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给盐工一个交代,扬州渐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张伟发布赦免所有无罪盐工之后,尽管有人在背后议论张伟对这帮盐工太宽厚了。
  但等三天后所有盐工都陆续回归盐场之后,整个扬州府的整张气氛都马上缓和了下来。
  效果立竿见影,堵住了许多质疑张伟政策的嘴。
  没有了盐工作乱的传言,扬州府的物价特别是粮价立马恢复了平时的价格,老百姓们也恢复了正常的出行和工作。
  张伟上任的第五天下午。
  扬州东大门,城门口卖茶水和小吃的老刘头跟来吃茶的老主顾李员外说:“哟,李员外,好久不见了。
  今天还是老样子,一壶茶,一碟豆子加一份点心?”
  五十岁左右,一脸精明的李员外说:“还是老样子,前几天哪敢出门啊。
  说不定碰上个盐匪就把你抢了,运气不好,直接杀了也是有可能。\"
  “老刘头,你家的热气真不错,进了你家铺子全身都热乎多了。”
  老刘头:“也是,这大街上也就是这两天才恢复人气,也多亏了新来的张大人,一下子把盐工们全赶回盐场去了。
  我这铺子的热气可是一天都断不得,每天都要本钱。”
  李员外:“这张大人把盐工们放回盐场去了,咱扬州城是安定了,但此前被盐工祸害缙绅们可就没有人赔偿呢。
  我在城外的庄子也被抢了部分银钱和粮食,现在都不知道找谁赔呢?”
  这时,茶摊走过来一个的老主顾,扬州府衙的书办秀才王老五,这老老五年纪跟李员外差不多。
  王老五:“李老哥,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们的新府尊张大人,已经说了。
  所有盐乱造成的损失,只要你能提供证据,都将由知府衙门来赔。”
  李员外:“当真,衙门啥时变的这么大方,还有这钱从哪里出啊。“
  王老五:“千真万确,知府衙门明天就会出告示了,咱们东城这片的告示就是我写的。“
  李员外:“这钱从哪里来,那帮盐工手里可抠不出钱来赔,不会是用盐场的利润来赔吧。“
  王老五:“你想啥呢,盐场的利润是要上交朝廷的,府尊怎么敢拿这个来赔。
  我听的消息说,从咱们前任汤知府还有其实各个贪官家中一共抄出了近一百万两的脏款。
  张大人决定向朝廷申请留下脏款五十万两来赔给本次盐乱的收害者。“
  李员外:“乖乖,这么多钱,不行,我这就回去把我庄子的损失清点好,明天我要早早排队去申报我的损失。“
  说完李员外人就往回跑,
  老刘头在后面着急的喊到:“李员外,李员外,您的茶和豆子点心都好了啊。”
  李员外边跑边说:“不要了,不要了,今天爷没空。”
  王老五看着着急的老刘头说:“得,今天五爷我做个好事,李员外这些东西你都算给我好了,不过你得给我便宜一文钱。”
  老刘头:“五爷,我一份茶点总共都挣不了一文钱,哎,算了,给您吧,总比折本好。“
  王老五:“咱东城门这片谁不知道你老刘头是多精一人啊,你会亏?爷不信。“
  王老五说查抄的赃款有一百万两,实际上查抄的赃款多达近二百万两。
  张伟思考再三,决定把其中的十万两补发给淮南盐场现在在职的盐工,先让盐工们都能活下来,免的他们再起来反抗朝廷。
  其次拿出五十万两赔偿给本次盐乱的受害者,毕竟汤正信在扬州六七年,贪了上百万两银子,从他的赃款中拿五十万两赔给扬州百姓这简直太合理了。
  当然,这么大的事,做出决定后,张伟第一时间向朝廷和苏北行省做了书面报告,
  等朝廷批准下来张伟才敢正式实行,当然了发给盐工的十万两先由扬州衙门垫资,这个是当务之急,肯定要变通一下的。
  张伟的给朝廷的报告中仔细讲了这几千盐工的遭遇。
  被逼的无偿加班的两个月,本来就已经怨气很大了。
  又被底层盐官压迫并随意殴打,真是又气又怒。
  得知真相后他们结伴来扬州衙门讨要说法,又莫名被官军打散。
  或抓入大牢,或流落街头,好不容易回到盐场。
  盐场却没有完全复工,饭也不能完全吃饱。
  这时稍微有个风吹草动,这群盐工再起来叛乱完全是有可能的。
  张伟做为力主释放盐工的决策者,决不可能让这样的情况再出现,不然张伟肯定会成为最大的背锅侠,
  这一点,张伟在主张赦免盐工时就已经想好的。
  张伟在赦免盐工的第二天,就清理了苏北巡盐司和淮南盐场,把贪污和老弱无能的官吏全部淘汰掉,提拔了一批能干的新官吏。
  在新盐官的主持下,盐工慢慢归位,盐场也逐步恢复生产。
  扬州衙门再宣布,剩余的两个盐首已经在东台县被就地正法。
  最后张伟在安排专人把十万两银子一发,这次的盐工们才算真正安宁了下来。
  此时距离张伟到任总共才六七天。
  张伟担着巨大的风险,已经基本把局面控制下来了。
  张伟到任的第六天晚上,张伟把自己带来的心腹周师爷,何经历,还有李大,王宽两个亲随召集在一起,汇总一下大家收集到的情况。
  周师爷先开口说:”大人,据小人找府衙的小吏和书办打探来的消息,
  扬州府的同知中,叶天化已经年老不怎么管事,谢子欣年轻有干劲但做事不够周全不够沉稳。
  原来的四位通判中于志深做事是一把好手,但他是汤正信的亲信,已经被督察院下狱了。
  杨应专攻刑名,不理其他事务。
  黄东山做事倒是稳重,不过他已经年过五十,进取心不足了。
  最后一位张位通判,是全府衙认的无能之人,全靠混资历和运气好才混到通判的位置上。
  周师爷讲完后,何经历开口了:“大人,下官这些天找了扬州州府的多名经历和知事,了解到的官员消息跟周师爷讲的差不多。
  不过有一点差异,他们说黄通判人老心不老,一直在积极争取出头的机会。
  还有就是这江都县的县令原来也是和汤正信走的极近,私下更喜欢以汤正信的门人弟子自居。
  但这次督察院的人却没有调查他,其中肯定有问题。”
  何经历说完,张伟示意两个亲随开口。
  两人中还是李大开口说:“大人,我们通过在扬州城内多次打听,汇总了几点有用的信息,第一,汤正信的贪,他老婆和小舅子至少要占一半。
  第二,扬州地头上最狂的人就是盐商董家,董家子弟作恶多端。
  不过董家是京城某位国公爷的血亲,谁也不敢动他。
  第三,扬州最富的人是关家,据说关家与少府关系极好,有海贸的许可权。
  其次就是扬州这几年变富最快的田家,这田家原本只是中等的盐商,但田家的小女儿得了太子的宠爱,这几年快速发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