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208章 李善长,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之前,我就说过了,统治那么大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人才来统治。
  汉朝初期分封制和功勋集团,外戚集团联合统治,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仍然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虽然采取了察举制度,希望可以为朝廷选拨人才。
  可人是自私的,选拔人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慢慢滋生出了利益集团,
  他们侵占百姓田产,把持地方掌权,俨然一个小朝廷,成为士族。
  这时候王莽改制,应运而生。
  可惜,王莽志大才疏,面对新的形势,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是采取复古,希望回到所谓的大同社会。
  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产物。而且,人都是自私的,之所以形成新的士族,就是人性贪婪,官官相护。
  王莽的改制,触动了全天下的利益,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推翻。
  刘秀虽然是天选之子,却不得不和士族合作,共同统治。
  虽然皇族和士族都在壮大,可是,架不住士族人多。而且东汉皇帝普遍短命,前任皇帝的外戚还演化成新的士族。
  皇权日益衰微,又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只能依靠宦官。东汉也成为第一个宦官专权的王朝。
  宦官和士族的倾轧下,弄的民不聊生,最后爆发了黄巾起义,把强盛的东汉,送入了cpU。
  历朝历代中,唯独是汉朝以强而亡。还不能说明问题?
  再强大的王朝,如果以压迫最广大的老百姓为基石,注定要灭亡。
  东汉末年,士族开始崛起。他们各自拥护自己看中的明主,各自为政,分为魏蜀吴三国。
  曹操凭借自己的威望,还能压制士族。曹丕即位,不得不向士族妥协。
  士族的实力进一步扩大,甚至到了藐视皇权的地步。
  前面说的伐蜀功臣,邓艾无辜被杀,多年沉冤不得昭雪;钟会发动叛乱,丝毫没有触及到家人。
  刘裕的外甥,身为皇帝的刘裕,也是没有办法。
  魏晋南北朝,也是士族最为猖狂的朝代。为了保护皇权,他们不得不分封自己的儿孙。
  也正是因为国家太大了,统治者找不到可以源源不断吸收人才的方法,造成朝局混乱。
  到了隋朝唐,发明了科举制度,国家可以相对公平的吸收人才,国家才没有那么混乱。
  这也是你们看到,宋明清,相对稳定的的原因。
  宋朝矫枉过正,重文轻武,国家羸弱。
  明朝的时候,就放宽了对武将的束缚,朱元璋还试图把宗室拉进来,妄图制造新的平衡。”
  “老朱的想法是好,可惜拉一个人入伙,就要重新利益分配。
  在明朝初年,魏国公徐达的俸禄最高,一年五千石粮食,韩国公李善长少一点,四千石,其他公爵三千石,侯爵一千五百石。
  亲王却是五万石,可以看出老朱的分配比是二十比一,也就是说,功勋阶层拼死拼活,也只能分到少许的蛋糕。
  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的。”
  说到这,朱元璋也不好意思了。就是他几个儿子,也表情怪异的看着老朱:
  老朱也不好意思了:“嘿嘿,国朝初定,咱也是想减少老百姓的负担。”
  马秀英都看不下去了:“重八,减少负担,还给孩子们一年几万石粮食,他们八辈子也吃不完啊。”
  “嘿嘿,看直播,看直播。”
  “人性是贪婪的,功勋分配的财富都少得可怜,更不要说文臣了。
  朱元璋没死的时候,还只是对功勋集团宣战,胡惟庸案扩大到功勋集团,就是这帮人在推波助澜。
  朱元璋被这帮人裹挟,不得不杀了这些功臣。”
  【你放屁呢,朱元璋是谁?会被这些人裹挟?】
  “要不就说明粉是邪教,见谁喷谁,看不得别人说真话。难道我说错了吗?
  关于李善长的死,明史和明实录就有截然不同的记载。
  明史中李善长虽然退休,但是人老心不老,依然和胡惟庸眉来眼去,甚至想要等胡惟庸谋反之后,做什么劳什子淮西王。”
  老朱一家听说,都是大惊失色:李善长要谋反?
  还要当什么劳什子的淮西王?
  “父皇,稍安勿躁,李相国为我大明鞠躬尽瘁,绝不会生二心,定然是后面的清朝在抹黑我们父皇。”
  老朱恨得咬牙切齿,“这些清朝人,抢了咱大明江山,还要黑咱,简直罪不可赦。”
  “谁说不是,父皇息怒。”
  一家人接着听豌豆直播:“明实录中对李善长案,却是另外一种记载。先是御史告发李善长,说李善长图谋不轨,结党营私。
  御史接连对李善长三次攻击,朱元璋都没有采纳。
  接着御史就开始攻击李善长的兄弟和侄子,老朱无奈之下,不得不把李善长的侄子下狱。”
  【你说什么呢?朱元璋会被文臣妥协?】
  “朱元璋是借空印案,郭桓案,杀了数万文臣。
  可是,文臣不像是武将,功勋要靠战功去拼。等统一战争结束后,武勋集团就不能在扩张势力了。
  文臣不一样,他就像是韭菜一样,只要明朝还实行科举,就会一茬又一茬的出现,根本就杀不完。
  洪武初年,朱元璋一度废掉科举。甚至杀了一批又一批读书人,可是洪武十七年,重新开始科举考试,就是对文人集团的让步。
  在这之后朱元璋再也没有对读书人大举杀戮。因为即便是朱元璋,也找不到更好选拨人才,统治国家的方式。”
  “明实录中,对李佑等人的问题也有明确记载,朱元璋在会见李善长之后,看李善长年老体衰,想要放了李佑,以宽慰李善长的心。
  可以看出,即便是到了晚年,朱元璋也没有你们明粉想象中的那样嗜杀成性,六亲不认。
  对李善长这老臣,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所以,朱标是朱元璋的剑鞘,马秀英是朱元璋的剑把。马秀英是洪武大臣的妈,都统统见鬼去吧。
  这些都是清朝为了断绝人们对明朝思念,编造的谎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