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卖鞋换山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七月初,兴安领的温度早晚有些温差,有点凉,但中午就很热了。咋看也有三十度了。
石大叔带他们徒步走到了一处安在山腰上的林厂管理处。
“林指导,这是锦市那边平山村广源鞋厂的销售经理,来咱们这卖鞋。”石大叔带他们找到了林厂的指导员。
他们下了火车换汽车,再换马车的时候,遇到的石大叔,闲聊时,石大叔说起他认识个村子,全是处理山货的,山货处理的立整,价格还不贵,有意问他们买不买。
这正中他们的下怀,来前就已经和供销社还有百货大楼签了合同。拿着这合同来采购,就是合法的。
因为去看了看货,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差不多半夜才到了山下的大车店。
所以石大叔等他们卖完鞋后再带他们回去采购山货,也就陪同他们一起上山卖鞋。
正好他认识林厂的人,省了不少麻烦。
林指导是个中年男人,胖乎乎的,一看就是很好说话的。
但沈毅和于千岩情知,能在这地方做指导员,那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林指导对于他们的到来很是吃惊。
“你们竟然从那么大老远,跑这来卖鞋?”他简直无法理解。
但不理解归不理解,还是比较尊重。
“这夏天马上就来了,脚容易出汗,鞋容易臭。赶上南风天头,还不容易干。你们这鞋要是质量好,我得先要两双。”林指导说。
齐雨强赶紧解开了他的包袱。摊在了林指导的办公桌上。
还好办公桌上没啥东西。
“您穿多大码?”于千岩问了句,又看了一下他的脚,从鞋堆里拿了一双,解开麻绳,把白纸打开,露出里面千层底布鞋。
“您试试,这双应该合脚。”林指导接过鞋,先没急着穿,反而翻过来看鞋底的针脚。
齐雨强知道自己要来卖鞋,已经在鞋厂里干了一个多月活了,虽然说没有上手亲自做鞋,但是鞋的质量如何,他一上手,甚至一打眼就知道了。
他们的鞋比林指导脚上穿的这双好太多了。
不由得有些放心,竟然有点小骄傲起来。
林指导看着小齐的反应笑了:“小伙子,知道你的鞋做的好,可不兴骄傲啊,要是下一批质量不好,那我可是不收的。”
齐雨强被看穿了所思所想,尴尬的不行,赶紧嘿嘿笑:“没有,没有。”
“不过也确实值得骄傲,这针脚细密,绳子也足够粗。鞋帮也上的扎实。好鞋。”林指导夸得真心实意,三人如沐春风,于千岩和沈毅心中都对林指导更加喜爱了起来。
“不错,鞋底够硬实,跟脚。”林指导走了两圈夸赞,不过随即面露不好意思:“不过,你们来得晚了些,我们的劳保用品都采购完了。”
看小齐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又随口状似不在意地问了句:“唉,你们这一双鞋多少钱?”
小齐刚想说话,于千岩微笑着上前说:“那还真是挺遗憾的。还是来得晚了。”
于千岩微微叹了口气。
“那林指导,我们就不耽搁您时间了,我们再往里走走,看看有没有住户啥的想要的。”沈毅上去收包袱。
林指导脸色微微一变。
想阻止,又不大好意思。
齐雨强福至心灵,心直口快地接了一句:“林指导,您脚上的鞋多少钱一双啊?”
“8块9。”林指导心思在于千岩身上,就没太注意,一不留神说了大实话。
说完后悔也来不及了。
于千岩和沈毅心中暗笑,面上不显。
最后你来我往地谈了半日,9块1一双卖了200双。最后送了林指导两双鞋。
他们已经采买过了这话是真的,但是这鞋的质量是真的好,买上两双,撑过这一夏天都没问题。听着贵,但实际上更省。
胶鞋虽然便宜,但是林子里太闷了,经常穿脚要烂了。
这布鞋就不同,透气。底子厚还护脚,反正是真舒服。
他们收好剩下的,又往里面走。
这次换成了沈毅带路,能在山边伐木的劳改犯,犯的罪并不太大,重刑犯都在更深的林子里。
看守的人并不多,沈毅直接找到了看守,塞了两盒大前门。
他们就直接在食堂门口摆起了摊。
中午回来吃饭的人就都围了过来。
只一阵,就卖了300多双。十块钱一双。
“沈哥,他们咋这么有钱?”看着人没了,小齐捧着碗蹲在沈毅旁边小声问。
“他们采到山货,交给看守,看守卖了钱,抽点水头,再把剩下的钱给他们,只要不懒,一个月咋也能弄个三四十。”
“这么多呀。”
“要是运气好,再弄个山参,那就更不得了了。”
“噢。”小齐点了点头,继续秃噜面条。
挨到下午五点,人们收工回来,又卖了一百来双。三人收拾好包袱准备下山。
石大叔在林场办公室等他们。
小齐背着剩下的鞋,沈毅和于千岩打着手电筒照亮。
到了林场办公室已经七点了,林指导办公室前围着一圈人。
原来都是等着买鞋的人。
在这个地方得了脚气,那是真难受,药膏贵还不好买,不穿鞋在林子里又太扎脚,质量好的布鞋那就是干活好伴侣啊。
山下的人买起来就没有劳改犯豪气,一边讲价,一边挑拣。
按9块5卖了三百来双。
“于大哥,为啥林厂的工人感觉没有劳改犯有钱啊。”小齐不解地问。
石大叔听后笑了:“山上的人,都是光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不有钱。只要不是天天喝大酒,耍大钱的,手里多多少少能存点。但山下的人不一样啊,都是拖家带口的在这,有的家户就靠一个人的工资过活,手小点正常。”
小齐点头受教。
太晚了他们就没下山,住在了林指导帮忙找的宿舍里。
第二天下山,剩下的鞋就被大车店的老板包圆了。9块5一双。
“这也太顺利了。”小齐简直不敢相信。
一眨眼,小山堆一样的鞋全卖光了。
“只要东西好,就不愁卖。这会儿啥啥都是公家干,态度难免不好,像咱们这样的,东西好,态度好,谁不愿意买。”沈毅说。
小齐明白了。
于千岩整了一下账。一千双鞋,实际卖了990双,留了十双,送了送礼。
10块钱买了412双,9块1卖了200双,剩下的都是9块5卖的。
一共卖了9531块钱。
于千岩把钱平分成三份,装在皮包里,分给另外两人。
小齐恨不得把钱抱在怀里睡觉,生怕丢了。
一晚上有点风吹草动就睁眼,没有风吹草动也睁眼,反正是醒了无数回。早上起来眼圈都黑了。
沈毅看着暗自点头,这孩子以后能成事。
坐上石大叔的马车,三人来到了小天桥村。
之所叫小天桥,是因为有一座天然的石桥,可以上山。也算是个奇景,挺好看。
以后有机会要带着小寒和孩子们来看看,于千岩心里想道。
小天桥村在一处山腰处,有一大片平地,房子都是土坯建成,很低矮,站在山上,一眼就能看全整个村庄。
村子非常大,得有上千户,连绵一大片,村中甚至还有一条小溪流过,把村子分成了东西两部分。
村子口就是村委,书记翟永亮接待了他们。
翟书记年过六旬,但身体健硕,声音洪亮。
“我们的山货不愁卖,保质保量不骗人。找到我,也是你们托这块老石头的福。”翟书记快人快语,不像书记,倒是像山匪。
当时来的时候没见到翟书记,是一个中年人刘村长接待的,当时已经看了个差不多。
这次就直接买了榛蘑、黑木耳和小人参。
小人参是翟书记带人专门种植的。
“这个泡酒绝对是那个。”翟书记竖起大拇指,“不是我自夸,高度酒泡上一年,风湿病包治。没病喝点,那也能强身健体。”
村里卖的这三种东西,量大,价格确实便宜。村民们手里的东西就五花八门了,除了各种干货,干果,还有蛇皮、癞蛤蟆皮。不一而足。
他们商量了一下,最终带了翟书记推荐的三样。小人参又分成了干人参和湿人参,怕湿人参不好保存,所以只带了一百根。
这些蛇皮啥的,能入药的,他们怕带回来不好找销路,就没带,准备回去问问有没有收的,有销路的话下次再来收购。
于千岩私人拿钱买了各种果干,准备带回来给孩子们吃。
于是来的时候一大包,回的时候一小包。兴安岭挣钱,兴安岭花,一分不要带回家。
三个人披星戴月的赶路,一共用了二十天时间才算回来了。
一路上被查了无数次,有供销社的采购合同和村里开的证明才算是有惊无险。
有一次甚至被带进了列车长的办公室,到站停车的时候,列车长亲自给县里挂电话,县长秘书又给村里挂电话才算是给他们打了证明,才被放了行。
于千岩和齐雨强把东西交接给冷书记和许村长,就立刻回家了。
正赶上周末,小寒在家,赶紧给他烧了水,让他洗澡。
洗完澡吃完面,于千岩啥也顾不上了,躺在炕上昏睡了过去。直睡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晚上才睁开了眼睛。
“于叔叔,于叔叔。”多多泪眼巴叉地看着于千岩,于千岩一睁开眼,她的小金豆就扑簌扑簌地掉了下来。
于千岩赶紧起身,他裹着被子,伸出手抹了抹多多的小脸。
“别哭,叔叔给你带了好多好东西,你看见了吗?”于千岩的嗓子有点哑。
“嗯。”提起吃的,多多来了精神,“有个红果子,又酸又甜,可好吃了。还有妈妈说叫榛子的,也可好吃了,可香可香了。”
“多多喜欢吃就好。”
小寒听见说话声,知道于千岩醒了,端 了碗热水进去。
“醒了?饿不饿?晚饭做了面条,马上就能吃饭了。”小寒把水递了过去。
“谢谢。”于千岩接过碗去喝了起来。
“多多,叔叔要起床了,等叔叔起来,你再和他玩好不好?”小寒问多多。
多多点点头,乖巧地说:“叔叔,我妈学会做面条了,可好吃了,你赶紧起来吃啊。”
“好啊。”于千岩笑着说。
程庆在邮电局门口收破烂的时候,发现有人拿白面换大米。
这边的人好像更喜欢吃大米,吃白面少一些,但是单位里会发白面的票,所以就会拿出去换。
程庆就找拿大米换了白面的人买白面,也买他的大米。
他只买一两斤,拿回家给爷奶吃。
小寒见了,也买了点。
不舍得多买,就各买了三斤多。
总算是稍微改善了点伙食。
面还够吃一顿的。
秋荷也回来了,秋荷负责擀面,小寒做了鸡蛋酱的卤子,又泡了点干蘑菇加进去,那味道真的是老香了。
面条快煮熟时,煮了点菠菜,浇上卤子,卖相不错。
“好吃。”于千岩赞了句。小寒很是高兴。
“多吃点,你走了这二十天瘦了不少。”
于千岩抬眼看了她一下,眼睛里笼起一层雾气。
他微微笑了一下,又低头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