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帝心垂青,深宫波澜再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秋风渐起,宫中景致未因季节的变化而失色,反而因满地金黄的树叶与高耸的宫墙相映成趣。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在青石地板上,似乎将整个皇宫笼罩在一层宁静的氛围之中。然而,宁静的表象下,暗潮涌动。宫廷内的权力争斗愈演愈烈,所有的波澜都如秋日的微风般,无声而迅猛。
  自从毓安和毓荣茵在御花园中救下太后,并及时揭穿惠妃阴谋后,兄妹二人的声望在宫中迅速攀升,康熙帝对他们的信任愈发深重。兄妹二人年纪虽轻,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智慧与勇气,尤其是在处理太后遇险和揭露惠妃阴谋一事上,他们的果敢与机智不仅赢得了康熙的信任,更引起了朝中大臣和后宫嫔妃的注目。
  太后自那日受惊之后,康熙帝逐渐将毓安和毓荣茵引入宫廷的核心。他意识到,这两个孩子具备超越年龄的智慧与胆识,若加以培养,定能成为大清未来的中流砥柱。于是,他决定让毓安逐步参与朝堂事务,让毓荣茵则协助后宫嫔妃,培养他们处理宫廷和朝政纷争的能力。
  这一天,毓安与毓荣茵再次奉旨御书房觐见康熙帝。宫道幽深,毓安一袭玄衣,身姿挺拔,步履稳健,神情沉稳内敛,眉宇间透着几分锐利;毓荣茵则身着一件水绿色旗装,行走间气质优雅,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贵气与温婉的端庄。
  “哥哥,今日皇帝姨父召我们入宫,怕是有要事相商。”毓荣茵低声说道,语气中虽有些许疑惑,但却并未显露出一丝畏惧。自幼在深宫长大,她对这风云诡谲的环境早已习惯,并愈发精通应对之道。
  毓安微微颔首,嘴角露出一抹淡笑:“不出所料,皇帝姨父定是想让我们逐步参与宫中事务,锻炼我们处理朝中大事的能力。”
  他的话音刚落,便听见不远处传来太监尖细的嗓音:“启禀皇上,钮祜禄·毓安少爷、钮祜禄·毓荣茵小姐到。”
  两人相视一笑,跟随太监步入大殿。
  康熙帝坐于御书房中,眼前摊开一封密信。信中提到边城动荡不安,朝中亦有不稳之象。康熙目光深邃,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怒自威的气势。看到兄妹二人进来,他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挥手示意他们上前。
  毓安和毓荣茵恭敬地站在一旁,神情镇定。
  “安儿,茵儿,你们年纪虽小,但此次的表现确实让朕感到欣慰,你们的表现已经胜过许多成年臣子。”康熙放下手中的信件,目光灼灼地注视着他们。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严肃,语调却温和,“为帝者,心怀天下,不仅要洞悉局势,还需知人心,掌权柄。你们救驾有功,慧眼识人,朕已心中有数。”
  毓安与毓荣茵恭敬行礼,神情不卑不亢:“谢皇上教诲,臣子\/臣女愿为大清效力,不负所托。”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他们起身,接着说道:“你们兄妹二人年纪虽轻,却在宫中已显锋芒,朕思量再三,决定自今日起,毓安你便随朕一起处理朝中大事,学习如何运筹帷幄,洞察局势,茵儿则协助皇后与贵妃,朕希望你们能在这宫中历练一番,为将来做好准备。”康熙帝的声音不急不缓,语气中透露着深深的期许。
  这句话一出,毓安和毓荣茵都明白,康熙帝这是正式将他们纳入了朝廷权力的核心,开始培养他们为将来的栋梁之材。这不仅是信任,更是对他们未来的期许。
  毓安与毓荣茵齐齐行礼,心中波澜不惊,面上仍旧一片平静。
  毓安沉稳答道:“臣子\/臣女必定竭尽全力,为大清鞠躬尽瘁。”
  毓荣茵也随即恭敬应道:“臣女定当尽心辅佐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
  康熙帝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他深知,这对兄妹虽年幼,但他们的智慧与胆识早已超出同龄人。如今,让他们进入宫廷与朝堂的核心圈子,也是为了在将来的大清政局中培养更多的中流砥柱。
  康熙叹了一口气,缓缓道:“安儿,宫中的争斗与朝中的纷乱从未停息,朕希望你能尽早学会如何在这些风波中自保,也为未来的大事做准备。”
  毓安恭敬行礼,目光坚定:“皇上,臣子明白。”
  康熙看着毓安沉稳的神态,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早已看出,这个外甥兼侄子不仅具备御兽的天赋,还拥有极为冷静的判断力。在就像次御花园的事件中,他展现出的镇定与谋略,甚至超越了许多成年大臣。
  康熙望向窗外,心中暗自思量。如今边城局势动荡,朝中亦有旧臣暗中勾结,意图借机动摇大清的根基。毓安与毓荣茵的成长迫在眉睫,必须让他们尽早学会在这乱局中应对自如。
  正当此时,太监急匆匆进来禀告:“皇上,边城动乱之事有了新的消息,张廷玉等几位大人觐见。”
  康熙的神色瞬间变得冷峻,挥手示意毓安与毓荣茵留下旁听。这次叛乱对大清来说极为重要,若处理不当,边城必将陷入更大的动荡。
  几位大人开始议论纷纷,各种方案与计策接连而出。毓安静静站在一旁,观察着众臣的言辞与态度。
  康熙见状,目光锐利地扫向他,随即开口:“安儿,你可有何见解?”
  毓安微微拱手,沉声道:“父皇,臣子以为,边城地势险峻,对方依山而守,难以全胜。不如结合当地的环境,以少胜多,逐步削弱,方能事半功倍。”
  康熙听罢,眉头微微一挑,露出赞赏的神情:“你虽年少,但所见颇有见地,朕正有此意。”
  自此,毓安逐渐开始参与更多朝政事务,而康熙则在朝堂上更加器重他。毓安凭借御兽术的天赋和敏锐的洞察力,多次在关键时刻提出独到见解,令康熙心中更加欣慰。
  与此同时,毓荣茵也在宫廷中逐步崭露头角。她天生聪慧,善于揣摩人心,加之掌握读心术的奇异能力,更是让她在复杂的后宫中如鱼得水。自从惠妃被禁足之后,后宫一度风平浪静,但毓荣茵深知,这表面的平静之下,隐藏着无数的暗涌。
  毓荣茵凭借卓越的读心术,已经为后宫中的佟佳皇后和钮祜禄贵妃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康熙察觉到她在宫中处理事务时的冷静与睿智,决定让她也参与到朝堂事务中。
  这一日,康熙特意召见了毓荣茵。他凝视着她,目光中满是期许:“茵儿,虽然你是女子,但朕看得出,你心思缜密,聪慧过人。如今朝中风云变幻,朕想让你也多多涉足宫廷事务,以后若能与毓安一道辅佐朝政,定是一桩美事。”
  毓荣茵闻言,恭敬行礼:“臣女愿为皇帝姨父效力,尽己之所能,护佑大清江山。”
  康熙点头,神情欣慰。他从不轻视女子的才能,尤其是毓荣茵这样聪慧过人的人。她的读心术在宫廷中可谓无往不利,若能用在朝堂大事上,必定能够洞察那些深藏不露的朝臣心思。
  从那日之后,康熙帝便常常召毓安随行,亲自教导他处理朝政大事。毓安处理朝中事务,表现得从容不迫,赢得了康熙帝的赞赏。毓安不仅聪慧果敢,且善于观察局势,敏锐地捕捉到每一丝微妙的变化,这让康熙帝对他的能力愈发肯定。
  时光荏苒,转眼毓安与毓荣茵已经十二岁了。在康熙帝的教导下,逐步接触到了宫廷与朝中事务。毓安凭借他过人的观察力与沉稳的处事风格,逐渐赢得了朝臣们的信任与敬畏;毓荣茵则通过敏锐的读心术,协助皇后和贵妃在后宫中斡旋,与各方嫔妃周旋,在不知不觉中也积累了不少的影响力。
  这日,毓荣茵正在坤宁宫内随皇后处理宫务,一位宫女匆匆而至,禀报道:“皇后娘娘,年世兰小姐在寝宫中突然昏厥,现下太医已赶往诊治,但她情况尚不明朗。”
  皇后闻言,神情一变,急忙起身:“年世兰乃我宫中重臣之后,她若出事,怕是会引来外界诸多猜测。”
  毓荣茵心中一紧,年世兰背后的家族在朝中举足轻重,若她真出了什么意外,必然会引发一场不小的风波。她心中暗道:“莫非这是后宫中又一场阴谋?”
  她立刻向皇后请命:“姨母,茵儿去看看兰姐姐,或许能察觉到些什么。”
  皇后知道她跟年世兰关系甚好,看了她一眼,思虑片刻后点头:“茵儿,宫中事事皆需小心,去吧。”
  毓荣茵带着一丝紧张之意,赶往年世兰的寝宫。一路上,她思绪纷飞,回忆起近日宫中的种种动向,尤其是各方嫔妃间的争斗,隐隐感到这背后或许藏有更深的阴谋。
  来到年世兰寝宫,毓荣茵便看到年世兰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太医正低头诊治,眉头紧锁,似乎对她的病情也感到棘手。
  毓荣茵轻轻走上前,低声问道:“太医,年小姐的情况如何?”
  太医神色凝重,回道:“回钮祜禄小姐,年小姐的脉象虚弱,似是中了某种慢性毒药,且已有一段时日。”
  慢性毒药?毓荣茵心中猛地一沉,这分明是有人要对年世兰下手!但年世兰在自己的影响下素来低调,宫中也未曾与人结怨,究竟是谁在背后动了手脚?
  毓荣茵随即便屏退众人,走至年世兰身旁,轻声呼唤:“兰姐姐,我是茵儿,你可还认得我?”
  年世兰微微睁开眼,目光涣散,但看见毓荣茵时,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光芒,虚弱地说道:“茵儿……你来了……”
  毓荣茵轻轻握住她的手,温声道:“姐姐放心,我定会查出此事背后的真相。”
  年世兰脸上露出一丝惨淡的笑容:“宫中……太多暗潮……我本以为自己已足够小心……却没想到……”
  话未说完,她便再次陷入了昏迷。毓荣茵望着她苍白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这宫廷中的争斗,竟然已残酷至此,连年世兰这样的无争之人都无法幸免。
  她眼中闪过一丝坚毅。凭借着读心术,毓荣茵敏锐察觉到一名宫女神色有异,心中明显有着隐藏的秘密。
  “你,过来。”毓荣茵冷声道,盯住那名宫女。
  宫女面露惶恐,跪在地上,结结巴巴道:“奴婢……奴婢不知……奴婢什么都不知道。”
  毓荣茵冷冷注视着那名宫女,轻声道:“你可知隐瞒真相的后果?你心中藏了什么,最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否则,本小姐有的是办法让你开口。”毓荣茵的声音虽柔,却透着让人无法抗拒的压迫感。
  宫女吓得浑身发抖,最终承受不住压力,哭着说道:“钮祜禄小姐饶命!是惠妃娘娘派人偷偷给年小姐送了几次药,说是调养身体,奴婢也不敢多问……”
  果然是惠妃!毓荣茵心中怒火翻腾。惠妃与外臣勾连一事虽未彻底败露,但显然她并未就此罢手,竟还敢在宫中下毒害人,看来她确是图谋不轨。
  毓荣茵当即决定采取行动。她立刻回宫,将此事禀报皇后,并与毓安、朝瑰商议对策。
  “惠妃不除,后宫难安。”毓安冷声说道,眼中闪过一抹冷厉之色,“此事绝不能就此作罢,我们必须找到更多证据,将她彻底扳倒。”
  朝瑰则从系统中得到了更多情报:“惠妃近日多次与朝中某些大臣私下接触,看来她早有蓄谋。我们可以借此反击,将她彻底除去。”
  毓荣茵点头道:“我已经抓到了她下毒的证据,接下来只需一步步引她入局。”
  于是,兄妹三人再次联手,在宫中布下天罗地网,精心设计了一场局,将惠妃的罪行一步步揭露出来。
  这一举动,不仅化解了年世兰的危机,还为毓荣茵在宫中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年世兰对毓荣茵感激不已,两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亲密无间。她对毓荣茵的机智与果断大为折服,心中暗自立誓,日后定会誓死相随。
  康熙帝得知惠妃的种种行径后,震怒不已,亲自下旨将她降为嫔位,移居夕颜阁,无召不得外出。
  正当宫中的争斗逐渐平息之际,朝堂的局势却愈发紧张。
  毓安在参与朝政的过程中,隐约察觉到了一些朝中大臣的不寻常举动。尤其是那些昔日里一向支持康熙的老臣,竟然开始在朝堂上态度暧昧,似有意无意地拖延出兵之事。
  毓安心生疑虑,决定暗中查探这些大臣的动向。他通过御兽术,让飞禽走兽化为自己的耳目,监视那些大臣的行踪。很快,他发现其中有一位大臣与外族使者秘密接触,似乎正在筹谋某种不利于大清的计划。
  毓安将此事禀报给康熙,康熙闻言大怒,立刻下令彻查此事。毓安趁机建议康熙帝,将此事交由自己与几位心腹大臣一同处理。康熙见毓安如此机敏,决定让他暂时接手此案。
  这天,康熙帝在乾清宫召见了毓安。此时正值宫中一场关于边城防御的争论,几位大臣各执己见,局势一时僵持不下。毓安静静站在一旁,聆听着众大臣的争论,他的眼神沉静,却不时露出思索的神情。
  康熙帝见状,微微一笑,随即问道:“安儿,依你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理?”
  毓安微微一躬身,沉声道:“回父皇,臣侄以为,边城之防务乃国之重事,需调度得当,不可轻易下结论。倘若贸然行事,恐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微臣建议,首先与边城驻军将领细细商议,再综合朝中意见,方可作出最稳妥的决定。”
  康熙帝听罢,目光闪烁,轻轻点头:“你说得有理,凡事不可操之过急。你虽年少,却能察言观色,沉稳行事,不错。”
  毓安虽年仅十二岁,但他的话语中透出的智慧与冷静已让众臣折服。自此,康熙帝更加器重他,并在朝堂事务中逐步加大他的参与度。
  毓安在这次事件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与胆识,康熙对他更加信任,决定让他更多地参与朝廷事务,帮助自己处理边境与朝中的复杂局势。
  经过这场宫廷与朝堂的斗争,毓安与毓荣茵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太后也对他们越发器重。她亲自召见兄妹二人,嘱咐他们要时刻谨慎,不可被权力斗争所迷惑。
  “安儿,茵儿,哀家年纪大了,你们兄妹二人如今也渐渐长大,宫中的斗争从未停止,你们要小心应对,切莫大意。”太后语重心长地说道,眼中满是慈爱与忧虑。
  毓安与毓荣茵恭敬行礼,齐声应道:“臣子\/臣女谨遵太后娘娘教诲。”
  太后微微点头,目光在他们二人之间游移,心中暗自感叹。她看得出,这对兄妹的聪慧与能力远超常人,若是加以培养,未来定能在宫廷与朝堂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她,作为太后,也愿意为他们扫清一切障碍。
  自此,康熙帝常常将毓安带在身边,时不时询问他对朝中大事的见解,而毓荣茵则开始涉足后宫与朝臣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数月来,康熙帝对毓安、毓荣茵的表现愈发满意。他将毓安带在身边,参与朝中大事的讨论,让他旁听自己与大臣的商议,并时常询问毓安的意见。毓安不负所托,多次在关键时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而毓荣茵则在后宫中逐渐积累了自己的势力,她巧妙地运用读心术揣摩嫔妃们的心思,避免卷入无谓的争斗,甚至通过救助年世兰,赢得了更多盟友的支持。
  康熙帝在这对兄妹的身上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深知,若是好好培养,他们将来定能成为大清的中流砥柱。于是,他决定逐步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
  这日,康熙帝召毓安入宫,对他说道:“安儿,朕打算让你开始接触一些军政事务,今后,你将不仅是后宫中的翘楚,朕希望你能在朝堂上也有所作为。”
  毓安心中微微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拱手道:“臣侄定当不负所托。”
  毓安、毓荣茵与朝瑰公主的关系也愈加紧密。朝瑰虽然身负系统的强大能力,但她对两位兄长的依赖与信任愈发深厚。三人并肩作战,逐渐在宫廷斗争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
  而这股联盟的崛起,注定会在未来掀起更大的波澜。康熙帝的信任与重视,太后的扶持与庇护,朝廷与后宫的纷争,正如潮水般涌向这对年少的兄妹。而他们,能否在这场风暴中立足,仍然充满了未知。
  夜幕下的紫禁城,灯火通明,宫墙内外的阴谋与算计正在悄然展开。而毓安与毓荣茵兄妹二人,已经站在了这场命运的舞台中央,准备迎接未来的所有挑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