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谁规定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老臣们听着皇帝的话让他们越听越心虚,额头上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后背的衣衫也被冷汗浸湿。
  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一般,一下一下地敲打着他们的心,使得他们原本还想强词夺理的念头,都被死死地压了回去,再也不敢肆意反驳。
  “陛下,臣等知错,但还请陛下念在家族昔日之功,从轻发落啊。”
  老臣们无奈之下,只能再次苦苦哀求道。那声音里已全然没了先前的底气,变得虚弱而又颤抖,只剩下一丝如风中残烛般微弱的希望,在他们心头摇曳着。
  皇帝微微皱眉,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从一众老臣身上扫过,语气沉稳而严肃地说道:“诸位爱卿,朕念及你们家族往昔之功,才与你们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你们可知道,科举一旦被垄断,那后果绝非只是朝堂之上人才匮乏这么简单。”
  皇帝顿了顿,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继续说道:“如今世家大族凭借着掌控推荐信、操纵科举的手段,牢牢占据着庙堂高位,尽享荣华富贵。可那些寒门人才呢?他们十年寒窗,满腹经纶,却屡屡在科举之路上碰壁,屡试不第啊!长此以往,他们心中的愤懑与怨恨只会越积越深,犹如即将喷发的火山,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老臣们面面相觑,嘴唇微微颤抖,想要开口辩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皇帝见状,微微提高了声调,语气中带着几分警示:“远的不说,就说那前朝的黄巢之乱,为何会发生?不就是因为科举之路被堵死,寒门子弟报国无门,最终揭竿而起,对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展开了血腥的报复吗?那一场大乱,世家几近灭门,血流成河,繁华的景象瞬间化为乌有,这便是前车之鉴呐!”
  老臣们听着皇帝提及这段沉重的历史,身体忍不住微微颤抖,脸色越发苍白,可仍有几位心存侥幸,试图狡辩几句。
  一位老臣硬着头皮说道:“陛下,那……那只是前朝的个例,我大晋如今国泰民安,怎会发生如此祸事啊。”
  皇帝冷哼一声,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个例?爱卿莫要自欺欺人了。还有那刘裕,他代晋自立之时,因司马家久居高位,却治国无方,致使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刘裕一怒之下,竟按户口本杀绝司马家,斩草除根呐!这等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皇帝站起身来,龙袍随风飘动,更显威严,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振聋发聩:“如今你们世家大族垄断科举,阻塞贤路,与那前朝又有何异?你们就不怕哪一日,也有寒门子弟如黄巢一般,愤而起义,将你们这些世家连根拔起?难道你们也想看着后世子孙都在黄河边上被人砍杀,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吗?”
  老臣们听到此处,再也无法维持镇定,老泪纵横,纷纷伏地痛哭。有的口中喃喃自语着家族不易,有的则仍不死心地狡辩道。
  “陛下,我等家族也是一心为大晋,只是……只是底下有些子弟不懂事,犯了错,绝非有意要阻塞贤路啊。”
  皇帝脸色一沉,怒斥道:“不懂事?你们身为家族长辈,平日里对族中子弟是如何教导的?任由他们在科举中舞弊,操纵仕途,这岂是不懂事能解释得通的?若人人都以不懂事为借口,那国法何在?大晋的江山社稷又将何去何从?”
  老臣们被皇帝问得哑口无言,只是一个劲儿地磕头求饶,大殿内只听见咚咚的磕头声和他们的啜泣声。
  皇帝看着眼前这群老臣,心中也是五味杂陈,良久,他缓缓坐下,语气稍稍缓和了些,但依然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给你们指了条明路,若是家族能痛改前非,日后积极配合科举改革,为国家选拔真正的贤才,朕或许会考虑从轻处置。否则,你们就莫要怪朕不讲情面了。”
  老臣们深知皇帝心意已决,此时再多说也是无益,只能满心无奈地止住哭声,颤颤巍巍地退出皇宫。
  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这场与太子和顾浩然的较量,自己这一方已然是彻底处于下风了,再无回天之力。
  而太子和顾浩然在得知皇帝的这般态度后,更是坚定了整顿科举的决心。他们就如同战场上听到了冲锋号角的勇猛战士一般,马不停蹄,加快了审讯的进度。
  大理寺内,日夜灯火通明,顾浩然亲自坐镇,率领一众官员不辞辛劳,日夜奋战。他们仔细梳理着每一条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反复核实每一份证词,只为将世家大族的罪行彻查清楚。
  在这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所有的罪行都已查明,一份详尽的审讯报告被呈现在了太子和皇帝的面前。那报告厚厚的一沓,犹如一座沉甸甸的大山,承载着世家大族罄竹难书的恶行。
  报告中事无巨细地详细列举了世家大族的种种舞弊行为,从暗中操纵考题泄露,到明码标价售卖推荐信,再到与各级官员相互勾结,编织成了一张错综复杂、密不透风的黑暗大网。
  每一项罪行的描述都清晰明了,每一个证据都确凿无疑,还有那些勾结官员的往来书信、证人的亲口证词等等,铁证如山。
  数日后,皇帝当着众臣的面,郑重地下令道:“太子,此事便全权交由你处置,务必让那些违法乱纪的世家子弟得到应有的惩处,还大晋一个清明的朝堂,为科举改革扫除一切障碍。”
  太子决定在长江边上,举行一场盛大而又严肃的审判,以儆效尤,向天下昭示对科举舞弊和世家垄断的零容忍态度。
  这一日,长江之畔,人山人海。江风呼啸而过,吹得岸边的旗帜猎猎作响,似在为即将到来的审判呐喊助威。
  一群身着素服的读书人整齐地站在一旁,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敬畏,见证着这历史性的一刻。
  在江边的高台之上,香案已经摆好。顾浩然与太子并肩而立,他们的面容冷峻而庄重。
  太子亲自拿起一束香,点燃后,朝着黄帝的方向,恭敬地拜了三拜。那袅袅升起的香烟,在江风中缓缓飘散,仿佛带着众人的祈愿与对公正的执着,飘向天际。
  太子站起身来,他的目光扫视着台下那群被押解着的作弊者和世家子弟,眼神中充满了厌恶与愤怒。
  他缓缓开口,声音响彻整个江边:“尔等世家,本应秉持家族之荣耀,为大晋之昌盛贡献力量。然你们却因一己私欲,垄断科举,操纵仕途,让无数贤才被埋没,让我大晋之根基被侵蚀。你们的所作所为,是对国法的亵渎,是对天下学子的不公,更是对大晋江山社稷的背叛。今日,孤便在此,以黄帝之名,对你们这些尸位素餐又垄断科举的世家子弟做出裁决。这长江之水,奔腾不息,见证着大晋的兴衰荣辱。今日,它也将见证正义的降临。”
  说罢,太子一挥手,刽子手们手持寒光闪闪的大刀,走上前来。那些世家子弟们顿时惊恐万分,开始大声求饶。
  “太子殿下,饶命啊!我们知错了!”
  “我们再也不敢了,请殿下开恩!”
  他们的声音在江边上空回荡,却无法打动太子那颗坚定的心。
  太子不为所动,他的眼神中透着决绝:“犯下如此重罪,若不惩处,何以服众?何以告慰天下学子?”
  就在刽子手即将行刑之际,一群老臣匆匆赶来。
  他们是世家在朝中的代表,仍不死心地妄图挽救自家子弟。
  为首的老臣头发花白,脸上皱纹纵横交错,他颤巍巍地走到太子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哭诉道:“太子殿下,老臣们知晓这些子弟犯了错,但他们年少无知,被家族中一些不肖之人误导,还请殿下网开一面,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家族多年来对大晋忠心耿耿,为朝廷输送了无数人才,不能因这一次的过错就将他们全部处死啊。”
  太子皱起眉头,冷冷地看着这些老臣:“年少无知?他们在科举中舞弊,垄断仕途,阻碍国家选拔贤才,这岂是年少无知能解释的?你们家族的忠心,难道就是用这种方式来体现的吗?”
  老臣们见太子态度坚决,便将矛头转向顾浩然:“顾大人,你身为大理寺狱丞,难道就不能劝劝太子殿下,非要赶尽杀绝吗?你可知道,一旦这些世家子弟被处死,将会引起朝堂震动,对大晋的稳定不利啊。”
  顾浩然向前一步,毫不畏惧地直视着老臣们,义正言辞地说道:“诸位大人,你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大晋的稳定,可你们想过那些被你们家族排挤在外的寒门学子吗?他们日夜苦读,满怀报国之志,却因你们的垄断而报国无门。你们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动摇大晋根基之人。你们所谓的家族荣耀,不过是建立在无数贤才的痛苦之上。”
  老臣们被顾浩然的话气得脸色涨红,其中一位脾气暴躁的老臣指着顾浩然大骂:“你一个小小的狱丞,竟敢如此顶撞我们,你可知我们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
  顾浩然冷笑一声:“大人,我只知道在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们地位多高,威望多大,只要触犯了国法,就必须受到惩处。你们为了自家子弟,不惜来此扰乱法场,这难道就是你们口中的忠诚和正义吗?”
  老臣们还想争辩,顾浩然继续说道:“你们家族长期把持科举,导致人才凋零,国家缺乏新鲜血液。长此以往,大晋如何能在这乱世中立足?你们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安危,简直是罪大恶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