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长清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长清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位备受尊崇的僧人。他的品德高尚纯洁,犹如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令人心生敬仰。即便岁月的车轮无情地转过了七十多个春秋,他的身体却依旧保持着令人称奇的健壮,仿佛岁月的风霜未曾在他身上留下过多的痕迹。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这位僧人在行走时不慎跌倒。这一跤,竟是如此沉重,他倒地之后,就再也没能重新站起来。寺中的其他僧人听闻这一噩耗,心急如焚,如同被狂风吹散的落叶一般,匆忙地奔向出事地点,试图施以援手。但当他们赶到时,却只能悲痛地发现,这位僧人已然圆寂,他的生命之火已悄然熄灭。
  可僧人自己却对这生死的变故毫无察觉,他的魂魄宛如一片轻盈的云雾,悠悠地飘离了他的躯体,漫无目的地飘荡着,最终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遥远的河南地界。
  在河南,有一位出身于昔日官绅家庭的公子,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一天,阳光明媚,他兴致勃勃地率领着十多个身骑骏马的随从,趾高气昂地架着威猛的鹰,满心期待地去野外猎捕兔子,尽情享受着这种奢华而刺激的娱乐活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追逐猎物的过程中,他所骑乘的骏马不知为何突然受到了惊吓,瞬间像脱缰的野马一般,疯狂地撒开蹄子狂奔起来。这位公子猝不及防,一个跟头从马上狠狠地坠落,脑袋重重地磕在坚硬的地面上,当场就断了气,生命的气息瞬间消散。
  就在这生死交替的千钧一发之际,僧人的魂魄恰如其分地飘然而至,神奇地与公子的躯体完美融合。没过多久,原本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的公子,竟然奇迹般地开始有了呼吸,缓缓地苏醒了过来。
  围在他身旁的仆从们个个心急如焚,看到公子苏醒,纷纷急切地询问状况。公子猛地睁开眼睛,眼神中充满了惊愕和迷茫,大声喊道:“我怎么会到这儿来了!”众人手忙脚乱地将他扶起,小心翼翼地簇拥着他,一路护送回了家中。
  刚一踏入家门,一群妆容精致、打扮得如花似玉的女子便如彩蝶般纷纷围拢过来。她们的脸上挂满了关切和焦急,叽叽喳喳地询问着公子的状况。公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喧闹景象吓得脸色苍白,心有余悸地大喊道:“我是个僧人啊,怎么会置身于此!”家人听了,都觉得他是在胡言乱语,说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疯话。于是,众人纷纷围上前去,七手八脚地揪着他的耳朵,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恢复清醒,别再胡言乱语。
  僧人此时也意识到再多的解释也是徒劳,索性选择了沉默。他只是默默地闭上眼睛,不再说一个字。家里人给他送来粗糙的粮食,他就安静地吃下去;但要是送上美酒佳肴和鲜嫩的肉食,他则毫不犹豫地坚决拒绝,连一口都不肯沾。到了晚上,他独自一人睡在房间里,坚决不接受妻妾的侍奉,始终保持着那份出家人的清净和自律。
  这样的日子不知不觉过了几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公子忽然萌生出出去散散步、透透气的想法。家里人听闻这个消息,都满心欢喜,觉得这是他身体和精神状态逐渐好转的表现。
  公子出门后,先是不紧不慢地踱步,享受着户外的新鲜空气和温暖阳光。等身体和精神都稍微稳定下来后,忽然间,众多仆人如同潮水般纷纷涌来。他们神色匆忙,手里拿着厚厚的钱簿、谷籍等各种账目和需要处理的事务,杂乱无章地围在公子身边,急切地请求公子进行仔细的核算和明智的处理。
  公子眉头紧皱,脸上露出明显的疲惫之色。他轻咳几声,借口自己生病初愈,身体依然虚弱不堪,实在没有精力处理这些繁杂的事务,将所有的请求全都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随后,他目光深邃,若有所思地问道:“你们可知道山东有个长清县?”众人赶忙齐声回答:“知道,公子。”公子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紧接着说道:“我近来心中郁闷烦躁,感觉如同被困在牢笼之中,无聊至极。我想要去长清县游览一番,散散心,寻找内心的宁静。你们应该马上为我准备行程。”众人一听,脸上顿时浮现出担忧的神色,纷纷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公子啊,您这病才刚刚好一点,身子骨还虚弱得很呢,实在不适合长途跋涉,远行奔波啊。这一路上风餐露宿,万一病情加重,可如何是好?”然而,公子心意已决,根本听不进众人的劝告。他的目光坚定,心意已决,仿佛长清县有一股无形的强大吸引力在召唤着他。第二天,他不顾众人的阻拦,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长清的旅程。
  经过一路的舟车劳顿,公子终于抵达了长清。这里的山川湖泊、大街小巷,每一处景色都和他记忆中的模样别无二致,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未曾有过丝毫的改变。他仿佛被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无需向旁人打听问路,竟然径直来到了曾经熟悉的那座寺庙。
  寺里的几个弟子看到有身份尊贵的客人到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们立刻整理衣衫,恭敬地伏地拜见,动作整齐划一,显示出对客人的极度尊敬。公子顾不上寒暄,神色急切地问道:“之前在这里修行的老僧人如今去了哪里?”弟子们听到这个问题,神色瞬间变得黯然神伤,齐声回答道:“回贵人,我们的师父之前已经圆寂离世了。”公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失落和哀伤,紧接着又追问师父坟墓所在的位置。众弟子不敢有丝毫的迟疑,赶忙起身,毕恭毕敬地领着他前往。
  只见一座不过三尺高的孤坟孤零零地立在寺庙后的一片空地上,周围的荒草稀稀疏疏,尚未长满,显得有些荒凉和孤寂。众僧人站在一旁,满心疑惑,实在不明白这位公子为何对师父的坟墓如此关注,却也不敢贸然发问。
  公子在坟前伫立良久,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儿,他像是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转身准备骑马返回。临走前,他目光坚定,郑重其事地嘱咐道:“你们的师父一生恪守戒律,潜心修行,是一位德行高尚的僧人。他留下的遗物和对你们的教诲,你们一定要严格遵守,用心铭记,千万不能让其受到损坏或被遗忘。”众弟子连连点头,双手合十,恭敬地应道:“是,谨遵贵人教诲。”随后,公子便翻身上马,扬尘而去。
  回到河南的家中,公子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是那个曾经沉迷于奢华生活、意气风发的公子哥,而是整天心灰意冷,常常一个人呆坐在房间的角落里,目光空洞,对家中的大小事务一概不管,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
  就这样恍恍惚惚地过了几个月。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公子趁家人都沉浸在梦乡之中,悄悄地打开房门,然后像幽灵一般无声无息地溜走了。他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直奔曾经修行的那座寺庙。
  当他再次出现在寺里的弟子们面前时,已是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他开口说道:“我就是你们之前的师父。”众弟子听了,先是一愣,随后面面相觑,都怀疑他是不是因为旅途的劳累和精神的压力而失去了理智,竟然说出如此荒诞不经的话,不禁相视而笑,觉得他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公子见众人不信,脸上没有丝毫的恼怒和慌张。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不紧不慢地讲述起自己死而复生,魂魄与公子躯体融合,以及后来回到长清寻找自己坟墓的整个离奇经历。他的语气平静而坚定,仿佛在讲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接着,他又详细地说起自己生前在寺庙里的种种修行之事和生活习惯,包括每天何时起床诵经,何时打坐冥想,以及对佛法的独特感悟。
  弟子们起初还带着怀疑和好奇的心态倾听,但随着公子的讲述越来越深入,每一个细节都与他们记忆中的师父完全相符,那种熟悉的感觉让他们的内心开始动摇。到这时,众人才终于被彻底说服,相信了他的话。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惊喜和敬畏,连忙将他迎进寺里,让他住在原来的床榻上,依旧像往日一样恭敬地侍奉他。
  后来,公子原来的家里人多次派马车前来,马车上装满了珍贵的礼品和殷切的书信。那些马车夫们言辞恳切,态度诚恳地转达着家人对公子的思念和期盼,希望他能回心转意,重新回到那个曾经的家。但他每次都心如磐石,连看都不看一眼那些奢华的礼物和深情的书信,坚决不回去。
  又过了一年多,公子的夫人亲自派遣家中最得力的管家前来。管家带来了堆积如山的礼物,其中有金光闪闪的金银财宝、华丽柔软的绫罗绸缎、价值连城的古玩字画,应有尽有。但他对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贵重财物一概拒绝,脸上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留恋。唯独在看到一件普普通通、材质粗糙的布袍时,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温暖和感动,最终接受了这件布袍。
  有他的朋友偶然来到他的家乡,怀着对他传奇经历的好奇和对老友的思念,特意前来拜访。当朋友见到他时,只见他沉默寡言,面容沉静如水,为人诚恳笃实。明明看上去只有三十岁左右的模样,可嘴里却总是念叨着八十多年间所经历的种种往事,那些往事在他的讲述中栩栩如生,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异史氏听闻了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后,不禁感慨万千,心中涌起了层层波澜。他缓缓说道:“通常来说,人死之后,魂魄就会像烟雾一样消散在茫茫的天地之间。可这位僧人的魂魄竟然能够飘行千里却没有散去,依然保持着完整和清晰,这无疑是因为他有着坚定不移的心性啊。对于这位僧人,我并不觉得他能够死而复生这件事有多么奇特和令人震撼。真正让我感到惊讶和敬佩的是,他在进入了那繁华奢靡、充满种种诱惑的富贵人家之后,却能够如此坚决地抵御住尘世的种种诱惑,毫不犹豫地选择逃离出来,回归到原本清净的修行生活之中。倘若一个人的意志稍有不坚定,被那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所迷惑,被权力、财富和欲望所俘虏,就会如同陷入了无底的深渊,无法自拔。甚至会有求死都不能解脱的悲惨境地出现。对于那些凡夫俗子来说,尚且难以抵挡这样的诱惑,更何况是一位本应超脱尘世、心无杂念的僧人呢!这位僧人的坚定和清醒,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学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