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话说三藏告别了朱紫国王,整理好鞍马,继续向西前行。他们走过了无数的山川平原,历经了数不清的江河溪流,不知不觉,秋天过去,冬天结束,转眼间又迎来了春光明媚的时节。
师徒四人正走在路上,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忽然看见一座庵林。三藏从马上翻身下来,站在大道旁边。行者见状,问道:“师父,这条路平坦顺畅,没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走了呢?”八戒接口道:“师兄你太不懂事啦!师父在马上坐得久了,困乏了,也该让他下来透透气嘛。”三藏解释道:“不是为了透气。
我看那边像是有人家,想着自己去化些斋饭吃。”行者笑着说:“师父,您这说的是什么话呀。您要是想吃斋,我去化缘就行了。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有当弟子的舒舒服服坐着,却让师父去化斋的道理呢?”
三藏说:“不是这么个说法。平日里四处望去,不见边际,你们化斋都得跑远路,没个固定远近。今天这户人家离得近,喊一声都能听见,就让我去化一次斋吧。”八戒道:“师父您真是没主意。常言说:‘三个人出门在外,年纪小的吃苦。’何况您是长辈,我们都是弟子。古书上也说:‘有事弟子服其劳。’
还是等我老猪去吧。”三藏道:“徒弟啊,今天天气晴朗,和刮风下雨的时候不一样。那种时候,你们肯定得跑远路去化斋,今天这户人家近,还是让我去。不管有没有化到斋,都能很快回来继续赶路。”
沙僧在一旁笑着说:“师兄们,别再多说了。师父心意已决,就别违背他了。要是惹恼了他,就算化来斋饭,他也不会吃的。” 八戒听了,便取出钵盂,和三藏换了衣帽。
他迈开大步,一直走到那座庄院前查看,这地方看起来还真不错。只见: 一座石桥高高耸立,周围古树郁郁葱葱,十分整齐。
石桥高耸,桥下潺潺的流水与长长的溪流相连;古树茂密,聒噪的鸟儿在远处的山峦间鸣叫。桥那边有几间茅屋,看上去清幽雅致,宛如仙境中的庵堂;还有一座带有蓬窗的屋子,窗明几净,比道观还要洁净。透过窗户,忽然看见四个年轻女子,都在那里专心致志地刺绣,有的刺凤凰,有的描鸾鸟。
三藏见这户人家没有男子,只有四个女子,有些不好意思进去,便站定身子,躲在桥边的树林下。再看那几个女子,个个: 她们的闺中心意坚如磐石,性格如同兰花般,喜爱春天的美好。
娇嫩的脸庞好似有红霞衬托,朱红的嘴唇像是用绛脂均匀涂抹。 眉毛如同弯弯的小月,鬓发像层层堆叠的云朵般清新秀丽。 要是她们站在花丛中,恐怕连采蜜的游蜂都会认错,把她们当成花朵。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周围越发安静,连鸡犬的声音都没有。
三藏心里暗自思忖:“我要是没本事化来一顿斋饭,肯定会被徒弟们笑话:说当师父的都化不出斋,徒弟又怎么能去拜佛呢。”
长老实在没办法,心里也觉得自己多少有点固执了,便加快脚步走上桥。又往前走了几步,只见茅屋里面有一座散发着木香的亭子,亭子下有三个女子正在那儿踢气球。再看这三个女子,比起刚才那四个,模样又有不同。只见: 她们的翠袖随风飘扬,缃裙轻轻摇曳。翠袖飘动,仿佛轻柔地笼着一双双纤细如春笋般的玉手;缃裙摆动,半露出一双双小巧的金莲。她们的身形姿态优美,一举一动都十分讲究,步伐千变万化。
无论是用头顶球,还是相互传球,都有高低之分,你来我往,动作精准又漂亮。转身间,踢出一个如出墙之花般的妙球,退步时,又翻出一个大过海的精彩招式。有时轻轻接住球,如同接住一团泥巴般轻巧;有时单枪匹马快速应对对方的拐球。球像明珠般落在脚背上,又稳稳地用脚尖精准控制。
在窄窄的砖块上,她们也能巧妙地控球,摆出卧鱼的姿势时,脚也灵动自如。时而平腰折膝下蹲,时而扭动脖颈,翘起脚跟。在扳凳上踢球,也能发出响亮的声音,动作洒脱;披肩在身上自然摆动,十分利落。双腿绞裆,球在其间任意往来,锁项动作随着身体自然摇摆。她们踢得球就像能让黄河水倒流,又似在金鱼滩上玩耍。
这边有人错把球认作是头,那边立刻转身施展打拐的招式。球稳稳地落在小腿上,再用脚尖恰到好处地传出去。提起脚跟,好似要溅起草鞋上的尘土,又猛地倒插回头接球。
退步时,肩膀轻摆,做出巧妙的泛肩动作,一个钩儿踢得巧妙。版篓般的动作连绵不断,紧接着就使出夺门的招式。当踢到精彩绝妙之处,姑娘们齐声喝彩。不一会儿,她们个个汗流浃背,香粉腻润,湿透了罗裳,兴致渐减,这才停下来。
真是难以用言语完全描述,还有一首诗可以作为佐证: 在这阳春三月的蹴鞠场上, 仿佛仙风把美丽的仙女吹落人间。 汗水沾湿粉面,如同花朵含着露珠, 灰尘沾染蛾眉,好似柳丝带着轻烟。 翠袖轻轻垂下,笼着如玉的手指, 缃裙斜斜摇曳,露出小巧的金莲。
几次踢完后娇弱无力, 云鬓变得蓬松,宝髻也有些歪斜。 三藏看了许久,这才走上桥头,提高声音喊道:“女菩萨,贫僧想在这里随缘化些斋饭吃。”
那些女子听到喊声,一个个欢欢喜喜地放下针线,抛开气球,都笑容满面地迎出门来,说道:“长老,有失远迎啦。如今来到这荒僻的山庄,我们绝不敢阻拦化缘的僧人,请您到里面坐。”
三藏听了,心中暗自思忖:“善哉,善哉!西方果然是佛地啊!连女子都如此留意斋僧之事,男子想必更是虔诚向佛吧?”
长老走上前去,先行问讯之礼,随后跟着众女子走进茅屋。经过木香亭时,他抬眼一看,呀!原来里面并没有什么房屋走廊,只见: 山峦高耸入云,地脉悠长深远。高耸的山峦与云烟相接,悠长的地脉连通着大海与山岳。茅屋的门靠近石桥,桥下流水九曲九湾,潺潺环绕;园子里栽种着桃李,千株万棵竞相绽放,争奇斗艳。
有三五棵树上攀爬着藤薜,千万朵鲜花散发着芝兰的香气。远远望去,这地方宛如仙境,比蓬莱仙岛还要迷人;近看这山林,气势磅礴,仿佛能压倒华山。这里真是妖仙寻觅的隐居之地,四周没有邻居,独自形成一家。 有一个女子走上前,用力推开两扇石门,请唐僧进去坐。长老没办法,只好走了进去。
他不经意间抬头一看,只见屋内摆放的全是石桌、石凳,透着阵阵阴森的冷气。长老心里一惊,暗暗想道:“这个地方恐怕凶险多于吉祥,绝非善地。”然而,众女子却满脸笑意,纷纷说道:“长老请坐。”
长老无奈,只得坐下。没过一会儿,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众女子问道:“长老来自哪座宝山呀?要化什么缘呢?是修桥补路,建造寺庙、礼拜佛塔,还是塑造佛像、刻印佛经呢?请把缘簿拿出来让我们看看。”长老回答说:“我不是来化缘的和尚。”女子们又问:“既然不是化缘,那到这里来做什么呢?”
长老说:“我是从东土大唐出发,奉差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经的。刚刚路过贵地,腹中饥饿,所以特地来到府上,想化一顿斋饭,吃完我就赶路。”众女子听了,说道:“好!好!好!常言说:‘远来的和尚好看经。’
妹妹们,可不能怠慢了长老,赶紧去准备斋饭。” 这时,有三个女子陪着长老,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一些佛缘之事。另外四个女子则到厨房,挽起衣袖,生火刷锅。
你猜她们准备的都是些什么东西?竟然是人油翻炒炼制,人肉煎熬而成,把熬得黑乎乎的东西当作面筋的样子,还把挖出来的人脑煎成豆腐块片。两盘这样的“食物”被端到石桌上放下,女子们对长老说:“请用吧。仓促之间,没来得及准备更好的斋饭,您就先将就着吃点填填肚子。后面还有别的可以替换。”
长老闻了一下,闻到那股腥膻的味道,吓得不敢开口,赶忙欠身合掌说道:“女菩萨,贫僧从娘胎里就吃素。”众女子笑着说:“长老,这些就是素的呀。”
长老说道:“阿弥陀佛!要是像这样的‘素斋’,我和尚吃了,恐怕就见不到世尊,也取不得真经了。”众女子说:“长老,你们出家人,可千万别挑人布施。”
长老说:“我怎敢,怎敢呢!我和尚奉大唐皇帝的旨意,一路西行,连微小的生命都不会伤害,见到受苦的就会施救;遇到谷粒就捡起来吃,碰到丝缕就用来缝补遮蔽身体,怎么敢挑施主布施呢!”
众女子笑着说:“长老虽然不挑施主布施,可却有些挑剔送来的食物。别嫌弃这斋饭粗淡,多少吃点吧。”长老说:“实在是不敢吃,怕破了戒律。希望菩萨与其养生,不如放生,放我和尚出去吧。”
长老拼命挣扎着想要离开,那些女子却堵在门口,怎么肯放他走,纷纷说道:“送上门的买卖,哪有不做的道理!就好比放了屁,却要用手去捂住,哪有这样的事?你还想去哪儿?”这些女子个个都会些武艺,手脚灵活得很,一下子就把长老给扯住了,顺势一推,“扑”的一声,长老就被摔倒在地。
众人一拥而上,按住长老,用绳子把他绑了起来,高高地吊在房梁上。这吊法还有个名堂,叫做“仙人指路”。只见长老一只手向前伸着,被绳子牵起吊着,另一只手被绳子拦腰捆住,也一同吊起;两只脚则被后面的一根绳子绑着吊起;三根绳子把长老吊在梁上,长老只能脊背朝上,肚皮朝下。
长老忍着身上的疼痛,眼里噙着泪水,心中暗暗叫苦:“我这和尚怎么命这么苦啊!本以为是到好人家化顿斋饭吃,哪知道竟掉进了这火坑!徒弟们啊!你们可要赶紧来救我,咱们或许还能相见,要是再晚两个时辰,我这条命可就没了!” 长老虽然痛苦不堪,但还是留意着那些女子的举动。
只见女子们把他吊好后,就开始动手脱他的衣服。长老心里一惊,暗自琢磨:“这要是脱了衣服,说不定是要对我动刑了。说不定还会把我生吞活剥了呢。”
然而,那些女子只是解开了长老上身的罗衫,露出他的肚腹,接着便各自施展起神通:只见她们腰眼中突然冒出丝绳,每根都有鸭蛋那么粗,就像玉珠迸溅、银光飞舞一般,转眼间就把整个庄门都遮得严严实实,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行者、八戒和沙僧,他们都在大道旁边。
八戒和沙僧在一旁放马看行李,唯有行者生性顽皮,一会儿跳上树,一会儿攀着树枝,还在那儿摘叶子找果子。忽然,他一回头,只见远处一片光亮,吓得赶紧从树上跳下来,大声喊道:“不好了,不好了!师父的运气太差了!”行者用手指着前方说:“你们看看那座庄院,像什么样子?”
八戒和沙僧一起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片光亮,像雪一样洁白,又比雪还要明亮,像银一样闪耀,又比银更加夺目。八戒着急地说:“完了,完了!师父肯定是遇到妖精了!咱们赶紧去救他吧!”行者说:“贤弟别急着嚷嚷。你们都还没搞清楚状况呢,等老孙先去看看。”沙僧叮嘱道:“哥哥,你可要小心啊。”行者说:“放心吧,我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