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周易》哲思蕴妙玄,聊斋女子展娇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七律诗词赞《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聊斋女子》:
  《聊斋女子赞》
  《周易》哲思蕴妙玄,
  聊斋女子展娇颜。
  阴阳变幻情难测,
  刚柔相济意自坚。
  命运无常心未馁,
  乾坤有道性逾贤。
  奇情逸韵千秋颂,
  永驻人间笔墨传。
  诠释:
  诗的首联指出《周易》哲学蕴含着深奥奇妙的思想,而聊斋女子在其中展现出各自的美丽与独特。
  颔联通过“阴阳变幻”和“刚柔相济”来描述女子们命运和性格的特点,体现了周易哲学的影响。
  颈联强调即使命运无常,女子们也不气馁,她们遵循天地之道,品德更加贤良。
  尾联表达了这些聊斋女子的奇情逸韵将被千秋传颂,永远留在人们的笔墨之中。整首诗以赞美聊斋女子为主题,同时融入了周易哲学的理念,展现了她们的魅力与价值。
  一、《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聊斋女子》
  《周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子形象,她们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通过运用周易哲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女子的行为、命运和精神内涵。
  金陵女子:阴阳平衡与命运无常
  金陵女子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存在。在周易哲学中,阴阳平衡是宇宙万物的基本法则。金陵女子的命运似乎也体现了这一法则。她的出现如同神秘的阴性能量,给人带来惊喜和疑惑。
  金陵女子的故事中充满了命运的无常。她的出现与消失,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人感叹人生的起伏和不可预测性。她的美丽与神秘,也让人们感受到阴阳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转化。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顺应命运的变化,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坚定。
  (一)聊斋志异之金陵女子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沂水居民赵某,以故自城中归,见女子白衣哭路侧,甚哀。睨之,美。悦之,凝注不去。女垂涕曰:“夫夫也,路不行而顾我!”赵曰:“我以旷野无人,而子哭之恸,实怆于心。”女曰:“夫死无路,是以哀耳。”赵劝其复择良匹。曰:“渺此一身,其何能择?如得所托,媵之可也。”赵忻然自荐,女从之。赵以去家远,将觅代步。女曰:“无庸。”乃先行,飘若仙奔。
  至家,操井臼甚勤。积二年余,谓赵曰:“感君恋恋,猥相从,忽已三年。今宜且去。”赵曰:“曩言无家,今焉往?”曰:“彼时漫为是言耳,何得无家?身父货药金陵。倘欲再晤,可载药往,可助资斧。”赵经营,为贳舆马。女辞之,出门径去;追之不及,瞬息遂杳。
  居久之,颇涉怀想,因市药诣金陵。寄货旅邸,访诸衢市。忽药肆一翁望见,曰:“婿至矣。”延之入。 女方浣裳庭中,见之不言亦不笑,浣不辍。赵衔恨遽出。翁又曳之返。女不顾如初。翁命治具作饭。谋厚赠之,女止之曰:“渠福薄,多将不任;宜少慰其苦辛,再检十数医方与之,便吃着不尽矣。”翁问所载药。女云:“已售之矣,直在此。”翁乃出方付金,送赵归。试其方,有奇验。沂水尚有能知其方者。以蒜臼接茅檐雨水,洗瘊赘,其方之一也,良效 。
  白话文:
  沂水县人赵某,从城里办事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白衣女子在路边哭得很伤心。他看那女子长得漂亮,心里喜欢就一直盯着看。女子哭着说:“你一个大男人不赶路,光看我干嘛?”赵某说:“这旷野没人,你哭得又伤心,我不忍心走。”女子说:“我丈夫死了,没地方去,所以难过。”赵某劝她再找个好男人,女子说:“我孤身一人,能找谁呀?要是能有个安身之处,给人做妾也行。”赵某便毛遂自荐,女子答应了,跟着他回了家。
  赵某因家离得远,想雇匹马或驴让女子骑,女子说不用,走在前面,步伐轻盈像仙女。到了赵家,女子操持家务,干活勤快。两年多后,女子对赵某说:“感谢你对我的恩爱,我跟你快三年了,现在该走了。”赵某说:“你以前说没家,现在要去哪?”女子说:“我那是随便说的,我父亲在金陵卖药。你要是想见我,可以载着药去金陵找我,我还能给你些钱做本钱。”赵某想给她雇车马,女子谢绝后,出门就不见了。
  过了很久,赵某想念女子,就载上药去金陵找她。到了金陵,把药寄存在旅店,然后上街打听。忽然一家药店里的老头看见他说:“贤婿来了。”把赵某请进院子。女子正在院里洗衣服,看了他一眼,不说话也不笑,继续洗衣。赵某生气想走,老头拉他回来,女子还是不理他。老头让女子做饭摆酒招待,还想多送他些东西,女子制止说:“他福分薄,多了受不了,少给他点慰劳辛苦就行,再给他十几个药方,够他吃用一辈子了。”老头问赵某的药在哪,女子说:“已经卖了,钱在这儿。”老头把钱和药方给赵某,打发他回家。赵某回家后试了药方,都有特效,沂水现在还有人知道这些方子呢。
  (二)《聊斋志异之金陵女子》的故事体现了周易哲学中的以下思想:
  阴阳平衡与互补思想
  故事中金陵女子与赵某的性格和行为体现了阴阳的不同特质。金陵女子外表柔弱、美丽,内心却有着坚强和果断的一面,如她在处理与赵某的关系以及应对事情时所表现出的态度。而赵某则相对较为普通和质朴,在情感和行动上稍显被动。二者相互吸引、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体现了阴阳平衡与互补的思想.
  变易与无常思想
  故事中充满了变化和无常。赵某与金陵女子的相遇、相识、相处以及最后的分别,都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女子最初因丈夫去世而流落荒野,后与赵某共同生活,最终又回到金陵,其身份和生活环境不断变化。而赵某的情感也从最初的爱慕,到后来的思念,再到最后的无奈,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无常的情节与周易中强调的变易思想相契合,即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中和适度思想
  当赵某到金陵寻找女子时,女子的父亲欲厚赠赵某,女子却制止说赵某福薄,多了将不堪承受,只需给予少量慰劳和一些药方即可。这体现了周易中倡导的中和适度的思想,即做事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避免过度或不及,以达到一种平衡和协调的状态.
  时位相应思想
  故事中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位置上,有着不同的行为和命运。金陵女子在与赵某相处时,承担着妻子或妾室的角色,操持家务,尽到自己的职责;而回到金陵后,又恢复了女儿的身份,在药肆中帮忙。赵某在自己的家乡时,是一个普通的居民,而到了金陵则成为了客人。这种人物的角色和行为随着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而相应改变的情节,体现了周易中时位相应的思想,即人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所处的位置,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三)《聊斋志异之金陵女子》白话文经典典故
  在一个遥远的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赵某的年轻书生。赵某勤奋好学,心地善良,每日都沉浸在书海之中,追求着知识与真理。
  这一天,赵某像往常一样,在书房中研读经典。忽然,一阵微风吹过,书页翻动,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他站起身来,推开窗户,向外望去。只见远处的天空中,飘来了一片五彩的云朵,云朵上隐约站着一位美丽的女子。
  赵某被这奇异的景象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走出了家门,跟随着云朵的方向走去。他穿过了山林,越过了溪流,终于来到了一座幽静的山谷之中。在山谷的深处,他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
  庙宇的大门缓缓打开,赵某走进了庙宇。在庙宇的中央,他看到了那位美丽的女子。女子身着一袭白衣,长发如瀑,眼神温柔而神秘。她微笑着看着赵某,仿佛早已等待他的到来。
  赵某被女子的美丽所打动,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情感。他走上前去,想要与女子交谈,却发现自己无法开口说话。女子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轻轻地握住了他的手,一股温暖的力量传遍了他的全身。
  从那以后,赵某常常来到这座庙宇,与女子相聚。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分享彼此的心事。女子告诉赵某,她名叫金陵,原本是金陵城中的一位大家闺秀。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失去了家人和家园。她四处流浪,最终来到了这里。
  赵某听了金陵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同情。他决定帮助金陵,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他带着金陵回到了小镇,为她安排了一个舒适的住所。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金陵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某与金陵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他们一起漫步在小镇的街头巷尾,一起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赵某觉得,自己的生命因为金陵的出现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有一天,金陵突然对赵某说:“我不能再留在你身边了。我有我的使命,我必须要离开这里。”赵某听了,心中充满了不舍。他紧紧地拥抱着金陵,不愿意松开。
  金陵轻轻地推开了赵某,说:“不要难过,我们还会再见面的。我会在远方默默地祝福你。”说完,她转身离去,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赵某望着金陵离去的背影,泪水模糊了双眼。他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再见到金陵。从那以后,赵某每天都沉浸在思念之中,无法自拔。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某始终没有忘记金陵。他四处打听金陵的消息,却始终没有任何收获。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信件上没有署名,只写着一句话:“金陵在金陵城等你。”
  赵某看到这句话,心中激动不已。他立刻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金陵城的旅程。经过数日的奔波,他终于来到了金陵城。然而,金陵城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城市中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人们的脸上充满了忧愁和恐惧。
  赵某四处寻找金陵的身影,却始终没有找到。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老者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老者告诉他,金陵已经不在人世了。她为了拯救这座城市,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赵某听了老者的话,心中如遭雷击。他无法相信,金陵就这样离开了他。他来到了金陵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在废墟中找到了金陵留下的一件遗物,那是一只玉佩。
  赵某紧紧地握着玉佩,泪水再次夺眶而出。他想起了与金陵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悔恨。他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珍惜与金陵在一起的时光,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发现金陵的心意。
  从那以后,赵某再也没有离开过金陵城。他在这座城市中定居下来,用自己的所学,为这座城市的人们做着贡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这座城市重新焕发生机。
  许多年后,当赵某再次回忆起与金陵的往事时,心中依然充满了感慨。他知道,金陵虽然已经离开了他,但她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他的心中。她是他生命中最美丽的回忆,也是他前进的动力。
  二、庚娘:刚柔并济与坚韧不屈
  庚娘是一个勇敢而坚韧的女子。在周易哲学中,刚柔并济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庚娘的性格中既有刚强的一面,又有温柔的一面。
  庚娘在面对家庭的变故和敌人的迫害时,展现出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她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了家人和爱人。她的刚强让人们敬佩,她的温柔让人们感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学会刚柔并济,既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又要展现出温柔和善良。
  (一)聊斋志异之庚娘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金大用,中州旧家子也。聘尤太守女,字庚娘,丽而贤,逑好甚敦。以流寇之乱,家人离逖,金携家南窜。途遇少年,亦偕妻以逃者,自言广陵王十八,愿为前驱。金喜,行止与俱。至河上,女隐告金曰:“勿与少年同舟,彼屡顾我,目动而色变,中叵测也。”金诺之。王殷勤觅巨舟,代金运装,劬劳臻至,金不忍却。又念其携有少妇,应亦无他。妇与庚娘同居,意度亦颇温婉。王坐舡头上与橹人倾语,似甚熟识戚好。
  未几日落,水程迢递,漫漫不辨南北。金四顾幽险,颇涉疑怪。顷之,皎月初升,见弥望皆芦苇。既泊,王邀金父子出户一豁,乃乘间挤金入水;金有老父,见之欲号,舟人以篙筑之,亦溺;生母闻声出窥,又筑溺之。王始喊救。母出时,庚娘在后,已微窥之。既闻一家尽溺,即亦不惊,但哭曰:“翁姑俱没,我安适归!”王入劝:“娘子勿忧,请从我至金陵,家中田庐颇足赡给,保无虞也。”女收涕曰:“得如此,愿亦足矣。”王大悦,给奉良殷。既暮,曳女求欢,女托体姅,王乃就妇宿。
  初更既尽,夫妇喧竞,不知何由。但闻妇曰:“若所为,雷霆恐碎汝颅矣!”王乃挝妇。妇呼云:“便死休!诚不愿为杀人贼妇!”王吼怒,捽妇出。便闻骨董一声,遂哗言妇溺矣。未几抵金陵,导庚娘至家,登堂见媪,媪讶非故妇。王言:“妇堕水死,新娶此耳。”归房,又欲犯。庚娘笑曰:“三十许男子,尚未经人道耶?市儿初合卺亦须一杯薄浆酒,汝家沃饶,当即不难。清醒相对,是何体段?”王喜,具酒对酌。庚娘执爵,劝酬殷恳。王渐醉,辞不饮。庚娘引巨碗,强媚劝之,王不忍拒,又饮之。于是酣醉,裸脱促寝。庚娘撤器灭烛,托言溲溺,出房,以刀入,暗中以手索王项,王犹捉臂作昵声。庚娘力切之,不死,号而起;又挥之,始殪。媪仿佛有闻,趋问之,女亦杀之。王弟十九觉焉。庚娘知不免,急自刎,刀钝鈌不可入,启户而奔,十九逐之,已投池中矣。呼告居人,救之已死,色丽如生。共验王尸,见窗上一函,开视,则女备述其冤状。群以为烈,谋敛资作殡。天明集视者数千人,见其容皆朝拜之。终日间得金百,于是葬诸南郊。好事者为之珠冠袍服,瘗藏丰满焉。
  初,金生之溺也,浮片板上,得不死。将晓至淮上,为小舟所救。舟盖富民尹翁,专设以拯溺者。金既苏,诣翁申谢。翁优厚之。留教其子。金以不知亲耗,将往探访,故不决。俄曰:“捞得死叟及媪。”金疑是父母,奔验果然。翁代营棺木。生方哀恸,又白:“拯一溺妇,自言金生其夫。”生挥涕惊出,女子已至,殊非庚娘,乃十八妇也。向金大哭,请勿相弃。金曰:“我方寸已乱,何暇谋人?”妇益悲。尹审其故,喜为天报,劝金纳妇。金以居丧为辞,且将复仇,惧细弱作累。妇曰:“如君言,脱庚娘犹在,将以报仇居丧去之耶?”翁以其言善,请暂代收养,金乃许之。卜葬翁媪,妇缞绖哭泣,如丧翁姑。
  既葬,金怀刃托钵,将赴广陵,妇止之曰:“妾唐氏,祖居金陵,与豺子同乡,前言广陵者诈也。且江湖水寇,半伊同党,仇不能复,只取祸耳。”金徘徊不知所谋。忽传女子诛仇事,洋溢河渠,姓名甚悉。金闻之一快,然益悲,辞妇曰:“幸不污辱。家有烈妇如此,何忍负心再娶?”妇以业有成说,不肯中离,愿自居于媵妾。会有副将军袁公,与尹有旧,适将西发,过尹,见生,大相知爱,请为记室。无何,流寇犯顺,袁有大勋,金以参机务,叙劳,授游击以归。夫妇始成合卺之礼。
  居数日,携妇诣金陵,将以展庚娘之墓。暂过镇江,欲登金山。漾舟中流,欻一艇过,中有一妪及少妇,怪少妇颇类庚娘。舟疾过,妇自窗中窥金,神情益肖。惊疑不敢追问,急呼曰:“看群鸭儿飞上天耶!”少妇闻之。亦呼云:“馋猧儿欲吃猫子腥耶!”盖当年闺中之隐谑也。金大惊,反棹近之,真庚娘。青衣扶过舟,相抱哀哭,伤感行旅。唐氏以嫡礼见庚娘。庚娘惊问,金始备述其由。庚娘执手曰:“同舟一话,心常不忘,不图吴越一家矣。蒙代葬翁姑,所当首谢,何以此礼相向?”乃以齿序,唐少庚娘一岁,妹之。
  先是,庚娘既葬,自不知历几春秋。忽一人呼曰:“庚娘,汝夫不死,尚当重圆。”遂如梦醒。扪之四面皆壁,始悟身死已葬,只觉闷闷,亦无所苦。有恶少窥其葬具丰美,发冢破棺,方将搜括,见庚娘犹活,相共骇惧。庚娘恐其害己,哀之曰:“幸汝辈来,使我得睹天日。头上簪珥,悉将去,愿鬻我为尼,更可少得直。我亦不泄也。”盗稽首曰:“娘子贞烈,神人共钦。小人辈不过贫乏无计,作此不仁。但无漏言幸矣。何敢鬻作尼!”庚娘曰:“此我自乐之。”又一盗曰:“镇江耿夫人寡而无子,若见娘子必大喜。”庚娘谢之。自拔珠饰悉付盗,盗不敢受,固与之,乃共拜受。遂载去,至耿夫人家,托言舡风所迷。耿夫人,巨家,寡媪自度。见庚娘大喜,以为己出。适母子自金山归也,庚娘缅述其故。金乃登舟拜母,母款之若婿。邀至家,留数日始归。后往来不绝焉。
  异史氏曰:“大变当前,淫者生之,贞者死焉。生者裂人眦,死者雪人涕耳。至如谈笑不惊,手刃仇雠,千古烈丈夫中岂多匹俦哉!谁谓女子,遂不可比踪彦云也?”
  白话文
  金大用是中州旧官宦人家的子弟,娶了尤太守的女儿庚娘,她美丽又贤惠,夫妻感情深厚。当时正值兵荒马乱,金大用一家南下逃难,途中遇到一位带着妻子逃难的少年,自称扬州王十八,愿为他们引路,金大用欣然同意。
  到了河边,庚娘提醒金大用别和王十八同乘一船,说他神色不正,但金大用不忍拒绝其好意,还是上了船。日落时,四周荒凉险恶,船停后,王十八邀金大用父子到船头看风景,趁机将金大用挤下水,又将金父金母打入水中,随后才喊救人。庚娘已知此事,但并未惊慌,王十八劝她到南京,说家中富裕可保她生活无忧,庚娘假意答应。
  晚上,王十八欲与庚娘求欢,庚娘推托身体不适,王十八便去了少妇处睡。初更时,王十八夫妇争吵,少妇不愿做杀人贼的老婆,被王十八拖出船舱落水溺亡。到了南京,王十八领庚娘回家,对母亲谎称媳妇溺亡,新娶了庚娘。回房后,庚娘以无酒不成礼为由,劝酒灌醉王十八,然后拿刀将其砍死,又杀了王母,王十八的弟弟王十九发觉后,庚娘自杀未遂,投池而死。众人捞起庚娘,见其面色如生,都赞叹她是烈女子,凑钱为她出殡。
  金大用落水后,幸得浮板漂至淮河,被尹老汉所救。得知捞起的老人是父母后,尹老汉代他买棺安葬。又有一自称金大用妻子的女子被救起,原是王十八之妻唐氏,尹老汉劝金大用收留,金大用勉强应允,唐氏为金大用父母披麻戴孝。后来金大用欲报仇,唐氏劝阻,恰逢袁将军邀金大用做军中书记官,流寇造反时,金大用因参赞军务有功被授游击官职,回来后与唐氏成亲。
  数日后,金大用带唐氏去南京给庚娘扫墓,船至江心,遇一船中有少妇酷似庚娘,金大用呼喊当年闺中隐谑,对方回应,正是庚娘。原来庚娘被埋葬后,因盗墓者挖坟破棺得以重见天日,她求盗墓者卖她到庵里为尼,盗墓者不敢,便将她送到耿夫人家。庚娘向金大用详述经过,唐氏以嫡妻礼拜见,庚娘与她以姐妹相称。此后,金大用与庚娘往来不绝。
  (二)《聊斋志异》常见版本有手稿本、康熙抄本、青柯亭本、异史本、三会本等,庚娘人物形象在不同版本中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细微变化 :
  故事细节
  青柯亭本:作为第一个刻本,被后来多种版本作为底本翻刻重印,其对庚娘故事的文字改动,使情节更加紧凑流畅,突出了庚娘复仇的果断和机智,比如在描述庚娘杀王十八时的动作等细节更加生动形象.
  康熙抄本:直接依据原稿,文献价值大,其对庚娘故事的记载可能更接近蒲松龄创作的原貌,在一些场景描写和人物对话上可能更具原始性和生动性,使庚娘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展现得更为细腻.
  异史本:改题为《异史》的6卷抄本,此版本收文齐全,可能在庚娘故事的完整性上更有优势,能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庚娘的人物背景和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庚娘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人物性格刻画
  三会本:汇集了多种版本的优点,对庚娘性格特点的展现更加全面深入。既突出了她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又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家人的深情厚意,还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庚娘与丈夫重逢后的情感交流等,展现了她温柔善良的一面.
  任笃行《会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在对庚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能会根据新发现的早期抄本等资料,对庚娘的性格刻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使她的形象更加符合蒲松龄创作的本意,更加立体真实.
  形象侧重点
  在一些改编的影视版本中,如1986年南通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庚娘》,更加突出了庚娘的情感线,着重展现了她与丈夫之间深厚的爱情,以及复仇过程中的挣扎与痛苦,使庚娘的人物形象更具情感张力和感染力.
  2010年播出的电视剧《聊斋三》单元剧中的庚娘,则更强调她的勇敢和坚韧,通过一些特效和情节设置,将庚娘复仇的过程展现得更加惊心动魄,突出了她的巾帼英雄形象.
  (三)从庚娘的言行可以看出她具有以下性格特点:
  机智聪慧:庚娘在途中便从王十八的眼神及神色变化中,敏锐地察觉到其心术不正,提醒丈夫不要与其同舟,可见她善于观察、心思细腻,能从细节之处洞察他人的不良企图.
  沉着冷静:面对丈夫和公婆被害的巨大变故,庚娘并未惊慌失措,而是迅速调整情绪,以哭来掩盖内心的愤怒与复仇计划,取得王十八的信任,为报仇创造条件,展现出了极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和冷静的处事态度.
  勇敢果断:庚娘在确定王十八的罪行后,并未因自己是弱女子而退缩,反而勇敢地拿起刀,趁王十八醉酒将其杀死,手刃仇敌,随后又果断地杀掉王十八的母亲,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毫不畏惧,体现出她非凡的勇气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坚贞不屈:王十八试图侵犯庚娘时,她坚决不从,以巧妙的借口拖延并设计复仇,坚守自己的贞操和对丈夫的忠诚,表现出了坚贞的品质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重情重义:庚娘被救后,始终铭记着丈夫和公婆,与丈夫重逢时,夫妻二人相抱哀哭,其深情令人感动。并且她对代葬公婆的人也心怀感激,以礼相待,体现了她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
  (四)《聊斋志异之庚娘》
  金大用是中州旧家子弟,他迎娶了尤太守的女儿庚娘,夫妻二人十分恩爱。然而,由于流寇的叛乱,金大用不得不带着全家南逃。
  在逃亡的途中,金大用遇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也带着妻子一同逃难。男子自称广陵王十八,愿意为金大用带路。金大用见他言辞诚恳,便答应了。于是,他们一起乘船南下。
  在船上,金大用的妻子庚娘暗中告诉丈夫:“不要和那个少年同舟,他总是盯着我看,眼神闪烁,神色异常,恐怕不是好人。”金大用听了妻子的话,心中有些疑惑,但也没有太在意。
  一天傍晚,船停泊在一个荒凉的地方。广陵王十八邀请金大用父子到船头欣赏风景,金大用欣然前往。然而,就在他们欣赏风景的时候,广陵王十八突然趁金大用不注意,将他推入了水中。金大用的父亲看到儿子落水,想要呼救,却被广陵王十八用篙子打入了水中。金大用的母亲听到声音出来查看,也被广陵王十八推入了水中。
  庚娘在船舱里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心中暗叫不好。她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于是决定跳水自尽。就在她跳入水中的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自己的丈夫和公婆,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
  庚娘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被一个名叫尹翁的富人发现。尹翁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看到庚娘的尸体后,心中十分悲痛。他将庚娘的尸体打捞上来,准备好好安葬她。
  就在尹翁准备安葬庚娘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庚娘的尸体竟然动了一下。他以为自己眼花了,于是揉了揉眼睛,再仔细一看,庚娘的尸体竟然真的动了。尹翁心中大喜,他知道庚娘还没有死,于是赶紧将她救了起来。
  庚娘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没有死,心中十分感激尹翁的救命之恩。她告诉尹翁,自己的丈夫和公婆都被广陵王十八杀害了,自己也跳水自尽了。尹翁听了庚娘的话,心中十分愤怒,他决定帮助庚娘报仇。
  尹翁带着庚娘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让她好好休息。庚娘感激涕零,她决定报答尹翁的救命之恩。于是,她主动提出要嫁给尹翁的儿子。尹翁见庚娘长得美丽动人,又聪明贤惠,心中十分高兴,于是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庚娘和尹翁的儿子成婚后,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庚娘不仅贤惠善良,而且还很有才华。她帮助尹翁的儿子读书写字,教他做人的道理。尹翁的儿子在庚娘的帮助下,学业有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才。
  然而,庚娘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仇恨。她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为自己的丈夫和公婆报仇。终于,有一天,她得知广陵王十八要到南京去,于是便决定和尹翁的儿子一起前往南京。
  在南京,庚娘终于找到了广陵王十八。她假装成一个卖花的女子,接近了广陵王十八。广陵王十八见庚娘长得美丽动人,心中十分喜欢,于是便买了庚娘的花。庚娘趁机将广陵王十八引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然后将他杀死了。
  庚娘杀死广陵王十八后,心中十分畅快。她终于为自己的丈夫和公婆报了仇。然而,她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于是便决定自杀。就在她准备自杀的时候,尹翁的儿子出现了。他阻止了庚娘的自杀行为,并告诉她,自己已经知道了她的身世和她的仇恨。他说,自己愿意和庚娘一起承担责任,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庚娘听了尹翁的儿子的话,心中十分感动。她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于是,她便和尹翁的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
  从此以后,庚娘和尹翁的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
  三、阿霞:变化与适应
  阿霞在故事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在周易哲学中,变化是永恒的主题。阿霞的命运如同卦象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
  阿霞在面对不同的情境时,能够迅速适应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她的智慧和灵活性让她在困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她的故事提醒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变化,我们要学会适应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应对各种挑战。
  (一)原文
  文登景星者,少有重名。与陈生比邻而居,斋隔一短垣。一日,陈暮过荒落之墟,闻女子啼松柏间;近临,则树横枝有悬带,若将自经。陈诘之,挥涕而对曰:“母远去,托妾于外兄。不图狼子野心,畜我不卒。伶仃如此,不如死!”言已,复泣。陈解带,劝令适人。女虑无可托者。陈请暂寄其家,女从之。既归,挑灯审视,丰韵殊绝。大悦,欲乱之。女厉声抗拒,纷纭之声,达于间壁。景生逾垣来窥,陈乃释女。女见景,凝目停睇,久乃奔去。二人共逐之,不知去向。
  景归,阖门欲寝,则女子盈盈自房中出。惊问之,答曰:“彼德薄福浅,不可终托。”景大喜,诘其姓氏。曰:“妾祖居于齐,为齐姓,小字阿霞。”入以游词,笑不甚拒,遂与寝处。斋中多友人来往,女恒隐闭深房。过数日,曰:“妾姑去。此处烦杂,困人甚。继今,请以夜卜。”问:“家何所?”曰:“正不远耳。”遂早去。夜果复来,欢爱綦笃。又数日,谓景曰:“我两人情好虽佳,终属苟合。家君宦游西疆,明日将从母去,容即乘间禀命,而相从以终焉。”问:“几日别?”约以旬终。既去,景思斋居不可常;移诸内,又虑妻妒。计不如出妻。志既决,妻至辄诟詈。妻不堪其辱,涕欲死。景曰:“死恐见累,请蚤归。”遂促妻行。妻啼曰:“从子十年,未尝有失德,何决绝如此!”景不听,逐愈急。妻乃出门去。自是垩壁清尘,引领翘待;不意信杳青鸾,如石沉海。妻大归后,数浼知交,请复于景,景不纳;遂适夏侯氏。夏侯里居与景接壤,以田畔之故,世有郤。景闻之,益大恚恨。然犹冀阿霞复来,差足自慰。越年余,并无踪绪。
  会海神寿,祠内外士女云集,景亦在。遥见一女,甚似阿霞。景近之,入于人中;从之,出于门外;又从之,飘然竟去。景追之不及,恨悒而返。后半载,适行于途,见一女郎,着朱衣,从苍头,鞚黑卫来。望之,霞也。因问从人:“娘子为谁?”答言:“南村郑公子继室。”又问:“娶几时矣?”曰:“半月耳。”景思,得毋误耶?女郎闻语,回眸一睇,景视,真霞。见其已适他姓,愤填胸臆,大呼:“霞娘!何忘旧约?”从人闻呼主妇,欲奋老拳。女急止之。启幛纱谓景曰:“负心人何颜相见?”景曰:“卿自负仆,仆何尝负卿?”女曰:“负夫人甚于负我!结发者如是,而况其他?向以祖德厚,名列桂籍,故委身相从;今以弃妻故,冥中削尔禄秩,今科亚魁王昌,即替汝名者也。我已归郑君,无劳复念。”景俯首帖耳,口不能道一词。视女子,策蹇去如飞,怅恨而已。
  是科,景落第,亚魁果王氏昌名。郑亦捷。景以是得薄幸名。四十无偶,家益替,恒趁食于亲友家。偶诣郑,郑款之,留宿焉,女窥客,见而怜之,问郑曰:“堂上客,非景庆云耶?”问所自识,曰:“未适君时,曾避难其家,亦深得其豢养。彼行虽贱,而祖德未斩;且与君为故人,亦宜有绨袍之义。”郑然之,易其败絮,留以数日。夜分欲寝,有婢持廿余金赠景。女在窗外言曰:“此私贮,聊酬夙好,可将去,觅一良匹。幸祖德厚,尚足及子孙。无复丧检,以促馀龄。”景感谢之。既归,以十余金买绅家婢,甚丑悍。举一子,后登两榜。郑官至吏部郎。既没,女送葬归,启舆则虚无人矣,始知其非人也。噫!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而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白话文
  文登的景星,小时候就很有名。他与陈生住近邻,两家的书房仅隔一堵短墙。
  一天黄昏,陈生路过一处荒凉的废墟,听到松林里传来女子的啼哭声。走近一看,见树的横枝上挂着一条带子,一个女子像要上吊。陈生问她怎么了,女子抹泪说,母亲出远门,托外姓哥哥照管自己,没想到他对自己不怀好意,自己孤单无依,不如死了。陈生解下带子劝她嫁人,她怕无人可托,陈生便请她暂居自家,女子同意了。
  回到家中,陈生挑灯一看女子十分美丽,想与她同寝,女子厉声抗拒,声音传到隔壁,景生跳过墙来,陈生才放了女子。女子见到景生,目不转睛地看了许久才跑,二人追赶,女子却不知去向。景生回家关门刚要睡觉,女子却笑盈盈地从里屋出来。景生吃惊询问,女子说陈生命薄福浅,不可托付终身。景生很高兴,问其姓名,女子说自己老家在齐国,叫阿霞。景生与她调笑,她也不拒绝,便同床共枕了。
  景生的书斋常有朋友来往,阿霞总躲在里间。过了几天,阿霞说要暂时离开,因觉此处人多受约束,以后只夜里来。景生问她家在哪,她说不远,说完早早就走了,夜里果然又来,两人情意深长。
  又过了几天,阿霞说两人恩爱但属苟合,父亲在西疆做官,明天要跟母亲去,找机会禀告父母,便可与景生相守一辈子。景生问分别多久,女子说大约十来天。女子走后,景生觉得住书房不是长久之计,搬回家又怕妻子妒忌阿霞,便打算休妻。他辱骂妻子,妻子不堪其辱,哭着说跟他十年并无失德,为何如此绝情。景生不听,越发急着撵她走,妻子无奈出门。此后景生粉刷屋子、打扫干净,盼望阿霞回来,却一直杳无音信。妻子回娘家后,多次托亲友说情想复婚,景生不答应,妻子便改嫁了与景生相邻且世代有仇的夏侯氏。景生听说后更加怨恨,但仍希望阿霞回来。
  过了一年多,景生在海神祝寿大会上远远望见一个像阿霞的女子,追上去却被她混入人群后飘然而去。又过了半年,景生在路上见到一位身穿红衣、带着老仆牵着黑驴的女郎,认出是阿霞。他先问仆人,得知是南村郑公子的继室,且已娶了半月。景生气愤大喊,仆人欲打他,被阿霞制止。阿霞说景生负心,景生辩解说阿霞负他,阿霞则说他负妻子更甚,因他祖上积德才以身相许,如今他抛弃妻子,阴间已削其官职,今年亚魁王昌替了他的名位。说完便扬鞭而去,景生悔恨不已。
  这年景生落榜,亚魁果然是王昌,郑公子也考中了,景生因此得了薄幸之名。他四十岁还没妻子,家境败落,常向亲友讨饭。一次偶然拜访郑公子,郑公子热情款待并留他住宿。阿霞窥见后觉得他可怜,问郑公子是否是景庆云,说未嫁时曾在他家避难受其照顾,虽其行为有失,但祖德未断,又是郑公子故人,应有绨袍之义。郑公子认同,给景生换了新衣留他住了几日。晚上有丫鬟拿二十多两银子给景生,阿霞在窗外说这是私房钱,酬谢他的情义,让他拿回去找个好女子为伴,别再做缺德事。景生感谢后回家,用十两银子买了个乡绅家的丑陋凶悍的丫鬟,后来生了个儿子,长大后中了进士。郑公子官至吏部郎,死后阿霞送葬回来,人们发现车中无人,才知她不是人类。唉,人无德行,喜新厌旧,最终落得一场空,上天的报应太惨了。
  (二)润色扩展寓意道理与主题思想,文化传承,天地人之道奥秘
  主题思想:
  1. 自然规律:《周易》通过对天地人之间关系的探索,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和变化之道。这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
  2. 阴阳平衡:《周易》强调阴阳平衡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只有保持阴阳的平衡与和谐,才能使事物得以稳定发展。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各种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内心的平衡等,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变化与发展:《周易》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这告诉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寓意道理:
  1. 顺应变化:《周易》强调变化与发展,教导我们要顺应变化、因时而变,以灵活的思维和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 保持平衡:《周易》注重平衡与和谐,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注重各种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整体观念:《周易》将天地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启示我们,要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既要关注事物的局部,也要把握事物的全局。
  文化传承:
  1. 传承智慧:《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承载着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入研究周易哲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2. 培养思维:《周易》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教导我们要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既要关注事物的局部,也要把握事物的全局;既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也要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式,拓宽思维视野,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指导生活:《周易》哲学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指引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四、翩翩:和谐与平衡
  翩翩是一个充满和谐之美的女子。在周易哲学中,和谐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翩翩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都体现了和谐的理念。
  翩翩与丈夫之间的感情深厚而和谐,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她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美好,让人感受到和谐的力量。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和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社会和环境。
  (一)聊斋志异之翩翩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罗子浮,邠人。父母俱蚤世。八九岁,依叔大业。业为国子左厢,富有金缯而无子,爱子浮若己出。十四岁,为匪人诱去作狭邪游。会有金陵娼,侨寓郡中,生悦而惑之。娼返金陵,生窃从遁去。居娼家半年,床头金尽,大为姊妹行齿冷。然犹未遽绝之。无何,广疮溃臭,沾染床席,遂逐而出。丐于市,市人见辄遥避。自恐死异域,乞食西行;日三四十里,渐至邠界。又念败絮脓秽,无颜入里门,尚趑趄近邑间。
  日既暮,欲趋山寺宿。遇一女子,容貌若仙。近问:“何适?”生以实告。女曰:“我出家人,居有山洞,可以下榻,颇不畏虎狼。”生喜,从去。入深山中,见一洞府。入则门横溪水,石梁驾之。又数武,有石室二,光明彻照,无须灯烛。命生解悬鹑,浴于溪流。曰:“濯之,创当愈。”又开幛拂褥促寝,曰:“请即眠,当为郎作裤。”乃取大叶类芭蕉,剪缀作衣。生卧视之。制无几时,折叠床头,曰:“晓取着之。”乃与对榻寝。生浴后,觉创疡无苦。既醒,摹之,则痴厚结矣。诘旦,将兴,心疑蕉叶不可着。取而审视,则绿锦滑绝。少间,具餐。女取山叶呼作饼,食之,果饼;又剪作鸡、鱼烹之,皆如真者。室隅一罂,贮佳酝,辄复取饮;少减,则以溪水灌益之。数日,疮痂尽脱,就女求宿。女曰:“轻薄儿!甫能安身,便生妄想!”生云:“聊以报德。”遂同卧处,大相欢爱。
  一日,有少妇笑入,曰:“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曰:“花娘子瓦窑哉!那弗将来?”曰:“方呜之,睡却矣。”于是坐以款饮。又顾生曰,“小郎君焚好香也。”生视之,年廿有三四,绰有余妍。心好之。剥果误落案下,俯假拾果,阴捻翘凤。花城他顾而笑,若不知者。生方怳然神夺,顿觉袍裤无温;自顾所服,悉成秋叶。几骇绝。危坐移时,渐变如故。窃幸二女之弗见也。少顷,酬酢间,又以指搔纤掌;花城坦然笑谑,殊不觉知。突突怔忡间,衣已化叶,移时始复变。由是惭颜息虑,不敢妄想。城笑曰:“而家小郎子,大不端好!若弗是醋葫芦娘子,恐跳迹入云霄去。”女亦哂曰:“薄儿,便直得寒冻杀!”相与鼓掌,花城离席曰:“小婢醒,恐啼肠断矣。”女亦起曰:“贪引他家男儿,不忆得小江城啼绝矣。”花城既去,惧贻诮责;女卒晤对如平时。
  居无何,秋老风寒,霜零木脱,女乃收落叶,蓄旨御冬。顾生肃缩,乃持掇拾洞口白云为絮复衣,着之温暖如襦,且轻松常如新绵。逾年,生一子,极惠美。日在洞中弄儿为乐。然每念故里,乞与同归。女曰:“妾不能从;不然,君自去。”因循二三年,儿渐长,遂与花城订为姻好。生每以叔老为念。女曰:“阿叔腊故大高,幸复强健,无劳悬耿。待保儿婚后,去住由君。”女在洞中,辄取叶写书教儿读,儿过目即了。女曰:“此儿福相,放教人尘寰,无忧至合阁。”未几,儿年十四,花城亲诣送女。女华妆至,容光照人,夫妻大悦,举家集。翩翩扣钗而歌曰:“我有佳儿,不羡贵宫。我有佳妇,不羡绮纨。今夕聚首,皆当喜欢。为君行酒,劝君加餐。”既而花城去。与儿夫妇对室居。新妇孝,依依膝下,宛如所生。生又言归。女曰:“子有俗骨,终非仙品。儿亦富贵中人,可携去,我不误儿生平。”新妇思别其母,花城已至。儿女恋恋,涕各满眶。两母慰之曰:“暂去,可复来。”翩翩乃剪叶为驴,令三人跨之以归。大业已老归林下,意侄已死,忽携佳孙美妇归,喜如获宝。入门,各视所衣,悉蕉叶;破之,絮蒸蒸腾去。乃并易之。后生思翩翩,偕儿往探之,则黄叶满径,洞口路迷,零涕而返。
  异史氏曰:“翩翩、花城,殆仙者耶?餐叶衣云,何其怪也!然帏幄诽谚,押寝生雏,亦复何殊于人世,山中十五载,虽无‘人民城郭’之异;而云迷洞口,无迹可寻,睹其景况,真刘阮返棹时矣。”
  白话文
  罗子浮是邠州人,父母早亡,八九岁时就跟着叔叔罗大业生活。罗大业是国子祭酒,家境富裕且无子,对子浮视如己出。十四岁时,子浮被坏人引诱去嫖娼,喜欢上一个金陵的娼妓,还跟着她去了金陵。在娼家待了半年,钱花光后遭人冷落,后又因染上梅毒被赶了出来,沦为乞丐,因怕客死他乡,便一路乞讨往西行,快到邠州时,却因自己衣衫褴褛、浑身脓秽而不敢回家。
  傍晚时,子浮想去山寺借宿,遇到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女子听了他的遭遇后,便带他到山中的洞府留宿。她让子浮在溪流中洗澡,说能治好他的疮,还取来大叶芭蕉为他做衣。子浮洗澡后疮口果然不痛了,次日醒来,疮痂结得很厚,而芭蕉衣也变成了锦袍。吃饭时,女子用山叶变成饼、鸡、鱼等食物,还从石室角落的酒罂中取酒喝,喝少了就用溪水灌进去,酒却依然美味。
  几天后,子浮疮痂脱落,向女子求欢,女子笑他轻薄,但最终还是与他同宿,二人十分恩爱。一天,花城娘子前来,子浮见她风姿绰约,便心生邪念,故意掉落果子去捏她的脚,结果身上衣服变成了树叶,他正襟危坐后才变回原样。后来他又借劝酒之机搔花城的手掌心,衣服再次变成树叶,他这才不敢再有妄想。花城和翩翩取笑他后便离开了,而翩翩并未责怪子浮。
  秋末冬初,翩翩收集落叶储存食物,并拿洞口白云为子浮做棉衣。第二年,他们生了个聪明漂亮的儿子。子浮虽在洞中快乐,但仍思念故乡,想带翩翩一起回去,翩翩拒绝了,但说等儿子婚后他可自行决定去留。后来,翩翩与花城订了儿女亲家。儿子十四岁时,花城送女儿来完婚,新媳妇十分孝顺。子浮再次提出回家,翩翩认为他有俗骨,不是成仙的料,但儿子是富贵中人,可以带回去。新媳妇思念母亲,花城恰好到来,分别时大家依依不舍,翩翩剪叶为驴,让子浮三人骑着回家。罗大业看到侄子带着孙儿和媳妇回来,喜出望外。子浮他们入门后,衣服变回蕉叶,变回原形,后来子浮思念翩翩,带儿子回去探望,却只见黄叶满径,洞口难寻,只能伤心返回。
  (二)从几个方面用周易哲学深度解析《翩翩》的相关奥秘:
  主题思想与周易的联系
  变易思想:《周易》强调事物的变化,《翩翩》中罗子浮的经历体现了这一点。他从富家子弟变为嫖娼染病的乞丐,又在遇到翩翩后生活发生巨大转变,如疮疡痊愈、衣食无忧等,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
  阴阳平衡观念:故事中存在诸多阴阳对应的元素。如翩翩和花城娘子代表着女性的柔美、善良与智慧,是阴柔的力量;而罗子浮则体现了男性的欲望、世俗与莽撞,属阳刚。二者相互作用,构成故事的发展脉络,体现了阴阳平衡与互补。
  指导思想与周易的关联
  道德修养:《周易》注重道德修养,《翩翩》也蕴含此思想。罗子浮起初行为不检点,但在与翩翩相处中,逐渐受到约束和感化,如因对花城娘子的不当举动而受到衣服变树叶的惩戒,体现了遵循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与《周易》中倡导的“君子进德修业”相符 。
  顺应自然:故事中翩翩的生活方式体现了顺应自然的理念。她取自然之物为用,如用山叶作饼、以白云为絮等,与《周易》中“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所表达的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一致.
  文化传承与周易的契合
  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翩翩》传承了诸多传统价值观,如善良助人、家庭伦理等。翩翩对罗子浮的救助和包容,以及后来两家结为亲家等情节,体现了传统的仁爱、和谐等价值观,与《周易》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相呼应,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延续和传承。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周易》中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翩翩》中的仙境生活也是如此。山洞中的生活衣食无忧、自由自在,反映了人们对摆脱世俗烦恼、回归自然纯真的理想生活的渴望,是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表达。
  天地人之道的体现
  天地之道:故事中的山洞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是自然的馈赠,体现了天地的滋养与孕育万物的功能。而季节变化、白云树叶等自然元素的运用,也展现了天地运行的规律,人们需顺应此规律方能和谐生存.
  人之道:罗子浮的经历体现了人在天地间的成长与选择。他起初迷失自我,后在翩翩的影响下,逐渐懂得克制欲望、回归正道,体现了人在面对天地自然时应有的自省与觉悟,以及遵循道德、顺应自然以实现自身价值的“人之道”。
  (三)在《聊斋志异·翩翩》中,罗子浮和翩翩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
  罗子浮
  意志薄弱,误入歧途:罗子浮父母早亡,由叔叔抚养长大,但他在十四岁时被坏人引诱,沉迷于嫖娼宿娼,甚至为了追随妓女逃离家乡,肆意挥霍钱财,最终身染梅毒疮,被赶出妓院,流落街头,可见其意志不坚定,易受诱惑.
  知错能改,心怀感恩:在遇到翩翩后,罗子浮得到了救助和感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对翩翩心怀感激,在想要对花城娘子行不轨之事被惩戒后,能够羞愧地打消杂念,不再有非分之想,并且在与翩翩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安心度日,还会因思念家乡的叔叔而想要回去尽孝,体现出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和责任感.
  眷恋尘世,难舍凡俗:尽管罗子浮在山洞中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但他仍然心系家乡和亲人,难以割舍尘世的情感和牵挂,最终带着儿子儿媳回到了家乡,这也体现了他作为凡人的一面,无法完全超脱世俗的欲望和情感.
  翩翩
  善良宽容,乐于助人:翩翩是一位仙女,她偶遇落魄的罗子浮,不仅没有嫌弃他的身份和病情,还将他带回山洞悉心照料,用溪水为他治疗疮疾,用树叶为他制作衣服、食物等,展现出了她的善良和同情心.
  聪明机智,坚守原则:当罗子浮对她的朋友花城娘子心怀不轨时,翩翩巧妙地通过让他的衣服变成秋叶来惩戒他,使其羞愧并收敛自己的行为,既维护了朋友的尊严,又让罗子浮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在罗子浮犯错后,翩翩并未一味地指责和惩罚,而是宽容地对待他,继续与他好好生活,体现了她的大度和智慧.
  超凡脱俗,不慕权贵:翩翩生活在山洞中,以自然之物为用,不依赖世俗的财富和地位,她满足于当下的生活,对儿子的期望也是不羡慕高官厚禄,只希望他能够幸福快乐,这种超凡脱俗的心态和价值观与世俗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罗子浮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其优缺点对故事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
  缺点方面
  推动情节发展:罗子浮的意志薄弱、轻浮放荡使他陷入嫖娼染病、被逐流浪的困境,从而引出他与翩翩相遇的情节,如他被坏人引诱去嫖娼,最终身无分文、疾病缠身,只能乞食西行,才会有后续在山中遇到翩翩的故事.
  制造故事冲突:罗子浮的好色不改引发了故事的冲突与波折。当花城娘子到来时,他心生邪念并付诸行动,导致衣服变成蕉叶的惩戒,使情节更具戏剧性和曲折性,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衬托人物形象:罗子浮的缺点凸显了翩翩的美好品质。他的轻浮放荡与翩翩的善良宽容、坚守原则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衬托出翩翩的高尚,使翩翩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优点方面
  促成情感转变:罗子浮内心存在善良和感恩的一面,这使他在接受翩翩的救助后能够有所改变,逐渐收心,与翩翩过上幸福生活,并在后来思念家乡、想要尽孝,体现了他的成长与责任感,推动了故事向温情、美好的方向发展.
  体现故事主旨:罗子浮从浪荡子转变为有担当的人,体现了故事对人性救赎和道德回归的探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强调了善良、宽容和爱的力量,以及人在面对诱惑时应有的自我约束和改正错误的勇气.
  五、毛狐:善恶转化与自我超越
  毛狐的形象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在周易哲学中,善恶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毛狐在与人类的交往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努力改正自己的行为,实现了自我超越。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成长的可能性。我们要学会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通过周易哲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聊斋女子的故事。她们的命运和精神内涵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这些女子的形象不仅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丑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她们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聊斋志异之毛狐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农子马天荣,年二十余,丧偶,贫不能娶。芸田间,见少妇盛妆,践禾越陌而过,貌赤色,致亦风流。马疑其迷途,顾四野无人,戏挑之,妇亦微纳。欲与野合,笑曰:“青天白日,宁宜为此。子归掩门相候,昏夜我当至。”马不信,妇矢之。马乃以门户向背具告之,妇乃去。
  夜分果至,遂相悦爱。觉其肤肌嫩甚,火之,肤赤薄如婴儿,细毛遍体,异之。又疑其踪迹无据,自念得非狐耶?遂戏相诘,妇亦自认不讳。马曰:“既为仙人,自当无求不得。既蒙缱绻,宁不以数金济我贫?”妇诺之。次夜来,马索金,妇故愕曰:“适忘之。”将去,马又嘱。至夜,问:“所乞或勿忘也?”妇笑,请以异日。逾数日马复索,妇笑向袖中出白金二锭,约五六金,翘边细纹,雅可爱玩。马喜,深藏于椟。
  积半岁,偶需金,因持示人。人曰:“是锡也。”以齿龁之,应口而落。马大骇,收藏而归。至夜妇至,愤致诮让,妇笑曰:“子命薄,真金不能任也。”一笑而罢。马曰:“闻狐仙皆国色,殊亦不然。”妇曰:“吾等皆随人现化。子且无一金之福,落雁沉鱼,何能消受?以我陋质固不足以奉上流,然较之大足驼背者,即为国色。”
  过数月,忽以三金赠马,曰:“子屡相索,我以子命不应有藏金。今媒聘有期,请以一妇之资相馈,亦借以赠别。”马自白无聘妇之说,妇曰:“一二日自当有媒来。”马问:“所言姿貌何如?”曰:“子思国色,自当是国色。”马曰:“此即不敢望。但三金何能买妇?”妇曰:“此月老注定,非人力也。”马问:“何遽言别?”曰:“戴月披星终非了局。使君自有妇,搪塞何为?”天明而去,授黄末一刀圭,曰:“别后恐病,服此可疗。”
  次日果有媒来,先诘女貌,答:“在妍媸之间。”“聘金几何?”“约四五数。”马不难其价,但必欲一亲见其人。媒恐良家子不肯炫露,既而约与俱去,相机因便。既至其村,媒先往,使马候诸村外。久之来曰:“谐矣!余表亲与同院居,适往见女,坐室中,请即伪为谒表亲者而过之,咫尺可相窥也。”马从之。果见女子坐室中,伏体于床,倩人爬背。马趋过,掠之以目,貌诚如媒言。及议聘,并不争直,但求得一二金,装女出阁。马益廉之,乃纳金并酬媒氏及书券者,计三两已尽,亦未多费一文。择吉迎女归,入门,则胸背皆驼,项缩如龟,下视裙底,莲船盈尺。乃悟狐言之有因也。
  异史氏曰:“随人现化,或狐女之自为解嘲;然其言福泽,良可深信。余每谓:非祖宗数世之修行,不可以博高官;非本身数世之修行,不可以得佳人。信因果者,必不以我言为河汉也。”
  白话文
  农民马天荣二十多岁时死了妻子,因家穷没有再娶。一天,他在田间干活,见一少妇浓妆艳抹,踏着庄稼从田埂走过,脸面彤红,标致风流。马天荣怀疑她迷路,环顾无人便调戏她,少妇微微迎合,马天荣要求野合,少妇让他晚上等。马天荣不信,妇人发誓后他才告知住址。
  夜间,少妇如约而至,两人成好事。马天荣觉得她肌肤滑嫩,点灯一照,皮肤红薄如婴儿且浑身细毛,怀疑她是狐仙,追问下她承认了。马天荣求她送些银子救济,少妇答应。第二夜马天荣索银,少妇称忘,天明临走时马天荣又嘱,夜晚她仍让再等。过几日马天荣再要,少妇给了二锭约五六两的银子,花纹好看,马天荣珍藏。
  半年后,马天荣需钱拿出银子,别人一看是锡,用牙一咬就掉,他大为惊骇回家。夜间妇人来,马天荣生气说风凉话,妇人笑称他命薄担不得真金。马天荣说狐仙应是国色天香,妇人说随人而变,他无福享受美 人,自己比大脚驼背的算美了。
  几个月后,妇人给马天荣三两银子,说他命薄不应藏金,现媒人将至,给他钱买媳妇赠别。马天荣说无娶妻打算,妇人说一二日有媒来,马天荣问女方相貌,妇人说他想美就是美,又说三两银子是月老安排。马天荣问为何分别,妇人说偷情非长久之计。天亮妇人走时送一包黄药面,说防他得病。
  第二天果然有媒人来,马天荣先问女方相貌,媒人说不美不丑,聘金约四五两银子。马天荣要见人,媒人约他同去,让他假装拜访表亲偷瞧。马天荣见女子如媒人所说,商定聘金时女方只要一二两银子,马天荣付银酬谢媒人等,三两银子刚好用完。良辰吉日娶回女子,却是鸡胸弯腰驼背、大脚短脖之人,他这才明白狐仙话有原因。
  异史氏说:随人现化或许是狐女自嘲,但她说的福泽可信。常说非祖宗几代修行不能获高官,非自身几代修行不能得佳人,相信因果的人不会认为这话迂腐。
  (二)《毛狐》出自《聊斋志异》,以下是从周易哲学角度对其的深度解析:
  命运与因果
  周易强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毛狐》中马天荣命薄,担不得真金,也无福消受美人,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即人的命运由其自身及祖宗的善恶之行所决定,与周易中因果循环的理念相符.
  阴阳平衡与变化
  故事中毛狐随人现化,暗示了阴阳的相互转化与平衡。马天荣无福得国色,却娶了丑女,也是一种阴阳平衡的体现。这反映了世间万物皆在阴阳变化之中,没有绝对的完美与缺陷,正如周易所表达的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
  顺应自然与天命
  毛狐称马天荣的婚事由月老注定,体现了顺应天命的思想。在周易哲学中,强调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和天命,不可逆天而行。马天荣最终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成婚娶妻,体现了对天命的敬畏和顺应.
  道德修养与福泽
  异史氏言“非祖宗数世之修行,不可以博高官;非本身数世之修行,不可以得佳人”,强调了道德修养与福泽的关系,这与周易中重视道德修养以获吉祥的理念一致。人通过不断地修养自身,积累善德,才能获得相应的福泽和好运.
  文化传承
  《毛狐》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命运、因果、阴阳等观念的认知和思考。它以狐仙故事为载体,将这些深奥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和传承这些文化观念,体现了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 。
  (三)在周易哲学中,命运与因果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命运受因果影响:周易认为人的命运并非完全随机,而是与自身及家族的行为所产生的因果相关。如《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表明家族中积累的善行或恶行,会给后代带来相应的福泽或祸患,体现了因果对命运的塑造作用.
  因果决定命运走向:个人的行为是因,其引发的结果会影响命运走向。若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与自然规律,如遵循阴阳、五行、变化和持久的原则,命运就会向好;反之则可能面临困难与挑战,命运的吉凶祸福是个人行为因果的体现.
  命运中蕴含因果规律:命运的发展有其规律和趋势,而因果是其中的内在逻辑。例如,一个人命中有某种机遇或挑战,往往是其之前行为和选择所种下的因导致的。同时,当下的行为又会成为未来命运的因,不断影响着命运的走向,命运的起伏变化是因果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展现.
  通过因果改变命运:尽管命运有一定的先天性和客观性,但周易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和思想,即种下善因,来改变命运的走向。如积极修行、修身、养性、行善、厚德、勤学等,能够影响潜意识的正向发展,从而改善命运,这也体现了因果与命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如何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命运?
  1. 接受现实:坦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不逃避、不抗拒。
  2. 保持乐观:相信事情总会有好的一面,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3. 设定目标:有明确的方向和追求,为之努力奋斗。
  4. 学会感恩:珍惜拥有的一切,对生活中的点滴心怀感激。
  5. 培养兴趣: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丰富生活,提升自我。
  6. 自我激励: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7. 与他人分享:和亲朋好友交流,获得支持和鼓励。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聊斋女子》
  阴阳之道与女子的性格特征
  在《周易》中,阴阳是基本的概念,代表着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许多聊斋女子的性格也体现了阴阳的特质。
  比如,金陵女子可能展现出阴柔之美,她的温柔、细腻如同阴的一面;而庚娘则表现出刚毅果敢,这是阳的特性。这种阴阳的融合与平衡,使得这些女子的性格更加丰满和立体。
  变易之理与女子的命运转折
  《周易》强调变易,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聊斋女子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
  阿霞的经历可能充满了起伏,从幸福到困境,再到转机,体现了命运的无常和变化。翩翩的生活看似平静和谐,但也可能隐藏着变化的契机。这种变易的观念提醒我们,女子的命运并非一成不变,她们能够在变化中适应和成长。
  刚柔相济与女子的应对策略
  《周易》认为,刚柔相济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许多聊斋女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了刚柔并济的特质。
  庚娘在复仇时表现出的坚定和勇敢是刚的一面,而她对家人的关爱则体现了柔的一面。毛狐在善恶之间的转化,也是刚柔相济的体现。这种刚柔相济的策略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中和之美与女子的内心追求
  《周易》追求中和之美,即平衡与和谐。聊斋女子的内心也常常追求这种中和的状态。
  翩翩所营造的和谐生活环境,体现了她对中和之美的向往。而其他女子在经历种种波折后,也可能会努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种中和之美反映了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象数思维与女子的行为模式
  《周易》的象数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聊斋女子的行为模式。
  她们的行为可能与某些卦象所象征的意义相契合,通过分析这些象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她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比如,某个女子的行为可能与坎卦所代表的险阻和挑战相关,这为我们解读她的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总之,运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聊斋女子,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些女子的性格、命运和精神内涵,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三、用不同词牌名来解析《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聊斋女子》的诗词:
  《浣溪沙·聊斋女子》
  周易哲思蕴妙玄,金陵庚娘并翩翩。阿霞毛狐各娇颜。
  阴阳刚柔心迹显,命运起伏意相连。奇情逸韵谱新篇。
  《鹧鸪天·聊斋女子》
  聊斋女子意翩翩,周易哲思蕴其间。阴阳变幻情难断,刚柔并济心愈坚。
  庚娘烈,阿霞贤,毛狐金陵各不凡。命运无常终有定,千秋传颂美名传。
  《菩萨蛮·聊斋女子》
  周易哲理深且玄,女子聊斋展娇妍。情无限,意绵绵。
  阴阳刚柔皆成篇,命运起伏心相连。性高洁,品如莲。
  奇情逸韵留人间,千古佳话永流传。
  《清平乐·聊斋女子》
  周易玄妙,女子才情茂。庚娘阿霞翩翩到,毛狐金陵娇娆。
  阴阳刚柔相绕,命运起伏难料。奇情逸韵闪耀,千秋史册光耀。
  诠释:
  《浣溪沙·聊斋女子》诠释:这首词通过“周易哲思蕴妙玄”表达了《周易》哲学的深奥奇妙,“金陵庚娘并翩翩”等描述了不同聊斋女子的特点。“阴阳刚柔心迹显”指出了女子们性格中的阴阳和刚柔特质,“命运起伏意相连”强调了她们命运的波折与相互关联。最后“奇情逸韵谱新篇”总结了她们的独特魅力和将被谱写的新篇章。
  《鹧鸪天·聊斋女子》诠释:此词开篇“聊斋女子意翩翩”展现了女子们的风姿,“周易哲思蕴其间”点明了与《周易》哲学的关联。“阴阳变幻情难断”和“刚柔并济心愈坚”进一步阐述了她们的情感和性格特点。“庚娘烈,阿霞贤,毛狐金陵各不凡”分别描述了各个女子的特质。“命运无常终有定”指出命运的不确定性,“千秋传颂美名传”则表达了她们的美名将长久流传。
  《菩萨蛮·聊斋女子》诠释:“周易哲理深且玄”体现了《周易》哲学的深度,“女子聊斋展娇妍”呈现了女子们的美丽。“情无限,意绵绵”表达了她们情感的丰富。“阴阳刚柔皆成篇,命运起伏心相连”描述了她们的性格和命运特点。“性高洁,品如莲”赞美了她们的品德。“奇情逸韵留人间,千古佳话永流传”强调了她们的独特韵味和长久影响力。
  《清平乐·聊斋女子》诠释:“周易玄妙,女子才情茂”指出了《周易》的玄妙和女子们的才情。“庚娘阿霞翩翩到,毛狐金陵娇娆”描述了不同女子的形象。“阴阳刚柔相绕,命运起伏难料”说明了她们的性格和命运特点。“奇情逸韵闪耀,千秋史册光耀”强调了她们的奇情逸韵将在历史上闪耀光芒。
  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