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白帝托孤平五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刘备白帝病重
刘备自猇亭兵败,一路狼狈逃至白帝城,那曾经的雄心壮志仿佛被这场惨败消磨殆尽,整个人变得萎靡不振,好似一朵失去了水分的鲜花,迅速地枯萎下去。他躺在白帝城的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那原本坚毅的脸庞此刻爬满了憔悴,双眼深陷,却依旧透着一丝不甘与忧虑,仿佛心中还有诸多牵挂放不下。
他时常望着窗外的天空,思绪飘回到往昔与兄弟们一起征战的岁月,关羽、张飞的音容笑貌不断在脑海中浮现,每每想起,心中便是一阵刺痛,那痛犹如千万根针在扎着他的心,让他忍不住微微皱眉,发出痛苦的低吟。他暗自悔恨自己的冲动,若不是一心想着报仇,急于出兵东吴,又怎会落得如今这般田地,让蜀汉遭受如此重创,可事已至此,再多的悔恨也无济于事了。
身边的侍从们进进出出,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看着刘备这般病重的模样,皆是一脸忧色,却又不敢多言,只能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分内之事,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压抑而悲伤的氛围,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沉重起来,让人喘不过气。
刘备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了,那身体每况愈下,就像一盏即将燃尽的油灯,随时可能熄灭。他强撑着精神,唤来身边的近臣,虚弱地说道:“去……去把丞相诸葛亮,还有诸位重臣都叫来,朕……朕有话要说。”那声音轻得如同风中的烛火,摇曳不定,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近臣赶忙领命而去,不敢有丝毫耽搁。
托孤情深意重
诸葛亮等人听闻刘备召见,心急如焚地赶到白帝城,一路上,众人皆是神色凝重,心中隐隐猜到了几分刘备召见的缘由,却又不敢往那最坏的方面去想,只是脚步匆匆,恨不得立刻飞到刘备身边。
当他们进入刘备的寝宫,看到病榻上那形容枯槁的刘备时,心中一阵酸楚,眼眶瞬间就红了。诸葛亮更是眼眶含泪,他快步走到刘备床前,“扑通”一声跪下,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说道:“陛下,臣等来了,陛下龙体欠安,还望保重啊。”其他重臣也纷纷跪地,一个个面露悲痛之色,整个房间里顿时响起一片啜泣声。
刘备微微抬起手,那手颤抖着,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示意众人起身。他看着眼前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臣子,尤其是诸葛亮,眼中满是信任与不舍,缓缓开口道:“朕……朕怕是不行了,如今蜀汉正值多事之秋,朕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这蜀汉的江山和朕那不成器的儿子刘禅啊。”说罢,他剧烈地咳嗽起来,那咳嗽声仿佛要把心肺都咳出来一般,让人听着揪心不已。
待咳嗽稍缓,刘备接着说道:“丞相啊,你之才德,朕深知之,朕今日将刘禅托付于你,望你能辅佐他,如父事之,莫要让我蜀汉的基业毁于一旦啊。刘禅生性懦弱,还需你多多教诲,让他勤勉治国,莫要懈怠了国事。”诸葛亮听闻,泪流满面,他再次跪地,叩首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心力,辅佐太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负陛下所托。”那话语掷地有声,仿佛是在对刘备立下最庄重的誓言,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蜀汉的忠诚与对刘备的感恩之情。
刘备又看向其他重臣,一一叮嘱着,让他们齐心协力,辅佐刘禅,众人皆涕泣拜领,那场面感人至深,仿佛是一场生离死别的托付,每个人的心中都沉甸甸的,既有对刘备的不舍,又肩负起了那守护蜀汉未来的重大责任。
刘备驾崩之哀
刘备交代完后事,仿佛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那原本紧绷着的精神也松懈下来,整个人显得更加虚弱了。他的眼神开始变得迷离,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仿佛要将这些熟悉的面容都刻在心底,带着一丝眷恋,一丝不舍,还有一丝对蜀汉未来的期许。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可最终只是发出了几声微弱的气息,那气息越来越弱,如同风中即将消散的轻烟。终于,刘备缓缓闭上了双眼,那双手也无力地垂落在床榻边,一代枭雄,就此驾崩,离开了这纷争不断的三国乱世。
顿时,寝宫内哭声震天,诸葛亮等人伏地痛哭,那哭声悲切而绝望,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有的臣子用拳头捶打着地面,懊悔自己没能再多为刘备做些什么;有的则掩面而泣,泪水从指缝间不断滑落,打湿了衣衫,他们为刘备的离去而悲痛,更为蜀汉的未来而忧心忡忡。
整个白帝城也笼罩在一片哀伤的氛围之中,士兵们听闻刘备驾崩的消息,皆面露悲色,有的默默低下了头,眼中闪着泪花;有的则朝着刘备所在的寝宫方向跪地行礼,那动作整齐而庄重,仿佛在为他们逝去的主公送行,那悲伤的情绪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在城中蔓延开来,让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巨大的悲痛之中。
刘禅继位之始
在一片悲痛与肃穆之中,刘禅继位,登上了那蜀汉的皇位。他身着龙袍,头戴冕旒,可那龙袍穿在他身上,却显得有些松垮,仿佛他稚嫩的肩膀还无法撑起这偌大的蜀汉江山,那冕旒上的珠帘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却好似在诉说着他此刻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刘禅站在朝堂之上,望着下方的群臣,眼神中透着一丝怯意,他自幼生长在皇宫之中,被众人呵护着长大,未曾经历过太多的风雨,如今突然要肩负起一国之君的重任,心中自是惶恐万分。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手心里满是汗水,那汗水浸湿了掌心,却浑然不知,只是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镇定一些,可那微微颤抖的嘴唇还是出卖了他此刻的心情。
诸葛亮站在一旁,看着刘禅这般模样,心中暗自叹息,他深知刘禅性格懦弱,要担当起这蜀汉的大任,还需要自己多多费心引导。他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却又带着一丝长辈的关怀,说道:“陛下,如今您已登基,当以国事为重,勤勉治国,臣等定会全力辅佐,还望陛下莫要惧怕,有何疑难之事,尽可与臣等商议。”刘禅听了诸葛亮的话,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赶忙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朕……朕定当努力,还望丞相多多教诲。”那声音虽还有些稚嫩,却也透着一股想要做好的决心,让群臣心中稍感安慰,只是这蜀汉的未来,在这新主初立之时,依旧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曹魏五路伐蜀
曹魏那边,听闻刘备驾崩,刘禅新立,曹丕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便心生一计,联合五路大军,企图一举灭掉蜀汉。这五路大军分别从不同方向朝着蜀汉进发,犹如五头凶猛的恶狼,张着血盆大口,准备将蜀汉这块“肥肉”撕咬殆尽。
第一路是由曹真率领的魏军,他们兵强马壮,气势汹汹地朝着汉中而来,那行军的队伍浩浩荡荡,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一条黄色的巨龙在大地上蜿蜒前行,所过之处,连鸟儿都惊得四处飞散,那马蹄声“哒哒哒”地响,好似战鼓擂动,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士兵们个个神情严肃,眼神中透着必胜的决心,仿佛蜀汉在他们眼中已是囊中之物。
第二路是由孟达率领,孟达本就心怀野心,此时投靠曹魏,想着借此次机会立下大功,好为自己谋取更多的荣华富贵。他率领着军队,沿着水路进发,战船在江面上一字排开,密密麻麻,那船头劈开江水,溅起层层白色的浪花,好似一群白色的骏马在奔腾跳跃,战船上传来士兵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彰显着他们的士气高昂。
第三路则是由东吴孙权派出的军队,孙权虽与蜀汉有过交锋,但此刻为了自身利益,也选择与曹魏联手。东吴的士兵们身着轻便的战甲,行动敏捷,他们穿梭在山林之间,那身影如同灵活的猴子,快速地朝着蜀汉边境靠近,山林中不时传来兵器碰撞的声响,仿佛是他们奏响的出征曲,为这场伐蜀之战增添了几分紧张的氛围。
第四路是由南蛮孟获召集的蛮兵,那些蛮兵们一个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他们手持奇特的兵器,有的挥舞着狼牙棒,那狼牙棒上的尖刺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能轻易地撕开敌人的身体;有的拿着弓弩,那弓弩的弦拉得紧紧的,好似随时都会射出致命的一箭。他们呼喊着怪异的口号,那声音在山谷间回荡,让人听之毛骨悚然,如同一群从深山里冲出来的野兽,充满了野性与破坏力。
第五路是由羌兵组成,羌兵们骑在高头大马上,那战马膘肥体壮,奔跑起来速度极快。他们身着独具特色的服饰,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一面面张扬的旗帜。羌兵们擅长骑射,他们在草原上奔驰着,时不时张弓搭箭,朝着天空射出几箭,那箭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带着呼啸声,展示着他们的武力,朝着蜀汉呼啸而来,气势非凡。
诸葛亮闻危之思
诸葛亮在成都,很快便收到了曹魏五路大军伐蜀的消息,他坐在丞相府中,眉头紧锁,手中的羽扇也停止了摇动,那深邃的眼眸中透着凝重与深思,仿佛在那平静的外表下,思绪已经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动起来。
他心中暗自思忖:“曹魏此举,着实阴险,趁我蜀汉新丧,主少国疑之时,联合五路大军来犯,形势危急啊。只是这五路大军各有其特点,若要一一击退,谈何容易,需得想出巧妙之策,方能不费一兵一卒化解此危机,保我蜀汉安稳。”他站起身来,在房中来回踱步,那脚步声沉稳却又略显急促,每一步都好似踏在蜀汉的命运之上,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诸葛亮回想着五路大军的情况,分析着各自的利弊,时而停下脚步,望向窗外,仿佛要从那蓝天白云中寻得一丝灵感。他深知此刻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一旦应对不当,蜀汉便有亡国之危,那多年来刘备的心血,众多将士们用生命守护的江山,就将毁于一旦,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身边的侍从们看着诸葛亮这般模样,也都不敢出声打扰,只是静静地守在一旁,整个丞相府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仿佛一场无声的战斗正在这里悄然酝酿,而诸葛亮就是那指挥这场战斗的关键人物,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想出应对之策,扭转这不利的局面。
巧施计策退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诸葛亮心中已然有了应对之策。他先是派人前往马超所在之处,那使者快马加鞭,一路上扬起阵阵尘土,好似一条灵动的黄龙,带着蜀汉的希望而去。
马超本就与羌人有着深厚的渊源,其威名在羌地如雷贯耳,羌兵们对他甚是敬畏。诸葛亮便是利用这一点,让马超率部在西平关驻守,只待羌兵到来。当羌兵远远看到马超的军旗,那原本高昂的士气顿时消减了大半,他们心中惧怕马超的勇猛,行军的脚步也变得迟疑起来。马超则趁机率领士兵们在关前耀武扬威,他骑在战马上,身姿矫健,那战马嘶鸣一声,仿佛是在向羌兵示威,马超手持长枪,在空中挥舞几下,带起阵阵风声,“呼呼”作响,那威风凛凛的模样,让羌兵们不敢轻易上前,最终只能无奈退兵,这一路危机便轻松化解。
对于孟达那一路,诸葛亮深知孟达此人反复无常,心中多有顾虑。他便写了一封密信,派人悄悄送给孟达。信中言辞恳切,分析了孟达如今的处境以及投靠曹魏的利弊,又提及往日的情谊,让孟达心中犹豫不决,行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同时,诸葛亮又故意泄露消息,让曹魏对孟达起了疑心,曹真派人去监视孟达,孟达心中越发惶恐,生怕两边都不讨好,最后干脆按兵不动,这一路也就暂时被困住,无法对蜀汉构成威胁了。
南蛮孟获那一路,诸葛亮早有安排,他命魏延率领一军,佯装败退,且战且退,将孟获的蛮兵引入那早已设好的陷阱之中。那陷阱周围布满了荆棘与绊马索,蛮兵们不知是计,追着魏延一路狂奔,待进入陷阱区域,只听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蛮兵们纷纷摔倒,被荆棘划伤,手中的兵器也丢得七零八落,一时间乱成一团。魏延则率军杀回,那喊杀声震天,吓得孟获赶忙带着残兵逃窜,这一路蛮兵也被击退,灰溜溜地退回了南蛮之地。
东吴孙权这一路,诸葛亮深知孙权并非真心要与蜀汉为敌,只是想趁机谋取些利益罢了。他便命邓芝为使者,出使东吴,去说服孙权。邓芝领命后,整理衣冠,神色从容地踏上了前往东吴的船只。一路上,江水滔滔,那船只如一片轻盈的树叶,在江面上飘荡,邓芝却无心欣赏这沿途的风景,心中只想着如何凭借自己的口才,说服孙权改变主意。
邓芝到达东吴后,面见孙权,一番慷慨陈词,分析了吴蜀联盟的利弊,又点明了曹魏的狼子野心,若是吴蜀相争,只会让曹魏坐收渔翁之利。孙权听后,心中暗自权衡,觉得邓芝所言极是,便打消了继续伐蜀的念头,下令撤军,东吴这一路大军也随之退去。
最后便是曹真率领的魏军,诸葛亮料到曹真急于求功,必然会冒进。他命赵云率一军在阳平关坚守,只守不攻,凭借那关隘的险要地势,挡住魏军的攻势。赵云站在关楼上,望着关外那密密麻麻的魏军,眼神中透着冷峻与决然,他手持长枪,身姿挺拔,任凭魏军如何叫阵,如何挑衅,他都纹丝不动,那关隘就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魏军久攻不下,士气渐渐低落,最终也只能无奈退兵。
就这样,诸葛亮安居成都,凭借着他卓越的智谋,不费一兵一卒,便使这五路大军或退或困,成功化解了这场关乎蜀汉生死存亡的危机,让蜀汉在这三国乱世之中,又一次稳住了脚跟,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故事,而诸葛亮的智慧之名,也在这一场危机中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众人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