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鹬蚌相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与此同时,韩国王宫——
  韩王正在王座上闭目沉思,眉头紧锁。
  \"国君,秦国使者的来信。\"传令官快步入殿,双手恭敬地呈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件。
  他偷眼觑着君王的神色,心中忐忑不安。
  韩王拿过信,打开一看,眼中的疑虑渐渐散去。
  信中写道,大秦提出以军事庇护为条件,请韩国将上党郡划归秦国。
  \"原来如此......\"韩王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释然,\"他们要的只是上党郡。\"
  此前笼罩心头的阴霾似乎一扫而空,所有的焦虑和不安都化作了一声轻叹。
  他站起身,走到殿前的地图前,手指轻轻抚过上党郡的位置。
  “看来,大秦的目标并非韩国,而是上党郡。”
  韩王微微点头,缓缓说道,
  “我们并不需要直接与秦国对抗,只要上党郡归给秦国,剩下的,我们可以继续保持现状。”
  韩王深深叹了一口气,目光空洞地凝视着前方。
  他的心情极为沉重,刚刚摆脱了与秦国正面冲突的威胁,却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弱国无力与大秦抗衡。
  “可怜弱国,哎,罢了罢了,”韩王低声自语,眉头紧蹙,
  “只能答应秦国的要求了。” 他咬牙切齿,心中充满了不甘。
  几位大臣们站在一旁,心中都有些不安。
  韩王如此表态,意味着韩国要正式向大秦妥协,割让上党郡,哪怕这一举措有可能让赵国感到愤怒。
  然而,在这个气氛凝重的时刻,一名年轻的大臣突然开口:“国君,臣有一计。”
  “说。” 韩王抬头看向他说话的大臣,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那位大臣语气中带着几分狡黠与智慧。
  “大王,秦国与赵国之间本就矛盾重重,且赵国目前急需粮食救急。
  我们不如先答应秦国的要求,将上党郡交给他们。
  但在暗中,我们可以通过冯亭将这片土地悄然归降赵国。
  这样一来,秦国与赵国必然会因这片土地发生冲突,而我们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韩王的眉头微微皱起,显然有些惊讶。
  他望着大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你是说,先答应秦国的要求,再暗中将上党郡交给赵国?
  可如果秦赵两国因此发生冲突,我们岂不是将自己置于两虎之间?”
  “国君,正是因为秦赵两国势力相抗,我们的处境才是最佳的时机。
  两国必定会为争夺上党郡而展开厮杀,我们作为局外人,正好可以从中渔利。”
  大臣轻描淡写地说道,显然已深思熟虑。
  韩王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可是,冯亭若真归降赵国,必定会被秦国视为背叛,这样一来,我们如何能确保双方不会联合对付我们?”
  “大王,冯亭的投降会在表面上让赵国获取土地,秦国则得到粮食。
  但实际上,冯亭在赵国的投降,对秦赵两国而言,都是一个战略上的重创。
  秦国与赵国因土地争夺而消耗精力,势必会互相掣肘,双方都无法迅速恢复。”
  那位大臣继续分析,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
  韩王沉默良久,指节轻叩案几,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你说得有理。借两虎相争,我韩国确可从中取利。
  只是...冯亭投降一事若泄露得不是时候,恐怕会引火烧身啊。\"
  \"大王明鉴。\"大臣向前一步,压低声音道,
  \"表面上我们答应秦国,实则暗中让冯亭与赵国接触。
  待到两国因上党郡剑拔弩张之际,才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韩王眯起眼睛,目光如炬:
  \"你是说,等到两国爆发冲突时,再趁机推动冯亭的投降?
  但这样做,岂不危险?我们怎能确保不会被秦赵两国同时打击??\"
  他忽地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此计虽妙,却如同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被秦赵两国视为敌人。\"
  大臣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正是因为两国势同水火,我们才能左右逢源。
  让冯亭暗中投向赵国,既能重创秦国在上党的布局,又能让两国陷入旷日持久的争斗。
  待他们精疲力尽之时,韩国便可以逐渐壮大。\"
  韩王停下脚步,转身凝视大臣,目光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妙!妙啊!不过...\"他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若是处理不当,恐怕会引来灭顶之灾。\"
  大臣双手作揖,沉声道:
  \"正因如此,冯亭投降一事必须做到天衣无缝。明面上应付秦国,暗地里却要确保消息万无一失。\"
  \"好!\"韩王重重一拍案几,眸中闪过一丝锐利,\"既如此,立刻着手安排。记住,此事容不得半点差错。\"
  此时的韩王尚不知晓,他精心部署的这盘棋局,已然出现了变数。
  不同的是,这位上党郡守并未按照韩王的部署行事。冯亭握紧马缰,寒风中冷笑一声。
  韩王的密令虽已送达,但在他看来,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枷锁。
  马蹄声被刻意放轻,几个黑影如同幽灵般在月色下穿行。
  夜色掩护下,冯亭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韩王想借他牵制秦赵两国,却不知他已暗中与赵国进行了更深层的谋划。
  作为上党郡守,他深知自己的选择将改变多国的局势。
  但比起被韩国当作棋子,不如主动投效赵国,换取更大的权力与地位。
  当他们终于抵达赵国边境时,一队早已等候多时的赵国斥候悄然现身。
  冯亭翻身下马,向着漆黑的夜色深深躬身:
  \"在下冯亭,特来投效赵王。还请护送我觐见赵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