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北冰洋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北冰洋的起源与北半球劳亚古陆的破裂和解体密切相关。大约在2000万年前,北冰洋最多只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湖水通过一条狭窄的通路流入大西洋。在1820万年前,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狭窄的通道逐渐变成较宽的海峡,大西洋的海水开始流入北极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
  北冰洋的形成过程
  1.淡水湖阶段:2000万年前,北冰洋最多只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
  2.海峡形成:1820万年前,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狭窄的通道逐渐变成较宽的海峡。
  3.海水流入:大西洋的海水开始流入北极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
  科学研究的支持
  这一理论得到了科学研究的支持。例如,瑞典科学家分析了2004年从北冰洋海底采集的沉淀物后得出结论,从1820万年前开始,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的费尔姆海峡开始变宽,淡水从北极水面流出,而较重的海水则从下面流入,这些缺氧的海水导致了黑色沉淀物的形成。随着费尔姆海峡的扩张,海水开始从水面涌入北冰洋,它们吸收了氧气后才沉入水底,这样水底开始出现氧气和海洋生物,对应的沉淀物也变成了灰色。最后,北冰洋的淡水全换成了海水,在海底开始出现氧化铁、氧化锰以及海洋生物化石。
  北冰洋周边的国家主要包括:
  1.加拿大
  2.俄罗斯
  3.挪威
  4.冰岛
  5.格陵兰(丹麦的领土)
  6.美国
  这些国家的领土自然延伸到北极地区以内并且环绕北冰洋。
  北冰洋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主要集中在二战期间,尤其是苏德战争和盟军与纳粹德国之间的海战。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苏德战争
  1.摩尔曼斯克的战略地位: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最大的城市,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是该地区难得的不冻港。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自然环境,这座城市成为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基地。
  2.德军的进攻:战争开始不久,德军就对摩尔曼斯克展开了攻势,而芬兰为了报“苏芬战争”的一箭之仇,也派兵加入法西斯军队。德军投入的是精锐的挪威山地军,他们是侵占挪威的急先锋,善于在高寒地带作战。德军在初期取得一些战果,但当靠近摩尔曼斯克时,却遭到苏军的顽强阻击,难以突破防线,尤其是极夜降临时,德军只能休战,战斗很快进入了相持,德国人只能无助地望着60公里外的摩尔曼斯克。
  3.德军的空袭和潜艇战:德国人派出了300多架飞机对摩尔曼斯克进行空袭,炸毁了城中四分之三的建筑,但这并没有让苏联军民屈服,仍然顽强地抵御法西斯的侵略。德国海军则派出潜艇猎杀盟国的援助船队,取得一定战果,击沉了一些运输船,导致航道中断了两个月。但在盟军的护航舰队以及苏联北方舰队的联合打击下,很快就被消灭,航道依旧畅通无阻。
  盟军与纳粹德国的海战
  1.pq-17船队的遭遇:1942年6月27日,一支庞大的同盟国船队悄然离开冰岛西南部的雷克雅未克港,开始向苏联西北部的摩尔曼斯克军港驶去,整个航程超过5000公里,这次援助行动编号就是着名的pq17。这是盟军自1941年8月开始在北冰洋航线上向苏联运送作战物资以来派遣的最大船队,也是北冰洋历史上最大的、最有价值的军事运输,总共有35艘船只参加。然而德军得到了情报,开始组织空中和海面对这支船队的火力截杀和打击,纳粹空军的俯冲轰炸机率先发动了进攻。7月5日上午,北冰洋上最惨烈的袭击行动开始了。一时间,北冰洋上空尽是被袭船只求救的信号。英国货船“拜伦帝国”号率先被德飞机击沉,紧接着美国一艘货轮被潜艇鱼雷击沉。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在空中轮番对运输船队发动攻击,这天盟军船队损失大约9艘船只。
  2.其他海战:1942年初,希特勒相信盟国将要进攻挪威,于是他开始将他的海军和空军力量向北转移。除了德国潜艇和飞机之外,新型战列舰“俾斯麦”号的姊妹舰“蒂尔皮茨”号,以及“谢尔”号、“希珀”号和“吕佐夫”号向挪威基地行动。他命令仍在布勒斯特港的“沙恩霍斯特”号、“格奈瑟瑙”号和“欧根亲王”号立即经由英吉利海峡撤回,在德国空军的掩护下,3艘军舰在白天顺利通过狭窄的多佛尔海峡,这成为英国海军的一次耻辱。随着德国人的力量向北转移,来往于苏联北部的护航运输队遭受到来自水上、水下和空中的攻击,损失与日俱增。
  这些战争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战局,也对北冰洋地区的历史和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冰洋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些着名海难包括:
  1. 泰坦尼克号海难
  泰坦尼克号是一艘英国豪华客轮,在1912年4月14日与冰山相撞后沉没。这场海难发生在北大西洋,但由于泰坦尼克号是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前往美国纽约的途中,因此它的航线经过了北冰洋的部分区域。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历史上最着名的海难之一,造成了1500多人死亡。
  2. Nova Zembla海难
  Nova Zembla是一艘荷兰航海探险家威廉·巴伦支于1596年在北冰洋撞上浮冰的船只。这场海难导致了船上大部分人员的死亡,但威廉·巴伦支本人幸存下来。
  3. pq-17船队海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冰洋海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沉船灾难。pq-17船队是盟军为苏联运送物资的船队,但在1942年6月,该船队遭到了德军的袭击。由于盟军的误判和德军的强大火力,pq-17船队中的24艘商船被击沉,大量物资和人员损失。
  这些海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航海安全和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6年,挪威北部发生山体崩塌,大量的岩石和附属物在很短时间之内砸入北冰洋,引起海水剧烈波动,从而形成高达70米的海啸。此外,2023年9月16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持续9天的奇怪信号,被称为USo(不明地震物体)。通过模拟研究,科学家发现信号始于格陵兰岛迪克森峡湾的一次大规模滑坡事件,引发了200米高的超级海啸。
  北冰洋虽然不像太平洋那样是海啸的多发区,但也有可能发生海啸。然而,由于北冰洋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海啸的发生可能比其他海洋要少。
  北冰洋的气候特点是寒冷,洋面大部分常年冰冻。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20c至-40c,暖季也多在8c以下;年平均降水量仅75-200毫米,格陵兰海可达500毫米;寒季常有猛烈的暴风。
  季节气候特点
  1.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c至-40c,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c。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c。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
  2.夏季:仅7、8两个月。在最高温的7、8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0c至6c。北冰洋的上空,冬季是一稳定高压区,云量很少,以下沉气流为主,风暴天气并不多见。只有亚欧大陆和阿拉斯加北部沿岸海域,因受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旋的影响,多暴风雪天气。
  3.春季和秋季: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这里的整个秋季,就是一个黄昏。随之而来的,便是冬季的漫漫长夜。极夜又冷又寂寞,漆黑的夜空可持续五六个月之久。直到来年3、4月的春天来临之时,地平线上才又渐渐露出微光,太阳慢慢地沿着近乎水平的轨迹,露出自己的脸庞。不过,即便在盛夏时节,太阳也只是远远地挂在南方地平线上,发着惨淡的白光。太阳升起的高度从不会超过23°。
  影响因素
  1.地理位置:北冰洋位于北极周围,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所环抱。尽管它是世界上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但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洋流:北冰洋洋流系统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等组成。北冰洋洋流进入大西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水流偏向右方,沿格陵兰岛南下的称东格陵兰寒流,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称拉布拉多寒流。
  3.冰盖与冰川:北冰洋水文特点是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2\/3左右。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仅巴伦支海地区受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北冰洋大部分岛屿上遍布冰川和冰盖,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永冻土带,永冻层厚达数百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