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江南方腊举义旗造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九月十五,月圆之夜。月圆似银盘,天凉似秋水。
  山东梁山泊,坐梁山第一把交椅的及时雨宋江宋头领,正在水泊观月,心里盘算着心事之时。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睦州此时,却也有一人也正在观月思索,也正在盘算着心事。
  此人姓方名腊,字十三,乃是睦州青溪县人,自幼习得文武艺,少有大志,心胸宽阔,为人豪爽仗义,深得众人敬服。
  青溪当地物产广博,漆树、楮树、杉木等资源丰富,其间经商之众甚多。而方腊有一座漆园,他的公开身份是漆园主,所以家境殷实,为当地的富户。
  当然,漆园主身份,这只是方腊表面公开的身份。方腊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方腊是当今中土摩尼教(明教)的教主。
  摩尼教源自古代波斯(伊朗),摩尼教教义是在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的基础上形成,后来传至中国,又吸收了佛教的一些教义。
  摩尼教在唐朝初期正式传入中国,并且逐步发展,吸引了不少的民众加入。
  那时,中土摩尼教的教主叫陈硕贞。陈硕贞乃一女子,也是睦州人,出身贫苦,少时受强霸欺压,遂加入摩尼教,逐渐成长起来,后被拥为教主。
  唐永徽四年,浙江一带百姓不堪官吏贪求及豪强逼掠,陈硕真遂组织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引兵先后攻克睦州、於潜等地,但最终寡不敌众而兵败,陈硕贞被俘遇害。
  陈硕贞遇害后,朝廷将摩尼教定为邪教,并予以强力清剿,此教最终遭到毁灭性打击,逐渐隐于地下。
  唐灭亡之后,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摩尼教又死灰复燃。
  北宋时期,摩尼教已经完全汉化,为了迎合中土百姓的需要,摩尼教便更名为明教。
  明教提出了“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字教义,信奉惩恶扬善、度化世人,以及建立一个人人吃得饱、穿得暖的大同社会。?
  所以明教流传于中土以来,便深受贫苦百姓的信奉,流传越来越广泛。而方腊入教之后,威望日盛,深得教众之心,前任教主去世前便指定方腊为继任教主。
  方腊担任教主之后,励精图治,大量吸收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加入教中,明教的力量很快得到增强。
  方腊还在教中构建了严密的组织体系,除教主之外,下有一名副教主,两名光明左右使,四大护法以及五大旗主,还有若干堂主,每个堂主下面还有若干人员。
  所以此时的明教是一个力量强大,组织结构严密,人员众多,一呼百应的教派。
  方腊与陈硕贞虽同为睦州人,但方腊时代距陈硕贞时代相隔已有数百年了。
  少时,方腊对陈硕贞起义事迹时有耳闻,而当地还保存有陈硕贞“天子基”和“万年楼”遗址。
  这一切都让方腊心生向往之,造反的种子从那时便开始萌发!担任教主之后,他的这一想法越来越强烈,除他大量发展教众之外,他一直在等待造反的时机。
  北宋端王赵佶登基之后,疏于朝政,热衷于吃喝玩乐。他在京城修建了一所大园子,需要南方的花石(奇花异石)来装饰点缀,他便派人到江南一带搜寻,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
  他还成立应奉局,专门安排自己的宠臣朱勔来操办。朱勔此人穷奢极欲,在外以天子之名胡作非为,凡民家有木石花草可供玩赏的,只要被应奉局知道,立即就会被征收,如果出现差错,应奉局便会抓人入监牢。
  所以百姓们一听说是应奉局的人来了,无不惊恐万分,心内惧怕无比,担心家中有什么东西又被朝廷看中了。
  朱勔手下的爪牙也无恶不作,在征收花石的过程中,偷财物,抢东西,甚至还奸淫百姓妻女,所做的坏事罄竹难书,百姓们无不愤恨。
  有一次,应奉局发现了一个奇石,然而却在高山绝壑之中,下面又是深水激流,朱勔却令民夫一定要运出来,导致民夫们怨言四起,但又没有办法,最终以死伤十数名民夫的代价将其取了出来。
  终于,朝廷的横征暴敛和倒行逆使,导致了江南地面民怨沸腾,人人心怀不满,一场大的暴风雨即将来临。这时,只需要有一个领头人出来振臂一呼。
  这一夜,月圆似盘,天凉似水。方腊站在“万年楼”上,欣赏着月圆之夜的美景,不禁心潮澎湃,心里幽思前任教主陈硕贞起义之往事,又思当前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这正是借机起义的好时机。
  这时他问身边的族弟方肥说:“兄弟,此时举义时机成熟否”?
  深知素有大志的大哥方腊,方肥说:“此时,民怨沸腾,时机成矣,可以举事!”
  方腊不禁哈哈大笑,雄浑的笑声惊震原野,在这寂静的黑夜里传得甚远!这时,只见天边一颗硕大流星从空中一闪而逝!
  九月二十日晚上,方腊摆下酒席,偷偷召集一百多个苦大仇深的青年人喝酒。
  待这一百个青年人都喝得醉醺醺时,方腊便开始鼓动大家。他对大家说:“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世世代代为官府缴纳赋税,还要为官府出劳役,生活已经十分艰难了,但是官府依然还要欺压我们,我们如何能活呢?”
  然后方腊又流着眼泪说:“我们承担的赋税和劳役本来就很繁重了,而官府还贪得无厌,不把我们当人看,还不断地压榨我们的脂膏和血汗,我们想吃顿饱饭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达到。朝廷还要征收花石,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里,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们还要怎么办呢?”
  大家都大喊着说:“还是听你的安排吧,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方腊斩钉截铁地说:“那我们就造反吧!!”
  “造反?”有人有些疑惑。毕竟造反这是要掉脑袋的啊,百姓们只是为了活下去,造反这事还没有想过!
  方腊看出了大家心中的疑虑,便说:“大家不要怕造反,只有抗争才能享受我们应得的权利。如果大家跟随我一起造反,可以让其他各地的百姓都纷纷响应起来,这样会很快聚集起大批人马,然后我们攻城夺地,驱逐贪官污吏,设立我们自己的官员,让江南的人力、物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然后再建立我们自己的国家,最终我们一统天下,难道这样不好吗?”
  方腊又接着说:“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最终我们会白白地被贪官害死,甚至死无全尸,我们的子孙都无法善终,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搏一回!”
  在场的人情绪一下被点燃了,是啊,我们自己苦一点不要紧,可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像我们这样吗?绝对不能。
  于是大家都群情激愤,都大喊着“造反!造反!重建一个新王朝!”看着情绪激动的众人,方腊心底里泛起一丝梦想。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日,方腊在睦州帮源峒召集自己的信众,以及被鼓动起来的劳苦大众数千人宣布起来造反。他对现场的人说:“我已得到了上天授给的符牒,受上天的指派,要重新建立一个王朝,那是一个不受欺压、有饭同吃、有衣同穿的时代……”。
  果然,方腊造反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各地贫苦百姓纷纷响应,都主动加入他的队伍,不到十天已然发展到了上万人。
  就这样,一场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开始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攻克了诸多州府,各地的官员望风而降。
  面对极好形势,于是方腊便在教众的拥戴下,自立为帝,号“圣公”,改年号为“永乐”,并大封手下诸将,委以官职,迅速将起义范围扩大至整个江南地区,最终占据了六州五十二县之地域。
  一日,方腊上朝,召集众臣商议军事,对下一步的事业进行谋划。这时丞相方肥出班奏说:“陛下,臣有本奏!”
  方腊道:“丞相有何要事,奏来朕听听!”
  方肥说:“今我军起义,势如破竹,托陛下洪福,已有六州五十二县之地。然宋廷绝不会置之不理,定会遣兵来袭,需早做打算!”
  方腊道:“丞相言之有理,朕已早料此事,也正在苦思对策!”
  方肥说:“臣有一策,请陛下定夺!”
  “嗯,丞相且说来听听!”
  方肥清了清嗓子说:“今闻北方山东之地梁山泊,有宋江等一百八将聚义久矣,朝廷大军久剿不下,北方震恐。如我军能和梁山之军联合,南北夹击宋廷,何愁大事不成?如能灭了宋廷,我与宋江划江而治,岂不是妙?”
  众人一听,均感觉此议甚好,纷纷附和。
  然有一人大声道:“不可不可!此议甚好,但绝难施行!”
  众人一看,原来是兵部尚书王寅。看着众人迷惑的眼神,王寅看了大家一眼继续说:“宋江此人,臣略有耳闻。此人虽然造反梁山水泊,屡败宋廷大军,然此人只反奸佞,不反宋廷。而且此人早存招安之意,估计不会与我军联合!”
  众人一听,感觉也有些道理,遂不再言。
  方腊沉吟片刻,便说:“如此,不试一试哪能知晓,不如先派一将持朕书信于他,探听虚实,再做定夺!”
  众人听方腊这样讲,认为目下只有这个办法可取,纷纷表示赞成。
  这时方腊又道:“此行路途遥远,任务艰巨,哪位兄弟愿意不辞劳苦跑一趟?”
  话音未落,只见一人应声道:“陛下,小将与那梁山九纹龙史进曾有渊源,我愿意跑此一趟,去办此事!”
  众人一看,原来是大将庞万春,外号“小养由基”,乃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此人精于骑射,武艺精纯,有万夫不挡之勇,深得方腊之喜。
  方腊道:“庞法王愿去,自是最好不过,待朕亲写书信付汝!”
  数日后,庞万春怀揣方腊写给宋江的书信,便奔赴山东梁山泊而去不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