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奋斗一百天,实现阶级跃迁第一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张伟回到私塾后没有去管家里的糟心事,一心扑在学习上。
  日子很快来到四月底,私塾里去考府试的两位同学结果出来了,结果两人都没有考上。
  考完几天了,张伟也没有见到李辉师兄来私塾,或许再也不会来了吧。
  四月二十九的早上,张伟起床运动完,正准备去找付同程和李二一起吃早饭,回到乙号房就看付同程在跟一位中年人在说什么,仔细一看,居然是付同程的父亲。
  张伟上一次见到付父还是三年前,自从付父去年伤了腰后还是第一次见到,付父比以前清瘦很多,不仔细看居然认不出来。
  张伟见到付父后行礼问安后就去找李二了,把空间留给付家父子。
  等张伟和李二吃了早饭再次回到乙号房的时候,付父已经离开了,付同程一脸笑容,主动说:“我爹给带了好吃的,你们自己来拿啊。”
  张伟说:“这次不是你伯父来看你了,看样子你父亲的腰好多了啊。”
  付同程:“是可以下地了,不过还不敢让他干重活,不过送东西这种轻活以后就不用老是麻烦我大伯了。”
  李二说:“这是大好事啊,我跟阿伟要好好多吃一点来表达一下欢喜。”
  付同程:“滚,你个吃货,东西在我房间里,自己去拿,我要打开水去了。”
  凑巧的是,第二天李二在外面行商的大哥,也来私塾看李二了。
  李家大哥跟红着眼的李二说他自己跟着姨父在广州挣了不少钱,让李二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专心学业,临走时李大哥给李二留一把碎银子才走的。
  付同程和李二知道自己的成绩属于可中可不中的一档,在受到父兄的鼓励后,心里都像是放下了什么负担似的,两人变得更卷了,完全拿出了拼命的架势。
  张伟一直是受到家庭全力支持科举的,家里没有什么特别的负担,张父每隔三到五天就会来看望张伟。
  每次前来,张伯山都会给张伟带来各种吃食,偶尔还会给张伟买肉食来加餐。
  张父虽然从来不会说那些华丽的激励话语,但他默默付出的行动,让张伟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全力支持。
  五月初的一天,天气还没有变得炎热。
  陈夫子以文会的名义,请了近几年本县考中秀才的四位师兄,来清水私塾进行指导,这对于即将应考的学子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文会上,各位秀才师兄纷纷高谈阔论,分享着自己的文章和学问心得。
  从天文地理谈到诗词歌赋,从四书五经到各种院试趣闻。
  令张伟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刘逸的师兄,刘逸一袭青衣,态度谦和有礼,言语低调风趣。
  在四位秀才中他往往最后一个发言,他没有过多地谈论文章和学问,而是讲述了许多考试中的小细节。
  比如,为防止抽到臭号一定要带清凉油和鼻塞,又比如如何防雨和防蚊,遇到老号和小号怎么办?
  这些看似细微却至关重要的经验,让张伟等人获益良多。
  张伟因为自己抽到过臭号,感触颇多,所以主动向刘师兄请教了好多细节,刘师兄自无不言,耐心讲解,令张伟深为感谢。
  文会之后,所有准备院试的学子进入了备考的最后冲刺阶段。
  李二激情澎湃地喊出了:“奋斗一百天,实现秀才梦”的口号,并写在自己宿舍的门口。
  张伟和付同程等人见了虽然打趣起李二的字写的丑,但李二要撕了的时候,大家又拦住了他,告诉他其实同窗们备受鼓舞。
  在五月初的时候,清水私塾来了一位大家都认识的年近四十的老童生李何。
  他考中童生快二十年了,就是死活考不上秀才,无奈在镇公所找了个账房的临时差事。
  镇公所是大夏最底层的政府,类似于秦汉时期的亭,比里和村高一级,一般只有正式吏员三到五人,特别大的镇会配备一到两员九品官。
  每当院试来临,李何就向公所老大请半天假,上午在私塾学习,下午则回去办公。他屡考不中,却从未放弃。
  他的坚持让张伟有点同情,但更多的是敬佩。
  在最后这段时间里,一直和张伟并列为第一档的李如凡开始主动和其他同窗接触。
  据李如凡所说,他原是在隔壁怀化府读书,从去年四月开始为祖父守孝。
  前面三个月完全披麻戴孝守在家里,后来他父亲让他素食寡言,来私塾边学习边守孝,直到今年四月才孝满。
  这番说辞自然无人怪罪他之前的冷淡。
  张伟从数次与李如凡在学术上交锋之后,意识到光论眼界和对科考的见解,李如凡肯定还在自己之上。
  毕竟他之前在怀化府一个颇有名气的书院学习,有名师指点,不像张伟虽然天赋不错又刻苦努力,但一直呆在清水这个小镇,见识太少,所幸张伟有后世的经验加持,才能与李如凡堪堪平分秋色。
  李如凡也对小镇上能有和自己差不多的学子感到十分诧异,因此两要多次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换各自的策论文章并将破题思路相互讲解。
  通过相互的切磋和学习,两人的学业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七月一天天来临,天气越来越热,蚊虫也越来越多。
  但张伟丝毫没有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干扰,他每天早早起床,晨操晚练,白天背诵经典,练习文章。
  夜晚,在借读室微弱的油灯下,他反复琢磨总结着白天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一点点完善自己。
  总体来说张伟的状态是在紧张中有条不紊的推进自己的学习。
  付同程和李二等其他人自知不如张伟的就更加拼命了,用闻鸡起舞,悬梁刺股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只有李如凡依旧风轻云淡,他学识过人,家境良好,完全没有科考的压力。
  所以态度是最为轻松的。
  以过来人的身份来看李如凡这个轻松的态度才是对考试最为有利的。
  不论对错,时光不舍昼夜,很快七月份就到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