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巷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初秋的阳光,依旧还是很早就出现在窗台上,屋里很亮,阳光被打开着的窗户上的玻璃折射照在窗上,很晃眼,也很热。小五并没有睡多长时间,阳光透过蚊帐照在他的脸上,让他的睡意消散许多,他撩开帐帘,坐在床边,舒缓着昨夜带给他的兴奋与忐忑。
  水生端着脸盆,站在门口。
  “五哥,咋样啦?”
  “噢,应该没得事了。爷爷呢?”
  水生,三年前,淮河绝堤,大量的苏北难民涌入首都金陵。十一二岁的水生。双亲皆被水冲走,妹妹也走散了,他孤身一人来到金陵。一天夜里病倒在了南城城墙边上,是爷爷深夜出诊回家发现了他,把他救了回来,治好了病,留在了家中,从此小五多了个弟弟。
  家不算大,大门进来,有一个三十多平的小院,东侧一间小厢房,现在水生住住在那儿,西侧就是厨房和杂物间,现在成了爷爷的药房。
  堂屋东西两侧各有一小小偏房,小五在西屋,爷爷住东屋。
  站在台阶上,大门敞开着,门外传来早起居民的忙碌声。
  拉粪的马车从门口而过,收粪人摇着铜铃,吆喝着“倒马子嘞……”(马子,即土语,马桶)声音悠长。
  挑担卖豆腐的,“豆腐嘞,刚做出来的豆腐嘞……”
  爷爷一手拎着一个扁圆的浅口的竹篮,一手端着一根竹筷,竹筷上串着几根油条,边和路过的邻居打着招呼,走进小院
  在八仙桌上放下东西,招招手,让小五坐下,伸出右手三根手指头。轻轻搭在小五的手腕上,须臾,半尺长的花白胡须翘了翘。
  “脉相平稳有力。”略有些诧异,又仔细看了下小五的脸色,让他换了只手,又号了一下,神情有些古怪得说:“小五,你自己感觉和从前有什么不一样吗?这脉相怎么……” 老人有些迟疑。
  “没什么不一样呀,就是有些事想不大起来。” 这是小五在给老头打预防针呢。
  “噢,这也有可能。短暂的气血凝滞会有些后遗症,可这脉相也太奇怪了,小五你没有什么不舒服吧。”
  老头有些疑惑的看着小五。
  “真没事,不舒服能不和您说吗?”
  老头稍稍缓了一下心情,轻轻点点头,“真没事? 没事就好。” 站起身,冲院喊道:“水生啊,别忙了,过来”。看着从药房中出来的水生说:“丁大头家的馄饨就是比旁的地方好。水生,水生,过来,手里的活放一下,这个娃儿吃个东西还要三请四邀的”。
  老头儿笑呵呵的顺手拿了根油条,背上他的布包。
  “我去上差了,夜里头可能有些晚,不要等我吃饭了。”
  迈步出了小院,走至门口。停下脚步回头道:“小五,身体才好,别没事出去瞎疯。”
  看着爷爷的背影,小五做了个耸肩的动作,摊了摊双手,
  这个怪模样水生从没见过,昨天小五哥醒了后,总感觉怪怪的,怪在哪儿?水生又说不上来。
  馄饨皮很薄,一个一个像泡泡一样大而又圆,漂浮着,上面点缀着绿茵茵的葱花,油条粗壮而金黄,散发着油脂的香气。
  俩人吃的很香,这可不是天天能吃的。家里的生活不算太差,也绝算不上富裕,爷爷因为老友的关系,进了中央国医馆。在那儿坐诊待遇挺好。但架不住爷爷心善,对穷人,街坊,不但免了诊费,有时连药都白送。
  水生等小五吃完收了碗筷,去厨房,到水缸里捞出水来了洗碗。自来水?自来水是要收费的。
  “水生,我出去一下,找胖子借自行车”。小五和又忙活开的水生打了个招呼。
  “药,药没吃呢!”
  “我回来再吃。”人己出了院子。
  自行车可是稀罕物,别看金陵是首都,有这玩意儿的人家还真不多,开玩笑,两百多光洋的东西是老百姓家能有的吗。这也就是王胜这个死胖子三代单传,上有五个姐姐,就这一独苗,王大爷稀罕的紧,软磨硬泡下给买了。
  九月的金陵依然闷热,上午的阳光还是很毒辣的。回头,看了一下自家的门牌号“饮马巷x2号”。据说此巷因南宋高宗还是康王时,南渡在此饮马而得名,这条巷子不是很长,中间路是鹅卵石铺就的,路不宽,但够三个人并排行走。
  这里地处金陵的城南,从库司坊至磨盘街口,百多米长。西靠谢公祠,东依钓鱼台,不远处即是中华门(原名聚宝门)。离那着名的夫子庙也不甚远。
  这一带多为老金陵的土着,达官显贵在这凤毛麟角,同样苦哈哈的苦力,也不多见。居民大多是一些本地土着,都是些什么厨子、戏子,小商人、小职员、小手艺人等等。
  路过老虎灶时看见大背头他娘正在打开水。
  “刘婶,早啊。”
  刘婶是上海附近的真如县和昆山县交界处的人,这一辈子也没去过几次大上海,却一直自诩是地道的上海宁。和刘叔一拌嘴,那就是一口半土不土的洋泾腔,什么阿拉也瞎枯了眼,枯中侬个香唔人(我也是看瞎了眼,看中你个乡下人),等等。刘叔那可是老金陵人,一开口就是:“乖乖隆滴冬,你还上海人,你才是下里巴人,嫁给我,你就美去吧,这是哪儿,这是首都,懂不懂,这是首都。没见识,没文化的乡下女人。”
  刘叔手艺好,价格又比大裁缝店便宜许多,当然生意也就极好,这一家在这条巷中也算是小康之家了。
  “哟,小五呀,侬怎地出来了,侬好得了?”
  “谢谢您啊,没多大事,就是被水激了一下,岔了气,睡一觉就好了。”
  “侬伐要马马虎虎,被水激牢么事哈勿好白相额呀。”(你不要马马虎虎,被水激着可不是好玩的呀)
  “欣成在家吗?”
  “三子呀,啰”刘婶冲着远处的日盛百货一努嘴。
  “走啦,刘婶”
  刘婶转过头又和从灶台内直起身的马爷爷说起今天的水不开,这两瓶水不值两个铜板,只愿意付一个。
  见到马爷爷,小五停下了脚步。
  “一个?算了,一个就一个,你拿去吧。”马爷爷明显是不想和刘婶计较,街里街坊的,哪天不是顶头见,刘婶爱占小便宜,这个大家都知道。
  “马爷爷,早啊。”
  “你也早啊,小武要当警官了啊,以后要罩着马爷爷啊,可别让你马爷爷老给人占便宜呀。”
  小五尴尬的抓抓脑袋“马爷爷,我这还没毕业,哪能就警官了呀。”
  刘婶轻轻哼了一声,“小五侬快去伐,跟搿个老头有啥好讲额啦?”(小五你快去吧,跟这个老头有啥好说的)说完,得胜一般扭身走了。
  灶台斜对面的郑叔正在下理发店的门板,接着马爷爷的话说道:“是啊,小五,以后郑大叔可就靠你罩了,我们巷里出了个警官,看哪个家伙再来瞎收费。”
  小五笑着刚走了几步,身后传来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
  “说谁瞎收费呀?”,接着从理发店旁的一个细窄岔巷中钻出两个鸟人。是真正的鸟和人,后世影视中青皮混混的标配版,敞怀短打,手架鸟笼,斜叼卷烟。
  “郑麻子,你这是说谁呢?”那个麻杆一样混混斜着个眼,一副吊的上天的模样。
  郑叔一哆嗦,刚想解释解释,另一个矮胖子上前就骂:“你个x养的东西,还敢在背后编排老子,不是老子在那撒尿,还不知道你他妈这么能说呢。”
  马爷爷在灶后出来壮着胆劝,“二位消下气,你们公门里的人,咱们可不敢背后议论,真的,刚才是说旁人呀。”
  这两混混居然是公门中人,小五快速检索原主记忆,可惜一片空白。
  “马老头,你还帮腔。”那麻杆一脚踢飞老虎灶的水牌,那矮胖子一把拉住他,皮笑肉不笑的“行啊,这个月的“爱国税”你俩就多纳一块钱吧?”
  小五忍不住了,从人群后挤了进来。
  “喟,没听说这爱国也要交税呀?”
  两混混见是小五,倒是没敢骂出声,那矮胖子打了个哈哈。“哎哟喂,这不是曲先生家的五哥儿吗,咱这爱国税可不是咱定的,那是上面大人物交待的,你这警察学校的也算是半个公门人,能不知道咱们这些帮税务跑腿的辛苦?这个爱国税是每一户都要交的,你说是不?”
  这家伙皮里洋秋,还挺滑。这时小五也大概猜出这俩玩意是什么人了,税务局的外围帮闲。
  小五一副吊儿郎当的姿式,斜眼俯视这小子,“不…是。”他有意拉长声调。“没听说过,在警校倒听校长说,现在有些衙门,官员打着抗日爱国的旗号,干着私立税名,中饱私囊的勾当,实在是党国的败类,蛀虫。您二位是属于哪一种啊?”
  那麻杆恼了,“小五,别以为我们怕你。你现在还不是警官呢,我今天就算是治了你。你家爷也说不出什么。”
  小五故意逗弄道:“就你那麻杆儿样,撒泡尿都能把你冲走,还他妈治我。你试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