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唐僧骑在马上,又听到了这般叫唤声,赶忙勒住马缰绳,喊道:“悟空,去把那女子救下来吧。”行者有些无奈地说:“师父,咱们正赶路呢,怎么又想起她来了?”唐僧说:“她又在那边叫呢。”行者转头问八戒:“八戒,你听见了吗?”八戒回答:“我耳朵太大,把声音都挡住了,没听见。”
  行者又问沙僧:“沙僧,你听见了吗?”沙僧说:“我挑着担子在前面走,没怎么留意,也没听见。”行者说:“老孙我也没听见。师父,她叫什么呀?怎么就您听见了?” 唐僧认真地说:“她叫得有道理啊。她喊‘连活人的性命都不救,还昧着良心去拜佛取经,这经取来又有什么用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咱们快去把她救下来,这可比取经拜佛更重要。”行者笑着说:“师父要是善心大发起来,可就没办法了。您想想,从离开东土,一路往西走来,已经经过了好几处山林,遇到过那么多妖怪,还常常被抓到洞里去,都是老孙我拿着铁棒,打死了千千万万的妖怪才把您救出来。
  今天就为了一个妖精的性命,您却舍不得,非要去救她?” 唐僧语重心长地说:“徒弟呀,古人说过:‘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还是去救救她吧。”
  行者说:“师父既然心意已决,只是这挑担的活儿,老孙我可就担不起了。您非要救她,我也不敢苦苦劝您,劝多了,您又要生气。随您的便吧,您要救就去救。”唐僧说:“你这猴头,别啰嗦了!你就坐着,等我和八戒去救她。”
  唐僧又回到林子里,让八戒解开了女子上半身的绳子,再用钉耙把埋在土里的下半身挖了出来。那女子跺了跺鞋子,整理了一下裙子,满脸欢喜地跟着唐僧走出松林。见到行者,行者却只是不停地冷笑。 唐僧忍不住骂道:“你这泼猴头!你笑什么呢?”行者说:“我笑您这真是‘时来运转时遇到好朋友,倒霉的时候碰到佳人’。”
  三藏又骂道:“你这泼猢狲!净胡说!我从娘胎里出来就做了和尚,如今奉了旨意往西去,一心虔诚地礼佛求经,又不是贪图功名利禄的人,哪有什么倒霉的时候!”
  行者笑着说:“师父,您虽然从小就当和尚,可只会看经念佛,却不了解世间的王法条律。这女子年轻漂亮,咱们都是出家人,却和她一路同行,要是碰到坏人,把咱们抓去官府,不管你是不是去取经拜佛,都会被当作奸情论处。就算没有这回事,也得被问个拐带人口的罪名:师父您会被追回度牒,还得挨一顿打;八戒会被充军;沙僧也得去服劳役;我老孙也不得清净,就算我能言善辩,又怎么辩解得了,也得落个不应罪。”
  三藏大声呵斥道:“别胡说八道!难道我救她性命,还会给自己招来这些麻烦不成!带上她一起走,有什么事都由我担着。”行者说:“师父虽说有事您担着,可您不知道,您这不是救她,反而是害她。”三藏疑惑地问:“我把她从林子里救出来,让她保住性命,怎么反倒是害她呢?”
  行者解释道:“她之前被绑在林子里,就算过上三五天,十天半个月,没饭吃饿死了,好歹还能留个全尸入土;现在您把她带出来,您骑的是快马,走路像风一样快,我们也只能跟着您的速度。这女子脚小,走路困难,怎么跟得上呢?万一走着走着把她落下了,要是碰到狼虫虎豹,一口就把她吞了,这岂不是反而害了她的性命吗?” 三藏恍然大悟道:“确实是这样啊。这件事还多亏你提醒。那该怎么处置呢?”
  行者笑着说:“把她抱上来,和您一起骑着马走吧。”三藏犹豫着说:“我怎么能和她同骑一匹马呢!……那她怎么赶路呢?”三藏思索后说:“让八戒驮着她走吧。”行者笑着说:“呆子这可是走大运了!”八戒抱怨道:“‘走远路可没有轻松的担子。’让我驮人,这算什么大运?”行者调侃道:“你那嘴那么长,驮着她,转过头就能和她悄悄说些私房话,这不是很方便吗?”八戒听了这话,气得捶胸顿足,跳着脚说:“不行!不行!
  师父就算打我几下,我忍着疼也没关系,但背着她肯定不得清净:师兄你就会冤枉人,这活儿我干不了!” 三藏无奈地说:“罢了!罢了。我自己还能走几步路,我下来,慢慢和她一起走,让八戒牵着空马吧。”行者大笑着说:“呆子还挺会占便宜,师父还照顾你让你牵马呢。”三藏说:“你这猴头又乱说了!古人说:‘马走千里,没有人也能自己返回。’假如我在路上走得慢,你们难道能丢下我不管吗?我走得慢,你们也得慢。
  咱们大家一起和这位女菩萨走下山去,要是到了庵观寺院,或者有人家的地方,就把她留在那里,也算是咱们救了她一场。”行者说:“师父说得有道理,咱们继续前进吧。” 于是,三藏撩起衣服在前面走,沙僧挑着担子,八戒牵着空马,带着那女子,行者拿着金箍棒,一行人继续前行。没走二三十里路,天色渐渐晚了,又看到一座楼台殿阁。三藏说:“徒弟们,那里肯定是座庵观寺院,咱们就在这儿借宿一晚,明天一早再赶路。”
  行者说:“师父说得对,大家都加快点脚步。”不一会儿就到了门口。行者吩咐道:“你们稍微站远一点,等我先去借宿。要是有合适的地方,我就派人来叫你们。”众人都站在柳树荫下,只有行者拿着金箍棒,守着那女子。
  长老迈着步子慢慢走近,只见那山门东倒西歪,一片破败零落的景象。他轻轻推开山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忍不住心生凄惨之感:长长的走廊寂静无声,古老的寺庙显得格外萧条冷落;庭院里长满了苔藓,小径上布满了蒿草和荆棘;只有萤火虫像飞舞的小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蛙鸣声此起彼伏,仿佛替代了那报时的滴漏。
  长老不禁潸然泪下。眼前的场景实在是: 殿宇破败不堪,摇摇欲坠,走廊和房屋也都寂寞地倾颓着。地上散乱着十几堆断砖破瓦,到处都是歪扭的房梁和折断的柱子。寺庙前后长满了青草,那早已腐朽的厨房也被尘土掩埋。
  钟楼坍塌,鼓面不知去向,只剩下光秃秃的鼓架,琉璃制成的香炉也破损得不成样子。供奉的佛祖金身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罗汉像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观音像被雨水淋坏,已然化为泥土,杨柳枝和净瓶也都掉落在地。白天没有僧人出入,到了夜里,这里便成了狐狸栖息的地方。
  只听见风声呼啸,如同雷鸣一般,到处都是虎豹藏身的所在。四周的墙壁都已倒塌,连扇门都没有,根本无法关闭。 有一首诗这样描述: 这座古老的寺庙多年无人修缮,如今破败不堪,愈发显得狼狈。 狂风猛烈地吹裂了伽蓝神的面容,大雨无情地浇坏了佛像的头部。 金刚像也在风雨中跌损,任凭雨水冲刷,土地庙没有了房屋,夜晚都无处安身。 更有两件令人叹息的事,那口铜钟倒在地上,再也没有悬挂它的钟楼。
  三藏鼓起勇气,硬着头皮走进二层门。只见钟鼓楼都已倒塌,只有一口铜钟斜扎在地上,上半截白得像雪,下半截青得像靛蓝。原来是因为年深日久,上边长期被雨水淋洗,所以变白了,而下半截则是因为地气侵蚀,生出了铜绿。三藏伸手摸着钟,高声感叹道:“钟啊!
  你曾经高高悬挂在高楼之上,发出雄浑的吼声;也曾在彩绘的梁枋间,鸣响着悠远的声音。曾经伴着鸡鸣,为人们报晓;也曾在天色渐晚时,送走黄昏。
  不知道当初化铜铸钟的道人如今去了哪里,铸造铜钟的工匠又在何方。想来他们二人或许已经命归地府,如今没了他们的踪迹,你也不再发出声响。” 长老这一番高声赞叹,不知不觉惊动了寺庙里的人。里面有一个负责侍奉香火的道人,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赶忙爬起来,捡起一块断砖,朝着钟砸了过去。
  那钟“当”的一声响,把长老吓得一屁股坐到地上。他挣扎着起身想要逃走,却又被树根绊倒,“扑”的一下,再次摔倒在地。长老倒在地上,抬起头,又对着钟叫道:“钟啊!
  贫僧刚刚还在感叹你,你却突然叮当作响。想来这西天路上长久无人经过,难道是你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变成精怪了吗?”
  那道人赶忙跑上前,一把搀住三藏说道:“老爷请起。这可不是钟成精了。刚才是我用砖头砸钟,才让它响起来的。”三藏抬起头,见这道人生得又丑又黑,警惕地说道:“你该不会是什么魑魅魍魉之类的妖邪吧?我可不是普通人,我是从大唐来的,我手下的徒弟个个都有降龙伏虎的本领。
  你要是敢招惹他们,性命可就没了!”道人赶忙跪下说道:“老爷您别怕,我不是妖邪,我是这寺里负责侍奉香火的道人。刚才听到老爷您一番好话夸赞,本想立刻出来迎接,可又担心是邪鬼在敲门,所以才捡了块断砖,砸一下钟壮壮胆,这才敢出来。老爷请起。”唐僧这才镇定下来,说道:“住持啊,你可差点把我吓死。你带我进去吧。”
  那道人在前头领着唐僧,一直走到三层门里。三藏一看,这里和外面的景象截然不同。只见: 青色的砖堆砌成如彩云般的墙壁,绿色的琉璃瓦盖成了一座琉璃殿。佛像由黄金装点,台阶和平台则是用白玉打造。大雄宝殿上青光闪烁,毗罗阁中瑞气升腾。文殊殿上,彩饰如飞云般绚丽;轮藏堂里,描绘的花朵仿佛堆起了翠色。
  三层飞檐的顶上,宝瓶的尖顶熠熠生辉,五福楼中,平整的绣盖十分精美。千株翠竹在禅榻边摇曳,万棵青松映衬着佛门。碧云宫里金光闪耀,紫雾丛中瑞霭飘飘。清晨,能闻到从四方飘来的悠远香风;傍晚,可以听见从高山传来的画鼓鸣响。想必会有迎着朝阳修补破旧僧衣的情景,又怎会没有对着明月诵读残经的时刻呢?
  再看,半壁的灯光照亮了后院,一行香雾弥漫在中庭。 三藏看到这般景象,却不敢贸然进去,问那道人:“你这寺庙前边破败得不成样子,后边却如此整齐,这是为什么呢?”道人笑着回答:“老爷,这山里有很多妖邪和强盗,天气晴朗的时候,他们就在山上四处打劫,遇到阴天就跑到寺里来藏身。
  他们把佛像推倒了用来垫着坐,把木材搬来烧火。本寺的僧人都很软弱,不敢和他们理论,所以就把前边那些破房子让给这些强人歇息。后来又重新化缘了一些施主,这才盖起了后面这所寺院。这前院和后院,好与坏各有不同,这在西方也是常有的事。”
  三藏听了,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他们正说着往前走,又看到山门上有五个大字——“镇海禅林寺”。刚抬脚迈进山门,忽然看见一个和尚迎面走来。
  你瞧他这模样: 头上戴着一顶左边插着笄的绒锦帽,一对铜圈垂在耳根。身上穿着一件颇罗毛线织成的衣服,一双白眼亮得像银子。手里摇着拨浪鼓,嘴里念着番经,却听不清楚念的是什么。三藏原本不认识,原来这是西方路上的喇嘛僧。
  那位喇嘛和尚从门里走出来,一看到三藏,只见他眉清目秀,额头宽阔,头顶平整,耳垂厚实,几乎垂到肩膀,手臂修长,双手自然下垂时超过膝盖,看上去就像罗汉下凡一般,十分英俊文雅。喇嘛和尚走上前去,拉住三藏,满脸笑容,又是拉手又是摸脚,还摸摸他的鼻子,揪揪他的耳朵,以此来表示亲近。然后拉着三藏来到方丈室,行完礼后,便问道:“老师父从哪里来呀?”
  三藏回答说:“弟子是东土大唐皇帝陛下钦差,前往西方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取经的。刚才走到贵宝地时,天色已晚,所以特意赶到贵寺借住一晚,明天一早便启程赶路。还望您能行个方便。” 那和尚笑着说:“罪过罪过!可别乱说呀!我们出家可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意愿,都是因为父母生养后,命中犯了华盖星,家里实在养不下去,才无奈舍身出家的。既然做了佛门弟子,可千万别说假话。”
  三藏说:“我句句都是实话。”和尚又说:“从东土到西天,那可有老远的路程呢!一路上到处是山,山里又有山洞,洞里还藏着妖精。像您这样孤身一人,又生得细皮嫩肉的,怎么看都不像个去取经的呀!”三藏说:“院主说得也有道理。贫僧我独自一人,怎么可能走到这里呢?我有三个徒弟,他们逢山就能开路,遇水就能搭桥,一路保护着我,所以才能来到贵寺。”和尚问:“您的三位高徒在哪里呢?”三藏回答:“他们现在就在山门外等着呢。”
  和尚一听,慌张地说:“师父,您不知道啊,我们这儿有虎狼、妖贼还有鬼怪伤人。大白天都不敢走远,天还没黑,就得关上大门。这都这么晚了,怎么还把人留在外面呢?”
  接着大声喊道:“徒弟们,快去把他们请进来。” 于是有两个小喇嘛跑了出去,一看到行者,吓得一屁股坐到地上;再看到八戒,又摔了一跤。两人连滚带爬地往回跑,边跑边喊:“爷爷呀!我们运气太差了!您的徒弟没见着,就看见三四个妖怪站在门口呢。”三藏问道:“他们长什么样啊?”
  小和尚说:“一个长着雷公嘴,一个嘴巴长长的,还有一个青脸獠牙。旁边还有个女子,倒是长得油头粉面的。”三藏笑着说:“你们不认识,那三个长得丑的,就是我的徒弟。那个女子,是我从松林里救出来的。”喇嘛说:“哎呀,爷爷呀,您这么俊的师父,怎么找了这般丑陋的徒弟呢?”
  三藏说:“他们虽然长得丑,但各有各的本事。你们赶紧去请他们进来。要是再晚一会儿,那个雷公嘴的徒弟可有点爱闯祸,他可不是个好惹的主儿,说不定就直接打进来了。” 那小和尚赶忙又跑出去,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说:“各位老爷,唐老爷有请。”
  八戒笑着说:“哥呀,他请咱们就去呗,干嘛吓得这么哆嗦呢?”行者说:“他们是看见咱们长得丑,害怕呗。”八戒说:“真是胡说!我们这是天生的模样,谁愿意长成这样啊!”
  行者说:“那咱们就稍微把这丑样收拾收拾。”呆子还真把嘴往怀里一揣,低着头,牵着马,沙僧挑着担子,行者跟在后面,拿着金箍棒,押着那个女子,一行人走进寺里。他们穿过倒塌的房廊,进入三层门内,把马拴好,放下担子,走进方丈室,与喇嘛僧见面,各自分了座位。那和尚走进内室,带出七八十个小喇嘛来。
  大家相互见礼之后,便开始收拾准备斋饭来招待他们。这正是:积累功德需要心怀慈悲之念,佛法兴盛之时,僧人之间相互礼待。究竟他们怎样离开这座寺庙,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