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聊斋卷六幻无穷,异事奇闻入梦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七律诗词赞《聊斋志异》之卷六的故事:
《赞聊斋卷六》
聊斋卷六幻无穷,异事奇闻入梦中。
狐魅多情心向善,仙妖仗义意由衷。
笔耕尘世悲欢里,墨绘幽冥善恶空。
千古奇书传后世,聊斋妙境韵无穷。
或者:
《叹聊斋卷六》
聊斋卷六意难休,鬼怪精灵各有愁。
冤魄含悲寻正义,痴人怀梦盼温柔。
篇篇故事惊天地,句句言辞泣九州。
阅尽沧桑情未老,奇书一卷永传留。
一、《聊斋志异》中《美人首》《跳神》《乱离二则》的原文与白话文:
《美人首》原文:
诸商寓居京舍。舍与邻屋相连,中隔板壁;板有松节脱处,穴如盏。忽女子探首入,挽凤髻,绝美;旋伸一臂,洁白如玉。众骇其妖,欲捉,已缩去。少顷,又至,但隔壁不见其身。奔之,则又去之。一商操刀伏壁下,俄首出,暴决之,应手而落,血溅尘土。众惊告主人。主人惧,以其首首焉。逮诸商鞫之,殊荒唐。淹系半年,迄无情词,亦未有以人命讼者,乃释商,瘗女首。
《美人首》白话文:
几个商人一同寓居在京城的一所房舍里。房舍和邻屋相连,中间隔着一层木板壁;木板上有个松节脱落了,形成一个像杯子大小的洞。忽然有个女子把头伸了进来,挽着凤髻,容貌绝美;接着又伸进来一条手臂,洁白如玉。众人惊怕她是妖怪,想要捉住她,她已经缩回去了。过了一会儿,她又出现了,但在隔壁屋里看不到她的身体。众人奔过去,她就又离开了。一个商人拿着刀埋伏在板壁下,一会儿女子的头伸出来,商人猛地砍去,头应手而落,血溅到尘土上。众人惊慌地告诉了房东。房东害怕,拿着女子的头去报官。官府逮捕了这些商人进行审讯,他们的供词十分荒唐。关押了半年,始终没有真实的供词,也没有因出了人命而告状的,于是释放了商人,把女子的头掩埋了。
《跳神》原文:
济俗:民间有病者,闺中以神卜。倩老巫击铁环单面鼓,婆娑作态,名曰“跳神”。而此俗都中尤盛。良家少妇,时自为之。堂中肉于案,酒于盆,甚设几上。烧巨烛,明于昼。妇束短幅裙,屈一足,作“商羊舞”。两人捉臂,左右扶掖之。妇剌剌琐絮,似歌,又似祝;字多寡参差,无律带腔。室数鼓乱挝如雷,蓬蓬聒人耳。妇吻辟翕,杂鼓声,不甚辨了。既而首垂,目斜睨;立全需人,失扶则仆。旋忽伸颈巨跃,离地尺有咫。室中诸女子凛然愕顾曰:“祖宗来吃食矣。”便一嘘,吹灯灭,内外冥黑。人惵息立暗中,无敢交一语;语亦不得闻,鼓声乱也。食顷,闻妇厉声呼翁姑及夫嫂小字,始共爇烛,伛偻问休咎。视樽中、盎中、案中,都复空空。望颜色,察嗔喜,肃肃罗问之,答若响。中有腹诽者,神已知,便指某姗笑我,大不敬,将褫汝裤。诽者自顾,裤已脱。妇手摇钱而索酒食钱,家之囊中、筐中,钱罄矣;犹嗔未已,望颜色为加臧否;少忤意,则以巨锥锥肌,入三寸许,铮铮有声,血暴注,呼声遂绝。一家惊惶,皆慑伏,无敢少忤。
《跳神》白话文:
济南的风俗:民间有人生病,就在闺房里求神占卜。请老巫婆击打铁环单面鼓,婆娑起舞,叫做“跳神”。这种风俗在京城尤其盛行。良家少妇,时常亲自跳神。堂屋里摆着肉在案板上,酒在盆里,还在几案上摆了很多供品。点着粗大的蜡烛,亮得如同白昼。少妇束着短幅裙,弯着一只脚,跳“商羊舞”。有两个人捉住她的胳膊,左右搀扶着她。少妇絮絮叨叨,又像唱歌,又像祝祷;字数多少参差不齐,没有韵律和腔调。屋里好几面鼓乱敲如雷,“蓬蓬”声震耳。少妇嘴唇一张一合,夹杂在鼓声中,不太听得清楚。接着她的头低垂下来,眼睛斜着看;站着完全需要人扶持,失去搀扶就会跌倒。突然她又伸着脖子猛地跳跃,离地有一尺多高。屋里的众女子惊恐地看着,严肃地说:“祖宗来吃东西啦。”便一起嘘气,吹灭了灯,屋里屋外一片漆黑。人们在黑暗中屏息站立,不敢交头接耳说话;即使说话也听不见,因为鼓声太乱了。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听到少妇厉声呼唤公婆以及丈夫嫂嫂的小名,这才一起点上蜡烛,弯腰询问吉凶。看酒樽中、盆中、案板上,都已空空如也。观察她的脸色,察言观色,恭恭敬敬地围着询问,她回答得像回声一样快。其中有心中非议的人,神已经知道了,就指责某人嘲笑我,大不敬,要扒掉你的裤子。非议的人自己一看,裤子已经脱掉了。少妇手摇着钱串索要酒食钱,家里的钱袋、筐子里,钱都用光了;她还是嗔怒不已,观察人们的脸色加以褒贬;稍有违逆她的意思,就用大锥子刺人肌肉,刺进三寸左右,铮铮有声,鲜血猛然涌出,呼声就断绝了。一家人惊慌失措,都害怕得伏在地上,不敢稍有违逆
《乱离二则》原文:
其一
学师刘芳辉,京都人。有妹许聘戴生,出阁有日矣。值北兵入境,父兄恐细弱为累,谋妆送戴家。修饰未竟,乱兵纷入,父子分奔,女为牛录俘去。从之数日,殊不少狎。夜则卧之别榻,饮食供奉甚殷。又掠一少年来,年与女相上下,仪采都雅。牛录谓之曰:“我无子,将以汝继统绪,肯否?”少年唯唯。又指女谓曰:“如肯,即以此女为汝妇。”少年喜,愿从所命。牛录乃使同榻,浃洽甚乐。既而枕上各道姓氏,则少年即戴生也。
其二
陕西某公,任盐秩,家累不从。值姜镶之变,故里陷为盗薮,音信隔绝。后乱平,遣人探问,则百里绝烟,无处可询消息。会以复命入都,有老班役丧偶,贫不能娶,公赉数金使买妇。时大兵凯旋,俘获妇口无算,插标市上,如卖牛马。遂携金就择之。自分金少,不敢问少艾。中一媪甚整洁,遂赎以归。媪坐床上,细认曰:“汝非某班役耶?”问所自知,曰:“汝从我儿服役,胡不识!”役大骇,急告公。公视之,果母也。因而痛哭,倍偿原价赎之。
《乱离二则》白话文:
其一
学师刘芳辉,是京都人。他有个妹妹许配给戴生,出嫁的日子已定。正碰上北方的清兵入境,父兄担心女眷小孩会成为累赘,打算把妹妹打扮好送到戴家。还没装扮完,乱兵纷纷涌进,父子各自奔逃,刘女被清兵的牛录俘去。跟着走了几天,牛录对她一点也不轻薄。晚上就睡在别的床上,饮食供奉很殷勤。又抢掠来一个少年,年龄和刘女差不多,仪表容貌都很文雅。牛录对他说:“我没有儿子,要让你继承家业,愿意吗?”少年唯唯答应。牛录又指着刘女对他说:“如果愿意,就把这个女子给你做妻子。”少年很高兴,愿意听从安排。牛录就让他们睡在一张床上,两人相处得很融洽快乐。接着在枕上各自说出姓名,原来少年就是戴生。
其二
陕西某公,担任盐官,家眷没有跟来。正碰上姜镶叛乱,故乡沦陷成为盗贼聚集的地方,音信隔绝。后来叛乱平定,派人去探问,百里之内不见人烟,无处打听消息。正赶上奉命进京,有个老差役丧偶,穷得不能娶妻,某公送给他一些钱让他买个妻子。当时大军凯旋,俘获的妇女不计其数,在集市上插上草标,像卖牛马一样。老差役就带着钱去挑选。自己估计钱少,不敢问年轻漂亮的。其中有一个老妇人很整洁,就赎了回来。老妇人坐在床上,仔细辨认说:“你不是某某差役吗?”问她怎么知道,说:“你在我儿子手下服役,怎么会不认识!”差役大惊,急忙报告某公。某公来看,果然是母亲。于是痛哭,加倍偿还原价把她赎回。
《聊斋志异》中《豢蛇》《鸽异》《聂政》《戏缢》的原文与白话文:
《豢蛇》原文:
泗水山中,旧有禅院,四无村落,人迹罕及,有道士栖止其中。或言内多大蛇,故游人绝迹。一少年入山罗鹰,入既深,无所归宿;遥见兰若,趋投之。道士惊曰:“居士何来,幸不为儿辈所见!”即命坐,具饘粥。食未已,一巨蛇入,粗十余围,昂首向客,怒目电瞛。客大惧。道士以掌击其额,呵曰:“去!”蛇乃俯首入东室。蜿蜒移时,其躯始尽,盘伏其中,一室尽满。客大惧,摇战。道士曰:“此平时所豢养。有我在,不妨,所患客自遇之耳。”客甫坐,又一蛇入,较前略小,约可五六围。见客遽止,睒眨吐舌如前状。道士又叱之,亦入室去。室无卧处,半绕梁间,壁上土摇落有声。客益惧,终夜不眠。早起欲归,道士送之。出屋门见墙上阶下,大蛇小蛇,纠结盘卧,如乱麻一般。客请曰:“幸送我出,以君之道力,或不为害。”道士曰:“更无余径,惟从是行。客从之,蛇暴起,客惊仆。道士急以杖击蛇,毙焉,扶客出。
《豢蛇》白话文:
在泗水山中,过去有一座寺院,四周没有村落,很少有人到那里,有个道士居住在里面。有人说里面有很多大蛇,所以游客很少涉足。一个年轻人进山猎鹰,走得太深,没有地方投宿;远远望见寺院,便赶过去投奔。道士吃惊地说:“居士从哪里来?幸好没被孩子们看见!”随即让他坐下,准备了粥饭。还没吃完,一条大蛇进来,粗有十多围,昂着头对着客人,怒目闪闪如电光。客人非常害怕。道士用手掌击打它的额头,呵斥说:“去!”蛇于是低下头进入东屋。蜿蜒了好一会儿,它的身子才全部进去,盘伏在里面,整个屋子都满了。客人非常害怕,浑身发抖。道士说:“这是平时养的。有我在,没关系,怕的是客人自己碰上它们。”客人刚坐下,又有一条蛇进来,比前面那条略小,大约有五六围粗。看到客人就停住,眨眼吐舌像前面那条蛇一样。道士又呵斥它,也进屋里去了。屋里没有睡觉的地方,蛇一半绕在梁上,墙壁上的土被摇动掉落有声。客人更加害怕,整夜没有睡着。早上起来想要回去,道士送他。出了屋门看到墙上台阶下,大蛇小蛇,纠结盘卧,像乱麻一样。客人请求说:“希望送我出去,凭您的法力,或许不会有危害。”道士说:“没有别的路,只能从这儿走。”客人跟着他,蛇突然起来,客人吓得摔倒。道士急忙用手杖击打蛇,打死了它,扶着客人出去。
《鸽异》原文:
鸽类甚繁,晋有坤星,鲁有鹤秀,黔有腋蝶,梁有翻跳,越有诸尖,皆异种也。又有靴头、点子、大白、黑石、夫妇雀、花狗眼之类,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其养之也,如保婴儿:冷则疗以粉草,热则投以盐颗。鸽善睡,睡太甚,有病麻痹而死者。张在广陵,以十金购一鸽,体最小,善走,置地上,盘旋无已时,不至于死不休也,故常须人把握之。夜置群中,使惊诸鸽,可以免痹股之病,是名“夜游”。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
一夜,坐斋中,忽一白衣少年叩扉入,殊不相识。问之,答曰:“漂泊之人,姓名何足道。遥闻畜鸽最盛,此亦生平所好,愿得寓目。”张乃尽出所有,五色俱备,灿若云锦。少年笑曰:“人言果不虚,公子可谓尽养鸽之能事矣。然我亦有白鸽,非寻常所见,愿献诸君子。”张喜,从少年去。月色冥漠,野圹萧条,心窃疑惧。少年指曰:“请勉行,寓屋不远矣。”又数武,见一道院,仅两楹。少年握手入,昧无灯火。少年立庭中,口中作鸽鸣。忽有两鸽出:状类常鸽,而毛纯白,飞与檐齐,且鸣且斗,每一扑,必作斤斗。少年挥之以肱,连翼而去。复撮口作异声,又有两鸽出:大者如鹜,小者裁如拳,集阶上,学鹤舞。大者延颈立,张翼作屏,宛转鸣跳,若引之;小者上下飞鸣,时集其顶,翼翩翩如燕子落蒲叶上,声细碎,类鼗鼓;大者伸颈不敢动。鸣愈急,声变如磬,两两相和,间杂中节。既而小者飞起,大者又颠倒引呼之。张嘉叹不已,自觉望洋可愧。遂揖少年,乞求分爱;少年不许。又固求之。少年乃叱鸽去,仍作前声,招二白鸽来,以手把之,曰:“如不嫌憎,以此塞责。”接而玩之: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张甚奇之,而意犹未足,诡求不已。少年曰:“尚有两种未献,今不敢复请观矣。”方竞论间,家人燎麻炬入寻主人。回视少年,化白鸽,大如鸡,冲霄而去。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与家人抱鸽,骇叹而归。试使飞,驯异如初。虽非其尤,人世亦绝少矣。于是爱惜臻至。
居二年,白鸽渐肥,雄雌并呼,张以为孕,治巢备之。雌者伏而不动,雄者时偎之。又逾月,产二卵,色白逾常鸽。雌雄守之甚严,张以鸡鹭羽易其伏者。越数日,雏出,则二白鸡,与鸽大小不殊。张氏大喜。自是珍爱逾恒。
又三年,二雏俱不育。雄者忽病,不食,仰而待毙。张之友爱甚至,摩挲疗治,百计莫效。一日,双鸽忽飞去,张怅惋不已。越数日,病鸽夜归,血染襟臆,毛落皮绽,奄奄就毙。张手抚之,不觉泪下。及明视之,则铁丝贯胸,不可解矣。张骇痛,极索无所见。乃酹酒祝之,埋于后园。张自是不畜鸽,精意书画,颇有所成。
《鸽异》白话文:
鸽子的种类繁多,山西有“坤星”,山东有“鹤秀”,贵州有“腋蝶”,河南有“翻跳”,浙江有“诸尖”,都是品种奇特的。还有“靴头”“点子”“大白”“黑石”“夫妇雀”“花狗眼”之类,名称多得屈指难数,只有爱好养鸽的人才能分辨。邹平的张幼量公子,十分爱好鸽子,按照鸽经来寻求,力求搜求齐全各种品种。他饲养鸽子,如同养育婴儿:天冷就用甘草粉给鸽子治病,天热就给鸽子喂盐粒。鸽子喜欢睡觉,睡得太多,就会有麻痹而死的。张公子在广陵,用十两银子买了一只鸽子,身体最小,善于行走,放在地上,不停地盘旋,不到死不会停下来,所以常常需要有人抓住它。晚上把它放在鸽群中,让它惊扰其他鸽子,可以避免腿部麻痹的毛病,这叫做“夜游”。山东、河北养鸽子的人家,没有比得上张公子的;张公子也以鸽子自夸。
一天夜里,他坐在书房中,忽然有一个穿白衣的少年敲门进来,很陌生。问他,回答说:“漂泊之人,姓名有什么可说的。远远听说您养鸽子最多,这也是我生平的爱好,希望能看看。”张公子就把所有的鸽子都拿出来,五彩俱全,灿烂如锦缎。少年笑着说:“人们说的果然不假,公子真可以说是把养鸽子的本事都用尽了。但我也有白鸽,不是平常能见到的,愿意献给您。”张公子很高兴,跟着少年去了。月色昏暗,荒野空旷,心里暗自怀疑害怕。少年指着说:“请快走,住的地方不远了。”又走了几步,看见一座道院,只有两间屋子。少年拉着他的手进去,屋里黑暗没有灯火。少年站在庭院中,口中发出鸽子的叫声。忽然有两只鸽子出来:形状像平常的鸽子,但羽毛纯白,飞到屋檐一样高,一边叫一边斗,每扑一下,必定翻个跟头。少年用胳膊一挥,两只鸽子一起飞走了。又撮口发出奇异的声音,又有两只鸽子出来:大的像鸭子,小的才像拳头,落在台阶上,学仙鹤跳舞。大的伸长脖子站着,张开翅膀像屏风,婉转鸣叫跳动,好像在引导;小的上下飞鸣,时常落在它的头顶,翅膀翩翩像燕子落在蒲叶上,声音细碎,像拨浪鼓;大的伸着脖子不敢动。叫声越急,声音变得像磬声,两两相和,节奏和谐。接着小的飞起,大的又颠倒着引逗呼唤它。张公子赞叹不已,自己觉得望尘莫及很惭愧。于是向少年作揖,请求分给他一只;少年不答应。又坚决请求。少年于是呵斥鸽子离开,仍然发出以前的声音,招来两只白鸽,用手握住,说:“如果不嫌弃,用这个来应付您。”张公子接过来赏玩:眼睛映着月光像琥珀色,两眼通透,好像没有隔阂,中间的黑眼珠圆得像花椒粒;展开它的翅膀,胁下的肉晶莹,脏腑都能数清。张公子非常惊奇,但心里还不满足,不停地请求。少年说:“还有两种没有献上,现在不敢再请您观赏了。”正在争论时,家人举着麻杆火把进来寻找主人。回头看少年,变成了白鸽,像鸡那么大,冲向天空飞走了。再看眼前的庭院房屋都不见了,原来是一座小坟墓,种着两棵柏树。和家人抱着鸽子,惊叹着回去了。试着让鸽子飞,还是像当初一样驯服。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在人世间也是绝少的了。从此张公子爱惜备至。
过了两年,白鸽渐渐肥了,雌雄一起叫,张公子以为它们怀孕了,准备好鸟巢。雌鸽伏着不动,雄鸽时常依偎着它。又过了一个月,产下两个蛋,颜色比平常的鸽蛋更白。雌雄鸽子守着非常严密,张公子用鸡鹭的羽毛换走了伏着的雌鸽。过了几天,雏鸽孵出来,却是两只白鸡,和鸽子大小差不多。张公子非常高兴。从此更加珍爱。
又过了三年,两只雏鸽都没有长大。雄鸽忽然生病,不吃东西,仰头等着死去。张公子对它非常友爱,抚摸治疗,想尽办法也没有效果。一天,两只白鸽忽然飞走了,张公子惆怅惋惜不已。过了几天,病鸽夜里回来了,胸前和腹部染着血,毛掉了皮破了,奄奄一息就要死了。张公子用手抚摸它,不觉流下眼泪。到天亮一看,原来是一根铁丝穿过胸部,解不下来了。张公子又惊又痛,极力寻找也没有发现什么。于是洒酒祭奠它,埋在后园。张公子从此不再养鸽子,精心研究书画,很有成就。
《聂政》原文:
怀庆潞王,有昏德。时行民间,窥有好女子,辄夺之。有王生妻,为王所睹,遣舆马直入其家。女子号泣不伏,强舁而出。王怒,遣奴捽妇入府,箠楚炮烙,炮烙,以烧红的铁器烙人,惨不可言。妇兄闻之,不胜忿,操刀伏道,伺王舆出,挟刃直前,杀王于舆中。扈从数百人,皆惊散。王弟闻变,亟往视,见兄已诛,忿极,以佩刀刺兄,兄走,弟逐之,皆毙于道。时潞城令闻变,亟趋至。见王弟死,而兄走,知其为兄,执而榜掠之。兄诬服,论死。
刑前,一壮士突入狱中,抚公曰:“君无忧,我代君死。”公曰:“君何人也?”曰:“我聂政也。”言已,取公而出。公不得问。时王方坐便殿,壮士直前刺之,王惊起,壮士自刭而死。王弟闻之,复劾公纵贼,公遂不免。
《聂政》白话文:
怀庆的潞王,品行昏庸恶劣。时常在民间游荡,看到有漂亮女子,就抢夺过来。有个王生的妻子,被潞王看到,派车马直接闯入她家。女子哭叫不肯服从,被强行抬走。王生愤怒,派家奴抓住妻子送进王府,遭到鞭打和炮烙,惨状难以言表。女子的哥哥听说后,气愤不已,拿着刀埋伏在路旁,等潞王的车驾出来,持刀径直向前,把潞王杀死在车中。随行的几百人,都惊慌逃散。潞王的弟弟听说变故,急忙赶来查看,看到哥哥已被杀死,愤怒至极,用佩刀刺杀哥哥,哥哥逃跑,弟弟追逐,两人都死在路上。当时潞城县令听说变故,急忙赶来。看到潞王的弟弟死了,而哥哥逃跑,知道那是哥哥,抓住并严刑拷打。哥哥被迫认罪,被判死刑。
行刑前,一个壮士突然闯入狱中,抚摸着他说:“您不要担忧,我替您去死。”他问:“您是什么人?”壮士说:“我是聂政。”说完,带着他出来。他来不及询问。当时潞王正坐在便殿,壮士径直向前刺杀他,潞王惊恐起身,壮士自刎而死。潞王的弟弟听说后,又弹劾他放纵盗贼,他最终没能幸免。
《戏缢》原文:
邑人某,年少无赖,偶游村外,见少妇乘马来,谓同游者曰:“我能令其一笑。”众不信,约赌作筵。某遽奔去,出马前,连声哗曰:“我要死!”因于墙头抽粱黠一本,横尺许,解带挂其上,引颈作缢状。妇果过而哂之,众亦粲然。妇去既远,某犹不动,众益笑之。近视,则舌出目瞑,而气真绝矣。粱干自经,不亦奇哉?是可以为儇薄者戒。
《戏缢》白话文:
本县有个人,年轻无赖,偶然在村外游玩,看到一个少妇骑马过来,对一同游玩的人说:“我能让她笑。”众人不相信,约定打赌设酒席。这人急忙跑过去,跑到马前,连声大喊:“我要死!”于是在墙头上抽出一根一尺来长的高粱秸,解下腰带挂在上面,伸着脖子做出上吊的样子。少妇果然经过并笑了,众人也大笑。少妇离开已经很远,这人还不动,众人更加笑他。走近一看,却舌头伸出,眼睛紧闭,已经真的断气了。用高粱秸上吊,不也很奇怪吗?这可以让轻薄的人引以为戒。
三、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对《聊斋志异》卷六故事的深度解析:
阴阳之道
在《周易》中,阴阳是基本的哲学概念。在《聊斋志异》卷六的故事中,阴阳的观念可以体现在人物的善恶两面、命运的起伏以及情境的明暗交替上。
例如,故事中的狐仙鬼怪,有些以善良的形象出现,帮助人类,这可视为阳的一面;而有些则以邪恶的姿态危害人间,此为阴的一面。人物的命运也常常在阴阳之间转换,起初处于困境(阴),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某种机缘巧合,最终获得幸福(阳)。这种阴阳的变化和转化,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无常和变化的规律。
变易思想
周易强调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卷六中的故事情节常常充满了意外和转折。主角的境遇可能瞬间从好变坏,或者从坏变好,这体现了“变易”的思想。
比如一个原本平凡的人,因为一次偶然的遭遇与狐仙结识,生活发生巨大改变。这种变化是不可预测的,正如周易中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事中的人物在不断变化的境遇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因果报应
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有其因果关系。在聊斋的故事里,善恶行为都会带来相应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作恶多端(因),那么他最终会受到惩罚(果);而如果一个人行善积德(因),也会收获福报(果)。这种因果报应的观念,与周易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思想相契合,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对命运的影响。
平衡和谐
周易追求的是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状态。在卷六的故事中,虽然充满了奇幻和超自然的元素,但最终往往会回归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结局。
可能是正义战胜邪恶,恢复社会的安宁;也可能是人物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平衡。这种平衡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和谐秩序的向往,正如周易中所倡导的阴阳平衡、和谐共处的理念。
天人合一
周易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在聊斋故事中,有时人物会因为违背自然或道德规律而遭遇不幸,而那些顺应天道、尊重自然和人性的角色,则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结局。
这启示人们要敬畏自然、遵循天道,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才能避免灾祸,迎来吉祥。
总的来说,用周易哲学来解析《聊斋志异》卷六的故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观念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三、用不同词牌名的诗词歌赋来解析《聊斋志异》卷六:
《沁园春·聊斋卷六》
卷六聊斋,幻梦迷离,异境妙呈。看狐仙鬼怪,情牵尘世;书生淑女,缘定幽冥。善恶交锋,悲欢离合,笔底波澜意未平。千秋事,叹人心难测,天道分明。
奇闻轶事堪惊,引无数遐思入杳冥。念冤魂泣血,终能昭雪;痴儿恋意,始得安宁。夜月寒灯,残章旧卷,阅尽沧桑感慨生。沉吟处,悟阴阳变化,世事如萍。
《念奴娇·聊斋卷六感怀》
聊斋卷六,展奇篇无数,幻真难别。狐魅含情情未了,冤鬼诉愁心切。世事无常,人心难测,善恶终须决。阴阳交错,此间风月谁说。
回首千古兴亡,悲欢离合,都付书中页。妙笔生花描百态,写尽人间寒热。梦绕魂牵,情思缱绻,长叹声幽咽。残灯孤影,夜深犹自思彻。
《水调歌头·品聊斋卷六》
开卷聊斋里,卷六意无穷。仙狐灵异纷现,尘世梦魂中。善念常存心底,恶果终须自食,天理自昭融。鬼怪皆人性,善恶有行踪。
叹离合,悲生死,感匆匆。冤魂不散,何处申诉觅真公。情海波涛汹涌,欲界风云变幻,世事总朦胧。且把聊斋悟,心境自澄空。
《满江红·聊斋卷六悟》
夜读聊斋,卷六中、惊奇不绝。狐影魅、鬼灵哀怨,世间寒热。善德常能逢善果,恶行终被天惩折。看因果、报应自分明,无须说。
人世事,多波折。心莫乱,情休灭。守真常本性,意坚如铁。梦里繁华终是幻,眼前平淡方为悦。且从容、笑对万千愁,迎霜雪。
《卜算子·聊斋卷六思》
卷六阅聊斋,狐鬼深情绕。善恶从来各自分,天理何曾藐。
尘世梦如烟,富贵浮云杳。但守初心岁月安,莫被虚荣扰。
诠释:
《沁园春·聊斋卷六》:
上阕开篇描述卷六呈现出的迷离奇幻的世界,各种狐仙鬼怪和人间男女的故事交织。强调了其中的善恶对立和悲欢离合所带来的情感波动,指出故事反映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但最终仍有天道的公正裁决。
下阕感叹故事中的奇闻令人震惊,引发无尽思考。提到冤魂最终能雪冤、痴情人能得安宁,表达了对书中沧桑变迁的感慨。最后领悟到阴阳变化和世事无常如浮萍般难以捉摸。
《念奴娇·聊斋卷六感怀》:
上阕指出卷六充满了无数难以分辨真假的奇妙故事,狐魅的情感、冤鬼的愁苦令人触动。感慨世事无常和人心复杂,强调善恶终有决断。阴阳交错的情节让人难以言说。
下阕回顾历史的兴亡,认为悲欢离合都在书中展现。称赞作者妙笔描绘百态,写尽人间冷暖。对其中的情思和长叹表示共鸣,在残灯孤影中深夜思考。
《水调歌头·品聊斋卷六》:
上阕描述在聊斋卷六中看到各种奇异景象,指出善恶有报,天理昭然,鬼怪的行为反映了人性,善恶皆有迹可循。
下阕感慨世事的离合生死匆匆,冤魂申诉难寻公正。认为情海和欲界充满变幻,世事常朦胧。最后表示通过阅读领悟聊斋,让心境变得澄澈空明。
《满江红·聊斋卷六悟》:
上阕读卷六时感到惊奇不断,强调善恶有报,天理分明,无需多言。
下阕感叹世事波折,呼吁保持内心不乱,坚守本性,认识到繁华如梦,平淡才是真乐。最后表示要从容面对忧愁,迎接困难。
《卜算子·聊斋卷六思》:
全词先表明阅读卷六,感受到狐鬼的深情环绕。强调善恶自分,天理不可藐视。然后指出尘世如梦,富贵如云,劝导人们坚守初心,求得安稳,不被虚荣干扰。
经典综述
《从周易哲学透视<聊斋志异>之鸽异》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寓意和生动的描写而着称。其中,《鸽异》一篇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思考。若以周易哲学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度解析,我们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在《鸽异》中,主人公张公子对鸽子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四处寻觅珍稀的鸽种,不惜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从周易哲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对特定事物的极度追求,可以被视为一种“执”。《周易》强调阴阳的平衡与和谐,过度的执着往往会导致失衡。张公子的执迷,使他在鸽的世界中投入过多,而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正是一种阴阳失调的表现。
周易中的“变易”思想也在故事中有所体现。张公子最初得到的鸽子,皆为上品,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和荣耀。然而,世事无常,鸽子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那些曾经令他引以为傲的珍稀鸽种,或因意外、或因他人的觊觎而失去。这种变化无常,正是周易所阐述的宇宙万物不断变化的规律。张公子若能领悟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在失去鸽子时感到如此的痛苦和失落。
再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看,张公子对待鸽子的方式,并非真正的尊重和顺应自然。他将鸽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炫耀的资本,而没有从鸽子的天性和需求出发去呵护它们。周易哲学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肆意地掠夺和占有。张公子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与鸽子之间关系的破裂,也让他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美好。
故事中的张公子在经历了鸽子的得与失后,陷入了深深的悲伤和困惑。这一过程,恰似周易中的“否极泰来”。当困境达到极点时,往往会迎来转机。然而,张公子是否能够从这次挫折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实现心灵的成长和转变,这是留给读者的思考。
从更深层次分析,《鸽异》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得失与情感,更是对人性贪婪和虚荣的批判。张公子对鸽子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人类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周易哲学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清明和淡泊,不为外物所迷惑,方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安宁。
总之,通过周易哲学的视角来解读《聊斋志异》之《鸽异》,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宇宙观。它教导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平衡、顺应变化、尊重自然,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得失荣辱,从而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