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道的奥秘深邃幽远,其蕴含的信息神秘莫测,一旦说破,恐怕连鬼神都会为之惊骇。它包容着宇宙万物,剖析出玄妙的光芒,这种真正的快乐,世间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话说三藏师徒四人告别了樵夫,离开了隐雾山,踏上大路继续前行。走了好几天,忽然看到前方有一座城池隐隐约约出现在眼前。三藏问道:“悟空,你看前面那座城池,是不是天竺国啊?”行者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如来所在的地方虽说号称极乐世界,但并没有城池,而是一座大山,山里有楼台殿阁,叫做灵山大雷音寺。
就算到了天竺国,那也不是如来的住处。天竺国离灵山还不知道有多远呢,这座城想来是天竺国的外郡。等走到跟前,我们就清楚了。” 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了城外。三藏下了马,走进城门,穿过三层门后,只见这里民生凋敝,街道冷冷清清。又走到集市口,看到许多穿着青色衣服的人,在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着,还有几个头戴冠冕、身着袍带的人,站在房檐下面。师徒四人顺着街道往前走,那些人却并不避让。
猪八戒生性憨厚愚钝,把长嘴往上拱了拱,大声喊道:“让路!让路!”那些人猛地抬起头,看到他们的模样,顿时一个个吓得浑身发软,瘫倒在地,嘴里都喊着:“妖精来了!妖精来了!”
吓得房檐下那些头戴冠带的人,战战兢兢地躬身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三藏担心徒弟们惹出祸端,赶忙一马当先,对众人说道:“贫僧是东土大唐皇帝御驾派遣,前往天竺国大雷音寺向佛祖求取真经的。路过宝地,一来不知道此地地名,二来还没找到投宿的人家,刚刚进城,来不及回避,希望各位多多恕罪。”这时,那些官员才施了一礼,说道:“这里是天竺国的外郡,地名叫凤仙郡。由于连年干旱,郡侯派我们在这里张贴榜文,招募法师祈来求雨,拯救百姓。”
行者听了,问道:“你们的榜文在哪里呢?”官员们回答说:“榜文在这儿呢。刚才才打扫完廊檐,还没来得及张贴出去。”行者说:“拿来给我看看。”于是,官员们就把榜文展开,挂在了房檐下面。行者师徒四人走上前去,一同观看。只见榜文上写着: “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特此张榜聘请贤明的法师,寻求能行大法事之人。
只因本郡地域宽广,百姓和军队原本生活富足,但近年来连年干旱,多年来土地荒芜。百姓的农田受灾,军队的土地也收成微薄,河道水浅,沟渠干涸。井里没有水,泉眼也枯竭了。有钱的富人勉强能够维持生计,穷苦的士兵和平民却难以活命。一斗粮食卖到百金的高价,一束柴草也要五两银子。
十岁的女孩只能换三升米,五岁的男孩只能被人带走。城里的人畏惧法律,只能典当衣物来维持生存;乡下的人则无视公法,甚至出现打劫吃人来保命的情况。
因此,特此张贴榜文,希望四方贤能之士,能够前来祷求降雨,拯救百姓,必有重谢。愿以千金作为酬谢,绝无虚言。特此出榜。”
行者看完榜文,向那些官员问道:“榜文里说的‘郡侯上官’是什么意思呀?”官员们回答说:“上官是姓氏,这就是我们郡侯的姓。”行者笑着说:“这个姓可真少见。”八戒在一旁说道:“哥哥你肯定没读过书。《百家姓》最后有一句‘上官欧阳’呢。”三藏赶忙说道:“徒弟们,先别闲聊了。你们谁要是会求雨,就给他们求一场及时雨,来拯救百姓的困苦,这可是大善事;要是不会,咱们就赶路,别耽误了行程。”
行者满不在乎地说:“祈雨这事儿有什么难的!我老孙能翻江搅海、换斗移星,上天入地、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这些事儿在我小时候就跟玩耍一样平常,有什么稀罕的!”
官员们听了这话,赶忙派两个人急忙回郡里报告说:“老爷,天大的喜事来了!”此时郡侯正在虔诚地焚香默默祈祷,听到报喜的声音,赶忙问道:“什么喜事?”
那两人回答说:“今天我们拿着榜文,刚到集市口准备张贴,就来了四个和尚,说是从东土大唐被派往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求经的,看到榜文就说能祈求来甘雨。所以特地来向您报告。” 郡侯一听,立刻整理好衣服,步行出门,也不用轿子、马匹和众多随从,直接来到集市口,以礼诚挚地邀请师徒几人。忽然有人报告说:“郡侯老爷来了。”
众人纷纷闪到一旁。郡侯一见到唐僧,也不害怕他徒弟们长相丑陋,直接在街道中央就倒身下拜,说道:“下官是凤仙郡郡侯上官氏,诚心沐浴后前来拜请老师为我们祈雨救民。
希望老师大发慈悲,施展神奇的功夫,拯救我们这里的百姓!”三藏回礼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贫僧到了寺庙道观,再做祈雨之事也不迟。”郡侯说:“老师请跟我到小衙门去,那里自然有干净的地方。” 于是师徒几人牵着马、挑着担,径直来到郡侯府,与郡侯一一见面。郡侯立刻吩咐下人看茶、摆斋饭。
不一会儿,斋饭就准备好了,只见八戒放开肚皮狼吞虎咽,像饿了很久的老虎一样。吓得那些端盘子的人胆战心惊,来来往往地添汤添饭,就像走马灯一样,刚刚端上来,就被八戒吃得饱饱的才罢休。吃完斋饭后,唐僧向郡侯道谢,然后问道:“郡侯大人,贵地干旱多久了呢?”郡侯叹了口气,说道: “我们这里是大邦天竺国下属的凤仙外郡,由我来管理。
连续三年遭遇干旱灾荒,地里连草籽都长不出来,更别说五谷了。 大大小小的人家买卖难做,十户人家有九户都在啼哭。 十分之三的人已经饿死,剩下十分之二的人也命如风中残烛。 下官我张贴榜文四处寻求贤能之人,幸亏遇到了几位高僧来到我国。 要是能降下哪怕一点雨水拯救百姓,我愿意奉上千金来酬谢您的大恩大德!”
行者听了,满脸露出喜悦之色,呵呵笑着说:“别说什么千金酬谢的话,要是这么说,半点儿雨都不会有。但要是论积功累德,老孙就送你一场大雨。”这位郡侯向来清正贤良,非常关爱百姓,立刻请行者坐到上座,低头下拜说:“老师如果真的大发慈悲,下官一定不会违背恩德。”
行者说:“先别多说了,请起。麻烦你好好照顾我师父,等老孙去施展法术。”沙僧问道:“哥哥,要怎么做呢?”行者说:“你和八戒过来,就在这堂下跟着我,给我当个帮手,等老孙召唤龙王来降雨。”八戒和沙僧赶忙听从吩咐,三个人都站在了堂下。郡侯则焚香礼拜,三藏在一旁坐着念经。
行者口中念念有词,诵起咒语,转眼间,只见正东方一朵乌云缓缓飘落至堂前,正是东海老龙王敖广。敖广收起云脚,化作人形,走上前来,对着行者恭敬地躬身行礼道:“大圣召唤小龙前来,是要在何处差遣?”行者说道:“请起。辛苦你大老远赶来,也没别的事。这里是凤仙郡,已经连年干旱,我问你为何不来此地降雨?”
老龙王回答道:“启禀大圣,我虽有行云降雨的本事,但我是奉上天差遣行事的。若没有上天的指令,我怎敢擅自来这里降雨呢?”行者说道:“我路过此地,见百姓久旱受苦,所以特地叫你来施雨救济,你怎么还推脱呢?”龙王赶忙说道:“岂敢推脱?只是大圣念动真言呼唤,我不敢不来。
只是一来我没接到上天的御旨,二来我也没带行雨的神将,这样怎么能调动雨部呢?大圣既然有救济百姓的心意,就容小龙回东海点齐兵将,还烦请大圣到天宫奏明玉帝,求得一道降雨的圣旨,让水官放出龙来,我才能按照圣旨上规定的数目降雨。” 行者听他说得有理,只好让老龙王回东海。他跳出施法的罡斗,把龙王所说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唐僧。唐僧说道:“既然是这样,那你就去办吧,千万不要说大话骗人。”
行者立刻吩咐八戒和沙僧:“你们好好保护师父,我上天宫去一趟。”话音刚落,这大圣说走就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郡侯吓得胆战心惊,问道:“孙老爷去哪儿了?”八戒笑着说:“驾着云上天去啦。”郡侯对行者十分恭敬,赶忙传出消息,让满城大街小巷,不管是公卿贵族、平民百姓,还是军民人等,家家户户都要供奉龙王牌位,在门口放置清水缸,缸里插上杨柳枝,供奉香火,拜谢上天,暂且不提。
话说行者一个筋斗云,直接来到西天门。刚到门口,就见护国天王带着天丁、力士迎上前来,问道:“大圣,取经的事情完成了吗?”行者回答道:“也差不多快完成了。如今我们走到天竺国的地界,有一个外郡叫凤仙郡。那里已经三年没有下雨,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老孙想召唤雨水拯救他们,把龙王叫到那里,可他说没有玉帝的旨意,不敢私自降雨。所以我特地来朝见玉帝,请求旨意。”天王说道:“那边怕是不该下雨。
我之前听说,那郡侯做事蛮横,冒犯了天地,上帝降罪于他,在披香殿里立了米山、面山和黄金大锁,只有等这三件事有了结果,才该下雨。”行者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一心要去见玉帝。天王不敢阻拦,便放他进去了。 行者径直来到通明殿外,又遇到四大天师迎上来问道:“大圣来这里有什么事?”
行者说道:“我保护唐僧取经,路过天竺国界的凤仙郡,那里没有雨,郡侯召集法师祈雨。老孙把龙王唤来,想让他降雨,可他说没有玉帝旨意,不敢擅自行动,所以我特地来求旨,好解救百姓的困苦。”四大天师说道:“那个地方不该下雨。”行者笑着说:“该与不该,麻烦几位帮我引奏一下玉帝,看看老孙的面子怎么样。”葛仙翁打趣道:“俗话说:‘苍蝇包网儿,好大的脸皮!’”许旌阳赶忙说道:“别乱说了,先带他进去吧。”
于是,丘弘济、张道龄与葛仙翁、许旌阳四位真人带着行者来到灵霄殿下,启奏道:“万岁,孙悟空取经路过天竺国凤仙郡,想要为那里求雨,特地来请旨。”
玉帝说道:“那家伙在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宫巡视诸天,在三界中巡游,来到他那个地方,看到那上官正(郡侯)不仁不义,把供奉上天的素食推倒喂狗,还口出脏话,犯下了冒犯之罪。朕当即立下三件事,放在披香殿内。你们带孙悟空去看看。
如果这三件事有了结果,就降旨让他降雨;如果没有结果,就别管闲事。”
四位天师带着行者来到披香殿查看,只见殿里有一座米山,大约有十丈那么高;还有一座面山,大约二十丈高。米山旁边有一只拳头大小的鸡,正在那儿一会儿快啄一口,一会儿慢啄一口地吃着米;面山旁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正一会儿伸着长舌头,一会儿缩着短舌头地舔着面。左边还立着一座铁架子,架子上挂着一把金锁,金锁大约有一尺三四寸长,锁芯有指头那么粗,下面点着一盏明灯,灯焰正燎烤着那锁芯。
行者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转头问天师:“这是什么用意呢?”天师回答说:“那郡侯冒犯了上天,玉帝立下这三件事,只有等鸡把米吃完,狗把面舔完,灯把锁芯燎断,那个地方才该下雨。” 行者听了这话,大惊失色,不敢再向玉帝奏请降雨之事,默默地走出殿外,脸上满是羞愧之色。
四位天师见状,笑着安慰道:“大圣不必烦恼,这件事只要做善事就可以化解。只要有一念善良慈悲之心,能够惊动上天,那米山、面山立刻就会倒下,锁芯也会马上断掉。你去劝劝那郡侯改恶从善,福气自然就来了。”行者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没有再上灵霄殿向玉帝告辞,直接来到下界,回到众人身边。
不一会儿,就到了西天门,又碰到了护国天王。天王问道:“向玉帝请旨结果如何?”行者把米山、面山和金锁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说道:“果然如你所说,玉帝不肯传旨降雨。刚才天师送我出来时,告诉我要劝那郡侯归善,这就是福气的根源。”说完,便与天王告别,驾云降落到了下界。
那郡侯和三藏、八戒、沙僧以及大小官员等人都迎了上来,众人簇拥着纷纷询问情况。行者对着郡侯大声呵斥道:“就因为你这家伙在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了天地,才使得老百姓遭受苦难,现在玉帝不肯降雨!”郡侯吓得赶紧跪在地上,问道:“老师您怎么知道三年前的事呢?”
行者说:“你把供奉上天的素食,为什么推倒喂狗?你如实说来!”郡侯不敢隐瞒,说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在衙门里准备献供品斋戒祭天,因为妻子不贤惠,和我恶语相争,我一时愤怒,失去理智,推倒了供桌,泼洒了素食,确实叫狗来吃了。这两年我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里,整天神思恍惚,却又无处排解。
没想到因此冒犯上天,给百姓带来了灾祸。如今遇到老师降临,恳请您明示,上界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行者说:“那一天正好是玉皇大帝下凡巡视的日子。
他看到你把斋供拿去喂狗,还口出脏话,玉帝就立下三件事来惩罚你。”八戒好奇地问:“哥,是哪三件事呢?”行者说:“在披香殿立了一座米山,大约十丈高;一座面山,大约二十丈高。米山旁边有一只拳头大的小鸡,在那儿一会儿快啄,一会儿慢啄地吃米;面山旁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一会儿长舌舔,一会儿短舌舔地吃面。左边还有一座铁架子,架子上挂着一把黄金大锁,锁芯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燎烤着锁芯。
只有等鸡把米吃完,狗把面舔完,灯把锁芯燎断,这里才会下雨。”八戒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这有什么难的!哥要是肯带我去,我变出法身来,一下子把米面都吃光,把锁芯弄断,肯定就能下雨了。”行者说:“呆子别胡说!这是上天定下的惩罚之计,你怎么能随意破坏呢?”三藏担忧地说:“照这么说,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行者说:“不难!不难!我临走的时候,四位天师告诉我,只要做善事就可以化解。”郡侯赶忙拜伏在地上,哀求道:“只要老师肯指教,下官一定一一听从。”
行者说:“你要是真心回心转意,改恶从善,就赶紧念佛看经,我还可以帮你想办法;要是你还和以前一样不知悔改,我也没办法帮你解脱,不久之后上天就会惩罚你,连性命都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