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国子监论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秦羽对此颇感兴趣。
  他决定去会一会这些“热门人选”。
  第二天,秦羽又乔装打扮一番,来到城中最大的书院——国子监。
  他装作求学的学子,混进了书院。
  国子监里,果然聚集了一批准备参加秋试的学子。
  只见他们一个个衣着光鲜,谈吐不凡,身边围着一群阿谀奉承的学子。
  秦羽心中冷笑,这群公子哥儿,怕是只会纸上谈兵吧。
  他走到一个正在高谈阔论的公子哥儿面前,拱手道:
  “这位兄台,在下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二。”
  那公子哥儿斜睨了他一眼,傲慢地问道:
  “你是何人?有何事要请教?”
  “在下只是一介寒门学子,对儒家经典略有研究,想向兄台请教一些问题。”
  秦羽谦逊地说道。
  “哦?你对儒家经典也有研究?那就说说看,你有什么问题?”
  秦羽微微一笑,开始向他提问。
  他故意问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想看看这公子哥儿的真本事。
  那公子哥儿轻蔑一笑,摇着手中折扇,道:
  “寒门学子?也配与我谈论儒家经典?说吧,你想问什么?若是问得太浅显,可别怪我笑话你。”
  秦羽也不恼,依旧保持着谦逊的笑容:
  “敢问兄台,如何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
  这公子哥儿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仿佛抓住了秦羽的把柄,高声说道:
  “这有何难?此乃圣人之言,意思是说,百姓只需要听从统治者的命令行事即可,不必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此,方能安定天下!”
  周围的学子们纷纷点头称是,对公子哥儿的见解表示赞同。
  有人甚至出言讥讽秦羽:
  “就这?这也算问题?看来你这寒门学子,也不过如此!”
  秦羽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带着微笑,反问道:
  “兄台此言差矣。圣人此言,并非要愚民,而是要引导百姓。‘使由之’,指的是要引导百姓遵循正道,而非盲从;‘不可使知之’,指的是不必让百姓了解所有政事细节,而非剥夺他们知情权。”
  公子哥儿没想到秦羽竟然敢反驳自己,脸色顿时有些难看,强辩道:
  “一派胡言!圣人之意,岂是你这等寒门学子能够揣度的?”
  秦羽依旧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说道:“兄台此言太过武断。圣人之言,博大精深,岂能断章取义?《论语·泰伯》篇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兄台所言,只是其中一种解释,却并非圣人本意。”
  公子哥儿脸色涨红,强压怒火道:“那你说,圣人是什么意思?”
  秦羽从容答道:“‘民可使由之’,并非要愚民,而是要‘导’民。百姓如同流水,需要疏导,而非堵塞。引导百姓遵循正道,使其安居乐业,这才是‘使由之’的真谛。至于‘不可使知之’,也并非要剥夺百姓的知情权,而是指不必让他们了解所有政事细节。治国如同行医,大夫用药,病人只需知道药效,不必了解药理。国家大事,亦是如此。”
  “你这是强词夺理!”公子哥儿怒道,“圣人明明说的是……”
  秦羽打断道:
  “兄台且慢。《孟子·尽心下》中,孟子也曾解释过这句话。他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语乃‘小德之贼’所言。真正的圣人,应当‘教民’而非‘愚民’。”
  公子哥儿哑口无言,周围的学子也开始窃窃私语。
  秦羽继续说道:
  “《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就是要爱民、教民。而《中庸》也强调‘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之道,在于平衡和谐,育万物生长,同样也包括教化百姓。”
  “圣人之所以说‘不可使知之’,并非要隐瞒真相,而是要根据百姓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就好比教孩童读书,也要从简单的字词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让他们学习复杂的经义。”
  公子哥儿听得脸色青一阵白一阵,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秦羽最后总结道:
  “总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并非要愚民,而是要引导百姓遵循正道,使其安居乐业。同时,也要根据百姓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教化他们。这才是圣人的真正用意,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之道。”
  周围的学子们纷纷点头称是,看向秦羽的目光也充满了敬佩。
  果然,那公子哥儿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秦羽心中暗喜,看来这些公子哥儿也不过如此。
  他继续追问,步步紧逼,让那公子哥儿颜面尽失。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
  那公子哥儿恼羞成怒,指着秦羽骂道。
  秦羽哈哈大笑:
  “强词夺理?在下只是就事论事罢了。兄台既然自诩精通儒家经典,为何连这些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周围的学子们也跟着起哄,纷纷嘲笑那公子哥儿。
  那公子哥儿羞愧难当,拂袖而去。
  秦羽看着他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他正要转身离开,却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叫住了他:
  “这位兄台,请留步!”
  秦羽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穿锦袍的年轻人正向他走来。
  这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气宇轩昂,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阁下是?”秦羽问道。
  锦袍年轻人拱手施礼,笑容可掬:
  “在下李怀瑾,适才兄台高论,听得在下心悦诚服,不知可否赏脸,到茶楼一叙?”
  秦羽略一沉吟,便爽快答应:
  “当然,这位兄台请。”
  两人来到附近一家名为“清风雅韵”的茶楼,李怀瑾点了上好的龙井。
  并让小二送上几碟精致的点心。
  茶香袅袅,氤氲在两人之间。
  “兄台适才的辩论,真是精彩至极,将那酸腐书生说得哑口无言,真是大快人心!”
  李怀瑾举起茶杯,向秦羽示意。
  秦羽也举杯回敬,笑道:
  “雕虫小技,让兄台见笑了。在下不过是略懂皮毛,信口胡诌罢了。”
  “兄台过谦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