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辽东急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这些奏疏里面大部分都是拍马屁的,还有一部分是说事情的,甚至还说到了崇祯皇帝的心坎里面。
“你看看这份奏书。”崇祯皇帝将一份奏书递给了王承恩。
王承恩伸手接了过来,脸上倒也没有露出什么诧异的神情,因为这种场面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除了他和崇祯皇帝关系好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在大明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有内相之称,权力很大。
这些奏疏很多都是要送到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要替皇帝批红,看一看,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太监不得干政,这一句话早就已经不存在。
当然了,口号要喊,说是要说,但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接过来看了一遍之后,王承恩脸上的表情也凝重了起来,在众多的奏疏当中,这份奏疏算不上什么出奇,但却写到了皇帝的心坎。
用这份奏书上的话来说,皇太极既然已经死了,辽东就是没有牙的老虎了,李刚镇守在辽东就没有必要了,可以把人给调回来了。
如果李刚不愿意回来,那就把辽东的人马调一部分回来。
总之一句话,李刚要么自己回来,要么送一部分人回来,这两件事情无论做到了哪一件,对朝廷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在这次事情中,朝廷的态度可以强硬一点。
“看完了?”崇祯盯着王承恩说道。
王承恩轻轻地点了点头,一脸凝重的说道:“陛下,已经看完了。”
“说说你的想法。”崇祯皇帝笑着问道。
王承恩的表情有一些凝重,沉默了片刻之后缓缓的说道:“陛下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大了,老奴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什么太好的办法。”
“谁让你想办法了,”崇祯皇帝没好气的说道,“我让你说的是这份奏书,你觉得怎么样?能不能按照他说的办?”
“陛下,臣是内官,内官不得干政啊!”王承恩连忙说道。
崇祯皇帝上下打量了一番王承恩,脸上的笑容缓缓的消失,表情逐渐凝重了起来:“你是觉得他说的不妥当,不能按照他说的去做?”
王承恩的脸上露出了一抹苦笑:“老奴只是觉得时机未到。”
点了点头,崇祯皇帝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沉默的片刻,放下了茶杯说道:“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有什么话尽管直言,朕不会怪你。”
王承恩舒了一口气,他相信皇帝说的话。
作为崇祯皇帝的大伴,从小便跟在了他的身边,可以说是陪着他长大的,进宫当了皇帝之后,大事小事王承恩都要帮着参谋。
可以说崇祯皇帝最信任的人就是他了。
王承恩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皇太极虽然死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清还没有亡,皇太极还有儿子,他们的实力的确是削弱了,没有了李刚其他人真未必能够镇得住。”
“一旦把李刚调回了京城辽东出了事怎么办?大好局面一朝丧尽,这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一件事,到时候还要李刚出来收拾烂摊子,朝堂上的人脸面往哪搁?”
崇祯皇帝的表情越来越严重了,王承恩说的朝堂上的人脸面往哪搁,哪里是说朝堂上的人,说的就是他这位皇帝的脸面往哪里搁。
“如果让大将军调一部分人回来,老奴觉得也不太合适,前一段时间为了支援驸马,大将军已经调了三万人马,朝廷又调走了吴三桂和卢象升,现在还要调人马,辽东总共有多少人吗?”
“如果把辽东的人调光了,李大将军面对大清怎么办?那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辽东的局势怎么办?老奴觉得此举并不妥当。”
“皇太极虽然死了,朝廷反而不宜在辽东大动干戈,现在皇太极死了,这应该是抽调力量解决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时候。”
“只要解决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辽东的事情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即便李大将军心有不臣,难不成还能以辽东之力造全国的反?”
“朝堂上这些人大多语不惊人死不休,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在陛下面前搏一个脸面,他们的话听听也就算了,请陛下明鉴。”
崇祯皇帝神情复杂的看着王承恩,良久之后,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这些话说的很有道理,这些奏书全都拿下去吧,辽东暂时不动。”
“皇上英明。”王承恩连忙躬身行礼。
正在这时,王承恩的干儿子王平从外面走了去了,手里面捧着一份奏疏说道:“干爹,辽东刚刚送来的急奏,儿子怕误事,特意送了过来。”
王承恩点了点头,伸手接了过来,快步的走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双手将手中的奏疏呈到了崇祯皇帝面前。
崇祯伸手将奏书拿了过来,快速的翻看了一遍,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一些凝重,随后将奏书递给了王承恩。
王承恩快速的看了一遍,表情极为凝重的说道:“事情闹大了。”
奏疏是李刚上的,里面的内容也很简单,他要对大清动手了。趁着皇太极死的这个机会,一举收复沈阳辽阳,一句话,要把整个辽东夺回来。
崇祯皇帝一时之间都有一些恍惚了。
在他登基的时候,喊过无数次的收复辽东,这么多年收复辽东一直挂着他的心头,但是从来都没有实现过,一次次的失败,反而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孙承宗,袁崇焕,熊廷弼,一个个脸在崇祯皇帝的脑海中闪过,到现在这个时候,他都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李刚给了他一个惊喜,李刚要出兵,收复沈阳,收复辽阳,崇祯皇帝茫然震惊之后就是激动。
“你说能不能做得到?”崇祯皇帝激动地说道。
王承恩神情有些复杂的说道:“如果换成其他人,老奴也不敢说,但是李大将军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是啊!”崇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抬起头说道,“可别成为另外一个洪承畴,这一仗要打输了,大好局面可就葬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