉四肢无力,仿佛失去了依靠。心中担忧此事难以成功,还是应当谨慎谋划一番。否则,即便重生,又怎能获得自由呢?”
于是,两人一同走进侧厢房中。静默了片刻,连城忽然展颜一笑,说道:“您莫非厌恶我了?”
乔生惊讶地问道:“为何会有此问?”
连城双颊绯红,羞涩地说道:“我担心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再次辜负了您的深情。所以,还请让我先以鬼魂之身报答您的恩情。”
乔生听了,心中大喜,两人随即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欢爱时光。
因为贪恋这片刻的温存,乔生和连城在厢房中徘徊许久,不敢轻易出去,就这样整整待了三天。
连城说道:“俗话说:‘丑媳妇终须见公婆。’我们这样担惊受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她催促乔生出去。两人刚走到灵堂,连城便突然苏醒过来。
家人见此情景,惊讶万分,赶忙送来汤水为她调养身体。
乔生立刻派人去请史孝廉前来,并告知他自己能够让连城起死回生。史孝廉听后,欣喜若狂,依言而行。
当众人将连城的尸体抬进房间时,却惊喜地发现她已经苏醒。
连城望着父亲,坚定地说道:“女儿已经委身于乔郎,再无返回王家的道理。倘若有人逼迫,女儿唯有一死。”
史孝廉无奈,只得返回史家,同时派遣婢女前往乔家,伺候连城的生活起居。
王化成得知连城苏醒且不愿再嫁给他,怒不可遏,写状词将此事告到官府。那官员收受贿赂,竟判决连城归王家所有。
乔生得知后,愤恨至极,几欲寻死,却又无可奈何。
连城被强行带到王家后,心中愤怒,滴水不进,只求速死。每当屋里无人时,她便将衣带悬于梁上,试图自尽。
过了一日,连城的身体更加虚弱,几乎奄奄一息。王化成见状,心中惧怕,又将她送回史家。史家随后又将连城抬回乔家。
王化成知晓后,虽心中恼怒,却也无计可施,此事便也只好作罢。
连城身体康复之后,时常挂念宾娘,想要派人前去打听她的消息,却因路途遥远且艰难而未能成行。
一日,家中仆人来报:“门外有车马。”夫妇二人出门查看,只见宾娘已然来到庭院之中。三人相见,悲喜交加。
原来,宾娘的父亲,长沙太守亲自送女儿前来。乔生连忙将太守请入屋内。
太守说道:“小女多亏您才得以重生,她发誓此生不再嫁与他人,如今我便顺从她的心意。”
乔生依照礼节,向太守叩谢。
此时,史孝廉也来到乔家,与众人叙说宗族情谊。
乔生名年,字大年。
异史氏说道:“只因一笑便相知,进而以身相许,世人或许会认为此乃痴傻之举。然而,那田横的五百壮士难道都是愚笨之人吗?只因知己难寻,贤豪之士才会如此感动,以至于情难自禁。只是茫茫人海,竟使得才华出众之人,仅仅因为女子的一笑而倾心不已。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