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朝局风云突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且说两头,顾鼎臣自收到朝廷让其回京的消息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踏上归途,一路上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终于在第二十日的申时抵达京城。
甫一入京,他甚至来不及稍作休整,便径直赶往时任兵部尚书王廷相的府邸。
到得门前,他遣人上前叩门探问,只见一个年逾知命之年的老管家从门缝里露出半张脸来,狐疑道:\"敢问阁下寻谁?\"
那小厮赶忙躬身施礼,答道:\"哦,老先生,小人系朝中大臣顾鼎臣的仆从,我家大人特来拜见王大人,不知大人此刻是否在家?\"
老管家闻言,喜出望外,忙把大门敞开,笑盈盈地道:\"哎哟喂,原是顾大人归来了!咱家老爷早有吩咐,言及顾大人不日即将返京,抵京后必会登门造访。只可惜老爷这会儿进皇宫去了尚未归家,请顾大人先进府内稍事歇息片刻如何?\"
小厮匆匆忙忙地转过身,快步走到马车旁边,毕恭毕敬地将了解到的情况详细地向顾鼎臣禀报。
顾鼎臣原本计划亲自前往午门等待王廷相下朝,然后与他当面交流。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意识到下朝时人群熙攘,嘈杂喧闹,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讨或者询问,恐怕会受到干扰,不够便捷。
于是,他无奈地改变了主意。
\"唉,既然如此,那就在子衡(王廷相的字)的府上等一等吧,等他回来再做打算!\" 顾鼎臣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缓缓地下了马车。
进入府邸后,他径直走向大厅。
这时,一位年迈的老管家迎上来,热情地说道:\"顾大人,您一路辛苦了,请稍作歇息。路途遥远,想必您也疲惫不堪了,先来喝杯热茶,稍稍歇口气。老爷特意嘱咐过,如果您回来了想见他,一定要好生款待,照顾周全。我这就去安排一些吃食供您享用。\"
实际上,此刻的顾鼎臣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想要获取朝廷中的最新消息。
但他心里清楚,焦急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慌乱。
因此,他强压住内心的不安,向着老管家拱了拱手,表示感激之情:\"多谢老管家!有劳您费心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选择相信时间和耐心,静静地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过后,正当菜肴被陆续端上桌时,突然传来一阵仓促的脚步声。\"九和,是九和你回来了吗?\"
顾鼎臣立刻站起来,快步走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两人见面时,心情异常激动。
\"子衡,多年不见,你看上去苍老了许多啊!\"顾鼎臣激动地双手紧紧握住王廷相的胳膊说道。
\"九和,你倒是过得潇洒自在!辞去官职回乡祭祖,这一去就是一年多,不关心朝廷政事,反而身体越发健壮了!\" 王廷相笑着举起右手,轻轻在顾鼎臣的胸口捶了一下。
\"子衡,你赶快告诉我,目前局势究竟如何?我都快急疯了!\"
\"别急别急,即使咱们再焦急也无济于事。来吧,先坐下吃饭,咱们边吃边聊。\"
王廷相拉着顾鼎臣回到饭桌前,然后转头对老管家喊道:\"刘管家,拿一壶'秋露白'过来,我要和九和痛痛快快地畅饮一番。\"
“好,既如此,那我就陪子衡你好好喝上一盅。”顾鼎臣轻抬右手,缓缓端起桌上酒杯,眼中满是坚定之色,但其内心却依旧焦虑万分。
不过他心里很清楚,即便此刻心急如焚,有些事情仍需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去处理方能水落石出。
两人频频举杯,开怀畅饮,期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顾鼎臣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起朝堂之事。
只见他面带醉意,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子衡啊,你就别再卖关子了!快原原本本地告诉我如今究竟是何状况?我可是听闻鞑靼那帮家伙再次纠集了足足十万大军,企图对我朝发动进攻,此事当真属实吗?朝廷对此作何应对?皇上又为何如此匆忙地将我召回京城呢?莫非……莫非真要派我这个老头子上前线杀敌不成?”
听到顾鼎臣一连串的发问,王廷相先是默默看了对方一眼,随即将手中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才开口说道:“你若想知晓朝堂之上众人有何反应,恐怕我无从得知。然而关于当下局势如何,我倒是略知一二,可以与你分享一番。”
“鞑靼一直寻求和我朝互市这事你知道吧?”
顾鼎臣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对此事略有耳闻:“但据我所知,他们的请求似乎都被圣上给回绝了啊!”
“谁说不是呢!”王廷相一脸愤然地说道,并狠狠地一巴掌拍在桌上,震得茶杯都险些倒了下来。
“这已经是第四次了!俗话说‘事不过三’,鞑靼都已经第四次请求互市了,可陛下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顾鼎臣紧紧皱起眉头,满脸忧虑地说道:“那么其他大臣们对此事持何种看法呢?难道竟无人尝试规劝陛下吗?”
王廷相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神情,缓缓地摇了摇头,回答道:“怎会无人进谏呢?然而陛下却如同被邪魔附身一般,执意不肯应允与鞑靼通商往来!”
“哎……”顾鼎臣仰天长叹一声,开始仔细分析其中缘由。
“想必鞑靼如今也是走投无路了。毕竟去岁刚历经一场惊心动魄、惨绝人寰之战,其内部纷争愈发激烈。且近年来,鞑靼财政吃紧,生活困苦不堪。故而对他们来说,开展双边贸易实乃有百利而无一弊之举。只可惜陛下一直未能洞悉此理啊……”
“谁说不是啊!”王廷相一脸愤慨地说道:“鞑靼小王子已经明确表态,只要我们同意互市,他便会约束麾下士兵,不再侵犯我国边境;如若不然,他们将大举南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可让圣上犯了难,最近几日一直愁眉不展呐!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而言,鞑靼小王子之所以渴望与我方开展贸易往来,无非是想要获取他们稀缺的物资罢了。然而,朝廷中的大多数臣子却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在他们眼中,与鞑靼人互通有无无异于与虎谋皮。遥想当年,我朝虽曾允许与鞑靼互市,但无论是交易的商品品类、数量规模,还是运输路径以及交易频次等方面,均有着极为严苛的限制条件。想必那时朝堂之上的许多达官显贵便是借此机会,通过私下贩卖各类违禁品而大发横财吧!如今这些人极力阻挠互市之事,我看呐,多半是担心自身财源受阻。哼……真真是一群自私自利之徒!”
说到激动处,王廷相忍不住怒啐一口。
顾鼎臣接着问道:“那么现如今陛下究竟作何打算呢?”
“怎么想的?陛下心中所思所想旁人岂能轻易揣度!他的脾气向来倔强固执得很呐!对于互市这件事,朝中诸多大臣纷纷表示反对;可若要开战,却又无十足胜算。别看大同那边号称十几万人马,但依我之见,这些军队不过是空有其表、外强中干罢了,真正能够上阵杀敌的将士恐怕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啊!”
“既然如此,那你身为兵部尚书难道就不曾想过采取些措施好好整顿一下军纪军风吗?”顾鼎臣一脸怒其不争地狠狠拍打了一下桌面。
“呵呵呵,谁说我没想过呢?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军费从何而来?粮草供应又该如何解决呢?现如今户部早已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既拿不出钱来充作军饷,也凑不齐粮食以供军需。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就如同一个名不副实的光杆司令一般,徒有兵部尚书这个虚名而已。”王廷相无奈地苦笑着自嘲道。
“哎,照你这么一说,我都有些茫然无措了,实在弄不清陛下此番召我回京究竟意欲何为!”顾鼎臣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眉头紧蹙地摇着头,脸上满是疑惑和忧虑。
一旁的王廷相见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圣上之心深不可测啊,一切谜团待到明日早朝上殿面君之时自然便会揭晓答案了。”
顾鼎臣微微点头,表示认同,但心中依旧忐忑不安。
他端起桌上的酒杯,猛地灌进一口酒,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
王廷相看着顾鼎臣,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之色。
他知道这次召见对于顾鼎臣来说至关重要,但又无法给他更多确切的信息或建议。
顾鼎臣再次举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然后缓缓说道:“也只能如此了,时候也不早了,我先回去了,你也早些休息吧!今日听你一言,我觉得还是收获很多,明天到底怎么样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顾鼎臣感激地看了一眼王廷相,他放下酒杯,站起身来,与王廷相对视片刻,然后转身离去。
走到门口时,王廷相突然叫住顾鼎臣眼神凝重地对着他,缓缓说道:“九和啊,无论明日陛下是否询问你有关北方战事的情况,你都要切记,务必佯装出一无所知的模样。在此时此刻,装傻充愣远胜过真正的糊里糊涂!”
顾鼎臣听罢,用力点了点头,抱拳感谢后用力推开房门,迈出门槛,身影渐渐融入漆黑如墨的夜色之中。
屋内,只剩下王廷相孤零零地坐在桌前,目光凝视着窗外那轮高悬的明月,若有所思。
他默默地在心中祈祷,希望明日一切能够顺遂无虞。
“九和啊,希望你能记住我的话吧,同朝为官多年,你是怎样的为人,我岂会不知?现今这朝堂之上,真心实意为国家社稷忧虑操劳之人已是寥寥无几啊!”王廷相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着。
……
次日黎明时分,天空尚未完全明亮,大臣们早已纷纷抵达午门外,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焦急地等待着早朝的开始。
在这群人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哎呀,顾老,您终于回来啦!\"一位大臣快步走到他身旁,恭敬地拱手问道。
\"是啊,昨日才刚入京呢。\"顾鼎臣微笑着回礼道。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凑上前来,好奇地询问:\"陛下此时召见您回京,不知所为何事啊?\"
顾鼎臣摇了摇头,谦逊地回答道:\"老夫岂敢随意揣测圣意。不过,无论陛下有何旨意,我都会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完,他面向紫荆城大殿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对皇帝的忠诚与敬意。
“九和,老夫可把你盼回来了。”内阁次辅方献夫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快步走上前来。
“哎呀,叔贤(方献夫的字),真没想到竟然能在此见到你!”顾鼎臣看着眼前这位许久未见的老友,心情同样无比兴奋。
方献夫感慨道:“是啊,自从老夫因病还乡之后,便一直在家休养。未曾料到,前年陛下突降一道圣旨将我召回朝廷。如今回到京城,再次踏入内阁处理政务。”
顾鼎臣连连点头,表示赞同:“那真是太好了!如今天下正值用人之时,正需要像您这样经验丰富的老臣来辅佐陛下。相信有您等重臣坐镇,国家定会繁荣昌盛!”
然而,方献夫却轻轻摆了摆手,叹气道:“唉,岁月不饶人呐!如今我已年老体衰,不知这副身躯还能支撑多久。”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正当顾鼎臣想要与方献夫再多聊几句时,一个小太监匆匆来到东侧门前高声喊道:“上朝~~~”
声音清脆响亮,回荡在整个午门之外。
听到这声呼喊,众人纷纷行动起来,朝着东门侧鱼贯而入。
一时间,前往朝堂的道路上鸦雀无声,大臣们纷纷按照文武两边的顺序行进着。
而顾鼎臣因为尚未接到皇帝的召见旨意,只能留在门外静静地等待。
他心中虽然有些焦急,但仍保持着镇定自若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