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诱敌深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白起率领的五万大军,抵达距离邯郸四十里的地方。
  随即,他开始紧锣密鼓地搭建军营,建造了一个宏大的阵地,足以容纳数十万大军的驻扎与起居。
  两天的忙碌之后,营地初具规模,显现出一种极为压迫的气势。
  远在邯郸的赵王,透过城墙上的了望塔,观察着秦军的动向。
  看着那座规模庞大的营地,嘴角浮现一抹容:
  \"白起,你没想到吧。邯郸城内已经埋伏了二十万大军,等着你的进攻。\"
  \"赵王英明!\"
  郭开站在赵王一旁,拍马屁道:\"秦军此举,无异于自投罗网。\"
  赵王听完此话,眉开眼笑:\"郭爱卿,过奖了。\"
  然而,就在这时,李牧站了出来,语气沉稳地说道:
  \"诸位国君,末将有一计。既然敌军尚未完全站稳,我建议我们出城迎击。
  趁敌人未成阵,此时进攻,必能令敌军措手不及,吃大亏。\"
  这番话一出,立刻引起了议论。
  韩王面色不悦,厉声说道:
  \"你这毛头小子,怎能乱讲兵法?
  这可是敌军的攻城之战,岂能轻易出城迎击?你根本不懂兵法,别再胡言乱语!\"
  魏王在一旁连连点头,附和道:
  \"没错。此战攻城必然无比艰难,我们绝不能被敌军诱惑出城!\"
  郭开见状,立即落井下石:
  \"李牧将军,上次廉颇将军就是听信你的计谋,结果......\"
  \"够了!\"
  赵王冷冷扫了李牧一眼,板着脸说道:
  \"你若不懂兵法,就别在这里胡言乱语。滚出去,别再说话!\"
  李牧面色微变,他默默退出议事厅,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他预感到,如果继续按兵不动,局势只会对赵国越来越不利。
  与此同时,白起与王龁正在指挥大军,等待着敌人的反应。
  \"赵国内部已现裂痕。\"王龁淡淡道,
  \"李牧虽有将才,却不受重用。赵王被郭开蒙蔽,已失去了最佳战机。\"
  白起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让他们继续等待,等待中的煎熬会让他们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
  \"这场仗打的不只是兵力,更是人性。\"
  当夜,白起开始实施早已谋划的计策。
  他带领三万精锐悄然撤离大营,仿佛幽灵般消失在夜色中。
  王龁则指挥剩余两万将士分作两部,只留三千人维持营中灯火不熄,其余人马也随即隐入黑暗。
  待到天明,王龁按计而行。
  他将士兵分批装扮成运粮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营地开进。
  远远望去,旌旗猎猎,尘土飞扬,仿佛真有大军在不断增援。
  邯郸城头,赵王望着这一幕,眼中闪烁着得意的光芒:
  \"又是两万大军!哈哈,白起,真是太低估我们赵国了。\"
  \"这下子,我们不仅能拖住他们,甚至有机会将秦军困死在此。\"
  赵王激动地转身对郭开和其他手下说道:
  \"这个邯郸城,易守难攻,简直是埋葬秦军的宝地。
  只要能拖住四五天,秦国的大军就可以彻底被困死。\"
  郭开立即附和:\"赵王英明!秦军粮尽援绝,便是我军反击之时!\"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每日都有赵国的哨兵报告秦军的动向:
  “秦军每次都有一两万大军抵达营地,情况如同预期。”
  赵国的将领们一边享受着眼前的成果,一边充满了自信地向六国的盟友汇报。
  楚王闻讯后,满脸的得意:
  “二十万秦军,看来我们只需拖延几日,等他们疲惫至极,我们便可以顺利围歼他们。”
  赵王点了点头:“接下来,只需静待时机,秦军开始攻城时,烽火台一亮,六国的大军便会如潮水般汇聚而至。
  到时,我们便可以彻底将秦国大军困死在邯郸。”
  齐王也兴奋地说道:
  “我们齐国二十万大军即将抵达安阳,如果点燃烽火台,最多两日,便能到达。
  到时,联合诸国,秦军的死期便到。”
  六国联军的各位诸侯越说越激动,越想越兴奋,仿佛胜利已经近在眼前。
  在秦军大营外的一处隐蔽山坳中,白起和王龁正仔细观察着邯郸城的动静。
  城头上的敌军将领来来往往,不时有人指点江山,笑语传来。
  \"你看,\"王龁压低声音说道,\"连守城的士兵都加强了不少。这些天他们的巡逻队伍明显增多了。\"
  白起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赵军已经完全相信了我们的'疑兵之计'。他们坚信营中有二十万大军。\"
  王龁看了看天色,轻声道:
  \"武安君,依属下看,他们越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就越容易中我们的计。\"
  白起微微颔首,望向南方,\"齐军主力应该已经上钩了吧?\"
  三日后,白起率领精锐骑兵,星夜兼程来到了安阳以北十里的群山之中。
  这里地形隐秘,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是一片平坦低洼的盆地,宛如上天赐予的天然陷阱。
  \"武安君。\"
  李信快步迎上前来,面带喜色,
  \"按您的部署,我军已经在四周险要处设下埋伏。
  齐国援军若想增援邯郸,必定会选这条近路。
  到时候,他们就会不知不觉走入这个包围圈。\"
  白起立于山顶,凝视着下方的地形。
  这处低洼盆地一眼望去平坦开阔,看似是行军的理想之地。
  实则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壁,一旦进入,便如瓮中之鳖,再难脱身。
  \"做得很好,\"
  白起沉声道:\"齐军为了速战速决,必然会选择这条近道。他们越是急于增援邯郸,就越会掉进这个陷阱。\"
  李信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末将已经命令将士们在暗处布置了弓弩手。
  一旦齐军进入谷中,我们就立即切断他们的退路,让他们插翅难飞。\"
  白起满意地点点头,眼中寒光乍现:
  \"这一战过后,齐国必将元气大伤,再无力干预我大秦的统一大业。\"
  \"传令下去,所有将领都要保持最高警惕。
  一旦齐军进入谷地,绝不能给他们任何喘息和反应的机会。
  我要的是一击必杀。\"
  \"末将明白。\"李信恭敬地应道。
  几天后,白起的预料果然应验。
  齐国的大军浩浩荡荡向邯郸进发,为了尽快支援赵国,他们选择了这条近路。
  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山谷地带,丝毫没有察觉到四周潜伏的杀机。
  李信在暗处观察着齐军的动向:
  \"武安君,齐军果然上钩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