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你们知道了又能有什么用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覃文斌对江海市的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本来是没有直观印象的。
网上许多人整天说这个没发展好那个没发展起来,或者发展出的什么东西有问题,覃文斌对这些本来只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而且相当不全面,许多甚至是错误的。
这次去区县多日,他发现有些问题和网上说的不但截然相反而且性质完全不一样。
但他怎么都没想到,市政府提供给领导的资料比他原来的认识还浅薄。
回到家,基本上是公开回到张娅买的那两套房子里,覃文斌正在和鞠敏芸做饭,张娅跟李亭妮一起进门。
她们下午都在市政府工作,市长办公会还决定了一些政府人员的调动事务。
进门的时候,李亭妮拿着一堆资料,这些都是市府办最近搜集到整理出来提交给她办公室的。
这些都是公开的资料,也不怕拿回家出了什么事情。
正做饭的覃文斌就瞟了两眼,那些资料显示的内容让他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数据不必说,这些那是专业的统计人员做出来的统计,覃文斌在这方面没什么发言权,尽管也知道里面有不少弄虚作假的成分。
但对各区县的经济发展的认知和介绍,让他完全无法接受甚至十分反感。
比如对连凉区的分析和判断里面,就有大言不惭认为“一二产业占比占绝对优势、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巨大”的扯淡判断。
“这材料你要信了你是二傻子。”覃文斌跟李亭妮说。
李亭妮错愕,这是专业调查的材料啊。
“你看看统计局做出来的数据,两份材料显示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连凉区所谓的第三产业占比最多,他们是怎么认为一二产业占据绝对优势的?”覃文斌道。
李亭妮疑惑,根据现行的经济理论,产业质量可不能看各行业占比是多少啊。
“可能那个理论是对的吧,但在我们这个欠发达地级市没什么用。”覃文斌要求,“你看看从事这些产业的人口比例是多少再决定要不要接受这个理论,现在是已经不能只看各产业的总体规模了,但问题是产业发展的质量到底用什么来证明。”
李亭妮认为当然是发展前景。
“是从事产业的人员人均收入。”覃文斌耻笑,“全市从事服务产业的人员每年人均收入还不到三万,这叫产业蓬勃发展?”
而且这个数据还是有水分的。
根据覃文斌的调查,本市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年人均收入连两千二都达不到。
这很容易就能盐政,你去大大小小的饭馆走一走就知道。
再去旅游点和从事交通运输方面的服务方面的地方调查一下,再大概做一个平均值就知道官方这些数据的水分有多大了。
可以这么认为,江海市的大部分所谓的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每个月的平均收入连官方宣称的数据的七成都达不到。
这要完全根据官方的调查数据来做政策研究,那是要完全脱离实际的。
李亭妮听的都有点不寒而栗,这些数据里面的水分有这么大吗?
“你以为的第三产业,和这些调查人员认为的第三产业是哪些大饭店,是哪些‘头部’,是老板收入和打工人收入的平均值,就这还拔高了。数据显示的是那些‘头部’饭店以及服务单位的平均收入,大量的小饭店小公司的打工人的收入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覃文斌讨伐。
要做政策,是要从各方面总体衡量来做。
但要是连从事一个行业最多的人员的切身利益都长期漠视,那就不可能做得出符合这些人员利益的政策。
久而久之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公平,对这些人造成的伤害就会无限放大甚至**。
到最后政策的不合理性和偏向性的危害一定会集中爆发,但政策制定者还觉着自己很无辜。
更何况现行经济环境非常差,可以说是三十年来最差的时候。
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想办法节省钱,市政府做出来的数据产生的政策,既不能鼓励在一个行业赚了大头的人不投资不敢投资,也不能让更多的从业人员收入切实提高。
长此以往这要不出问题才怪。
覃文斌的体型让李亭妮很紧张,原来社会上的发展产生的不平衡这么严重?
“我和首富的平均收入有多离谱,这些数据就有多离谱。”覃文斌说,“这要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搞这种骗人骗自己的数据还没什么大问题,蛋糕在做大。问题是,现在没有那个环境了,我们的条件又不允许和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竞争,市政府还搞这种政策那没意义。”
李亭妮就有点自闭。
合着这些数据不能使用啊?
“你是做过扶贫工作的,怎么忘了扶贫工作里面的难度有多大?”覃文斌责备道,“你是拿着大量资金做的扶贫工作,那时候我们的经济形势很好,所以有钱搞这些东西。可现在没这个条件了,这扶贫工作怎么做你还用以前的老办法,那要不出问题就没天理了。”
张娅听的不太高兴了。
合着我们做的努力就是无用功了?
“你没看全市教师的最低收入人员占比是多少?”覃文斌震惊。
张娅当然没看这些,基本上看一下平均值就行了。
要不然她还能给全市的教师把工资加上去?
“这是很大的问题,江海市教师队伍里最低工资还不到两千七,拿这点工资的人占比超过一半。这种情况下你想发展服务业,你服务谁啊,谁花钱给服务行业啊。”覃文斌耻笑不已。
现在许多领导对数据完全是没有概念的,大概连自己的工资都不清楚,这还怎么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
比如李亭妮,她靠工资生活吗?
那她还关注工资干什么?
可这东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就是生活的唯一依靠。
让一群不依赖工资生活的人,对完全依靠工资的人的消费做出规划这本来就是最讽刺的事情。
如果有人还助长了这种离谱的行为,那就更值得人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