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经济特区的特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朱允熥倒是不知道辽东官员的心思。
从这边巡视完了之后,并没有原路返回,而是兜了个圈子,走新路线返回。
“什么什么?陛下不原路返回?还要走我们这边,这他娘的不完犊子了?”
“靠!本以为躲过一劫,没曾想还是陛下棋高一着啊!”
“快快快,陛下还没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这他娘的造的什么孽,陛下不好好在京城待着,出来巡视天下干啥嘛。”
“还好不是微服私访哦,不然的话情况更糟糕。”
“完啦,来不及了,陛下的下一站就是我们这里了,呜呜呜。”
对于朱允熥突然变更路线,兜个圈子回京的事情,那些在沿途路线的官员欲哭无泪的想骂娘。
在京的各部接到了朱允熥的加急奏折,只感觉要疯。
“善民堂?陛下倒是真对那群人看得重,但是也要考虑一下我们的压力吧?”
“就是啊,不让我们加班,但是这么多工作,不加班能完成吗?”
“喂喂喂,工部的,你敢来我们户部抢人?你要死啊!”
“放你妈的猪屎狗臭癞蛤蟆屁!这人本来就是我们工部的!这叫物归原主!”
“老大,这人好像还真是我们先前从工部借来的。”
“我不管人从哪借的,我户部现在要人,我不管你们去骗还是去抢,给我找人来!”
“经济特区?要给特权?唔……房租免费?怎么样?”
“这不行吧,再加个五年内在原本应该缴纳的税额上少交一点点。”
“这怎么能行呢,税务乃重中之重……”
“怎么不行了,少浇点税,你个老家伙知道能带来多大经济不?大明经济为什么起不来,还不就是税太高了!”
“你……不可理喻!我要找陛下圣裁!”
没过多久,正在赶路中的朱允熥便收到了来自户部的六百里加急奏折。
朱允熥打开奏折,目光急切的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只见上面详细地写明了关于经济特区所享有的一系列特权。
每一项都经过精心推敲和拟定,显然户部对此事下足了功夫。
朱允熥仔细阅读着奏折中的每一个条款,时而眉头紧蹙,陷入沉思,时而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对于其中一些不合理或者可能引发问题的地方,朱允熥毫不犹豫地拿起笔来,在旁边划划改改。
有些条款被他果断删除,而另一些则根据自己的想法添加进去,使其更加完善和合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朱允熥终于完成了对这份奏折的修改。
朱允熥看着手上的奏折,如此一来,这个经济特区的规划应该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随后,朱允熥六百里加急将这份经过修改后的奏折重新封装好,尽快送回户部,等待进一步的审议和执行。
当户部收到朱允熥的批复,不禁感叹朱允熥的大手笔。
这特娘的什么叫大手笔?
这特娘的就叫大手笔!
户部当即便将此事传达给了刘三吾,并严令他务必抓紧时间印刷足足两百万张报纸,以最快的速度将此消息传遍整个天下。
接到命令后的刘三吾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组织人手,让他们日夜不停地赶工印制。
那些工人在昏暗的烛光下忙碌着,机器轰鸣声响彻整个工坊,一张张白纸被快速地送进印刷机里,转眼间便变成了承载重要信息的报纸。
经过数日不休不眠的努力,终于成功完成了两百万张报纸的印制任务。
随后,这些刚刚新鲜出炉、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被马不停蹄地送往全国各地。
它们如同插上翅膀一般,飞速传播开来。
而这份名为大明日报的报纸,在民间所引起的轰动效应简直超乎想象,它就像一块从天而降的巨大陨石,猛地砸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巨浪,引发了一场惊涛骇浪般的震撼。
人们争相传阅,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对于其中所刊载的消息感到无比惊讶和兴奋。
“我去,经济特区!朝廷要建经济特区,领先各省府一步?”
“凡经济特区的商业,三年内房租免费,五年内应缴税额的总额减免百分之五,并可直接转为当地经济特区户口。”
“建学府、兴商业等所有政策经济特区全部获得优先权?”
“一共五个经济特区,金陵已经确定了,还剩四个暂定,命各地官员自行上奏。”
“我滴妈,我要是在经济特区,那岂不是说,各种福利待遇优先享受?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
“恭喜你答对了,而且经济特区商业减免商税了,而且上面还说了,子女有优先进入学府权。”
“科考选举官员,优先从经济特区选举,哪怕是外放,经济特区也有优先权。”
“经济特区就是啥都优先的意思呗?那还说啥,现在金陵已经确定了,而且金陵还是帝都,乃经济特区之首,不说了,搬家!马上举家迁入金陵。”
经济特区那一个个优先权,让无数商人嗅到了巨大商机。
这特么的……经济特区就是要重点培养的意思啊。
“呜呜,皇上,臣泣血禀奏,经济特区一定要考虑我们川蜀之地啊,我们这里太需要扶持了。”
“陛下,臣于台前叩首再叩首,我岭南之地,经陛下经常把人流放岭南,现在人口大幅度上升,作为优先流放之地,理当成为经济特区啊。”
“陛下!辽东这里还有宁古塔呢,也适合流放啊,而且宣府被制裁了,辽东还需要经济特区来带动了,陛下,请考虑考虑我们辽东啊。”
“陛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经济特区必须要考虑我们杭州啊!我们这还有秦淮河呢,不仅白天发展经济,晚上也可以带动经济的,陛下。”
“呜呜,陛下,我们福建沿海,大力发展海军,最需要经济带动了,陛下,看看我们这边吧。”
各地官员的奏折如雪花般送到京城,都是希望自己所在之地列为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