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北极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北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当时地球上的大陆开始漂移,形成了超大陆和超大洋。这些大陆的漂移和碰撞促使了地壳的变动,形成了北极地区的地质构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冰盖形成的理想地点。数百万年来,大量的降雪和积累的冰雪导致北极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冰盖,覆盖了大部分陆地和海洋。这些冰盖逐渐形成了北极冰盖,成为北极地区的显着特征。
  北极的形成过程
  1.地质演化:数十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开始漂移,形成了超大陆和超大洋。这些大陆的漂移和碰撞促使了地壳的变动,形成了北极地区的地质构造。
  2.极地冰盖形成: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冰盖形成的理想地点。数百万年来,大量的降雪和积累的冰雪导致北极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冰盖,覆盖了大部分陆地和海洋。这些冰盖逐渐形成了北极冰盖,成为北极地区的显着特征。
  3.气候条件:北极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也对其形成产生了影响。由于地球自转的倾斜角度,北极地区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会长时间处于极夜(太阳不升起)或极昼(太阳不落下)的状态。这种极端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使得北极地区形成了寒冷的气候,有利于冰雪的积累和冰盖的形成。
  4.海洋环流:北极地区的海洋环流也对北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北极地区被北冰洋所环绕,而北冰洋的海洋环流会影响到北极地区的气候和冰情。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会给北极地区带来相对较温暖的水流,促进了海冰的融化。
  北极地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形成和演化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其环境变化对全球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北极的冰层是地球的“冷库”,它们能够反射太阳的热量,从而调节地球的温度。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北极的冰川开始融化,这会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的生存。此外,北极的生态系统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许多生物正处于灭绝或濒危状态,例如北极熊、海豹、鲸鱼等,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
  北极圈附近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
  1.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
  2.挪威:挪威的北部广泛位于北极圈内,拥有丰富的北极资源。
  3.瑞典:瑞典的北端延伸至北极圈,是北极地区的一个国家。
  4.加拿大: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北部边界与北极圈相交。
  5.丹麦:通过其领地格陵兰岛,在北极地区拥有一定的地理存在。
  6.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极圈穿过其国境,使冰岛成为北极圈内唯一的独立国家。
  7.美国:通过阿拉斯加州,在北极地区拥有一定的领土.
  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多样,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凉爽。以下是北极一年四季的主要变化:
  冬季(11月至次年4月)
  北极的冬季是漫长、寒冷而黑暗的,从每年的11月23日开始,有接近半年时间,将是完全看不见太阳的日子。温度会降到零下50多摄氏度。此时,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因为海岸已冰封,只有风裹着雪四处扫荡。
  春季(4月至6月)
  到了4月份,天气才慢慢暖和起来,冰雪逐渐消融,大块的冰开始融化、碎裂、碰撞,发出巨响;小溪出现潺潺的流水;天空变得明亮起来,太阳普照大地。5、6月份,植物披上了生命的绿色,动物开始活跃,并忙着繁殖后代。在这个季节,动物们可获得充足的食物,积累足够的营养和脂肪,以度过漫长的冬季。
  夏季(7月至8月)
  7、8月是北极的夏季。7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0至10°c之间,而最暖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c,某些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0°c以上。
  秋季(9月至10月)
  北极的秋季非常短暂,在9月初,第一场暴风雪就会降临。北极很快又回到寒冷、黑暗的冬季。极夜又冷又寂寞,漆黑的夜空可持续5~6月之久。直到来年4月份,地平线上才又渐渐露出微光,太阳慢慢地沿着近乎水平的轨迹露出自己的脸庞,北极新的一年的黎明开始了。
  在过去几十年间,北极地区平均温度升高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左右,冰川和海冰的广泛融化和永冻土层温度升高表明北极在强烈的增温。气候变化在北极地区造成的影响已经开始出现,例如,海冰的减少对北极熊、对在冰上生活的海豹及以这些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当地居民很可能有破坏性后果。另一方面,减少的海冰可能使这一地区的资源更容易从海上获取,扩大了通航的可能性。
  北极地区是一个极端环境,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们都适应了寒冷的气候和特殊的生态系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北极野生动物和海洋生物:
  北极野生动物
  1.北极熊: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主要以海豹为食,由于气候变化和冰层融化的影响,其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2.北极狐:具有浓密的白色皮毛,可以在冰雪覆盖的地区迅速穿梭,捕捉食物,如旅鼠、鱼类、鸟类、鸟蛋、贝类、北极兔以及浆果等。
  3.北极兔:体型巨大,耳朵较小,四肢较长且灵活有力,冬季身体背面呈现白色,夏季呈现浅灰色,主要以苔藓、植物、树根等为食。
  4.北极狼:又称白狼,是犬科的哺乳动物,体型中等,主要以旅鼠、鱼类、鸟类、鸟蛋、贝类、北极兔以及浆果等为食。
  5.麝牛:与山羊和绵羊更接近,不会分泌任何麝香,北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麝牛群,其总数约7000头。
  6.驯鹿:又名角鹿,分9个亚种,体型中等,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西伯利亚南部,主要以苔藓、植物、树根等为食。
  7.北极黄金鸻:分布在阿拉斯加大部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秋天一到,先是飞到。
  8.雪鸮:栖息于冻土和苔原地带,也见于荒地丘陵,以鼠类、鸟类、昆虫为食,在北极和西伯利亚繁殖,越冬时可见于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十分罕见。
  北极海洋生物
  1.白鲸:世界上绝大多数白鲸生活在欧洲、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几个白鲸集中的地区已成为赏鲸圣地,包括加拿大东部的圣劳伦斯河下游与哈德逊湾西部的丘吉尔河河口。
  2.角鲸:又称独角鲸,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部有一根长长的角,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大多数集中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西部的海湾,冬天捕食比目鱼等,夏天捕食北极鳕鱼和比目鱼等其他一些鱼类。
  3.海豹:北极地区的主要食肉动物,依赖于海冰来繁殖和捕食。
  4.海象: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体型庞大,皮厚而多褶皱,身上有稀疏的刚毛,眼睛非常小,视力不好,长着两枚长长的牙齿,如同象牙一般,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偶尔也捕食乌贼、虾、蟹等。
  5.北极水獭:又称獭、獭猫和水狗,是半水栖的中型食肉兽,主要以鱼类为食。
  6.北极枭:一种大型猫头鹰,主要在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繁殖,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越冬时,也可以见到,主要捕食旅鼠和海鸥等动物为食。
  7.角嘴海雀:嘴较长而厚,侧扁,嘴峰稍弯曲,主要以鱼类为食。
  8.北极松鸡:会飞,主要吃灌丛枝,剥取地衣和乾叶,并在雪堆里睡眠。
  北极地区确实有原住民,他们被称为北极原住民或北极土着居民。这些民族在北极地区已经生活了数千年,适应了极端寒冷的气候和艰苦的生存条件。北极原住民包括多个民族,如因纽特人(Inuit)、萨米人(Sami)、楚科奇人(chukchi)、涅涅茨人(Nenets)等。
  北极原住民的分布
  北极原住民分布在多个国家的北极地区,包括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丹麦(格陵兰岛)、挪威和俄罗斯等。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和传统与北极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依赖狩猎、捕鱼和采集等传统方式维持生计。
  北极原住民面临的挑战
  1.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海冰减少、气温升高和气候不稳定对北极原住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构成威胁。
  2.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和语言的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北极原住民正在努力通过教育和文化项目来保护和传承他们的文化遗产。
  3.社会健康:一些北极原住民社区面临着社会问题,如物质滥用和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与文化冲突和现代生活方式有关。
  北极原住民的适应能力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北极原住民展现出了顽强的适应能力和韧性。他们在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问题方面做出了努力,同时也在寻求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共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