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缘木求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用缘木求鱼来形容日本,不要太恰当。
  另一个时空,哪怕到了明治维新后的新日本,居然还在对外大量输出本国的娼妇,好为国赚钱。
  嗯,只能说不愧是一群癫狂极端的疯子。
  “华夏、天竺、朝鲜、蒙古、日本都有各自的民族国家与精神特质。”
  朱瞻基轻轻点头,主动梳理总结道:“只是,这对大明的海外殖民而言,有什么帮助吗?”
  民族国家他差不多听明白了,就是华夏与周边异族藩属的民族精神区别。
  说的更直接点,就是华夷之辨真正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并且被着重强调到了立国基础上。
  林煜说道:“你最开始不是问我,大明今后该如何对待海外殖民,而我的回答是用藩王分封建国为基本手段。我知道你的顾虑,你担心藩王到了海外,会主动与本土割裂,造成事实意义上的藩国。”
  “就算朝廷在海外设置总督进行监管,可总督同样也是军政大权一手抓,难保不会与藩王勾结,在海外殖民地建立新的‘夜郎王国’。”
  虽然朱高炽已经在冬至节的非正式朝会,先宣布了自己准备重启藩王分封,对海外进行殖民扩张的想法。
  但这目前还只是想法,并没有正式明确的圣旨出来,只能算是对藩王宗室放出去的一个信号。
  朝廷则先观望一下宗藩对此的反应如何,朱高炽也顺便在林煜这里问问,对于宗藩殖民的隐患,以及海外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有没有什么独到看法。
  “你的顾虑其实也没大错。”林煜说道,“先说一下大明要对海外殖民,所能使用的具体策略。”
  说着,林煜将地图稍稍翻转过来,对着台湾岛的位置点了点。
  “大明若对海外殖民,第一就得先把小琉球收回,因为这里是大明出海南下的重要踏板,也是第一岛链的中枢节点。”
  “所谓第一岛链,便是东起小琉球、大琉球、日本诸岛,西起吕宋、婆罗洲(大巽他群岛),串联组成的群岛战略防御体系,也可以作为外部对大明的海上进攻体系。”
  控制了第一岛链,就能轻松对中国的东南沿海实施战略封锁。
  在后世第一岛链的重要性,甚至被誉为“永不沉没的海上航母”。
  即便放到六百年前的明初,第一岛链的重要性也能对大明的东南沿海,带来持续性的战略压力。
  小琉球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朱瞻基和于谦也都能理解。
  从元朝始设澎湖巡检司对小琉球监管,再到明初朱元璋复置澎湖巡检司便能看出其重要性。
  而且别看洪武中晚期,就因为禁海把澎湖巡检司给撤了,但大明同样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沿海迁界引起的民愤,还有相应的财政重负,再加上半放弃小琉球也让东南倭患日益猖獗。
  到了晚明,实际倭患已经变得非常严峻,朝廷被迫再度复设澎湖巡检司,直接对倭寇老巢小琉球进行围剿。
  可以说,谁控制了小琉球,谁就掌握了大明东南海域的长期话语权。
  “小琉球与大明相距很近,所以大明不用在此分封藩王建国常驻,只需按照琼州府的模式,略微修改下,再置县移民归化就行。”
  “控制了小琉球这块海上踏板……嗯,大琉球也可以顺便拿下来,此地为东南海域的万国津梁,即便大明不取,早晚也会被别人取走。”
  “大琉球地狭人稀,小琉球又距离大明很近,所以两地拿下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朱瞻基听到这里,心里倒是并无太多意外。
  林先生说的前期战略,与父皇、内阁对海外的初定规划,几乎差不多,都没有太大的出入。
  于谦点头说:“拿下大小琉球,这第一岛链便算是三下其一。”
  朱瞻基说:“那么下一步,便是对南边的吕宋国采取行动了。”
  林煜说道:“对吕宋国的处理比大小琉球更简单,因为大明在这里本就设置了汉人总督,所以只需要直接在当地汉民中,任命一个新总督就可以做到轻松服众。”
  朱瞻基听罢忍不住提问道:“林先生,直接从当地汉民中选任新总督,会不会导致总督变成吕宋汉民,事实意义上的世袭制,就如唐时节度使藩镇割据。”
  林煜淡淡说道:“所以啊,朝廷也不能完全放任,当地汉民可以做新总督,但朝廷需要派驻流官。既是作为副手监管,也是从旁学习吕宋汉民、土着的生活习惯与施政方略。”
  “而吕宋总督也要有任期,不能像之前样,任期可以是五年。这个时间既不显得太短,也不太长。等到五年之期到了,吕宋总督直接迁调回国,只要他们干得不是天怒人怨,那就一律许其升迁。”
  “如此,吕宋总督的仕途与生活都有盼头,那谁脑子抽了,才会在海外搞独立割据。”
  “以利诱之。”朱瞻基挑了挑眉。
  这样做确实也有效果,利益的诱感往往比那些空虚的大道理,也要更能收买人心。
  只不过……
  “林先生,若只单纯用利驭官,终究不得长久。”于谦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用利诱人,在于对方能看得上,要是遇上真的有裂土封疆之心的野心大家该怎么办?
  “这就涉及到我刚才与你们讲到的,民族国家决定了华夏文明的精神特质。”
  林煜说道:“自两宋开始,民族国家的观念基本形成,华夷之辨也被两宋士大夫,进一步强调到了地缘国家的层面上。”
  “自此,华夏才是中国,而夷狄始终是夷狄,也不再有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道理。”
  说的更敏感些就是,自两宋开始,中国开始强调民族血统,而不是所谓文化差异了。
  也就是中国是中国,契丹是契丹。
  契丹穿了汉服,归化宋朝,或许宋朝会接纳,但却不会把他们当成宋人百姓,而是一群归化了的契丹蛮子。
  这种明显的民族区别很重要。
  到了清朝尤为剧烈,清朝地方官府对汉人百姓是盘剥,对西南少民百姓,那直接就是“榨油”了。
  而且清廷还明里暗里鼓动地方官府,对少民不要当人看,能往死里压榨就往死里压榨。
  引发的后果就是清朝前中后期,西南少民起义暴乱层出不穷,还因此催生出了不少名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