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偶遇突发事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闻,其权威定义为: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旨在向公众传递近期发生的事件、消息或进展情况。
  新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信息须为新近发生的,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重要性或影响力,能够吸引公众的关注。此外,新闻还必须保证真实性,信息要准确、可靠,且需经过一定的核实与证实。
  总之,新闻作为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目的是向公众传达最新、最为重要且最具影响力的信息,助力人们了解周遭发生的事件以及世界的最新动态。
  对于那些书面上的定义,张聪表现得颇为不在意,甚至觉得它们稍显冗长繁杂。在他的眼中,所谓新闻,关键就在于一个“新”字。
  简而言之,新闻所关注的应是那些此前从未出现过,而此刻却正在真实发生的各类事件。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像常见的狗咬人之事,算不上新闻;可若反过来变成人咬狗,那无疑是一则引人瞩目的重大新闻!
  正是秉持着这样独特且深刻的认知理念,使得张聪相较于常人,对新闻有着超乎寻常的敏锐洞察力。
  故而,无论是在茫茫人海中,还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里,他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发觉并精准捕捉到那些潜藏其中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以及值得报道的重大新闻事件。
  加之他自身拥有超越常人水平的领悟能力以及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这使他在撰写各类新闻作品时,如探囊取物般轻松。
  张聪在新闻报道工作中迅速脱颖而出的出色表现,让满国良老师喜不自禁,也使他能够更加安心地提前告别这个辛苦的岗位。
  八十年代初期,大庸县的交通状况极为落后,好几个地处偏远的公社尚未开通公路,而那些已通车的公社,每天也仅有一班客运班车。
  在下乡开展调查研究与新闻采访时,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步行。作为一名年近五十岁的老同志,考虑到自己年岁渐长,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产生退意实属正常。
  按照他最初的打算,他要助力海天在工作上步入正轨,带领他一两年,待其能够胜任工作后,自己便可安心调任,不再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张聪能够迅速崭露头角,得益于他对一起突发事件所做的批评报道。
  那日,恰是他参加工作满一个月之时,张聪独自前往罗水公社进行采访。班车行至教子垭区车站后便停了下来。
  正当他准备下车徒步前往罗水公社时,罗水公社的乘客不愿下车,并与班车司机起了争执。
  “车还没到罗水呢,怎么就不走了?”车里的老乡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愤怒与不满。
  然而,无论老乡们如何强烈要求,司机就是不肯继续前行。不仅如此,司机还很不客气地说道:“罗水那地方穷山恶水出刁民,我们可不敢去!”
  “师傅,您这话可不能这么说,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啊!”乡亲们愈发气愤,要求司机给个说法。
  张聪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起突发事件,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群体斗殴事件。
  这件事背后或许隐藏着一条极具价值的新闻线索,若能深入探究,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于是,他决定展开调查,先后找到司机、售票员以及几位老乡,详细询问事情的原委。
  在彻底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眼瞅着当天的局面愈发混乱,他心急如焚,但大脑却在飞速运转,试图找到一个能迅速化解这场危机的办法。
  忽然,他灵机一动,大声问道:“老乡们,请问一下,你们今天购买的车票目的地是哪里呀?”
  可是,面对这个问题,老乡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回答。
  就在这时,一旁的售票员开口了:“各位乘客,我们车站售出的车票终点站是教子垭。”
  听到这话,人群中的抱怨声和质疑声顿时变得更大了。
  其中有位老乡恼怒地喊道:“这趟班车原本是开往罗水的呀,现在说不开就不开了,让我们得走二十里的山路才能到家,你们这样做良心能安吗?”
  张聪深吸一口气,沉着地回应道:“老乡们,先别激动。既然你们手中的车票是到教子垭的,那么按规定,到站后确实应该下车。
  要是继续在这里吵闹,那就是你们不讲道理了。不过请放心,关于车站停止开往罗水的客运班车这件事,我一定会帮大家向相关部门反映,争取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听完张聪这番合情合理的话,老乡们尽管心里仍有些不快,但也意识到自己确有不妥之处,于是便只能一边小声嘀咕着,一边不情愿地下了车。
  看到事态终于得以平息,张聪暗暗松了一口气,心中不禁为自己成功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而感到些许自豪。
  车站停开罗水客班车的原因是这样的。
  原来,在半个月前,一辆开往罗水公社的班车在行驶途中,上来了一名返乡的中年男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