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权国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咱们话归正题。”
  林煜跳回床上,因为刚才盘腿太久,左腿被压的有些发麻,就换到右腿盘坐着说道。
  “刚才我们大致讲了世界岛和陆权论,并从中引申出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的延续,反过来推导就是经济市场的利益与走向,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战争、外交政策变化的核心要素。”
  “而决定了经济市场利益产出,与长久走向的核心要素,又来源于运输成本的高低。”
  “因为陆地运输的成本太高,所以汉唐蒙古通过控制西域,掌控丝绸之路,并且进而称霸世界岛的战略意图,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
  林煜说到这里,忽然就对着下面跪坐的三人,问了一个问题。
  “既然陆地运输的成本太高,才让陆权论中通过掌控世界岛的心脏,进而控制世界岛,从而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无法真正实现。”
  “那么,还有什么比陆地运输更节省成本的运输方式呢?”
  于谦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林先生说过的铁马……蒸汽火车与铁路。”
  “注意题干,”林煜摇头,又强调了一遍,“我问的是比陆地运输更节省成本,而且火车与铁路的科技树,大明目前还没点出来呢!”
  杨荣这时淡淡说道:“海运。”
  这也是目前唯一的答案了,比陆运更节省成本,那当然也只能是海运。
  漕运纯纯赔本买卖,唯有海运能回口血的同时,还能再赚一笔。
  这也是林煜刚才一并讲过的东西。
  “没错,就是海运。”
  “海运无疑,算是目前诸多经济运输当中,最节省成本的一种运输方式。它与陆运、漕运都不一样,不用国家专门花钱开辟维护河道、官道,只要沿着海路航线就能走,也不需要纤夫、漕工全程用人力去划桨。”
  “因为陆运成本太高,所以陆权论在目前时代,并不完全可行。”
  “所以,咱们现在就来根据海运,说说另一条与陆权论相对应的,或者说是完全针尖对麦芒的海权论。”
  林煜话音落下,三人都是面色一肃,没人再去质疑什么是海权论。
  三人全都挺直腰背,端正了态度与坐姿,准备认真听课。
  林煜微微点头,当下开口缓缓讲解道。
  “海权论!顾名思义,与陆权论差不多,一个是陆地而另一个是海洋。”
  “陆权论是基于世界岛与陆权国家,所提出的大国博弈霸权理论。”
  “海权论则正好相反过来,它的理论也可以套用在世界岛上,但却不是基于陆权国家,而是围绕海权国家,所提出的大国博弈霸权理论。”
  “先说说什么是海权国家。”
  “举个例子,好比现在的日本,孤悬海外,它是基于世界岛之外的边缘文明,所以要是日本试图介入世界岛的争霸,那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也就是发展海权!”
  “与之相对,蒙古就可以算得上是典型的陆权国家,蒙古介入世界岛争霸的方式,只能是走陆权,对外发展陆地上的国家权力。”
  说到这里,于谦有些好奇问道:“那大明是属于陆权还是海权?”
  “呵呵。”
  林煜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反而转移话题道:“我知道你们肯定会有这个疑问,我们先把海权论的课题讲完,你们再来判断对还是不对。”
  “先说一下海权论的前置条件。”
  “在陆权论的争霸中,要求陆权国家必须掌控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唯有控制了世界岛的心脏地带,以此为基础对外辐射性扩张,才能做到称霸世界岛,并通过世界岛来掌控世界。”
  “但诸如日本、吕宋这类的海权国家,它们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很难直接介入,并控制世界岛的心脏地带。”
  “所以,在海权论中的海权国家,它们最佳的理想战略位置,应当是居于世界‘中央位置’的边缘孤岛,这个‘中央位置’并不特指地缘上的范畴,而是要考虑到海上贸易通道与航道路线来决定,即海权国家务必要处在贸易中枢,有着良好的港口与海运条件。”
  “其次就是岛屿的地缘结构,众所周知,一国海岸线是国家边界的一部分,凡是一个国家的疆界容易与外界接触,那这个国家的百姓就比其它国家的百姓,往往更容易对外发展和扩张。还有土地上的肥沃平原,平原越多,土地越肥沃,意味着国家更加的安逸,它的百姓也更不容易发展海权。反之,贫瘠多山的土地,也会催促着国家对外扩张海权。”
  “再者,就是国土面积的大小与人口的多寡,国土面积决定了国家海岸线的长短,国土面积越广,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就会让海岸线越广阔,也更难防守外部的海岸进攻。”
  讲到这里,杨荣倒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对大明来说,这一条太对了,大明的国土面积就很广,可谓天朝上国。
  但由此带来的就是漫长的海岸线,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除了日本源源不断“制造”倭寇,还有的便是海岸线太长了,地方官府实在是鞭长莫及。
  沿海地区倭寇的问题,困扰了大明一整朝,直到灭亡都没有彻底解决。
  一直到清朝中期,乾隆老狗想了个馊主意。
  闭关锁国……
  “除了孤岛地缘、海岸线比例、国土面积、人口多寡,剩下的还有百姓的人均素质(海军备选),国家统治阶级对海外开拓殖民的政策坚守,全都是发展海权的必要条件。”
  杨荣、郑和二人一齐点点头。
  在他们看来,前面是发展海权的基础,后面所提及的朝廷坚持,就是政策上的支持了。
  要是朝廷不想出海,那就算海权基础再强,也不可能把海权发展起来。
  杨荣到这时才恍然想起来,怪不得林先生此前要搞藩王出海,分封建国,原来早就已经在为此考量了。
  有了藩王出海,那朝廷必然是要一直坚持对海外扩张之政策的。
  谋一时而谋万世,当真是好手段!
  这么想来,比之先前的陆权论、世界岛,林先生莫非更倾向于这海权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