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求贤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朱元璋这典型的小家子思想,又占据了高地,那就是自己不能吃亏。
不过这用在国与国之间,也算是大智若愚。
“还可以趁此机会,锻炼新招募的大明水师,陛下当真英明神武。”
刘虾仁和朱元璋相处久了,也就知道,对于这老小孩,哄着才能让他听进去自己的话。
其实这样简单的道理,满朝官员有谁不知,有的是因为功勋的身份,自以为不会被老朱清算,有的是带着读书人的狂傲,认为犯上能彰显自己不畏强权的个性。
“还是先生懂我。”
老朱用蒲团大的手,拍了拍刘虾仁的肩膀。
“老爷,诸位皇子送来贺礼了。”门外传来徐达家管家的声音。
“这群小兔崽子。”
朱元璋暗骂了一句,哪可能有这么巧的事,自己掐着点进来,这群儿子也掐着点赶来?
无非是不敢抢在他前面,来祝贺而已。
徐达看了眼老朱的脸色,才摆了摆手,示意:“请诸位皇子进来吧。”
“是!”管家告辞。
不一会儿,以朱标为首的亲王们,鱼贯而入,好不热闹。
不过有些特殊的是,朱棣竟然破天荒的没来赶这个热闹。
来的是燕王府的道衍,他自知不能与众皇子并列,便安然待在队伍最角落。
“老四呢?”
朱元璋站起身,盯着自己儿子扫视了一圈,却迟迟不见朱棣的身影,本来朱棣都是跟在朱标左右的。
“老四说他身体抱恙,就不来了,托那位道衍和尚,送来了贺礼。”
朱标也只能这么说,他总不至于说老四为情所伤,现在连搞蒸汽机的动力都没了,躺在床榻上无精打采。
特别是中意的媳妇儿,被尊敬的先生抢走了,总让他感觉很不舒服。
纯爱战士暴怒。
老朱听的出老大语气里的委婉,便大着嗓门,喝道:“大丈夫何患无妻,姑娘不同意,咱朱家还能强抢过去不成?”
朱标听到这话,也是恭维了两声。
他是妻妾都有,奈何自己弟弟们有的还没说成亲事。
先生现在都是京师里最具魅力的人了,年少,多金,还受人敬仰,被君王倚重,这样的人将来不说裂土封王,那也是封侯拜相。
恐怕今夜过去,不知多少女子会捶胸顿足,后悔当初在刘家失势的时候,没嫁过去,现在有了徐家做支撑,恐怕是作妾,刘家恐怕都看不进眼里。
“罢了,那也是朕不对,是朕取消了老四的婚约!”
朱元璋眼神寻找了好久,才从角落找到道衍。
“那个道衍和尚,回去跟老四说,等先生婚事之后,就为他选妃。”
道衍和尚大拜:“遵旨!”
“那你就回去吧,剩下的都是家事,你个外人留在这不合适。”朱元璋说罢便下了逐客令。
看过历史,知晓这姚广孝将来可是朱棣麾下的“黑衣宰相”,靖难之役的策划者,野心先不说,能力也是实打实的。
他现在还没想到,如何处理这家伙,让他一直跟着老四,也不是办法。
但当初也是他把这家伙送到燕王府的,现在再把他要回来?
朝廷这时候正是用人之际,改革科举的影响,已经影响到了朝廷内部的官员,必须得拉下来一批,再换上去一批了。
“陛下是不知如何处置他?”刘虾仁望着道衍离去的背影,似有所思地说道。
朱元璋没好气地望着刘虾仁,那还用说。
现在朱元璋看到了老四后代那模样,现在一门心思想培养朱标,朱雄英这一脉,连帝师都给出去了,不就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嘛。
“先生有何指教,直言便是。”
朱元璋眼神示意了一下朱标。
朱标连忙令人封锁门窗。
现在帝师授课的时间地点都不一定,他们这群人想赶上一节课,那是比登天还难。
主要是刘虾仁也没有备课的习惯,朱雄英年纪还小,对三观的构建才是基础的,什么帝王御下之术,小时候接触太多,恐怕将来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他。
刘虾仁正襟危坐,淡淡地开口:“时局差不多了,陛下可向天下发布求贤令。”
“求贤令?莫非天下贤才皆不在朕之手中?”朱元璋眉头微皱。
“大明如今方才安稳十余年,几年后,随着和平年代到来,第一批婴儿潮就会将临,并且在短期内愈演愈烈!”
“等等!等等!”
朱元璋连忙叫住了刘虾仁,从他口里冒出的新鲜词汇不是第一次了,他脑子不算慢,但第一次接触,还是有些难以理解。
“先生的意思是,人会在近几年快速增加?这难道不是好事?”
“仔细想想是好事吗?学堂教师就那么几位,若是人数暴涨,有的人能上的起学,但有的人就上不起学。”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便是发展时期的第一问题。”刘虾仁认真地给他们讲述着。
这同样是安内的内容之一,这些皇子们也都听的极为认真。
特别是朱标,他在大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听到了不少别的声音。
不少儒士都拿大明与大秦做比较,除了陛下的出身外,同样英明决断,同样法治森严,甚至太子同样是颇得民心。
他曾有许多担忧,但是苦于无法和刘虾仁详聊。
若是朱元璋代表着大明的开拓,那他朱标,则是代表着大明的守成。
甚至如今,父皇已经多次让他监管国政,让他独自面对朝廷群臣的言语。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中极为出名的一段话,朱标早已烂熟于心,此刻却不知为何脱口而出,但瞬间便后悔,朱元璋那凌厉的双眸,已经盯着朱标。
“标儿,坐!”
朱元璋并没有恼怒,反而招呼朱标坐下。
“儒学虽有万般不好,但其诞生之初,仍是为了济世救民,重整国纲,太子不必担忧,在下向来对事不对人。”刘虾仁和颜悦色地说着。
朱标知道,这是父皇给他的机会,便将心中所想,从满朝官员那里,积累的疑惑,和盘托出:“先生,吾有一事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